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智慧经典
448800000055

第55章 领导智慧 (12)

不要太明察

作为领导者如果有着很强的能力或洞察力,如何善用之就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天生的才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应当特别地珍惜。但是如果用得不当,也就会如同南辕北辙一样,你的车再好,马再好,也只能越走越远,离你的初衷大相径庭。

比如同在一个单位,大家面临着同一个任务,可是你的才干远在别人之上。这时你将如何呢?一种选择无疑是放开手脚,不顾别人大干一场,在你也许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本领,但是在别人看来,却害怕了,怎么全是你的成绩。那么究竟这样好不好呢?不太好,首先,你的上司看了会马上想到,这个人这么能干,我却让他干这么简单的工作,岂不是我缺乏知人善用之明,你的上司就会不安,甚至有的上司更会害怕你的才能超过他,某一个时刻会取而代之。而你的下属却认为你干得这么出色,他们就永远没有表现的机会,因而他们心里面也会不安。有你在这儿,上下全都不安,群体的效应自然就发挥不出来了。甚至总的效率反而下降了。

在社会上的大多数场合,可以没有英雄,但是不可以没有众生,可以没有骐骥,但不可以没有驽马。所以,假如你有非凡的才干,你的才干比常人绰绰有余,你就可以考虑“损”一点,损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韬光养晦,深自收敛,贵乎含蓄,而不要锋芒太露。一个领导者,才干应当强于常人,但仍贵在有一点糊涂。因为领导的是一件繁杂的事情,需要动员很多的人去实现一个目标。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可能打几根钉呢?”所以要合上下群体之力。领导者就好比一个总的机枢,把你安在那里,整个机器就会因你而运转起来,有条不紊,产生巨大的合力,倒并不在乎你一个人有多大的力量。如果你太明察,就会有人不安于位,机器就产生了间隙,磨合不好。运转起来就免不了磨擦脱节,弄得特别不好,也许就稀里哗啦了。所以有的时候,就算你心里明镜似的,也万不可让人一眼看出来。

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共识:世上看问题要看大局,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皮毛。看人更是如此,要全面地考察一个人,要善于发现人才闪光的特点,并加以利用。

采取低姿态

亨利及丹纳·李·陶玛斯,在他们的《现代宗教领袖伟人》一书里,这样说孔子:“他从不以自己独具的知识去向别人炫耀。他只是以自己包容的同情心,去设法启迪他们。”我们若也能有他这样包容的同情,我们便已掌握打开听众心扉的钥匙。

保证激起听众敌意的方法,是指出你自认在他们之上。当你讲演时,就如同展示在橱窗里,你个性中的每一面都一览无遗,稍有自夸的显示便会功败垂成。而就另一方面而有,谦虚可以激发信心与善意。你可以谦虚,却不必显出患得患失、动辄得咎的模样。只要显出自己是决心要尽力讲好,何不妨略提自己才识有限,听众会喜欢你、尊敬你的。

示弱是抵消嫉妒的妙方。

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不可以示弱,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

要使示弱产生积极作用,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

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有所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

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

对眼下经济不如人,可以适当诉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直言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老鼠”。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

当你想说笑话,讲故事,或者编造一些趣闻妙语时,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拿自己做话题。如果笑的对象是自己,谁会不高兴?以笑谈自己来坦诚开放地与人相处,就足以感染他人,使别人也不隐瞒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打算,就会使人一见如故。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

示弱有时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要表现在行动上。

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事业之外,平时对小名小利应淡薄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再为一点微利引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的弱者。

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能笑谈自己的人才有权利开别人的玩笑。邱吉尔爵士在战争期间常常以幽默来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有一次他这样介绍一位同僚:“他是一个谦虚的人,他做过的许多事情使他不得不谦虚一些。”当我们借用这句妙语时,把其中的“他”改为“我”,也许更恰当一些。

以自己为目标的幽默,可以在表示看法,传达信息时不伤害别人。例如:“就像你信赖我一样,我也是你完全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会随时来到你的身边——当我需要你的时候。”

约翰逊在一次讨论会上,与某人发生争执。如果他这样加以反击:“你这家伙又呆又蠢,又固执。”那一定会招致难以平息的怨恨。要是约翰逊懂得幽默的妙用,他也许会说:“能得到你如此的批评和反对,我感到十分荣幸,那正是我引以自豪之处。”这番回答虽不能改变对方的看法,也足以引起他的深思。

真正伟大的人物拥有幽默力量,他会笑自己,也鼓励别人和他—起笑,希望与公众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即使是一般的领导阶层和知名人物也都认识到,必须使自己的形象更有人情味,这个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生活方式和社会经历,这使人们产生隔阂,但是社会生活要求人们相互了解和沟通,如果我们愈能表现出自己的人之常情和本性,就愈能够得到公众的承认和接纳。

笑谈自己也往往表现为具有人情味的幽默。某大公司的董事长和税务局之间时有龃龉,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在一次集会上,主持人介绍这位董事长时说:“下一位演讲的来宾不需要我多作介绍,但是他的确需要找一位高明的税务律师帮忙。”听众爆发出一阵大笑,这位董事长也笑了。这使得这位高高在上的董事长一下子和听众接近起来,使相互之间显得融洽。当他刚上台时,听众也许寻思:“一个自命不凡的家伙!”但在他和大家一起笑了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毕竟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许多著名人物,特别是演员,都以取笑自己来显得平易近人。观众仰慕演员的相貌和气质,许多演员就拿自己不能尽如人意的面貌特征来开玩笑,如大嘴巴、秃脑袋。一位发胖的女演员这样取笑自己的体态庞大:“我穿着白色游泳衣到近海游泳,一定会使飞过上空的美国空军大为紧张,以为发现了古巴潜艇。”

