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商品不会既是最好的又是最便宜的,这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而要想真正做到令自己满意,首先要对所谓的“好”有一个切实的标准。比如装修居室,商店里的木地板价格便宜的每平方米30元,但贵的也有100~200元的,其质地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时就不要仅凭价格,而是根据自己房屋装修的档次、规格、颜色等,选择较为满意的木地板。这里的“满意”与装修的好坏程度及个人的审美标准有关,而不是单指东西好坏。然后在满意的基础上再选取价廉的。如果在这些木地板中,觉得中等档次的与自己的装修水平相适应就叫“满意”,那么可以在这一类里进行选择。当然,你会发现同样符合条件的木地板,每平方米45元的比60元的合算。
买东西还要选择购买时机。
什么是最佳购买阶段?花最少的钱,买的东西又不落伍,那就是最佳购买阶段。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总要经历开发、研制、小批量生产、大量投产、萎缩等阶段,然后是新一轮的开发、研制……在最初的开发、研制阶段,产品的性能还不稳定,但十分新潮,产品的成本高、售价贵,市场销量逐步上升但升幅不大。这个阶段的商品不宜购买,应等到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时商品的性能、质量逐渐趋于稳定,生产批量大,价格有所下降。假如不是特别急需使用,最好再等一等,因为其价格还未降到最低谷。接下来是“维持量阶段”,市场已接近饱和,形成买方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这时才是最佳购买阶段。这个阶段不但价格合算,而且产品质量进一步完善,厂家竞争也趋于白热化,消费者正好坐收“渔翁之利”。这说起来好懂,但真正做到“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李特别喜爱手机,刚参加工作就花四千元买了一个最新款手机,谁知还没过一年,市场上这款手机的价格已降到不足两千,不能不说损失惨重。可见,找准最佳购买阶段是把钱花到实处的重要一环。
买车买房要勤打算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买车目标,有人买车作为挣钱的工具,有人买车是为了工作和生活的方便,有人把车当成社会地位的标志,但是每个人都想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适合自己的车。市场上的车的品牌和型号五花八门,使不少想买车的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买车的决策所使用的计算方式是很简单的,只要在正确的数据基础上,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作出是否买车和买什么车的决策。因此为了买车,要在取得各种数据上多下工夫,这些数据有一些是感性的和舒适度方面的东西,有一些则可以得出具体的数字或可通过数字表现出来。为了得到这些数据,要倾听他人的意见、看有关资料、去车市看车、进行具体的咨询,等等。
买车需要的数据包括:
1.个人方面:经济实力,自己的需要,家人的偏好等。
2.车的质量和服务方面:动力性能、安全性能、车的配置、外观、内饰、舒适程度、品牌、服务等。
3.购置方面:不同车型和经销商的价格、付款方式、在拿到车前的其他必需花费、卖方的服务和可信度等。
4.购买之后的有关数据:买了之后还要付养车费,包括保养、维修、保险、养路费、汽油等费用,还必须有合适的地方停车,又有停车费。这些方面可以咨询一下他人,看看他们的养车费是多少,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计算一下费用的大致数据。
为了很明确地比较这些数据,你可以将你所选择的不同车型的数据,列成表格的形式。需要作出判断的问题主要包括:要买车吗?愿意花大约多少钱买车?相适应的自己喜欢的车型是什么?通过什么渠道购买?付款方式是什么?
在作买车判断时可以和不买车作一下比较,将自己多花的费用和给自己带来的方便相比较,看看自己愿意做什么选择。不要忽略一些小的数据或问题,有些事情好像是个小事情,其实是决策是否买车的重要依据,如没有合适的停车位,你的汽车安全就很难保障,保不准被刮被擦或者被偷,那么还是缓一缓再买车吧。当然有些不是特别重要的数据也不要太计较,比方说车的配置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好,如果是用不着的东西价值也不大。配置多了,要修理的东西也多了,会能增加养车费用。
买车的感觉很好,但是过上几年,你或许就厌烦了,想换一辆新车有的车主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其他原因而将车卖掉,所以在买车时考虑一下车的保值因素还是很有必要的。在汽车消费十分成熟的欧美国家,保值率早已成为选购汽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谓保值率,指的是某种车型在使用一段时期后的易手价格与原始购买价格的比率。车的保值率取决于汽车的性能、价格、可靠性、配件价格及维修便捷程度等多项因素,就我国目前市场来看,夏利、桑塔纳、捷达等老品牌的保值率还是不借的。对于在几款新车中拿不定主意买哪款的消费者来说,可以了解一下旧车市场的行情,研究一下自己喜欢的车型哪一种保值率最高,也许有助于你买一款最中意的新车。
很多人可以不买车,但大部分人是会去买房子的。
有些人是为了住而买房,有些人则为了炒房。需要住房子的人和炒房的人,加上谋求高额利润的房产商,这三者把房价抬得越来越高。现在房价相对于一般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说,真是个大数字,购买不能不慎重。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买房子是否合算呢?很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其实买房人大可以找些相关的资料看一看,不过不要被里面的数字吓着了。购买决策主要应取决于对未来房价涨幅的预期,价格的涨跌和社会心理环境密切相关,而在这方面人是不能作出精确的估计的,所以关于房子价格升高幅度的问题,你不要指望会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判断,即使作出预测,也是一个概率判断。投资不管风险是大是小,总是有风险的。
分红险与储蓄存款哪个更划算
某些保险营销员在推销分红保险业务时,常常说分红保险的收益比储蓄存款高,买分红保险比储蓄存款更合算。其实,储蓄存款和分红保险哪个更合算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的人来说,含意有所不同。
储蓄存款是一种纯储蓄性业务,其优点是安全性好,种类较多,变现性较好,投资不需任何费用,缺点是扣利息税,收益较低(收益=固定的利息收入)。分红保险是一种具有储蓄功能附带投资风险的业务,其优点是安全性好,不扣利息税,除能获得利息外还能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另外还能附带一定的保险功能。缺点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收益=保底收益+不固定的分红),投资不灵活,变现能力较差,还要支付一定费用。
