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459900000021

第21章 附录(1)

大庆语录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王进喜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我们就是要打“喷”的井。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困难越大越有干头。

——王进喜

我这一辈子就是要为国家办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快快地发展我国石油工业。

——王进喜

我从小放过牛,最知道牛的脾气。牛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我要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王进喜

是共产党、毛主席使我这个旧社会的放牛娃成了国家的主人。我要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快快地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

——王进喜

石油工人斗志高,迎着困难往前跑。

多快好省建油田,甩掉石油落后帽。

——王进喜

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

山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王进喜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王进喜

北京见到毛主席,浑身是劲精神抖。

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

——王进喜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多少。

——王启民

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

——王启民

什么时候精神都不能趴下。咬牙挺过来,人生和科研都会出现新天地。

——王启民

谁说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么复杂的大油田!我们就是要跨过洋人头,敢为天下先!

——王启民

我就不信搞不出中国自己的“争气油”!

——侯祥麟

科学家的真正快乐在于创新与奉献。一个工作搞成功了,我当然很高兴。但它对祖国、对人类有没有贡献?这更重要。如果有,我就更高兴了。

——侯祥麟

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

——秦文贵

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

——秦文贵

加油服务热情一点、周到一点、耐心一点。

——王萍

海外项目的成败关系中国石油在国际石油舞台上的声誉和中国石油科技人员的形象。

——苏永地

CNPC需要我,这是我的广阔天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苏永地

传承铁人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不能成为空话,这个队长再难我也要干!

——李新民

铁人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作为它的发源地,我们在实践它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将之传扬四面八方,让它成为更多人奋发向上的动力之源。

——李新民

铁人老队长说过“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我应该时时处处身体力行,当好表率,用铁人精神带好队伍。

——李新民

要像铁人那样工作,像铁人那样做人,一定不能给这个英雄的集体丢脸!

——李新民

我们的队伍打到哪里,就把铁人精神带到哪里。今天,我们就要让铁人这面旗帜插在国际钻井市场的最前沿,谱写1205队新的辉煌!

——李新民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及附件提要

1964年初,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康世恩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央一级机关和北京市的干部以及一些企业的职工作了《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中央认为这个报告很好,并于同年2月5日就如何组织传达报告等发出通知。指出:“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很好。中央一级机关和北京市的干部以及一些工厂企业的职工同志们听了这个报告以后,反映很好、很强烈,极大地推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现在,中央决定在全国工交、财贸、文教系统和各级机关、团体、部队中,普遍传达这个报告,一直传达到基层单位。

“大庆油田的经验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具有普遍意义。他们贯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把政治思想、革命干劲和科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做活了,把事情做活了。它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典型。它的一些主要经验,不仅在工业部门中适用,在交通、财贸、文教各部门,在党、政、军、群众团体的各级机关中也都适用,或者可做参考。

“为了便于组织传达,除了发给你们若干份文件以外,并且把这个报告制成了录音。你们可以组织党内外干部先听录音,然后进行讨论。也可以同时向一般工作人员和全体职工放录音。具体办法,请你们规定。

“讨论中各方面的反映,特别是工厂企业基层单位的反映,请你们最近即选一些送中央。”

附件提要

《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从1960年到1963年大庆石油会战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取得了一些什么成果。指出: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大庆油田的同志们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个别国家在石油上卡我们的脖子,以及生产、生活上的重重困难,鼓足干劲、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一举夺取了石油大会战的胜利,为我国石油产品基本做到自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年的艰苦奋斗,取得的成果有: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一个大油田;建成了年产原油几百万吨的生产规模和大型炼油厂第一期工程,质量良好;3年多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油田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解决了世界油田开发上的几个重大技术难题;经济效果好,国家投资已经全部收回,并开始为国家积累资金;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出了一支有阶级觉悟,有一定技术素养,干劲大,作风好,有组织,有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业队伍,并且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第二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大庆石油会战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企业必须革命化;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精神相结合;现代化企业要认真搞群众运动;认真做好基础工作,狠抓基层建设;领导干部亲临前线,一切为了生产;积极培养和大胆提拔年轻干部;培养一个好作风;全面关心职工生活;认真地学习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报告》最后指出:“今后大庆油田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我们必须兢兢业业,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努力学习大家的先进经验,认真地克服缺点,把工作做得更好。”

大庆精神大庆人

(1964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1964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上发表了新华社记者袁木、范荣康写的《大庆精神大庆人》的长篇通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于当天全文广播,这是“大庆精神”的第一次被提出。

