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节能型企业执行手册
456800000017

第17章 视节约为己任,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 (2)

讲排场、耍阔气、爱摆谱——改善铺张浪费的工作作风

创业容易守业难。一些企业企业之初筚路蓝缕、以君山林,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然而,一旦事业有成,便大摆阔气,花钱如流水。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表面的风光,不惜血本,疯狂造势,大肆宣传和广告,完全不考虑成本和效益。这种狂热的做法使无数企业饮恨退出了市场。

说到不惜血本的造势,就不得不提及当年的央视“标王之争”。

1995年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中标。在当时,6666万元意味着三万吨白酒,足以把豪华的梅地亚中心淹没到半腰。1996年梅地亚中心再次召开广告招标大会,厂长姬长孔说,“1995年,我们每天向中央电视台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奥迪,今年我们每天要开进一辆豪华奔驰,争取开出一辆加长林肯。”最后秦池以3212118亿元成为“标王”,那时的广告投标就如脱缰的野马,让人无从驾驭,到了发热、发狂甚至发疯的地步。一个外国记者问秦池老总3212118亿是怎么算出来的,他说:“这是我的手机号码”。投资的随意性由此可见一斑!3212118亿元相当于1996年全年利润的64倍,结果第二年秦池便一蹶不振,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同样的悲剧也曾在爱多身上上演。

在秦池以32亿余元天价中标后,第二年11月8日梅地亚中心再次广告招标,爱多的老总胡志标和步步高的老总段永平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胡志标以21亿的天价成为“标王”。紧接着,爱多又找到成龙拍了个“爱多VCD,好功夫”的广告片。成龙开价是450万,相当于爱多的全部利润。不仅如此,1997年,爱多的老总胡志标喜结连理,给全国各地的爱多经销大户和各个媒体的知名记者送了一份喜帖。喜帖上还贴了2张百元大钞,讨一个“两人圆满”的彩头。胡志标和他的秘书、总裁助理林莹举行了一场轰动的婚礼,138万响的鞭炮,18辆车牌号码连在一起的白色奔驰车,1000多位身份显赫的贵宾。这样奢侈的结果,就是两个月之后,爱多爆发严重危机,随后轰然垮台。胡志标也因为奢侈所造成的资金紧张,不惜铤而走险,进行金融诈骗,最后落了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盲目的攀比、一味的奢华,使得许多明星企业由盛转衰,由强变弱,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无数企业似乎无法逃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它像一条咒语一般缠绕在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家庭企业身上。

讲排场、要阔气、爱摆谱,这样的铺张浪费只会无故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让企业背负起沉重的债务,挫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重的有可能导致企业一蹶不振、濒临破产,几十年的辛劳付之东流。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该认识到大兴奢侈之风给企业所带来的隐患,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戒奢侈之风,倡导建立起节俭的企业文化,以保持企业持久、健康地发展。

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节约从细节小处着手

企业生存如居家过日子,企业员工若不会精打细算,不能量入计出,不能开源节流、杜绝浪费,企业的利润就无法增加。

一位优秀的企业员工必然会以节约为己任。他脑海中存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有节约的习惯,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像关心自己的家一样关心企业,从而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和共同发展。

艾玛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工作。她工作认真又踏实,同事们刚开始对她的印象都挺好。可不久,同事们发现她有一些奇怪的举止:她从来不用公司的一次性纸杯和筷子,总是自备水杯和筷子;她拒绝吃用泡沫塑料饭盒装的盒饭,总是自备餐具;她经常拿用过一面的纸起草文件,而且经常提醒同事也要这样。每天下班,她都要确认所有的电源开关都关闭后才会回家。

许多同事都有点受不了艾玛,认为她是在装腔作势。后来,有人忍不住把她的“怪癖”报告给了公司老总。

同事们都以为老总会制止艾玛,谁知老总只把艾玛找去谈了一次话,然后就什么也不提了。半个月后的公司例会上,老总突然宣布:艾玛的那一系列原来被同事看成“怪癖”的行为,现在被列入《员工准则》,要求成为每位员工主动完成的事情。同事们大吃一惊。不过在新制度施行一个月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当月的办公费用竟然节约了许多,同事们便开始理解艾玛了。

如果公司员工欠缺成本意识,就会无形中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如果员工没有成本意识,那么对公司财物的损坏、浪费就会熟视无睹,让公司白白遭受损失,这样自然就会使公司的开支增加,成本提高。

