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两个人,一个人很有钱,却不善于交际,而另一个人缺少资金,但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善于疏通,是个交际神通。有一天,这两个人碰到了一起,并聊得相当投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两人决定合伙做生意。有钱的人出资金,善于交际的人疏通关系。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他们的生意做得很红火,事业也越做越大。此时,那个善于交际的人起了歹心,想自己独吞生意。于是,他便向那个出资金的人提出,还了合伙时的那些资金,这份生意算他一个人的了。当然,那个出资的人肯定不会愿意,因此,双方开始了长时间的僵持,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最后,这件事也只有让法院来解决。不过,那个善交际的人在两人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便已经给对方下了套,在登记注册姓名时,他只注册了他一个人的名字。虽然那个出资金的人是原告,但却因为那个善于交际的人早就下好了套,使得出资人最终输了官司,眼睁睁地让那个善于交际的人独吞了生意而无能为力。那个不善于交际的人一怒之下把有善交际的人的货物全烧了,结果两个人谁也没捞到好处。
事实上,由于人类所过的是一种群体生活,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而这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人际关系。其实,它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因为人要追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也因此,在追逐的时候,相互间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冲突的结果就是一种博弈关系,负和博弈就是其中的一种。
从总体上来看,所谓的负和博弈,就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这个事例是典型的负和博弈,因此,对于人际关系,我们一定要本着为利人就是利己的态度去做,不能见利忘义。
虚假广告与逆向选择
经济学这个学科有个基本的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它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
但令人遗憾的是,广大消费者在商家虚假广告的引诱下,做出的逆向选择却违背了经济学的这个前提假设,以致毁损了自己的效益。
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中的卖方往往故意隐瞒某种真实信息,使得买方最后的选择,并非最有利于买方自己,这时候买方的这种选择就叫做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选择好的,而这里选择的却是差的,所以把这种现象叫做逆向选择。下面我们就从“减肥广告”这个具体案例中了解究竟什么是逆向选择,以及逆向选择是怎样作出的。
铺天盖地的减肥产品一路咆哮着向市场压来,向消费者的眼球袭来。什么“一个半月能减48斤”,“快速减肥”,“签约减肥”,“不反弹不松弛”,高科技,祖传秘方,国际大奖,超低价,排油减肥……单从这些字眼来看,那些渴望瘦下来的人士无疑会心动。再加上那些华丽的包装、煽情的语言,还有一些不曾为人知的噱头。但是,等你尝试之后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在很多减肥广告中,可以看到“两三个星期能减10斤”,“一个月能减20斤”,“一个半月能减48斤”等令人怦然心动的字眼。但是,细想一下,一个半月能减48斤,除了号召大家得癌症之外,还能有什么作用呢?
专家指出,这样的宣传广告仍然频频射中一些人,盖因它们抓住了这些人的命门。肥胖除了遗传的因素外,大多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如贪吃贪睡、缺乏运动,等等。减肥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改变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而且是永久改变。这无疑十分痛苦。按照广告所宣传的方法,可以不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又能减肥,或者忍上一个月后,又能照吃、照喝、照玩,岂不令人快哉?其实这种广告是在欺人,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跟着它自欺。
再说快速减肥。这也是最为吸引眼球的快速减肥方法。个别美容院针对减肥顾客“求快”的心理,打出了“瞬间立见效果”、“奇效一日瘦身”、“3日减10斤”、“24小时见效”、“使用××减肥,15分钟可减腹围3~5厘米”、“最新8天快速电脑减肥,可减3.6~11.3公斤”等夸张的广告。
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快速减肥大多是通过破坏人体的水分平衡因素达到的。人体的水分占人体重量的60%以上,水分失衡将会导致人体体重的急剧改变。减肥的目的是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而不是减少体内水分的正常含量。快速减肥宣传一日能减数斤,是违背生理健康规律的,有导致身体机能损伤的危险。减脂肪是个缓慢的过程,哪怕减去1斤脂肪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
还有无效退款。无效退款极具杀伤力,因为它貌似公允。如某减肥广告慷慨承诺:“本中心与顾客签署有法律效用的瘦身和约,如不见效,一定退还所付费用。”
专家指出,“效”字文章多,所谓的“瘦身和约”往往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什么是肥,怎样算瘦,模棱两可,让顾客把握不准尺度。1991年香港消费委员会受理减肥投诉32宗,比1990年增加了一倍,其中有不少就是退款纠纷。而显“效”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商家与顾客对“效”的界定根本就不统一,10斤是“效”,1斤是“效”,1两也是“效”。
签约减肥,这种减肥广告是无效退款的升级版,因为它避免了对“效”的模糊界定,而提出了明确的减肥目标,保证“10天减17斤”、“一周能减20斤”、“10年不反弹”等,有模有样地写在“签约服务”的合同中。
