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458600000056

第56章 围城内外的经济学(2)

行为经济学家发现,人们面对整体质量不相上下的两个选择,在单独评价和比较评价时会有不同的效果。具体到甲和乙都漂亮的情况下,甲一个人去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见面时,对方只能对他(她)进行现场单独评价,充其量只能把他(她)和自己平常见过的其他人比较,这样一来,甲就比较有优势。而如果同样出众的乙也同去的话,对方作的就是比较评价,他(她)就会把甲和乙比来比去,没准就发现甲与乙相比还存在某些相对的不足。

而在甲和乙都不漂亮的情况下,两个人一起去,让他(她)在两个人之间比较,从而能够看出甲与乙的相对优势,对甲来说,起码是有机会的。

在相亲的过程中,外貌特征容易评价,属于容易评价的特征;而一个人的内在修为、学识水平则属于难以评价的特征。谈婚论嫁的人,对对方的修为、学识等内在东西也是很看重的。如果甲和乙在易于评价特征和难评价特征方面有较大差异的话,那是不是应该带乙一起去相亲则又另当别论。

如果甲在外貌上不如乙,但甲在学问、气质、见识等难评价特征上要明显优于乙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带上乙一起去。这样,在与对方见面闲聊时,才能显示出甲的才华和气质,虽然外貌比乙略输一筹,但也无关紧要。但如果情况恰好相反,还是应该一个人去相亲。

经过上面的分析,你会发现,生活中如此常见的事情还蕴含着如此深刻复杂的经济学道理。这样层层剖析下来,相信有如此困惑的人也应该明白:要更加理性的选择自己的密友,选择什么样的密友,带不带密友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不仅如此,如果能够认识到相亲其实是一个自我推销行为,那么你就能够把行为经济学家的相亲理论同样运用于求职和商品营销等方面。留意车展里各种车辆的展览方式,再看看各大商场里家用电器的摆放陈列方法,你就会发现,那其实就是汽车和家电在等着顾客来相亲呢。

相亲之后肯定面临结婚对象的选择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迅速作出正确选择呢?

小李决定要把自己推销出去,发动亲戚朋友介绍对象。现在问题来了,时间有限,但相亲的人数众多。怎样在众多对象中尽快地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呢?

首先,确定待选对象的人数;其次,确立目标,即挑选一名优秀者作为结婚对象。小李当然希望这个人是足够好的,甚至是最好的。但要从众多人里面选出最好的一个并非易事,她该怎么做才能争取到这个结果呢?

首先要把每个人都接触一遍,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将各项素质分别打分,找出那个最优秀的人。但现实中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每个人你只能约会一次,而且只能当场决定选择还是放弃,一旦选择了其中一个,就没有机会再约会别人了。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机会是不等人的,等你左挑右选,把一切都规划好了,人家可能早就成了别人的如意郎君。

也许你会说这些人不就相当于篮子里的苹果吗?要从一篮苹果当中挑出一个最好的,逐个比较是最佳法则,因为每一个都可以是最好的,也可以是最差的。但是请不要忘了,约会和选苹果是不一样的,挑选苹果可以把两个拿起来比一比,因为苹果在同一个篮子里,而且在你的掌控之下,即是说这些苹果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合,等你检阅。但是,正如上面已经说明的,相亲一次只能同时跟一个候选人约会,每次约会后就必须立刻决定这个人有没有可能是最好的一个,即使有很多人你还没约会过。一旦某位幸运的男士中选,你就不能再跟其他的男士约会了。还有一个规则必须遵守,约会之后,你一旦决定淘汰这个人,他就永远出局了。你不可能和每个候选者约会后,再把他们贴上排名的标签,收藏起来,最后才从里面挑最好的一个。

