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策划那些事儿
460800000011

第11章 苏俄始终难逃美国的金融战(2)

1983年,美国利用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强势地位,强加给欧洲国家一项“不公平”协议,限制欧洲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比例,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阴险的招数让苏联的出口外汇收入大量下降,而苏联从西伯利亚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被无限期延期。(按照原计划,这条天然气管道将从1985年起运营,并给苏联每年带来上百亿美元的收入。然而,由于里根政府的搅局,苏联修建西伯利亚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彻底失败。)

为了不给苏联留下喘息的机会,美国还堵上了苏联得到外汇的另一个途径,它利用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来限制给苏联提供贷款。1983年,美国与西欧国家把苏联重新定义为“相对富裕的国家”,而不是原来的“中间借贷国”,并且停止了对较富裕的国家的贷款提供补贴。如此一来,苏联从西欧借的贷款利息从原来的7%~8%上升为17%(后来人们称之为17%利率武器)。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打击下,到1985年时,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苏联最后只好卖黄金换外汇。此刻,美国对苏联发动的金融战役决战的时候到了。1991年初,美国政府支持的金融战专家万塔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高达200吨的黄金。如此巨大数额的黄金冲入市场,可想而知,金价必然暴跌,苏联试图利用黄金换外汇的计划落空。早已疲弱不堪的苏联经济,全靠着黄金出口这点养命钱,金价的暴跌在苏联的棺材盖上打进了最后一根钉子。此时,万塔再把准备好的之前用高于黑市一倍的比价(28卢布兑换1美元)50亿美元的资金买的1400亿卢布抛了出来。于是,卢布暴贬(卢布供给急剧增加,而需求并未大幅上升,供大于求,卢布价格自然下降),再加上美国在苏联内部安插的内奸作祟(也大量卖出卢布换取外汇),政府无能(手头外汇不足,既没有及时采取有效金融政策,购买卢布以使卢布供求平衡,保持价格稳定;又没对外汇投机进行国家管制,上了美国鼓吹“市场的力量”的当。),最终导致卢布暴贬万倍以上。一场金融战下来,苏联损失的财富总额高达27.5万亿美元。

趁着苏联金融混乱不堪,万塔和其他美国金融战争的高级专家们伙同前苏联内部的腐败分子,再次里应外合,大肆劫掠了苏联的国家财富。

正是这场金融战争所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它丝毫不亚于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损失程度,但4年卫国战争换来的是苏联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金融战争的惨败则导致了国家解体和经济长期衰败。金融崩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灾难持续了至少15年。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人才开始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刻骨铭心的寒冷。俄罗斯的冬天是异常寒冷的,无论是军事天才拿破仑60万的大军,还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都无一例外地发现,俄罗斯的武器不足以杀死他们,恶劣的天气却能办到。但是苏联解体还告诉了我们,武力进攻俄罗斯是很费力的,但是通过无形的金融战争进入俄罗斯,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俄罗斯经济体系原本已经是严重失血的身躯,经过国际金融家开动的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碾过之后,大多数俄罗斯人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纷纷走上严寒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靠乞讨来维持生存。戈尔巴乔夫参加1991年11月马德里的西亚和平讨论会时,甚至不得不偷偷提前离开会议,因为他的俄罗斯代表团付不起宾馆住宿费。

之后,叶利钦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指导下对俄罗斯经济实施休克疗法,它有三大基本内容:稳定化——以紧缩反通胀,并建立宏观均衡;自由化——放开物价;私有化——明晰产权。结果让俄罗斯的GDP损失了一半,人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

苏联从强大到了让美国日夜不安到迅速被外部势力疯狂与彻底地洗劫,这种巨大的落差令人不寒而栗。金融战争所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丝毫不亚于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损失程度,所不同的是,卫国战争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是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而金融战争的惨败,导致了国家解体和经济长期衰败。战争对苏联的破坏仅仅持续了4年,而金融崩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灾难已经接近16年。

“五百天计划”,俄罗斯被洗劫一空

提起苏联解体,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说了这样一句话: “谈论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

叶利钦病逝后,一位莫斯科市民说:“叶利钦这辈子做的唯一正确的事,就是挑了普京当接班人。” 1931年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叶利钦从小就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他自己后来回忆说,自己的童年没有任何快乐。那时候,叶利钦家里很穷,全家五口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面,冬天冷得不行,就抱着家里唯一的一只山羊睡觉。

