书城心理犯罪心理学
447600000047

第47章 伴身的“魔鬼”带你走进地狱—毒品与犯罪 (2)

荣耀过后,潘塔尼的人生改变了,他成了英雄,无数鲜花掌声相伴,更有无数的崇拜者,这是何等的风光!可是,后来由于禁药丑闻,他被公众抛弃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潘塔尼并没有很好地面对和处理,只是加重了自己的沉沦,落入生涯最灰暗的时刻。从最高处摔落,潘塔尼无法重新站起来,而是选择用毒品来麻痹自己,这暴露出他内心的脆弱,以及承压能力方面的不足。于是,在一个甜蜜的情人节,他选择了用可卡因了结自己宝贵的生命,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英雄的光环不在时,往往很多人心里无法承受那么的落差,所以选择用毒品来麻痹自己脆弱的神经,可是这不过是饮鸩止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断送自己前途,甚至是生命。

知识链接

可卡因,其化学名称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可卡因一般呈白色晶体状,无臭,味苦而麻。毒贩出售呈块状的可卡因,称“滚石”。吸毒者则把可卡因称作“自由垒”或“快乐客”。可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是导致滥用的重要原因。兴奋初期,滥用者产生欣快,感到飘飘欲仙、舒适无比,表现洋洋自得、健谈。用药后的兴奋作用,产生了消除疲劳的感觉。这类兴奋感觉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随之以后,它给人身体的抑制效应便出现了。吸毒者为了恢复初期的体验,往往再用第二剂……乃至每10分钟使用一次,以维持“瘾劲”不致衰落。周而复始,剂量越用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把吸食者带到毁灭的深渊。

摇死人谁负责——摇头丸

一个年轻人,心情冷下来时,头脑会变得健全。

——巴尔扎克

当我们得知某某影星因吃摇头丸而被曝光,某某歌星又因涉嫌参加摇头性爱派对丑闻而接受调查,甚至某某最终因摇头丸而被判入狱的消息后,无比震惊之余,也必须承认,其实摇头丸离我们并不遥远。

目前许多人都认为摇头丸只是兴奋剂,不算毒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摇头丸也是毒品,长期服用也会上瘾,甚至吃多了会摇死人。

25岁的侯某是个研究生,自从考上研究生以后,他彻底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再重视学习不说,还常常和同学朋友逛舞厅。

一个周一的晚上,侯某约了几个好哥们去常去的那家舞厅跳舞。可能是因为和女朋友分手的原因,侯某总觉得不尽兴。这时,舞厅的一个酒保马某掏出一包“糖果”,五颜六色的有十几颗,说:“哥们,挑一个吧,有了这个,你就啥烦恼都没有了。”侯某挑了一颗白色的,吃了不久,就觉得自己很亢奋,头摇个不停。当晚,他觉得自己是有史以来最放松的一次。接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去舞厅,侯某都要吃上一颗,开始时一口一口地买,后来他干脆成包成包地买,买了直接装到口香糖盒子里。

暑假的一天,侯某跟父母为了生活费过高的问题起了争执,侯某一气之下约了几个朋友去舞厅跳舞。吃了一颗摇头丸,跳了会儿舞,侯某还是觉得不过瘾,就要了一杯啤酒,将剩余的十几颗摇头丸全部放了进去,并一气喝下。

2小时后,27岁的何某因服用摇头丸被朋友送到医院抢救。朋友们怕自己有麻烦,就谎称侯某不小心吃了一颗摇头丸。所以,当时医生看到的是,侯某不停地摇头,有严重的头昏、神志不清、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属于典型的摇头丸中毒。医生当即对何进行抢救,给氧、解毒、利尿。可是,他显然非常痛苦,一只手扎着针管输液,另一只手紧紧地扶住鼻子,说是害怕鼻子摇掉下来。这时,他已经产生了幻觉。虽然神志不清,但他还不时含混地念叨:“没有音乐了,没有音乐就不舒服了!”由于他不停地摇头,仿佛要将头摇下来似的。医生抢救了很久,但还是下了病危通知。当侯某的父母赶到时,侯某的几个朋友才坦白交代了侯某一次性吃十几颗摇头丸的事实。

当晚,医生们竭尽全力也没能挽回侯某的生命。于是,侯某的父母将那家舞厅告上了法院。在法院的调查取证过程中,在侯某生前与其常去舞厅跳舞的几个朋友交代了他们与摇头丸的故事,并交代了酒保马某向他们兜售摇头丸的事实。