以某红利险为例,一个26岁的参保者,年缴保费1万元、缴费5年。从第二年开始每年领取659.5元的关爱年金,如果75岁时终止合同,可以领取51次的关爱年金,共计32315.5元。除了关爱年金,还可以一次性领取满期金和每年分红,累计140720元。缴了5万元最后拿到17万多元,看起来挺不错,不过花费了51年的时间。事实上,还可以再算一笔经济账,目前银行的年利率是4.14%,如果将5万元存入银行,每年的利息在2000元左右,51年下来,存银行的利息就可达到10万元。两者一比较,分红险并没有捞到太多的好处。相对于银行,还承担了一定的投资风险。
一般来说,专家理财的“分红保险”收益会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但理财收益受制多方种因素,红利的多少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死亡赔付、营业费用是否低,投资金渠道、资金运用是否通畅有效,而且每年的情况不同,只有完成年度会计结算之后方能得出结果。因此红利是不可预见和不能保证的。如果你相信保险公司每年分红会在银行存款利率之上,买分红保险就划算,否则就不划算。
哪些人更适合买分红保险
分红险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呢?保险专家指出,前提是家庭较为富裕、有稳定收入,且不太急于用此部分资金的人群,如夫妻双方均为国家公务员、经营夫妻店等收入稳定的家庭,短期内又没有大宗购买计划的,考虑到未来资产保值或者给孩子储备未来的生活资金,买分红保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也有一种特殊情况,比如要抚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例如残疾智障儿。残疾儿或智障儿由于身体的因素,很难买到其他保障型的险种。而且残疾儿或智障儿也不适合拥有太多的现金,通过年年定额返还年金可以满足这类情况。
另外,保险专家指出,保险的本质在于保障,购买分红险还是应该把保障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考虑收益状况。同时,还要考虑把资产放在多个篮子里,不可能一款保险就把所有投资需求囊括在内。
对于收入不稳定的家庭,比如,做大宗生意和打零工以及在效益不太稳定的公司企业就职者,不宜多买分红保险,这部分家庭应以储蓄存款为主,入保险时最好选择一年期短险,因为短险不占用资金,一旦发生意外其赔偿金额也较高。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家庭,投资时一定要理智,切莫盲目跟风,一定看到储蓄具安全可靠、收益稳定、兑付资金能力强等多种优点,在拥有相当比例的储蓄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情况去投资分红保险。
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的理财规划
1.月收入5000元如何进行理财规划
张女士今年27岁,她和丈夫是一家企业的普通员工,家庭月收入为5000元。结婚3年,两人省吃俭用,积攒了5万元积蓄。虽然在所居住的城市,两个人的收入已经比较不错,但是考虑到将来购房、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家庭开支压力较大,张女士担心家庭收入不能有效利用、科学管理。
从张女士夫妇目前的家庭状况来看,两人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承受风险能力较差,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属于求稳型的理财家庭。虽然目前他们的家庭收入不错,但是缺乏必要的保障。求稳的理财方式对于他们比较合理。
专家建议张女士按照储蓄占40%、国债占30%、银行理财产品占20%、保险10%的投资组合进行投资。在对家庭理财比例分配中,储蓄占的比重最大,这是支持家庭资产的稳妥增值;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放在中间,收益较高,也很稳妥;保险的比率虽然只有10%,但所起的保障作用却非同小可。
许多人在保险上存在误区,认为有钱人才适合买保险,钱多得花不了,家庭即使出现风险也不在乎那点保险理赔,其实这是错误的。收入低的家庭抗风险能力较低,万一遇到意外,这10%的保险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可以帮家庭渡过难关。特别是对于张女士这样的家庭来说,负担较重,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一旦出现意外,可以解燃眉之急。
2.月收入3000元如何进行理财规划
一般对于月收入3000元左右的人来说,月收入的10%~20%留存下来用于投资比较合适。年轻朋友月收入3000元,每月就可以存300~600元。其实,存钱多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投资习惯的养成。要知道,投资必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如果你目前月收入3000元,有10000元的存款,那你就要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是准备几年后结婚还是买房,还是买车,还是继续深造?其实每个人的理财事先都要有一个目标,假定你的理财目标是:计划5年后结婚,需要6万元支出。
首先,每个月的10%~20%的积蓄习惯是要养成的,可存600元。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如果没有一些保险类,建议每月投入300元购买商业保险,建立风险规避账户。如此,第一年年末,相信你就拥有了17000多元的积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规划。第二年年初,将手中资金1万元,购买股票型基金,预期收益率8%,全年收益800元。到年末时可以买入货币市场基金,如此循环,估计五年后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但要注意两点:其一,很多人只顾着“钱生钱”,而不记得规避风险。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财富积累,它不仅包括财富的升值,还包括风险的规避。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保险转嫁风险。其二,在建立自己的投资账户时,年轻人由于手头资金量不大,精力有限,与其亲自操作,不如通过一些基金、万能险、投连险等综合性的投资平台,采用“委托投资”的方式,这样不仅可在股票、基金、国债等大投资渠道中进行组合,还可省掉一笔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