显然,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如果太早结束约会过程,过早地作出选择,就等于放弃从在那群还没约会的对象中,找到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伴侣的机会,仓促的婚姻将使你终生悔恨,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另一个极端是如果你挑来选去迟迟拿不定主意,最好的那个又可能已经从指间溜走,要补救也来不及了,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发生的。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避免上述两种极端问题产生的办法呢?经济学教你一个策略,就是能够给你最大成功机会的策略。也许到现在还在疑惑,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小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最大的成功机会。这样的话,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小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一切具体化,只要靠自己就可以独立作出决定。

说起来轻松操作起来难,而且不能保证小李一定能如愿,但是绝对可以增加达到目标的机会,这和买彩票不一样,无论你花费多少心思在上面,结果都取决于运气。而在相亲过程中,只要小李策略正确,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李不应该选择第一个遇到的人,因为他在众多候选对象(假定100个)当中名列第一的机会只有1%,这个几率可以说是非常的渺茫。同样地,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甚至后面的人,情况都一样,每个人都只有1%的机会可以成为100个人当中的第一名。这时,小李会发现她真心想要找到最好的,就不应该随机选择。

但是,这里要抛弃一个不成熟的观点,假如小李约会的第一个碰巧是最好的那个呢?小李把他淘汰掉了,岂不是遗恨终生吗?但是这里我们谈的是策略,而不是命运或缘分,只要你不是十分迷信,就一定会承认,与其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概率,还不如由自己掌握更好些。

刚刚说过,小李不应该选择第一个出现的对象,因为第一次约会就碰到最佳伴侣的机会微乎其微,只有1%。即使这个人真的很优秀,小李也要忍痛割爱,因为你当时无法知道在这100人里,他到底排在什么位置。

同时,小李还可以附加其他手段加深对候选对象的了解。在生活中,即使没谈过恋爱,小李对异性也有很多了解,例如小李的父兄、亲属、朋友、同学等,在很大程度上,小李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男人可以交往,什么样的不能。也就是说,小李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标准,这些也可以增加成功机会。

梁祝与土豆

在学习前人历史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让人悲凉的现象,那就是唯美的爱情总是以悲剧结尾。

比如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和朱丽叶最终还是只能在上帝那里百年好合;梁山伯与祝英台,至情至爱,可是却偏偏非要都变成了蝴蝶才能成双成对;而《泰坦尼克号》里的Jack只能把他对Rose的爱随同他自己的身体一起永远的埋藏在2500米以下的冰冷海底……为什么那些经典传颂千秋的唯美爱情都是悲剧呢?

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最早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这一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1980)一书中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在分析中提及罗伯特·吉芬的看法,从而使得“吉芬商品”这一名词流传下来。

吉芬商品指的是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根据需求法则,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购买数量一般随着价格的上升(下降),市场需求量将减少(增加)。吉芬商品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显然有悖于一般商品的正常情形。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像土豆这类的低档商品。当土豆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变穷了,收入效应使消费者想少买肉、多买土豆。同时,由于土豆相对于肉变得更为昂贵,替代效应使消费者想购买更多的肉和更少的土豆。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收入效应如此之大,甚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结果消费者对土豆的反应是少买肉,多买土豆。

运用以上的分析就可以解释“吉芬难题”了。在19世纪中叶的爱尔兰,购买土豆的消费支出在大多数的贫困家庭的收入中占比较大的比例,于是土豆价格的上升导致贫困家庭实际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更穷的人们不得不大量地增加对劣等商品土豆的购买,这样形成的收入效应是很大的,它超过了替代效应,造成了土豆的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的特殊情况。

要满足吉芬商品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上所述,首先它必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东西,也就是说它是没有任何替代品,就如同以土豆为主粮的贫困家庭。一般情况下,没有土豆可以吃米饭,但是在没有米饭及其他主粮代替的情况下,土豆的替代效应就比较弱。其次就是,它必须占据了某个人或家庭极大的收入,因而收入效应就会非常强。收入效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的商品价格下降了,相对而言手里的钱就可以买到更多的这个商品,所以实际收入就相对增加了,反过来这个正常的商品价格上升了,相对而言人们可以购买这个商品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产品极为丰富的社会,这样的产品几乎是找不到的。比如不吃土豆,可以吃米饭、馒头;不去网吧,可以去KTV。

那这个神秘的吉芬商品到底跟我们伟大人类的爱情有啥关系呢?

