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策划那些事儿
460800000016

第16章 高盛是如何操纵美国与世界的(1)

引子:高盛的可怕之处

2007年7月6日,美国高盛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恐吓信,全美二十多家报纸在同一时间也收到了这封匿名信。信里用鲜红的墨水写着这么几个字:数百人将会死去,我们在内部,你们无法阻止我们!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介入了调查,结果没什么事情发生,一切都不了了之。

毛泽东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无风不起浪,任何事情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没有来由的。

无论对或错,一家公司有时候会被命运选中,扮演“资本主义不可接受的面孔”──这一词汇来自于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对很多人来说,高盛现在就担任了这一角色。《Rolling Stone》(滚石)杂志社一位撰稿人曾直言不讳地将高盛比做是“披着仁慈面孔的一只乌贼般的巨大吸血鬼,无情地将其吸血触角伸向任何带有金钱气息的角落”。

在2008年以来的这场金融危机之中,美国股市跌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水平;华尔街的墓地上又增添了许多新坟: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公司、美联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一个个都倒下去了;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在一只脚踏进坟墓时,被美国政府拉了回来。

在全世界大多数角落都遭受到波及的时候,在金融风暴最为强烈的华尔街,高盛岿然不动地笑看“朋辈成新鬼”。为什么高盛能这么牛,难道仅仅是因为它站在了世界的金字塔尖上?上百年来,美国华尔街引领着美国和全球经济地发展方向,而高盛正是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他们是奥巴马竞选总统中最大的捐助者,多年以来美国的政界基本上已经布满了他们的人。所以美国的媒体说,高盛说话,你可以不信,但你不可以不听。因为它可以让你生,也可以让你死。从高盛出来的美国前财政部长一句话就让雷曼兄弟破产了。同样,他的另一句话也让贝尔斯登、美国国际集团死里逃生。这种神通广大的通天本领不禁让美国人忍不住将“高盛集团”称做了“高盛政府”。

如果你认为,高盛仅仅操纵着华尔街和西方世界的话,那你未免就太小农思维了。近些年来,中国需要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在其中吃的大亏也许只有陷入其中的企业才会有那种最真实的切肤之痛!以高盛为首的国际炒家通过对定价权的操控大幅拉高能源价格,而中国企业大都误认为这是因为供小于求而产生的正常波动。为了保证原料的来源,避免遭受更大的打击和损失,大家进行很多的国际收购以及签订各种形态的套期保值合同。最后,能源价格大跌,中国一下子就被算计了几千亿美元。

是谁影响着石油的价格?是谁让中国企业有苦难言?很多中国企业损失惨重的交易中都有高盛的身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家企业失手于高盛? 高盛又是用什么手法从全世界席卷大量资本的呢?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如果说百年之前帝国主义是以鸦片为麻醉,用大炮攻开了中国的大门,那么现在西方对中国的能源战争、粮食战争、金融战争就属于无形无色的化骨绵掌。也许我们某天死了,都还不知道死因究竟是在何处。我们现在就实际上也是处于百年前的那种懵懂状态,对未知的危险没有知觉,甚至连别人的坚船利炮长啥样都不知道,这样不被动挨打才怪。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高盛在世界以及中国的策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里安插进自己的“孩子”

郎咸平教授在1986年毕业的时候,找工作的第一志愿就包括高盛。因为这个公司实在是太完美了,入职第一年的年薪就是几十万美元。工作几年后,如果没有被炒鱿鱼,年薪就能达到上百万美元。如果再做10年,升为公司的合伙人或者董事总经理,说不一定能拿上千万美元的年薪。

后来,郎咸平教授在沃尔顿商学院的老师李森伯格去了高盛工作,一直升到最高的位置,成为合伙人。老师退休之后打电话让郎咸平去家里玩。老师家在新泽西州,美国很富裕的一个州,房价也非常高,但是他家的院子就有1400亩,相当于我国一个地级市的面积。除了院子之外,他们家还有7栋别墅,一座山,可以随时上山去滑雪……

据说,1990年克林顿的母校耶鲁大学有超过一半的应届毕业生向高盛投了求职简历。因为高盛员工的薪酬总额很多年来连续创下了华尔街的最高薪酬纪录。比如在2006年,高盛发给其全球3万雇员的薪酬总额为165亿美元。 2007年更高,202亿美元。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雷曼兄弟公司、美林、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这些昔日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相继沦陷,被视为美国心脏的华尔街陷入一片翻天覆地的动荡之中。但是高盛仍然准备了总额约110亿美元的资金为公司员工发放2008年的奖金与工资,平均每人可以获得34万美元。它在全球的443个合伙人主管每人至少可以获得450万美元的奖金。摩根士丹利2008年薪酬总额只有大约64亿美元。

高盛的员工凭什么拿这么多的钱?一个普通人凭什么可以拿上千万美元的年薪?就连刚毕业的企业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年薪起码也能达到二三十万美元,这还是入职的第一年。他们凭什么拿这么多?哪来的这么多钱?就像郎咸平教授所分析的,可能很多人会说,因为效益好。可他们能拿这么多钱并不是因为他们创造了无比巨大的财富,而是把子子孙孙的钱全部拿到今天来花了。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金融市场,包括住房贷款、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甚至包括股票市场本身最本质的意义就是把今天的财富无限制地扩大。而扩大的方式就是把未来的财富全部全部拿到今天来用。正是这种无比的贪婪,创造了这次前所未有的次级债市场。

