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运动不停地在保持平衡,《易经》中的太极图就是阴阳平衡的缩影。它由阴鱼和阳鱼组成,表示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着。这种消长转化就是说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则阴,阴极则阳。太极图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一分两半,而是用S线?这条S线就表明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
“人体的阴阳如果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生命的活力一定很强,心理承受力强,应急能力就强,对不良情况的适应能力也好,而且耐受疲劳能力和抵抗一般疾病的能力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阴阳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阴阳失衡了,就容易引发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病邪作用于人体,机体的正气必然奋起抗邪,而形成正邪相争,这种相争的过程破坏了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或者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或者使气血功能紊乱,或者使人体阴阳制约失衡,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
“因此,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种疾病、各个症状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从总体来说,都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经络和脏腑功能紊乱等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
“然而,阴阳之所以会失衡,是因为阴阳是互根、互补、互制的,如果有一方出现不足,或者有余,那么,另一方就会代偿弥补。假如人体代偿弥补失调,阳气和阴精就不能够维持正常的平衡,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种种健康问题。轻一点的如现代人常说的亚健康,严重一些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最常见的就是阳虚、阴虚。”
说到这里,只见朱丹溪眼睛一亮,似有说话的冲动,于是刘完素停了下来。
睡眠养生,以助阴阳平衡
睡眠是养生第一良方。睡眠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而达到对生命的涵养储备。我们应该尽量提高睡眠质量,从而调整阴阳。睡眠有如下几条原则:
1.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所谓子午觉,就是晚上子时(23时到凌晨1时)进入熟睡,白天在午时(11时到13时)午休。如此可提高睡眠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睡前减慢呼吸节奏。
(1)呼吸节奏慢了,心跳自然减慢,那么气血运行、生命活动都可以缓和下来,然后才能安然入睡。
(2)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或看慢节奏的电视节目、听舒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
3.睡前吃养心阴食品,可帮助精神内守,如冰糖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百合,或一杯牛奶等。
4.睡前用温水泡脚,再辅以足部按摩,尤其是涌泉穴,效果最佳。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心肾相交,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能达到最佳境界。
镜头五朱丹溪抛出养生论:阴不足以涵阳,自然会生病
阴虚者的具体表现
阴虚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阴虚者可出现手足心热、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燥、口渴喜冷饮、两目干涩、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朱丹溪于是抛出自己的当家理论:“阳常有余而阴不足,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我们从一出生就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而人体的阴气、元精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根基。现代人却不注意养阴,爱吃让人口干舌燥的油炸、烧烤食品,经常去饭店吃饭,饭店里的菜不管什么桂皮、八角、小茴香、花椒等作料放一大堆,这些味道极其浓重的食物会损耗我们身体内的‘阴’。阴不足以涵阳,表现出来就是火气,就是疾病。”
“那水能灭火,就喝水好了。”李东垣开玩笑似的说。
“水喝多了肾会负担不了,眼睛会肿起来。要滋阴,就要饮食清淡一点,多吃性温平的食物。”朱丹溪笑着接过话茬。
“《黄帝内经》里面只说,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是不平衡的,但没说是阳大于阴啊,你怎么能信口开河呢?”
李东垣也不知想到什么,突然间又冲朱丹溪冒出这么一句话。
听到有人和自己唱对头戏,朱丹溪心中略微一颤:“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黄帝内经》说的就是绝对的真理吗?你怎么就不知道变通呢?”心里虽这么想,但朱丹溪仍不失绅士风度,悠然道:“李先生所言不差,《黄帝内经》虽没有这么讲,但我经过研究发现,人体是阳常有余而阴不足的,这也为后来的实践所证明。”最后,朱丹溪还优雅地开了个玩笑:“小生可是滋阴派的开创人呢,要是说得有错,岂不早被人把名给罢了去?”说完哈哈一笑。
张从正看到朱丹溪满脸得意的样子,狠狠地瞥了他一眼,说道“不得对李先生无礼。《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在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人生下来不管是阳虚还是阴虚,都不是最好的状态,过犹不及,阳虚的人有阳虚的人易得的疾病,阴虚的人有阴虚的人易得的疾病,只有达到阴阳平衡,健康才不会‘出轨’,人才不会患病,不会早衰。”
见老师表情严肃,朱丹溪抱拳对李东垣鞠了一躬:“前辈,冒犯了,晚辈谨记先生的话。但不管如何,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包括人体阴气的储备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过度损耗它,要合理地安排,这就好比是燃烧着的煤油灯,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所以,我们要养阴,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李东垣摆摆手:“学术之争,何谈冒犯,再说你说的也很有道理。”