一个优秀的员工会对勤俭节约始终身体力行。他们倡导艰苦奋斗,提倡勤俭节约,可别小看上文中艾玛的节俭行为,在她行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无数优秀、闪光的品质,例如,敬业、责任、感恩这样的优秀员工怎么能不得到老总的青睐呢?这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员工立身做人的需要。

小马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他的工作是负责焊接车底盘的部件。整个车间是流水作业,车底盘由传送带自动输送,在他这道工序停留4分钟,他必须在4分钟内用6根焊条焊接完所有部件。公司一直为自己的自动生产线而自豪,以为省时、省工、省料,而小马却认为在他这道工序上还可以改进,于是他每天观察自动生产线的传送,计算焊条的用量,并思考改进焊接的办法。

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他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如果能将焊接点击次数减少,是不是能节省点成本呢?于是,他利用业余的时间认真研究,终于找到一种比原来少点击7次的焊接方式。每个底盘少点击7次,看上去微不足道,但一天下来仅他这一个岗位便可节约3根焊条,整个车间一天便可节约300根焊条。公司对他的技术革新非常满意,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不久,焊接部主任退休,公司领导便提拔小马做了主任。

可见,一旦某位员工养成了克勤克俭、不畏劳苦、锲而不舍的工作品性,无论他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让节约成为无意识的习惯

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的责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更应视节约为己任。

每一名对企业有责任感的员工,都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会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小心地使用设备和服务设施,高效率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这样,不论是开动一台机器,还是进行一次车间服务,或者是在办公室打一封信件,他都会最大限度地节约每一分钱。

广东一家服装公司要参加一次大型的展会,需要一批宣传资料。老板叫来秘书小艾,请她尽快去联系印刷厂印制宣传材料。

小艾听到吩咐后并没有马上去执行,而是对老板说:“上次展会还剩下好多资料,可以用那些吗?”

老板回答:“你找出来核对一下,看看内容是不是一样。”

小艾便找出资料进行核对。

过了一会儿,小艾又找到老板。

“老板,我核对过了,绝大部分内容都一样,只有一个电话号码变了。”

“那就去重印吧!”老板回答道。

小艾还在想这件事,她一直都觉得可惜,这么多资料,只因为一个电话号码的改变就不能用了。重印不仅要花费一大笔钱,还要花费时间。

“难道真的没办法再用上这些资料了吗?”小艾想。

无意间,她看见了桌上的一份资料。这份资料是老板开会时用的,因为老板临时改变了一个数据,于是她用一个改正纸把数据改了过来。

突然,她灵机一动,那些宣传材料上的电话号码不也可以用印有新号码的不干胶纸改一下吗?只要贴得整齐,是不会影响美观的。

于是,她马上到老板办公室,向老板请示。

老板有点不放心,问:“那样能行吗?”

“我仔细点,不会影响阅读的。”

“好,你去试试吧!”

两个小时后,小艾把整理好的材料给老板过目。现在,在原先那个电话号码上,是一条不干胶,上面是一个工整的新电话号码,看起来一点也没有不协调的感觉。

老板赞扬了小艾一番,并立即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在会上,老板说:“小艾的创意非常妙,虽然节省的钱不多,但是可以看出她已经将节约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主动去想办法为公司节约。如果大家都能像她那样视节约为己任,那么公司就不愁没有大的发展了。”

当然,为企业节约只靠一名员工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一名员工都视节约为己任,才能为企业、为公司赢得利润。不仅如此,员工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你的努力早已被老板看在眼里,公司赢利自然也不会亏待你。

小马在一家规模不算大,被一些人称为“工作室”的小公司上班。算上老板,公司也就10多个人,可是公司里的员工都非常卖力。老板是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中年人,对待下属一直比较“人性化”,也就是说老板和每位员工都没有那种上下级的关系,彼此之间显得没有什么拘束。

公司的员工很注重节约办公用品,就以易耗损品——笔的使用为例,公司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那种一次性的水笔,取而代之的是圆珠笔,都是那种可以换笔芯的。公司里如果谁的圆珠笔用完了,便可以到公共的“用品配给区”换笔芯。在小马的公司里,很难见到一支崭新的圆珠笔,通常情况下,上场“打仗”的都是那些“伤兵残将”。

在其他方面,员工都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办公用品,公司因此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老板在每次过节的时候,给大家分发一些福利,过年放假的时候,老板还会多开出一个月的工资,以此回报员工们的努力和节俭。

每一名员工做的这些似乎都是一些小事,却会对一个企业的成败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学会节约,那么,日积月累,将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