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与生活全集
458300000045

第45章 人际关系经济学(2)

最后,记住关键人物。一个人一生无论如何积极地扩展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认识的所有人进行长期深入交往。为了和一部分人保持密切的交往,务必在所结识的人们中进行筛选。否则,只会不断增加毫无意义的名片库藏量而已。即使好不容易认识了可以发挥作用的关键人物,如果不加筛选,也一定会被埋没在名片堆里。

比如,参加宴会或研讨会等活动,收到的名片数量可能相当可观。然而,在这么多名片中,可以成为人际关系关键人物的也许只有一个而已。出席任何性质的聚会时,都应该抱着只要能碰见一位关键人物便是收获的念头。

即使是电影或小说,也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看过的每部作品都生动有趣。能够让人不厌其烦看上几遍的作品,必定只占其中的很小部分,这也就是所谓的“经典”吧!然而,经典也是在看过大量作品后筛选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邂逅亦相同,让人一见如故,产生交往一生念头的对象,是不可能轻易发现的。只要能结识一位这样的人物,就应该认为是当日的最大收获。如果一味想着在那场宴会上,不知可以获取多少张名片,认识多少人,是很愚蠢的想法。当然,也有可能一位这样的人物也没碰上。应该说,这种情形在现实中占多数。遇上这种情形,没有必要勉强增加认识的人。如果自认是无聊的聚会,尽早撤离现场也是很重要的。

只要能够结识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你的人际关系即可得到飞跃性的扩展。因为如果对方拥有100人的人际关系,你通过此人就有可能获得那100人的人际关系。而如果你想凭借个人力量去接近同样的100人,无疑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一心企图结识宴会或研讨会所有出席者的人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形下,不仅对方不容易记住你,你也不可能牢记对方。与其浪费时间去记所有的人,不如记住一个关键性人物。

当你完成人际关系的筛选之后,不要忘记用心去维护这些关系,不然就是半途而废了。

“常用的钥匙最有光泽。”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周围的人培养、联络感情。只有经常联络,友情才不至于疏远,朋友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朋友分开之后再没有联络过,彼此将会变得陌生,你去托他办事时,他就很难主动帮你。

无论从实用主义,或从情感价值角度去看,朋友之间的友谊都值得我们保持和维系。

尽管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认钱不认人”,但是“人情生意”从未间断过。因为人是有情之灵物,人人都难逃脱一个“情”字。

朋友之间在平时人际交往中也需“感情投资”。

所谓“感情投资”,就是在平时交往之外多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分关心,多一分相助。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之所以反目成仇或关系由热变冷,往往是双方忽略了“感情投资”的结果。一些人常犯这种毛病:一旦与对方建立了良好关系,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维护它了,往往会忽视双方关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堆积成难以化解的矛盾。

更有甚者,在与对方成为朋友之后,总是一味地向朋友索取回报,而不继续进行感情投资。这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要求越来越高,认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一旦别人对自己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就有怨言。这样必然会损害双方的关系。

生活告诉我们,友谊之花需要爱心的滋润,否则它会枯萎。朋友之间的“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并非可有可无的。人们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要从小处、细处着眼,事事落在实处。

积累人脉的高级方式

人际关系如同股票,要持续投入热情才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但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会被抛弃,没人愿意再帮忙他。

廉阳说:“我有一个高中三年的同学,而且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们进入了同一所大学,刚开学,她就主动地当了班干部。有人说,地位高了,人就会变。自从她上任后,见到我,常装作没看见。日子久了,我们就疏远了。但她有时也会突然向我寻求帮助。而我总是尽力而为可事后,她老毛病又犯了,我有种被利用的感觉,却无奈于心太软。就这样她大事小事都找我,其他朋友劝我放弃这份友情,这种人不值得交。当我下决心与她分开时,她哭着说除了我没有一个朋友。”

这种人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不宣”来交际,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所以无法达到对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周恩来在人际交往中就很有人情味。长征途中,当时任民运部部长兼政委的杨立三,坚持亲自给重病的周恩来抬担架。他和同志们饥寒交迫,抬着周恩来走出沼泽泥潭的草地后就累病了。19年后,杨立三去世,身为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坚持要亲自给他抬棺送葬。

1937年6月,周恩来在峡山遇险,护卫他的十多名警卫战士光荣牺牲。事后,周恩来和另外三个虎口脱险的同志合影留念,周恩来在照片背后写上“峻山遇险,仅余四人”。这张照片一直珍藏在他贴身的衬衣口袋里,直至病逝才被人发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难怪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时,群众的泪水把地毯洒湿了一米多宽的一圈。难怪会出现十里长街送总理,长夜无言,天地同悲的动人一幕。

毋庸置疑,在某些“实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谓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包烟,我给你几块钱,就像欠债还钱,概不赊欠。这种一次性的交际行为看似洒脱,实则包含了太多的困惑与无奈。诚然,受助者也许在短时间内不愿再次开口求助,而实施援助行为的一方其实也没有必要固守“事不过三”的古训,当人家确实有困难而无能为力时,但作为知情者,你不应无动于衷,不妨再次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事实上这种“后继”的交际行为能够赢得更大的“人情效应”。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已须先爱人。我们应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需养成“储蓄”的习惯,这会让子孙后代得到好处。

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谈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就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的一缕可信眼神,可能成为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的赞同掌声,也可能是对创新思想的巨大支持。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真情的可贵。