从此以后,中央和各地的广播电台,报纸杂志对大庆开始了全方位的报道,一个轰轰烈烈学习大庆的活动在全国展开,大庆油田成为世人瞩目和向往的地方。

列车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奔驰着。它掠过一片片田野,越过一条条河流,穿过一座座城市,把我们带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庆。

大庆,不久前人们对她还很陌生。如今,人们在各种会议上,在促膝谈心时,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谈论着她,传颂着她。有机会去过大庆的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个几年前还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现在已经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石油企业,描述着大庆人那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没有经受过革命战争洗礼和艰苦岁月考验的年轻人说,到了大庆,更懂得了什么叫做革命。身经百战的将军们,赞誉大庆人“是一支穿着蓝制服的解放军”。在延安度过多年革命生涯的老同志,怀着无限欣喜的心情说,到了大庆,好像又回到了延安,看到了延安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

我们来到大庆时,这里还是严冬季节。迎面闯进我们眼底的,是高耸入云的钻塔,一座座巨大的储油罐,一列列飞驰而去的运油列车,一排排架空电线,和星罗棋布的油井。这一切,构成了—幅现代化石油企业的壮丽图景。同它相衬的,是一幢幢、一排排矮小的土房子。它们有的是油田领导机关和各级管理部门的办公室,有的是职工宿舍。夜晚,远处近处的采油井上,升起万点灯火,宛如天上的繁星:低矮的职工宿舍里,简朴的俱乐部里,不时传出阵阵欢乐的革命歌声,在沉寂的夜空中回荡。到过延安的同志们,看着眼前的一切,想到大庆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为社会主义建设立下的大功,怎么能不联想起当年闪亮在延水河边的窑洞灯火哩!

但是,对于大庆人说来,最艰苦的,还是创业伊始的年代。

那时候,建设者们在一片茫茫的大地上,哪里去找到一座藏身的房子啊!人们有的支起帐篷,有的架起活动板房,有的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丢弃了的牛棚马厩里办公、住宿。有的人什么都找不到,他们劳动了一天,夜晚干脆往野外大地上一躺,几十个人扯起一张篷布盖在身上。

霪雨连绵的季节到了。帐篷里,活动板房里,牛棚马厩里,到处是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雨住了,里面还在滴滴嗒嗒。一夜之间,有的人床位挪动好几次,也找不到一处不漏雨的地方。有的人索性挤到一堆,合顶一块雨布,坐着睡一宿。第二天一早,积水把人们的鞋子都漂走了。

几场萧飒的秋风过后,带来了遮天盖地的鹅毛大雪。人们赶在冬天的前面,自己动手盖房子。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人,教授和学徒工,工程技术干部和炊事员,一齐动起手来,挖土的挖土,打夯的打夯。没有工具的,排起队来用脚踩,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垒起了几十万平方米土房子,度过了第一个严冬。

就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沉睡了千万年的大地上,到处可以听到向地层进军的机器轰鸣声,到处可以听到建设者们昂扬的歌声:“石油工人硬骨头,哪里困难哪里走!”夜晚,在宿营地的篝火旁,人们热烈响应油田党委发出的第一号通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他们朗读着,议论着,要用毛泽东思想来组织油田的全部建设工作。没有电灯,没有温暖舒适的住房,甚至连桌椅板凳都没有,但是,人们那股学习的专注精神,却没有受到一丝—毫影响。

时间只过去了短短四年,如今,这里的面貌已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访问了许多最早来到的建设者,每当他们谈起当年艰苦创业的情景,语音里总是带着几分自豪,还带着对以往艰苦生活的无限怀念。他们说,大庆油田的建设工作,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如果不是坚信党的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号召,如果不是在党的总路线和大跃进精神的鼓舞下,如果没有一股顶得住任何艰难困苦的革命闯劲,今天的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许多人还说,他们过去没有赶上吃草根、啃树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没有经受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考验,今天,到大庆参加油田建设,也为实现六亿五千万人民的远大理想吃一点苦,这是他们的光荣,是他们的幸福!

深深懂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这个革命传统的伟大意义,心甘情愿地吃大苦,耐大劳,临危不惧,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能把这些看做是光荣,是幸福!这,不正是大庆人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吗?

有着二十多年工龄的老石油工人王进喜,大庆油田上有名的“铁人”,就是大庆人这种性格的代表人物。

当年,这里有多少生活上的困难在等待着人们啊!但是,四十来岁的王进喜在一九六○年三月奉调前往大庆油田时,他一不买穿的用的,二不买吃的喝的,把被褥衣物都交给火车托运,只把一套《毛泽东选集》带在身边。到了大庆,他一不问住哪里,二不问吃什么样的饭,头一句就问在哪里打井。接着,他马上就去查看上地,侦察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