在一旁插不上话的刘完素适时地催促道:“你们几个就别在那里客气了,快快参观完医院,下面的行程还多着呢。”
于是三人不再说话,跟上了刘完素的脚步。
阴虚者一日饮食参考
早餐:粳米、黑芝麻、大白菜等,如黑芝麻粥、糖醋大白菜。
点心:冰糖银耳羹。
午餐:大米、小米、笋、黑木耳等,如二米饭、清蒸甲鱼、冬笋炒黑木耳。
点心:梨等水果一个。
晚餐:粳米、绿豆、冬瓜、鸭子、香菇等,如绿豆粥、冬瓜鸭汤等。
镜头六阴阳平衡,火气自然不再来
“丹溪的观点很对,其实人体的很多病都可以从阴不足以涵阳来解释,例如上火。”
刘完素边走边对李东垣说。
“人体里本身就有火,如果没有火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有红、肿、热、痛、烦等具体症状。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邪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如果阴是正常的而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另一种情况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上火中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现的部位,再就是表示一个动词,也就是产生火了。一般人认为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比如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各部位是有联系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小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
“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外感火热最常见的就是中暑,通常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待的时间过长,体温也会升高。但一般来说,内生火热的情况比外感火热多。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内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多得多。可见邪火还是由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人体生长在大自然中,需要阴阳平衡、虚实平衡,而人体的‘阴阳’互为根本,‘虚实’互为表里。当人体阴虚阳盛时,往往表现为潮热、盗汗、脸色苍白、疲倦心烦,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上火的症状。此时就需要重新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滋阴降火,让身体恢复正常。”
如何治疗上火
最好选用中药,因为中药可以调理全身以治本,同时要遵照中西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不可随便用药。
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饮料,少吃辛辣煎炸的食物,少抽烟喝酒。
此外,上火和心理状态也密不可分,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人们最好的“灭火剂”。
镜头七张从正的“现代”疾病观:透支体力,慢性病容易缠上身
四个人在医院的走廊中走着,看到很多来就诊的病人都是年轻人,他们即使在看病时也是脚步匆匆,大家似乎都有很急的事情要做,却不知道在所谓的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丢掉了自己的根本——健康。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张从正感叹道:“看看现代这些人得的病,什么甲亢、糖尿病等慢性病,其实经过我的观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时期的压力过大,为了生活而奔波导致体力透支,使得人体阴阳失衡,怎能不生病?例如他们所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应该就是我们所说‘阴虚火重’的典型症状,也就是长期大量透支体力的结果;糖尿病也是‘阴阳两虚’时的症状,也就是人体的血气和火都已经快用光了,人体开始将肌肉转化为糖分,代替不足的蛋白。
“现代人都觉得自己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没有必要休息,要为人生奋斗,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养生上。殊不知,这些人在体力透支的过程中,自身的资源在减少,血气不足,这时人体就会选择不太重要的机能,逐一减少资源的供应,人体也会随之出现许多变化。例如当废物清除系统的能量供应被削减时,人体的表面就会愈来愈黑,皮下的垃圾也愈来愈多,皮肤表面上的斑点也愈来愈多,有些人还会愈来愈胖(身体内的垃圾愈来愈多)。
“削减脾脏的供血时,人体的诊断维修系统就暂时减少工作量,只对严重疾病作出反应,对较轻微的疾病不再作出反应。许多大量透支体力的人,忙碌的时候长期不生病,一停下来休息就生病,就是休息使血气上升了以后,脾脏的供血增加,就会生病。人们常说的‘小病不断,大病不患;从来不生病,一病就要命’就是这个道理。
“削减肝脏的供血,就会造成血液清洗的频率减少,血液愈来愈脏,牙龈和嘴唇的颜色就慢慢变黑了,肝里的血慢慢减少,肝也就慢慢硬化了。
“削减肾脏的供血,送进肾脏过滤的血液减少了,小便的颜色就愈来愈淡,最终完全像水一样,就变成尿毒症。多数尿毒症的病人,肾脏可能根本就没有问题,只不过血液总量太少,没有足够的血液分配给肾脏使用而已。
“削减肺脏的供血,人体脏器的供水系统发生障碍,脸色就愈来愈黑,而且愈来愈干而灰,人也会愈来愈瘦。
“现代人由于改变了传统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付病症的方式不当,使得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出现了问题,人体长期处于体力透支的状态,能量日渐减少,人体不断地进行应变,就产生了各种可怕的现代慢性病。”
对付慢性病,就喝玉米须茶
很多专家称:玉米须有利尿、降压、利胆和止血等保健作用,其水煎剂的利尿作用虽不及西药来得快,但作用比较持久;对肾炎、肝炎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患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有凉血、泻热、消肿的功效;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畅等症。
因此对付这些慢性病,可以用玉米须来泡茶,方法是把玉米须洗净后放入水杯中,像泡茶一样将玉米须冲好,盖上盖子,过一会儿即可饮用。如果觉得味道很怪,可以加几朵干菊花,这样,冲出的玉米须茶就多了点菊花的清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