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最大的恐惧是恐惧本身。”不是吗?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与挑战,懦弱的人在困难面前恐惧了、退缩了,勇敢的人仰起不屈的头颅,迎难而上。结果证明,所谓的恐惧都是自找的,事情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可怕。只要你激发勇气,敢于挑战自己,再“遥不可及”的目标也会实现。
当我们决心用行动去实现梦想时,就会面临各种艰难的挑战,“不害怕”是心灵的起点,是为自己设下最坚韧的防护。正如李宁那句经典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会碰得头破血流,只要你不害怕碰壁,不害怕失败,不害怕孤独,不害怕被人误解,勇敢去闯,把自己扔过“不可能”这道屏障,就一定能得到生活的回报。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许三多分到五班后,面对老马振振有词说出的一套“玩扑克牌价廉物美,又能动脑又能打发时间……需要四个人齐心协力……有助于维护集体的团结”的歪理,虽然他挑不出这个歪理的毛病,但直觉告诉他这是不对的,所以他坚定不移地以许三多式的语气说:“我不玩,玩牌没意义。”
许三多没有老马李梦他们的小聪明,也没有他们的伶牙俐齿,但他有种“怎样才是个好兵”的直觉,这种直觉告诉他必须做正确的事,因为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所以他把新兵连的早起、整理内务、出早操等好习惯都带到了五班,甚至以后的钢七连、老A部队里。
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带上了足够的盘缠,驾上骏马,请了驾驶技术精湛的车夫。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却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路上有人好意提醒他走错方向了,他却不听劝阻,极力炫耀他的好车骏马,继续朝着错误的道路驶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是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的最佳注解。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会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生活中并不缺乏做事“南辕北辙”的人,比如有些人急急忙忙地赶路,见到车就上,到终点时才发现自己坐错了方向;有些学生英语听力不好,却煞费苦心地专门复习语法;有些员工负责开发客户,他却去钻研技术……这种做事不分对错不分轻重的人到头来所取得的结果肯定是背道而驰。做正确的事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做正确的事,能让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握住成功的方向;做正确的事,能让我们节省时间,保持精力;做正确的事,能提高效率,使我们事半功倍……做正确的事,永远是正确地做事的前提和基础。
做正确的事,往往只是一个决定,但是它却可改写人生。一些有才华的人因为决策的错误,导致最终一步步地走向失败。所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一定要问自己:
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你现在正在做什么?
你为什么这样做?
这是四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如果你无法回答或者你的回答连自己都无法说服的话,那你要审视一下,你也许正朝着错误的方向行进!
关于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有另外一种理解:“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强调的则是效能,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效率重视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如果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确保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接下来要“成事”,就是“方法”的问题了。
就像是世界上出现锁以后就必然有与之相应的钥匙一样,问题与方法也是共存的。如何找到最合适、最高效的解决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达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好的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我们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源达到目标。这样不仅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更使我们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占尽先机,处于领先地位。
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绍指出:“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这是一条对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告诫,他告诉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做事方法,如果我们一时还弄不清楚“正确的道路”(正确地做事)在哪里,那就先停下自己手头的活,先找出“正确的事”。
成功人士就是能正确做事,更懂得做正确之事的人,他们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张弛有度。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向,他们善于安排时间、控制节奏,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即便是忙,也是规律的。
做正确的事而不只是正确地做事,这是最佳的做事原则,它能保证我们在事情刚起步时就朝着正确的方向、朝着成功前进。
“改变”应该成为一种“主动需求”
建军节的大演习是七○二团与专业找碴部队蓝军进行的山地大演习,在这次演习中,七○二团攻不成攻,守不成守。号称攻方的七○二团全过程中没一个像样的攻势,反倒是蓝军一开始以劣势兵力四面出击。七○二团重装部队的数量优势和火力优势都没发挥出来,甚至连对方指挥部位置也没搞清楚,全线战损比高达十五比一,最后被迫防守,也就意味着输了。
团长王庆瑞说:“你错在战术上,你犯了就不会再犯。我错在战斗机制和编成上,那要纠正是三年、五年,更多。”
铁路说:“总部会告诉你,这就是这次对抗的目的。”
的确,研究友军弱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演习中予以致命打击,这才是专业蓝军应该做的。可是七○二团没做到。要想祛除这个致命弱点,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一直在改,一直在触及筋骨。从摩托化到半机械,从半机械到机械,现在是从机械到信息,短短两个年代……”师长的话道出了这支部队的变革史,如今它必须再次“换血”,因为它已经跟不上现代战争的需要。
军队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立体化、信息化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这样才能永葆最强的战斗力。在这次演习中,七○二团输得心服口服,也开始了改编的计划。
军队如此,我们个人也一样。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人要成功,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二要有详细的计划,第三要立即采取行动。然而我们的行动呢,偶尔会犯错,偶尔会有所偏差,所以我们一定要敏感地来修正,然后持续不断地采取行动,直到达到目标为止。”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当我们实现目标所依赖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就必须反思,条件变化了,我们是否需要修正行动,或者改变目标。
易卜生说过,“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要做的是,努力缩短这段距离,如果改变不了现实,我们就要想办法改变自己,修正行动方法或者重新校正目标。
当我们的计划经过反复尝试仍不能成功,达不到预定目标时,我们就应该果断地调整目标:把原来过高而不切实际的目标往下调整,改变方式,或通过别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目标,改变行为方向。
比如许多高中生,如果多次考大学未能如愿,就可以尝试“退而求其次”,改为报考中专、技校,或是电大、职工大学,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的重新审定和转移,不是惧怕挫折,而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同时,也降低和避免了由于目标以达成而产生的挫折和焦虑情绪。
当我们确定的目标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不能实现并受到挫折时,我们可以改变目标,用另一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心理的创伤,驱散由于挫折而造成的忧愁和痛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例如,著名京剧演员周信芳,原来演小生时,嗓子有些沙哑,虽然苦练仍无济于事,于是他转而演老生。这一行当的改换,使他避短扬长,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开创了“麒派”,成为我国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有些人对待问题,脱离了实际,认准了“一条道儿走到底,不到黄河心不死”,从不顾及客观情况,以不变应万变,那只能是作茧自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
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变通,既然原定的目标经过苦苦尝试也实现不了,与其落个身心疲惫,还不如抽身离开,给自己寻觅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无论修正行动,还是改变目标,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种不凡的胆略。为了正确的目标苦苦坚持令人佩服,发现原有目标错误或落伍而毅然地撤退更值得敬佩——咬紧牙关把已经付出的心血无情地放弃,就像猛虎钢七连被改编一样。可是,当我们真的做到这一点,我们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