前面已经讲到了,要满足吉芬商品的两个条件就是:替代效应极弱和收入效应极强。什么叫替代效应呢?替代效应就是,麦当劳价格上涨了,那就少吃麦当劳多吃肯德基,这个很容易理解,几乎每个脑子没坏的人都会这么做;然而吉芬商品就是,麦当劳价格上涨了,可是却没有像肯德基这样的东西来代替麦当劳。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样,都是价格高卖的少,价格低卖的多。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同时满足极低的替代效应和极高的收入效应呢?那就是凄美的爱情。

在祝英台的心目中,梁山伯是绝对无可替代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她对梁山伯的一片真情,所以在其心中,梁山伯的替代效应是非常弱的;另外一方面,祝英台竟然愿意抛开富裕的生活和梁山伯私奔,可见梁山伯占据了她无穷大的收入,显然收入效应极高。

祝英台的家族越是阻止他们,祝英台要和梁山伯在一起的难度就越大,对于祝英台来说,梁山伯价格就越高了,但祝英台不但没有减弱她对梁山伯的爱意,反而激起了她更加强大的爱情力量,显然是需求反而增加了。当家族对他们施加的阻力越来越大,大到无法逾越的时候,祝英台只能将她的全部收入也就是她的生命来换取她所需要的最唯美的爱情,梁山伯也是一样的,所以他们的结局也就只能是悲剧了,最终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有没有办法使悲剧不再重演呢?有,一是尽量不要追求所谓的“凄美的爱情”,完美的东西往往是要付出非常昂贵代价的,甚至是生命;另一个就是奉劝那些企图阻止真挚爱情延续的人们:请高抬贵手吧,如果是出于善意,那么要知道你的强力阻挠只会增加这对恋人互相间更高的价格,但凄美的爱情是吉芬商品,它是不会随着价格的抬高而降低对于这场凄美爱情的追求的,所以你的阻挠只会使他们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生命。

爱情是浪漫温柔的,在众多文人墨客眼里,它是给予,而不是索取。它存在于奉献的欲望之中,并将情人的快乐视为自己的快乐。从这种意义上说,爱情是无价的,是纯洁而神圣的。但爱情也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去解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肖光恩博士独辟蹊径,给爱情中的名词另一种注解。

初恋:幼稚型产业,指在人生过程中,尚未拥有实现规模经济所需的经验或技术的恋爱。该产业通常需要教师或家长的保护,施以教育与责罚等关税壁垒。其结果通常是无疾而终,并被认为是宏观调控的成功案例。

先动优势: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为博弈中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拥有他人不可比拟的优势。价值悖论通常于此时发挥作用,一箪食,一瓢饮,皆为莫大收益。这一悖论由以下事实解释:价格不反映亲吻的总效用,而反映它的边际效用。

失恋:在不完全竞争、不对称信息下的市场经济必然不稳定。令狐冲原来颇得岳灵珊芳心,在华山派可谓如鱼得水,但自林平之到华山之后,他的卖方市场受到双重冲击。根据最大收益原则,买主岳不群和岳灵珊最终选择了林平之,即为其中一著名案例。

多角恋:多角恋是在资源不足的前提下发生的。该商品是稀缺资源,该经济形式属于开放经济,其结果必将产生大量的失恋者。最后胜利的人通常遭受赢者的诅咒,即最高标价者为该商品支付超过它所值价钱,于是为之抑郁愤懑,并将因收益小于预期利润而影响后期恋爱的质量。败者将依成本最小原则行事,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