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倾世缘
451800000124

第124章

当然,吐蕃王子并没有极其喜欢探春,只是相比较其他几个姑娘而来,他觉得还是探春更加看得入眼,更合他的心意。

从身份上而言,探春的确低了些,即使她是国公府的千金,但明眼人都知道她只是一个五品员外郎的庶女,像她这样的在京城一抓就是,而且多半会比她高。为了表示对吐蕃的重视,也为了表明自己对贾家的偏爱,太后非常爽快的封了探春一个郡主的名号。

探春今年只有十三岁,比黛玉还小了几个月,即便在中原这个年纪成亲都是小的。好在探春底子好,长得高,渐渐发育了,现在大婚也不是不可以。

一来时间仓促,二来入了冬,路上不好行走,所以吐蕃王子决定次年开了春再回吐蕃,那时候探春也十四了。不过,吐蕃王子好歹是一国未来的君主,看事谨慎长远,他来了不过两月就发现天朝存在着不少怪异之处,他有心留在这里细细探访一番,好决定日后吐蕃到底跟谁站在一处。

为了筹办探春和亲一事,太后决定提前离开避暑山庄,九月初就起驾回京了。九月初九重阳节,銮驾到京。

话说贾母那里接到元春的密信,屏退了左右,只留了鸳鸯给她念信。信中,元春大致分析了太后的心思,暗示探春嫁到吐蕃的可能性,备细述了此举对贾府的巨大好处,要求贾母一定让探春过继到王夫人名下。

之前元春召探春一起前往避暑山庄之时,贾母就想到了元春这么做定有深意,她原以为的是借机将探春献给皇上,巩固元春在后宫的地位。如今虽不是进宫,但嫁给吐蕃王子为王妃显然比入宫还要有利。

这样一来,探春、贾家就是于国家有功之人,太后看在探春远嫁的份上只会愈加欢喜贾家,欢喜元春。如果哪一日贾家做出了什么不该的事,太后为了安探春的心,为了向吐蕃示好,为了两国的和平,也会尽量放过贾家,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贾府出了一个贵妃,一个王妃,一个外孙女郡主,外孙郡王,试问这样的体面荣耀,放眼京城谁家及得上,贾家要真正步入京城的上流社会了。若是元春出息的话,一举夺得皇后之位,那么贾家就是国舅,皇亲国戚了,将来贾家的外孙就是一国太子一国皇帝。一想到这些,贾母心里激动万分,她等这一年等了多久。

而王夫人那里,自然没有贾母的兴奋,她不是不知道这里边的好处,可就是拐不过那个弯来。一想到被她踩在脚底下几十年的赵姨娘,生了一个王妃的女儿,她就满心不忿,那个贱人现在就敢霸占着老爷,往后还不变本加厉,眼里都没了她这个正室太太。

可她究竟不是那等糊涂之人,明白再如何赵姨娘也别想越过她去,她的女儿是贵妃,她是皇帝的岳母呢。何况只要将探春过继到了自己名下,那和赵姨娘的关系越发淡了,不怕她能翻出天来。

很快,贾家就举行了过继探春的仪式,从此后探春就是荣国府的嫡小姐。

回京之后,太后为了充分展现自己的仁慈,完全收服贾家的心,她没有要求探春住在宫里,反而准许她回贾家居住,只是一应郡主排场俱全。连册封郡主的仪式都办得相当体面,大有盖过当日黛玉册封的势头。

择了吉日九月十八,由北静王亲自护送探春回贾府。贾家连摆了三天宴席,京城权贵一个都没落下的发了请帖。众人看见太后这般器重贾家,暗想元春册后已经不远,都拼命上赶着巴结贾家,一时间贾家风头无二。

唯有林家,对贾家比之前淡了不少,只命人送了贺礼,不管是黛玉还是墨涵都没有现身。

元春省亲之后,就下谕让姊妹们连同大嫂子李纨,兄弟宝玉都搬进了大观园居住。之前,探春一直住在秋爽斋。眼下是郡主之尊了,自然不能一大群宫女太监都挤在这么个小地方,贾母下令将秋爽斋及附近的藕香榭、紫菱洲等都给了探春住。原先住在藕香榭的惜春搬到了蘅芜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交代下薛宝钗被元春送回来之后的情形了。

当时,元春一怒之下命抱琴即刻送了薛宝钗回来。抱琴跟了元春十多年,最了解自家主子的脾气,这次是彻底恼恨上薛姑娘了。所以抱琴也不客气,只点了一个太监临时充作车夫,一个年纪大些的宫女,押了宝钗和莺儿上马车,日夜兼程赶路,将宝钗送了回来。

宝钗经林墨涵一事,知道自己认错了人,错委了身子,现在清白已失,还要为人做妾,她即便没有黛玉、贾家姑娘的尊贵,也是娇生惯养着长大的,何时受过这样的屈辱,气怒交加之下染了风寒。一路上拖着病体赶路,病情越发沉重,而那小太监和宫女本就鄙夷她,又急着回去交差,不肯替她请大夫。回到贾家之时,宝钗已然高烧得不省人事,整个人狠瘦了一圈。

她知道自己的事情京城还没有传闻,若是传了出去她就别想做人了。还有贾家,他们要是听说了此事,自己遭殃不算,还要连累着母亲哥哥一起被赶出贾家。他们薛家这些年来铺子里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上次为了赎薛蟠出狱花了一大笔钱,家里根本就是败落的差不多了,不然她也不会铤而走险想将生米煮成熟饭,以至最终害了自己。

元春对于背叛了自己的人从来不手软,所以她不会给宝钗翻身的机会。送宝钗回来的宫女将宝钗色诱林王爷一事当着贾母、邢王夫人、凤姐、薛姨妈,甚至贾赦贾琏的面,一五一十说了一遍,一点点细节都没落下。

贾母以前就知道薛宝钗不是个省心的,初来贾府之时使劲一切手段笼络人心,中伤黛玉,还不是冲着宝二奶奶的名分来的。贾母千防万防,好歹宝玉心里眼里只有一个黛玉,才没有着了薛宝钗的道。后来宝钗无端端的开始疏远了宝玉,自己还心里疑惑呢,好不容易看出宝钗将目光转到了林墨涵身上,不由觉得宝钗太自以为是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