在学校,叶利钦从来就不是一个乖孩子,经常和老师起冲突,并差点被开除。但就是这么一个叛逆、脾气火暴的孩子,经过一路挣扎,在大学修了一个建筑专业之后,就迅速成为一名标准的苏共技术官僚,并按部就班地走上了总统的宝座。

苏共技术官僚的特点在于,他们需要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几年,从基层干起,然后评上技术职称,成为厂里的干部,最后再从工厂调到政府部门,从事一个自己可能并不熟悉的工作。而其明显的坏处在于,像叶利钦这样的干部,基本上没有机会系统学习经济、公共管理等政府官员必需的技能,这为他后来在总统任上的糟糕表现埋下了伏笔。

应该说,叶利钦本身并无心将俄罗斯推向另外一场灾难。他是一个非常真诚的爱国者,他痛恨腐败,有一次,一名衣着考究的官员问叶利钦:“您的鞋是在哪里购买的?”叶利钦立即暴怒,他咆哮道:“在乌拉尔鞋厂买的,23卢布,我立即让他们给你制订一个5年穿鞋计划。”同时,他也非常忧国忧民,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同志们,我发现我很难向一名工人解释,为什么工人阶级统治了这个国家70年,他们仍然生活在一个这样的水平线上——香肠里的淀粉总是比肉多。”

到了最后,就在他安排普京上台的前夕,他还依然念叨着: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内心的痛苦。多少无眠的夜晚,摧心地忧虑着,到底需要怎么做,才能使人民活得安好。我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现在我要离开了……

然而,当一个人坐到了那个关系整个国家高位的时候,如果不懂最基本的金融常识,好心也会办坏事。因为不懂,所以被忽悠。

叶利钦认为,苏联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都只是修修补补,没有任何创新,且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埋葬了苏联政权。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他力争要对俄罗斯进行彻底、深刻的变革。于是,听从了当时被称为“最具有金融头脑”的美国人的忽悠,采取了激进的经济改革计划,而率先进行的就是美国版的“五百天改革计划”。

“五百天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将俄罗斯国有企业分为有价债券分发给所有公民,准备让俄罗斯一举进入市场阶段。这可让每人分到一万至一万五千卢布不等,约合三四万美元。国家财产变成了人人有份的财富,人们感觉到受到了“公平”、“合理”的对待。原先,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国营企业归国家所有,这让俄罗斯人普遍产生一种错觉,即那些财产不是自己的。而现在,手中确确实实掌握了企业的股份,才感觉到自己真的成了国家的主人。并且,他们得到的这些有价证券并不是被禁止流通的,他们可以在新兴债券市场上任意出售!就这样凭空得到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外财!这一消息,无论是对谁,都会感到非常兴奋。可惜,俄国人忽略了一件事情,美国还觊觎着苏联留下的财富,对俄罗斯主张发行这些有价证券不过是整个打垮它的金融战役中一个小小的引子而已。

在发动这场金融决战之前,美国已经通过独资及合资形式在俄罗斯境内设立了大量所谓“独立核算”的皮包银行。1992年初,决定俄罗斯命运的激进改革开始了。美国的机会到了,它利用俄罗斯老百姓对苏联银行和“现代私人银行”的模糊认识带来的盲目信任感,开始了决定性的总攻击!

“不用排队”、“微笑待客”的“独立核算的现代私人银行”有免费的咖啡、和蔼的微笑,这无疑让俄罗斯人民萌生了百倍的好感,至少他们感觉到:私人银行比俄罗斯国有银行强多了!就这样,私人银行的“高利息”和“免费的咖啡”博得了大量俄罗斯人民的信赖,民间和企业的储蓄都汇入到这些银行里。同时,这些 “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利用灰色手段从俄罗斯中央银行、国有银行中进一步套取了大量的卢布款项。

在卢布的数量充足后,一场唱衰私有化债券的媒体宣传战和市场上悄悄的私有化债券收买行动同时展开。媒体纷纷报道,那些债券是“没有什么分红能力的国有企业”的债券,与其留着无用不如抛出换现钱!俄罗斯人一听,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反正将债券留着也未必能有更多的财富。很快,人们就将债券都转手卖了出去,几乎整个俄罗斯的全部私有化债券被收购。此时,俄罗斯的国有企业,也可以说整个国家已经在“新兴债券市场”被早有居心的人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