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460700000001

第1章 序章

很多人对李时珍充满敬意。产生这种感情,并不是因为李时珍走遍了名山大川去采药,也不是因为他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而是因为,在医学领域,他简直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

虽然《本草纲目》成书时,许多物种还没有出现,许多疾病也没有发生,但是纵观现代人所有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能从《本草纲目》中找到答案。我们在感叹现代医学高科技是把双刃剑的同时,不由得对李时珍肃然起敬。

《本草纲目》之所以如此厉害,原因就在于它的落脚点在治本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奇人奇书——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并看看他为现代人解除病痛提供了哪些良药。

本草食疗:从《本草纲目》中提炼出的养生精华

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毕生都在给人看病,他致力于医学和药学的研究,除了《本草纲目》,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不仅对祖国的本草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体生命科学方面也有所建树。

举个例子来说,他在医家和道家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就是说大脑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元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元神存则生命在,元神败则生命逝;得神则生,失神则死。他的这一“脑主神明”的见解,改变了长期以来“心主神明”的说法。他的这种观点一直不被医学界和世人所认可和支持,直到清代王清任在人体解剖观察基础上提出“灵机记性在脑”的说法,从而完善和发展了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这个学说发展到现代就是,判断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存活,是以他的大脑是否死亡为标准的,而非心脏停止跳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多种适宜补脑的食物,如核桃仁、荔枝、红枣、芝麻、鸭肉、桂圆、牛奶、鲜藕、桂圆、乌骨鸡等。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多吃这些食物,可以起到补脑益智、延年益寿的作用。

除此之外,李时珍还十分重视脾胃的作用,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脾胃为元气之母”的观点,虽然并非独创,却是对《内经》脾胃学说、李东垣脾胃理论的充实和发展。《本草纲目》中有大量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他强调脾胃与元气的密切关系,人体的元气有赖于脾胃之滋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人体元气得其滋养而充实。脾胃为后天之本,整个机体有赖于脾胃摄取营养,为气血生化之源泉,故若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后天水谷之精充盈,则气血得养而充盛。

他还认为人体气机上下升降运动正常,有赖于脾胃功能协调。脾胃枢纽若升降正常,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若脾胃受伤则升降功能失常,内伤元气,阴阳失调,严重者还会影响全身而致病。因此,调养脾胃对于养生延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如何调养脾胃的问题,李时珍也给出了很好的食疗建议,例如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多种对脾胃有益的食物,如白扁豆、枣、莲子、南瓜、野茼蒿、红薯等,为脾胃虚弱的现代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以上仅就李时珍的养生观点举了两个例子,《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每一种食物、药物,都说明了其温、热、寒、凉的性质,以及其主治哪些疾病或对人体有哪些调节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翻翻这本书,就能轻松地为自己和家人防治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本草纲目》食疗经——调和五味,滋养五脏,顺应四时

在人们的印象中,《本草纲目》只是一部医药全集,其实不然,李时珍在书中还阐述了他对养生方面的很多观点。尤其是饮食养生,他认为,调和五味,滋养五脏,顺应四时,才是养生的最好方法。如春增甘味,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初夏增辛味,以养肺气;盛夏增咸味,以养肾气;秋增酸味,以养肝气;冬增苦味,以养心气。那具体该如何顺四时而进补呢?

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天是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在这个季节,每个人的身体感觉都在慢慢恢复,正是养生的好时节。但要切记春季进补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即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燕麦等。蔬果如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草莓等都是极好的补肝食品。牛肉和各种鱼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春天乍暖还寒,应多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香菜、生姜、葱等可以疏散风寒,又能抑杀病菌的食品。

春天气候变比较大,易引发肝火郁热,可适当吃些清热解湿的食物,如荞麦、薏仁、荠菜、菠菜、茄子、黄瓜、蘑菇等。

夏——初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盛夏省甜增咸,以养肾气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人体在炎热的夏天常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暑、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所困扰。为了安度炎夏,必须注重饮食的调节。

初夏时,气温还不是很高,这时可以适当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能清热去火,以燥其湿,如此便可以健脾而增进食欲。但也不可吃太多苦味的食物,因为夏季是人体肺部较弱的季节,而苦味入心,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心火不亢,肺气平和,苦多则助心火。所以,为避免心气偏亢,应省苦味,多食辛味,以助养肺气。葱、姜、蒜、韭、椒等,都是补益肺气的良佳蔬菜。

盛夏时,气候炎热,出汗多,尤其是从事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很容易耗气伤阴,所以应适当增加一些咸味食物,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滋养肾气。但夏季的饮食一般比较清淡,吃饭时佐以少量咸菜,就可以达到补充盐分的目的。而甜味摄入过多会生湿生痰并且影响食欲,夏季气候潮湿闷热,人体本来就容易生湿,过食甜味更助湿热,导致胃胀不想吃东西,所以夏季不宜过食甜味。

另外,夏季气候炎热,容易失津液,多食酸味食物可以生津止渴,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等。若在菜肴中加点醋还可以杀菌消毒,防止夏季胃肠道疾病发生。

秋——少辛增酸,以养肝气

秋天天气凉爽、气候干燥,人们在食欲大增的同时,便秘、咽喉疼痛等疾病也不断地找上门来。所以,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少辛增酸”。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与秋相应,肺气盛于秋,辛味入肺,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酸入肝,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因此,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等。这些水果中所含的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道蠕动的作用。

此外,秋季饮食还要防止“秋瓜坏肚”。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人们把它称为天生的“白虎汤”,但当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收藏,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活动应该有所收敛,将一定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准备。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以温肾阳、健脾胃为主。这是因为,肾是人生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本,肾主咸味属水,心主苦味主火,水克火。冬季是肾经旺盛之时,在这个季节如果咸味吃得过多会增加肾的负担,因此冬季要适当减少咸味,多吃苦味的食物,以助养心阳。

人的体质由于年龄、性别、体质不同,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偏差大,因此冬季饮食养生要因人而异,辨证施食。如阴虚的要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果蔬、鱼类等;阳虚的要常食用韭菜、狗肉;气虚的要常用人参、山药、大枣、鹿肉;血虚的要常食木耳、甲鱼、羊肝等。此外,冬季宜多食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海参、甲鱼、乌鱼等。脑力工作者要食用核桃、麻仁、蜂蜜、豆制品、松仁、栗子等。

药补不如食补:《本草纲目》中的健康箴言

“药补不如食补”,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现在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食补的重要性。与其生病了就吃药,或者没病吃保健药,还不如吃好一日三餐,因为只有食补才是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关键。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和药补比起来,食补不仅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食补所用材料都是我们常见的食物,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历代医家大多主张“药补不如食补”,李时珍也不例外。他在《本草纲目》中说:“药补不如食补。”他还根据各类食物的药性、药理进行了细致归类,为现代人的食补计划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病后,食补对人的健康来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病后体虚应该进补,但是可能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而如果能在未病的时候补养身体,无疑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当然,不管是平时进补还是病后食补,都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体质、肠胃的消化功能以及食物的属性来选择食物。

许多人认为《本草纲目》只是一部医药学著作,其实这是片面的,《本草纲目》更是一本健康食谱。虽然它是从食物的角度出发的,可是翻开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是单纯在讲食物,李时珍运用巧妙的手法,把人和食物自然地连接在一起,告诉人们什么样的食物对什么人有用,哪些人应该多吃哪些食物等,让人们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益的食物。这样也就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达到了食补的效果。

因此,可以说,学会运用《本草纲目》中的食疗方,也就等于更好地把握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