可是闯祸的高盛并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惩罚,它也不可能遭受到惩罚。为什么呢?因为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兄弟们都一拥而上大把捞钱,等大难来临的时候就看谁的后台比较硬了,后台不硬的雷曼兄弟等一大批类似的金融集团就成了替死鬼。高盛的后台到底有多硬?如果我们看看现在把持美国政权的政界要员就可以窥见其中的秘密。

早在20世纪30年代,高盛的温伯格就开创了向政府输送高官的先例。作为高盛的董事长,温伯格“以身作则”地从华尔街一步跨进了白宫,先后成为罗斯福和杜鲁门总统的高级经济政策顾问。之后,高盛的多位高管先后进入白宫执掌经济大权,如里根总统的副国务卿怀特黑德曾是高盛的联合董事长,助理国务卿霍尔迈茨曾是高盛的副总裁;克林顿的财政部长鲁宾曾是高盛的联合董事长;美国现任白宫外国情报咨询委员会主席弗里德曼曾是高盛的联合董事长;小布什的财政部长保尔森曾是高盛的CEO……还有不少高盛“毕业生”走入国会山,成为举足轻重的国会议员。包括现在奥巴马的财政部长盖纳也多年得到高盛羽翼的呵护。

一位研究员史蒂芬·赫斯日前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记者采访时就不无感慨地说:“在美国,我还不知道有哪个公司能向政府输送这么多高官。”这种将自己人打入政府内部的策划简直就可以跟我国千年之前的吕不韦相提并论!吕不韦为了取得大秦帝国的天下,将自己怀孕不久的妻子赵姬献给了秦王子异人,等孩子(嬴政)出生后就成为了大秦帝国的皇子,之后一统天下,将皇族“嬴”这个皇室血统在不知不觉中改为了“吕”。高盛更强的是,它并不是只将一个“孩子”潜入美国决策层,包括美国的各个政府部门都潜伏了它的许多“孩子”。

而这些“孩子”,都是高盛一手挑选、培养、提拔出来的最聪明绝顶的“孩子”,他们早已经在华尔街的优胜劣汰中被训练成了顶尖级的高手,进入白宫也就更加游刃有余了。更绝的是,虽然美国大多数人都在猜测高盛操纵着国家的领导者,通过不择手段的运作把持了股票交易所。但是却怎么也抓不到证据。这是高盛的聪明之处。也让很多美国人既抓狂又束手无策。事实上,高盛的事情之所以让人沮丧,刚好就是在于人们根本无法拿出什么像样的证据来证明发生了什么。高盛的策划如同一场抢钱的战争,但是没有枪声,也没有硝烟。

比如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高盛工作长达32年之久,在进入白宫之前曾是高盛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在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提出了拯救华尔街的计划,要用7000亿美元来购买那些银行账簿上不值钱的结构化债券产品,并告诉议员们必须得接受,否则整个金融系统会崩溃!保尔森迫使美国政府为华尔街埋单,是因为如果政府不介入金融市场,他和他的老巢高盛将会遭受灭顶之灾——保尔森个人在一个信托基金里就持有价值7亿美元的高盛股票,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高盛的市值也像雷曼兄弟一样变成零。因为有钱和权力作为后盾,保尔森可以大胆地在一眨眼之间重写规则。

雷曼一倒,高盛就少了一个和它争抢业务的竞争对手,所以保尔森不救雷曼的时候一口咬定他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救与高盛有密切联系的保险巨头AIG(美国国际集团)的时候,保尔森就有权了,毫不犹豫,出手果断。在雷曼倒闭的第二天保尔森就对一项850亿美元的救援AIG的政府行动开绿灯,其中的130亿给了高盛。多亏了这次救援行动,高盛才没有在坏账的陷阱里越陷越深。据《纽约时报》报道,就在那一周,保尔森与高盛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费恩曾有过至少24次的电话联系。

在AIG救援行动之后,保尔森又宣布了一项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并且任命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高盛银行家卡斯哈里负责掌管这笔救援基金。为了达到分享这笔救援大单的资格,高盛宣布由纯粹的投行转型为储蓄银行,这个漂亮的转身为高盛从这笔救援基金里捞取了10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较少受怀疑的公共救援基金,最明显的是可以从美联储的贴现窗口圈钱。

AIG救援行动,向储蓄银行转型决策的快速通过,TARP基金,所有这些消息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当这些好处都惠及高盛的时候,政府或许会让市场上其他的玩家都死掉,但是绝对会力保高盛不失。

危机的制造者成为政府的救助对象,从高盛的一系列捞钱措施中我们不难看出,政治权力在经济获利方面的巨大作用。

著名学者白益民认为,在中国,经济政策的声音主要来自大学校园里的经济学教授们,所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或者财团的公关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国政府的主管部门和一些名牌大学。我们天真的双眼不能真的以为他们的行为都是无辜的无意识行为,因为无辜的背后将是“高盛式”的阴谋策划。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因为无数的严酷事实告诉我们,在交易中与高盛互为对手时必须提高警惕。与高盛在同一条战壕里时,更需要提高警惕。中国企业也曾在资本市场试水,与高盛对赌,小试牛刀。试问,中国企业可曾赢过高盛?没有,经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高盛这样的公司,我们看不透它就敬而远之吧。

改写经济规律,让“炒”为价格做主

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一路暴涨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突破了147美元一桶的大关。按照我们在教科书上所学的供需理论,只有当供小于求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于是很多人产生了更加巨大的能源恐慌,误以为能源真的紧张到了极限,国际石油马上就要耗尽。但是,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国际石油每天的需求是8600万桶,而供应是每天8700万桶,很明显是供过于求!按正常的供求理论是无法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