其实,人生旅途中,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

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帮助贫困、落魄的人以积累人脉的方式。

每个人都喜欢往春风得意、优秀出色的人身边靠拢。与事业有成的人缔结关系,以便可以巧妙利用对方那股气势,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结识的对象,通常无法培育成可靠的人际关系。伊朗有句谚语:战场上识勇敢,激怒中识智慧,穷困中识朋友。因此,向落魄的人伸出援手,可以积累潜在资源,给你带来日后的效益。

菲得洛斯曾明确地表示,与有权势的人交朋友是不安全的。但是,在对方没落失势时你走上前去,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印象,感激涕零,并视你为患难之交。“江南神偷”王同山金盆洗手后一度生活潦倒,此时,一宾馆老板收留他,聘他做保安。王同山感激不尽,工作尽心尽力,且逢人便称赞老板的仗义相助。

在对方陷入困境时,你靠拢上前,必然会令人心存感激。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在落魄时伸手援助自己的人,值得与之交往一生。

在别人落魄时,伸手相助,虽然看似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但雪中送炭却是增进双方友谊、加深双方感情的绝妙机会。

在选举时,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明暗凸显的例子极其常见。在获胜的候选人周围,即使素昧平生的人也纷纷献花鼓掌,而落选的候选人却无人问津。仔细分辨,甚至那些选举期间原本支持失败候选人的人,也转而投向到政敌的。

对于败选的人而言,这是十分落魄的时候。选举失败,人人离去,如果此时有人造访并鼓励他,此人必定大感欣慰。倘若再对失败者进行一番诚挚的勉励,“下次选举一定要好好加油!”失败者定会因此产生奋起之心。

在这种凄凉的失败情形下与失败者建立关系,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正直的人,不势利。更何况,当时失败的人,也不会永远处于失败的境地。如果你希望与胜利者结成莫逆之交,就应该在其失败时向他伸出援手。

在生活中,既有逐步攀升的人,也有失足没落的人。得意的人身旁有大批人包围着,可能没有觉得你的存在对于他的重要性;相反,落魄的人身旁无人靠拢,此时他的心中或许你的分量最重,你会被其视为可以共患难的挚友。并且,一度失败的人在某种机缘下再度翻身爬起的例子亦数不胜数。如果等到对方再度成功之际才来攀附交情,则为时晚矣。就像股票,如能在低价购入潜力股,便可赚钱。在别人落魄时伸出援手,帮忙解难的行为,是赚取好人脉行之有效的方法。

他人,天堂与网友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禁闭》中说,他人就是地狱。当我处在“他人”目光注视下时,“他人”将我变成他思维的客体。“他人”构成我的地狱,我何尝不是“他人”的地狱?如果萨特所说正确,我们一生下来就进入了地狱,因为世界不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组成的社会,岂不是也变成了地狱,人与人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利益组合呢?

社会是“我”与“他人”构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对方,甚至说对方的存在便是影响“我”的行为!丘吉尔说:“在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个活动是由多个人参与的,每个人的行为都对他人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就像剧本《禁闭》中三个被关在密室里的人物:逃兵加尔散、色情狂和溺婴犯艾丝黛尔、同性恋者伊内丝,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影响。

一位政治家这样表达他的无奈:“我们不得不与狗娘养的同乘一条船。”狗娘养的指的是他的敌手。他的敌手不同样这样想的吗?为了不至于将船弄翻一起沉入海底喂鱼,相互敌对的人,必须克制自己对对手的痛恨,而作出理性的选择,必要时不得不与讨厌的对手合作。政治上如此,商业也是如此。在自己的目标面前,敌人可以合作,朋友也可以成为对手。

利益是所有人的目标,通过理性分析选择自己的策略,但是每个人的收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策略的选择,而且取决于“他人”的策略选择,每个人必须冷静地对待对手。

并非他人总是我的地狱。这取决于活动的类型,按博弈论的术语来说,当你与他人的利益是相冲突的时候——此时处在常和博弈和零和博弈,“他人”所得即是我之所失,此时“他人”存在构成我的地狱;然而,当与“他人”处于合作性博弈之中的时候,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集体行动的联盟,这样各自都会获得好处,此时“他人”便是我的天堂,达到双赢的效果。

“他人”也可以构成我的天堂。因为,虽然在没有“他人”的情况下,我是自由的,不存在竞争,但在这种状态下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他人”虽然能够使我成为客体,然而这是有意义的客体,因为只有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体现。

网络交友是21世纪的一大潮流,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网友是你的天堂还是地狱。

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人际交往的媒介,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新的相遇机会大幅增加。

如果就某一感兴趣的主题呼吁大家进行讨论,具有类似兴趣爱好的人就会给予回应。如果就某些社会潮流发表自己的一些感想,产生共鸣的人们就会给出相应的回复。而且,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回复别人观点的一方。因为能够把信息传达给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人们,所以很快就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产生共鸣的人出现。

这样,很快就能组建起研究会、同好会或者好朋友团体。而且,这些团体成员在团体即将成立之前是互不相识的,从时间、金钱各方面的成本都是较低的。

如果不利用个人电脑网络,要想结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就只有通过参加报纸、杂志的交流版面介绍的研究会或交流会了。但是,如果不是因为特别的兴趣爱好或者很强的必要性,并非爱好交际、性格积极的人,是很难发挥出这种行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