他们甚至会虚构出一些令人解颐的“事实”来取笑自己。电视节目主持人杰克·班尼和弗雷·亚伦在屏幕上装着相互斗嘴,弗雷“揭露”说:“杰克的幽默都是看了别人的底稿照背不误。”杰克回敬他:“是吗?可是上星期你在我家吃了匈牙利大菜之后,你都没法自己打出一个饱呃来。”

有一次,林肯总统因为被人指责为两面派而提出抗议,他说:“我不可能有两个面,这是谁都清楚的事,我有两个面的话,我就不会以这副难看的相貌来见大家。”

笑自己的相貌,或者笑自己做愚蠢的事,会使你变得较有人情味。如果你得天独厚,长得秀美英俊,也不妨以别的缺点来开玩笑,使自己显得谦虚随和一些。

幽默的力量使人沟通,由“我喜欢你”导致“我了解你”,进而“我信任你”,信任,就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当你获得信任时,就能够影响别人,帮助别人发挥他们的潜能。

因此,当令人难堪的事实已经发生,运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并且,还能体现出说话者的大度胸怀。

妻子、朋友、亲戚有时会开玩笑似地揭你的“短”,弄得你有点下不来台。你想默认会觉得窝囊,想还口又觉得口吃。这时,怎样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不妨运用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情和笑料冲淡这尴尬的处境,活跃气氛。这也是言语机智应变的技巧之一。

显然,设法改变处境比保持沉默要主动,但卡耐基认为,有一点应当明确,那些“揭短”的人通常是你的配偶、亲友,你不能采用气愤的话予以还击,而幽默的解嘲是最好的办法。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大事不糊涂”给现代的领导者以诸多的思考。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美国从上到下始终被孤立主义情绪所笼罩。

英国首相丘吉尔频频向罗斯福发出告急信息,恳求美国伸出援助之手,面对整个社会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国会的僵硬立场,罗斯福总统心有同情却无力行动。但罗斯福一方面顺应人员的和平愿望,另一方面又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关注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保持对希特勒德国和日本****的清醒认识。在1940年最后几个星期,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罗斯福终于赢得了一次胜利。

终于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罗斯福创造了这个不可避免的“时机”。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投向珍珠港的炸弹,不但粉碎了美国舰队,同时也打破了罗斯福战争政策的僵局。当许多人认为罗斯福总统应该在他的战争咨文中详细检查一下他的对日政策时,罗斯福根本不予考虑,对他来说,惟一重要的事实是战争这一事实本身。第二天,当他出席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时严肃地要求国会宣布全国处于战争状态时,他演说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战争状态已经存在。”是的,高潮只有几个小时,然而它所带来的教训却是罗斯福平日的说教所办不到的。

罗斯福的洞若观火,静待时机,使他面临大事不糊涂,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忍耐”是林肯为人处事的“糊涂学”。

1861年3月,阿伯拉罕·林肯正式就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当时南方11个州已宣布脱离联邦成立叛乱政府,并于4月挑起了叛乱,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里,北方联军连连失利。麦克劳伦将军既在军事上平庸无能,又公开拥护奴隶制,但在军界甚孚众望,林肯总统从战局出发,为了扭转时局,还是在1861年11月任命他为美国联邦陆军总司令,统率拥有16万人马的波托马克军团。

就在1861年4月的一个夜晚,林肯等来到麦克劳伦的寓所。仆人说,将军参加一个婚礼去了,很快就会回来。事后总统秘书约翰·海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进屋约等了一个小时,麦克劳伦回来了。守门人告诉总统正在等着同他见面,但他爱理不理地走过总统等正坐在等着的那个房间径直上楼去了。”他们又等了约半个小时,再次派一个仆人去告诉这个将军,他们还在等他。但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答:‘将军已经上床睡觉了。’

约翰·海认为这样有意的怠慢是军方凌驾于文官政府之上的第一个征兆。但林肯似乎并不在意。他说:“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可以包容他。”

但是当几个月之后麦克劳伦屡战屡败,并且准备与南方奴隶主联合,大失人心的时候,林肯就毫不留情地撤换了他。

五 走出领导智慧的误区切勿“悔棋”

占据领导的位子,高高在上,有时也会得意洋洋,又没人提醒,甚险。

如果将领导的整个过程称为下棋,那么各人有各人的下法,但最令人讨厌的就是“悔棋”,走棋之前不仔细想一想,出麻烦了,方知走错了一步,朝令夕改用来比喻是再恰当不过了,朝令夕改其实是领导者不讲信用的表现,不但削弱了令的力量,而且削弱了发号施令者的权威,老是“悔棋”也就没人跟你下了,而号令改多了,这个领导的威信就没有了。有谁愿意跟从这种处事如此之轻率,决策如此之不顾后果的领导。这样的领导以后再发号施令,做工作将会越来越难,因为你已经弄得你的部下无所适从,疲于待命了。

所以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坚定性,培养自己的习惯。总之要培养自己言与行的慎,所谓三思而后行也,而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旦决定了的东西就不要轻易地改变,即使这种决定有点小毛病,但是如果不会对全局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应试图“将错就错”一下。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领导者犯了弥天大错,也如此将错就错,那么,这个组织就无可救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