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充分认识到盲从“炒股博客”会带来的风险:第一,“炒股博客”的博主大都未取得证券从业资格,或是未在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工作,其通过“炒股博客”推荐股票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盲目跟随“炒股博客”的投资者权益不能主张法律保护。第二,“炒股博客”可能成为“庄家”操纵市场的工具,投资者要是把从“炒股博客”上获取的所谓“专家意见”当成投资依据,会大大增加投资风险,最终成为庄家的牺牲品。
因此散户投资者应当理性看待炒股博客。目前网络上有价值的博客大量存在,有的会教育投资者少走弯路,有的传授股市里的宝贵经验,投资者只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对于有些陷阱还是能够避免的。投资者如果要进行有关咨询,最好听取专业机构有从业资格的工作人员的意见。对于广大股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提升风险意识,加强自身证券知识储备。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不断提高自身鉴别能力才是根本,毕竟炒股不是儿戏,真金、白银岂能任由他人摆布?
六、“概念”崇拜不可取
在沪深股市的大舞台上,形形色色的概念你方唱罢我登场。由于主流资金的强力驱动和大众的热情参与,种种概念股炒作的大潮蔚为壮观,从科技网络到“价值重估”,概念股股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表现,其获得空间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许多人并没有能在大潮上涨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却体验到了大潮退去时股票贬值的痛苦,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其中的机遇并回避风险。
概念股的炒作是一种引发了群体狂热的市场投机行为,要抓住其中的机会,就首先要摒弃从书本上学来的价值投资的教条,固守价值投资的原则无异于作茧自缚,与潮流作对就意味着被市场力量排除获利群体之外。
要在概念股炒作的大潮中选时选股都正确,则必须超越概念,坚持无概念原则,做到眼中有资金,心中无概念,采用只关注主流资金而不留意任何概念的分析方法搜寻和选定目标股,这样才能抓住资金驱动股价的本质而不为表象所迷惑。须知,许多股票上涨并非是因为有了美妙的概念,而是上涨引出了概念。投资在寻找概念股机会的时候根本就不要有什么绩优、重组、网络、科技等概念,除了交易代码和流通股数量这些信息外,将所有股票均视作无任何概念题材的按统一的规则进行买卖的交易对象:无业绩,也就自然无市盈率,不会因患上市盈率恐高症而不敢参与冒险;无网络、科技等美妙的概念,就不至于因歧视暂无题材的股票而漏掉还没见阳光的题材;忽略股票的名称,也就不会因其在名称里加入动听的科技、网络之类概念而在错误的时机误入套中。
潮起必有潮落时,再美妙的概念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当大潮开始消退时,投资者想要抓住时机回避风险,依然要坚持无概念原则。对于那些拼命往股价飘浮在云端的股票上涂抹许多概念的“好心人”,应该提高警惕心,因为他们回报套中人的唯一礼物就是制造新的概念继续诱多。既然概念制造者视资金为主人、概念为奴仆,作为旁观者为什么要让宝贵的资金听命于卑贱的概念呢?奉行无概念原则者能自信地面对那些连续多日涨停后被大肆吹捧的股票,非常坚定地只卖不买,因为这时在他们心中,除了股票被投机狂潮推高而蕴含极大的风险这一基本判断外,绝无其他任何概念。
如何避开股市中的各种陷阱
一、涨停板前的陷阱提示
我国股市实行的是涨跌停板制度,在这种股票市场上,一些控盘主力庄家常常利用各种做假方式欺骗、诱导广大场外投资者进入其事先设好的圈套之中。
认清涨停板的特征:
1.封住涨停板的买盘数量大小和封住跌停板时的卖盘数量大小说明了买卖双方力量的大小程度,这个数量越大,继续原有走势的概率则越大,后续涨跌的幅度也就越大。
2.涨停的成交量小,将继续涨升;跌停的成交量小,将继续下跌。
3.涨停的中途被打开的次数越多时间越久,且成交量越大,则行情反转下跌的可能性越大;同样道理,跌停的中途被打开的次数越多,时间越久,且成交量越大,则行情反转上涨的可能性越大。
4.涨停关门的时间越早,后市涨升的力度也就越大;跌停关门的时间越早,后市跌落的力度也就越大。
控盘主力大户就是充分利用涨跌停板的这些特殊性来迷惑广大的投资者的。具体到实践操作,庄家如果想出货,就会先以巨量的买单封住涨停板,以充分吸引市场的人气。自然原来本想抛售的投资者就会因之而出现动摇,而其他的投资者则会以涨停板的价格追进,而此时此刻,庄家则会借机撤走买单,填上卖单,于是很快就将仓位转移到了散户投资者的手中。当盘面上的买盘消耗得差不多之时,庄家又会在涨停板上挂上买单,以进一步诱惑,制造人气超旺的假象;当散户投资者又再度追入时,庄家则又开始撤去买单排到前面去,庄家通过如此反复的操作,可以使筹码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高位出脱,从而保证自己顺利逃庄出局,而散户则被套牢。