某家减肥中心减肥室的女主管称,该中心采用的脂肪燃烧法减肥,生意一向不错,每天从早上9时到晚上21时客人不断。她表示可以提供“签约服务”,不过必须先试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为3天,看看效果如何(即能瘦多少,是6斤,还是10斤或者20斤?)。签约方式非常灵活,可以只签一条腿、一个胳膊、腹部、脸部等,想签多长时间就能签多长时间。女主管肯定地说,中心保证一周最少能减掉6斤,最多一周能减掉20斤。
不反弹不松弛。“××瘦身法疗程停止后不会再次肥胖”、“×××草减肥法使你终身窈窕,令多余脂肪萎缩,永不生长”。 专家指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减肥方法能保证肥胖不再反弹。保证长期疗效的关键是饮食、锻炼、药物等综合手段,否则必然反弹。而肥胖程度重者或年迈者,减肥后腹壁皮肤自然会松弛甚至下垂。
肥胖就像感冒一样会反复发生,反弹其实就是一个人吸收大于消耗,多余能量变成脂肪储存起来而引起的二次肥胖,这种机制跟减肥的次数、方式无关。只有坚持“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正确使用减肥药物才能真正杜绝反弹。
高科技。某报介绍××苗条霜:“缩小皮下脂肪的体积,促进多余脂肪的分解。”当问到文中提到的研究员时,他说的知心话却是:“上述内容纯属主观臆测,并未做过实验研究。”
有些抽脂减肥广告宣称“不用开刀”。其实,要把导管插入体内,不动刀子怎么可能?有些则宣称“不留疤痕”。事实上,手术部位纵然伤口不明显,但终有疤痕存在。“不留疤痕”的说法不仅不实,而且抽脂对疤痕体质的人来说,是完全不适用的。
超低价。有商家推出一种比其他商家便宜得多的减肥仪器,其实顾客详细咨询一下便明了:此仪器还需要配合一种价值400元的减肥药品才有效。原来推荐仪器是噱头,推销减肥药品才是真目的。
专家指出,目前可以用来吸脂的机器有很多,一台好的体外超声吸脂机器大概60万元,而最便宜的负压吸脂机器一两万元就可以买到。因此,吸脂的价格也就不同。正常的超声吸脂价格大概每个部位1000元至1500元。超声具有粉碎脂肪而不伤害神经和血管的作用,与此同时,超声还具有缩紧皮肤的作用,对吸脂后松皱的皮肤恢复效果好,因此,近几年来被广泛采用。而之前的负压吸脂则因为伤害大、不能使皮肤缩紧而逐渐被正规医院和医疗机构淘汰。
国际大奖。并非所有减肥产品的获奖都有水分。但不可否认,有些奖确实是用钱买来的;有些奖与产品的质量、效果无关,它奖的只是外包装,等等。即便是正经的国际大奖,国内的非专业的顾客又有谁能搞得明白呢?所以,还是一概不信保险。
祖传秘方。曾经有一位游医,号称拥有四代祖传“古墓奇方”,专治肥胖,10天可减5公斤。人们趋之若鹜,结果肥未减成,有两人竟发生了精神错乱。再去找游医,早已溜之大吉。
虽说现在的人越来越崇尚科学,但是,终归有个别人病急乱投医,不然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稀奇古怪的故事了。
如此等等,大肆炒作,这些普通的,为我们熟知的一些概念,只不过是被冠以特殊的名字而已。这些概念的炒作成分很高,有些广告缺乏科学依据,广告宣传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而他们的货并非名副其实。那些代言人、促销员还煽情地、真诚地为消费者解读商品信息,并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而,实际情况中,那些说辞往往夸大其词,概念误导,甚至挖掘陷阱。而一些消费者没有识别商品的能力,助长了广告宣传的邪行。
从上述“减肥广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对减肥原理、减肥器械、“无效退款”等不了解或了解不深的情况,故意隐瞒一些真实信息,置买卖双方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境下,以此诱惑消费者作出对他们并非最有利的逆向选择,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逆向选择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人才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地都是逆向选择的密集地带。也可以说,只要有市场,只要进行交易,就可能出现逆向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呢?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即买方和卖方所掌握的信息不一样。最佳也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使交易双方信息对称,信息传递、沟通得愈充分,愈有利于交易的达成,也就愈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择业与跳槽的机会成本
生活中不乏博弈思维的警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便是这样的警语。它告诫人们在人生的关键点选择要慎之又慎,避免作出错误的决策。
对于男士来说,选择职业对于一生的发展是关键的。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来说确实如此;而今天,女人和男人以同样的身份进入社会、选择职业,因此,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步入社会、选择从事工作时,要谨慎选择行业。因为,抛弃原有职业的成本太高。
抛弃原来的职业重新选择职业的成本来自于多方面。一方面,一旦你从事了某种职业,如果半途而废,重新择业,以前所花的时间等于白费。当然如果你所做的工作具有继承性,能够对新的选择有所帮助,抛弃旧的职业,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浪费。但人们从事新的职业,毕竟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分工高度专业化的今天,竞争异常激烈,任何时间上的浪费将使你处于不利的境况。
另一方面,成本来自于他人对你的判断。你的经历构成了别人对你的判断,尤其是在中国更是如此。你从事过某种行业,“意味着”你可以做某种工作,同时也“意味着”你不适合从事其他工作。对于你要从事的新的行业,除非你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证明了自己的资格,否则其他人对你在新的行业的能力不认同。
这是人们的常规思维。我们不能责怪人们的这种常规思维。我们每个人也是这么思维的。
这里,不是说人们不应当换行业,也不是说人们不应当离婚。如果人们选择的某个行业没有出路,或者他不适合该行业,在某个新的行业里发展可能更有前途,那么他应当选择改行。我们要表达的是,对人生的关键时刻——择业,我们要谨慎为之,因为此时的选择,虽然不会构成“一失足成千古恨”,但覆水难收——如果所做的选择是错的,要消除这种选择的成本往往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