女孩小A:“有天晚上侯某他们一帮朋友约我去蹦迪,曲子越放越high,舞也越跳越有气氛,这时马某拿出来几颗摇头丸,他们常吃的每人拿了一片,我是第一次,有点儿害怕,但他们说摇头丸不是毒品,没有副作用,吃完感觉特high。我也想试一下,就咬了1/4片。”

男孩小B:“我这人好玩、好动,爱和朋友聚会,我们这一群人在一块儿玩,经常会有人吃摇头丸。有一次,马某劝我试试,我觉得朋友不会害我,就吃了,第一次是放在酒里吃的。”

女孩小C:“我原来在迪厅领舞,做DJ。为调动气氛,在台上爱甩头,后来马某给了我一颗摇头丸,说不会上瘾,吃完跳舞特有情绪,我就吃了。当时没想到是毒品,是当做兴奋剂吃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认识了侯某他们,大家常常一起吃。”

最终,法院认为,侯某是因服用摇头丸中毒,导致心力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服用摇头丸是侯某死亡的主要原因。酒保马某明知摇头丸是毒品,服用毒品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向侯某等提供摇头丸。其行为对侯某的死亡存在主观过错,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案例中的侯某因为使用过量的摇头丸最终不治身亡,尽管酒保马某被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侯某的死对其父母的伤害该由谁来弥补呢?

青年人总爱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于是追求自由、解放、in(时尚)、high(亢奋,爽)成了许多人的人生目标。但面对诱惑如何把握自己是个考验,一步之差,往往追悔莫及。歌舞厅、迪厅等是摇头丸泛滥的主要场所。有些年轻人盲目追求“时尚”,尤其在“小团体”影响下,似乎不吃摇头丸就不够“新潮”。这些追求刺激者轻信毒品贩子“摇头丸不会上瘾,不是毒品”的哄骗而上当。事实上,摇头丸成瘾性一点不亚于海洛因,同样存在戒断综合征,精神依赖性更强烈。“摇头丸”是安非他明类衍生物,是亚甲基二氧甲基安非他明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摇头丸”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还有人误以为服食摇头丸不像注射毒品那样易患艾滋病、肝炎等,而有关研究证实,服食摇头丸者绝大多数有过早性行为,且有多个性伴。在某地查获的服食者中有些女孩已有孕在身,且不少根本不知父亲是谁。性混乱是性病、艾滋病及多种疾病发生的温床,而摇头丸正是助纣为虐的罪魁祸首。

实例分析

【实案简述】2005年7月4日晚7时许,刘某的19岁的儿子小文受钟某邀请去某慢摇酒吧玩。在酒吧中玩的曾某说摇头丸可以让人彻底放松,获得快感。钟某便出钱从曾某手中购买到6粒摇头丸。与钟某一起来玩的小文对摇头丸很好奇,便与钟某一起问曾某如何吃毒品,曾某就将摇头丸一粒给钟某,一粒给小文,他们将摇头丸放在酒杯中倒入啤酒冲服后开始跳“蹦迪”。狂摇了一会儿后,曾某又拿出摇头丸,问大家要不要,小文就用酒杯装了一些用酒冲服。摇了不久,小文就出现了抽搐,并躺在地上打滚,慢摇酒巴老板发现小文抽搐,叫保安将小文抬到大厅沙发上。后来酒巴老板与众人一起把小文送医院抢救,小文救治无效,于凌晨4点20分死亡。经鉴定,小文死于摇头丸重度中毒。刘某夫妇起诉钟某、曾某,要求三人赔偿各项损失。法院认为,小文是因服用摇头丸中毒而亡,向其提供摇头丸的钟某、曾某及刘某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案例分析】由于好奇,小文服用了过量的摇头丸,并最终中毒身亡。好奇心是年轻人都有的,由于好奇而沾染上毒品的年轻人有很多,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一时的好奇,很可能换来的是终身的遗憾,甚至生命的代价,例如案例中的小文。

遮住阳光的黑手——海洛因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江泽民

2005年初春,明晖永远都忘不了那个寒冷的春天,他还没来得及享受春天的温暖阳光,就一步步迈向了黑暗的深渊。

明晖很帅,高高的个儿,浓密的头发。一天,性格开朗的明晖受邀请到一个朋友家玩。玩闹间他发现朋友们在一起吸食海洛因。和大多数吸毒者一样,出于好奇,抱着侥幸心理他接过了朋友递过来的“香烟”。