同样的道理,主力如果想买进筹码以达到增仓的目的,就会先以巨量的卖单封住跌停板,以充分制造空方的效应氛围,打击市场的人气,促使场外投资者出脱自己所持的筹码,待吓出大量抛盘之后,庄家就会先悄悄撤除原先挂上去的卖单,让在后面排队的卖单排到前面来,自己则开始逐渐买进。当场外的抛单被自己吸纳将尽之时,庄家则又会重新挂出巨量跌停的抛单在跌停板上,庄家同样是通过如此反复的操作,保证自己能进一步增大持仓量,从而投资获利。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所见到的巨额买卖单其实都只不过是虚构的而已,远不足以作为判断后市行情发展的依据。在实践操作中,为了避免上述现象误导投资者的思维,产生错误的行为,就必须密切关注封住涨跌停板的买卖单的微妙变化状况。同时也必须判断出其中是否存在频繁挂换单的现象,涨跌停板是否经常被打开,以及每笔成交量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当日成交量的增减状况等,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具体操作,以免陷入庄家在涨跌停板前所设置的陷阱。
三、信用交易也有伪装
信用交易在国外又称保证金交易。它要求投资者在买卖证券时,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数量的现款或证券作为保证金,当买卖证券的钱款出现不足时,由经纪人垫付差额的部分,当证券不足时,也由经纪人垫付差额的证券。
从事信用交易时,可以不必用现金来支付所购股票的款项,所以能够放心地去购买处在任何价位上的股票。作为卖方,即使自己并不实际拥有股票,也可以出售股票。买方即使不付现款,也可以买进股票。这种交易的目的是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来扩大选股能力,以取得行市中的涨落差额。虽然投资者采取这种交易方式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但本质上都是纯粹的投机性行为,蕴含着巨大的投机风险。
下面是信用交易在经纪人好心为你垫付的伪装下来蚕食你的利润的案例分析。
信用交易的目的是利用财务杠杆提高选股能力,财务杠杆在牛市时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它起作用的过程是这样的:假设投资者以每股50元的价格购入100股,正常情况下,除佣金以外,要支付的金额是5000元。如果使用保证金交易,投资者可以借入高达交易金额一半的额度,只需支付2500元,剩下的2500元从经纪人那里借入。如果投资者在股价升至75元时卖出的话,就会得到7500元,当然除了利息之外,还要还款2500元。投资者的初始投资只有2500元,却能赚取5000元的收益。
这听起来相当诱人,但是你想过将这个过程倒过来是什么样的吗?如果股价下跌,投资者的经纪人可能会要求以抛售股票来偿付借款,更糟糕的情况是,经纪人可能不经投资者的允许就售出股票,目的是为抢在市场行情进一步下跌之前让投资者偿付借款。2000年和2001年股市下跌的时候,就有许多投资者抛售股票的钱不足以偿付从经纪商那里借入的款项。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倒过来的过程:假定投资者以每股50元的价格买入100股,自己支付2500元,从经纪人那里借得2500元,如果股价跌至25元,100股就只值2500元了,投资者不但损失了自己的2500元初始投资,还要向经纪人偿付贷款的利息。
除了这个风险外,信用交易还有另一个弊端。按规定,经纪人在投资者的净资产(股票总值减去借贷后的余额)占股票总值的比例下降至25%时,会收取额外的钱,25%被称作“维持保证金的最低要求”。而现在,大部分经纪人在风险较大的投资中使用他们自己规定的、更为严格的高达30%~50%的“维持保证金的最低要求”。再来看一下,假定借入2500元购买100股单价50元的股票,经纪公司要求的维持保证金为30%,如果股价下跌至40元,净资产从原来的2500元(初始投资)下降至1500元(100×40-2500),1500元的净资产仍然符合经纪人30%的维持保证金的最低要求(30%×4000=1200)。
但是,如果股价跌至25元,这时净资产为0(100×25-2500=0),经纪人就会发出追缴保证金通知,要求你在2~3天内支付现金或者存入账户其他的股票,如果做不到,经纪商会卖出你的股票,这将会使投资者的损失更加惨重,因为投资者想继续持有等待股价反弹。
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
四、题材炒作的陷阱
在许多股民的心目中,有题材股票就涨,而涨了的股票则必定有题材。即使庄家坐庄,也必定要借用一个什么题材来激活人气,拉抬股价。因此,题材炒作便成为中国股市里的一道特别的风景,庄家炒,股民炒,券商炒,基金炒,上市公司也在悄悄地配合庄家炒。
许多投资者认为没有题材炒作就没有上涨的动力,没有高涨的人气,也就没有暴富的机会。于是,庄家便根据股民们的“需要”不断“制造”所谓的题材,股评家们则也是不遗余力地挖掘题材,以致中国股市里的题材堪称“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有的题材是从现成的“题材库”里拿的,这类题材是长盛不衰、百炒不厌的,诸如业绩题材、重组题材、科技题材等;有的题材则是庄家或者股评家们自己创造的,他们凭自己的喜好与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进行大胆地想象,诸如“回归”题材、领袖家乡题材、回购题材、扭亏为盈题材、国有股减持题材、增发新股题材、股改题材、奥运题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