“一开始,我就知道那是海洛因,是毒品,可是我想就吸一两次应该没关系。”然而,令明晖想不到的是,有了第一次的侥幸,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毒瘾就上来了。很快,为了所谓的“上头”他开始静脉注射海洛因。

还没吸毒之前,明晖本有一份好工作,刚开始吸毒时他还偶尔会去上上班,同时包些装修的活(做水电工)赚钱以供自己吸毒所用,慢慢地,在毒瘾的摧残下,他连这些活也不愿干了,靠向朋友借钱过活。

“自从沾上海洛因之后,人就变得懒惰起来,什么事都不想干,每天就知道出去玩,找海洛因。”明晖说着,却把头看向了窗外,透过铁窗,外面是大片蔚蓝色的天空,他看得出神。

“其实,静脉注射海洛因也是很可怕的,有很多人就因此被传染上了艾滋病!可是,怕又怎么样,毒瘾发作时,就什么都不会去想了。静脉注射比吸食解瘾更快!”明晖这样描述着他静脉注射海洛因时的心情。“也并不是没想过戒,可……”明晖低下了头。

自他吸毒不久,细心的母亲看着日渐瘦下的他,慢慢地发现了他那些异常的举动,经追问,证实了他吸毒的事实。“我妈她哭了。”说到这里,明晖脸上的肌肉僵在了一起。知道了自己一直最最疼爱的小儿子吸毒的情况后,父母特别地伤心,母亲在一旁哭个不停,而父亲则紧锁着眉头一声不吭地坐着,半晌,才幽幽地吐出五个字:“把它戒了吧!”本来,明晖以为父母知道后会打骂他一顿,然而却没有,这便使得他更加愧疚,也更加坚定了戒毒的决心。

2005年10月,明晖自己主动去了戒毒所,在里面待了1个月,遗憾的是并没有完全戒掉毒瘾。于是,从戒毒所里出来才三天,明晖因吸毒被警方带走了,又送进戒毒所强制戒毒了5个月。

从戒毒所里出来后,明晖坚持了三个月没有碰毒品。那帮“毒友”知道明晖出来后,也多次找他一起“玩”, 明晖都拒绝了。但这件事情被那帮“毒友”视为笑柄,常常拿来取笑。气不过的明晖一方面为了逞强,争个面子,另一方面由于曾戒过毒,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就又一次接过那久违了的海洛因。自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海洛因,直到最后因聚众吸毒后杀人被抓。

在面对警察的询问时,明晖说他曾经有过两个女朋友,第一个也与他一样吸毒,后来被抓了,现在也被关着。第二个女朋友是个好女孩,对自己很好,可是因为吸毒的事情不想让对方知道,所以分手了。“我不想害了她,我是个吸毒的人,给不了她什么的。”说到这里,明晖显得很不安,手不停地抠桌子。或许,在这些吸毒者的生活里根本就没有爱情,有的只有毒品。

至此,明晖那收入不错的工作、美丽的爱情及那个和美的家都像他自己手中的那缕烟,在空气中逐渐消散。

案例中的明晖原本是年轻阳光的,可是出于好奇和侥幸心理她有了第一次的吸毒经验,自此以后便欲罢不能。不过当时他还是有悔过之心,所以主动戒毒,但没有成功。后来被强制戒毒成功,可惜却由于一时的好胜和高估了自己而彻底被阳光后的黑手拉进了犯罪的地狱。

明晖的身上有着吸毒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如情绪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便行动,经受不住诱惑,不会交知心朋友等,他们只能以更大剂量的毒品连续不断地来抑制身体反应,满足生理渴求,从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此外,一旦吸毒成瘾生理依赖与心理依赖又相互强化,因心理依赖而加重生理依赖,生理依赖产生的戒断症状又反复加重心理上的依赖,最终便彻底在毒品的世界里沉沦堕落了。

知识链接

海洛因吸三次就会上瘾

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适和欣快感的药理学特征。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种强烈的欣快感,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非常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因人已适应了药物,从而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因此说吸三次海洛因就会上瘾是有大量例证的,那些认为偶尔吸一下海洛因无所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