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揉捏”四法可激发我们体内的大药
经络是隐藏在体内的天然大药,那么父母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体内的天然大药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呢?这里就介绍一下激发孩子体内天然大药的方法。
推、拿、揉、捏是按摩经络穴位的四种常用手法,针对不同情况给孩子施予不同的按摩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健康。
1推法
推法又包括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所谓直推法就是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皮肤上作直线推动;旋推法是用拇指指腹在皮肤上作螺旋形推动;而分推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点向两侧方向推动。
2拿法
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对称地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为拿法。
3揉法
用指端或大鱼际或掌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即为揉法。
4捏法
用拇、食、中3手指捏拿肌肤,称为捏法。
在经络按摩中,除了以上几种,还有按法、摩法、掐法等方法。用指尖或指腹或掌心,直接按压在穴位上,施以压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经络治疗部位上,作环形的有节律的摩转,称摩法。掐法是用指甲或牙签之类重刺穴位,这类手法通常在成年人身上使用,给儿童按摩一般很少用到。
孩子的体质不同,按摩的方法也不同
在讲这个常识之前先讲一个事例:有一男子头痛,便去看中医,医生问他头部哪个地方痛,是两边痛,还是中空痛。男子非常不解,问:“不都是头痛吗,治疗方式难道还会不一样?”医生回答说,虽然是相同的病,但引发的原因会有所不同,治疗的方式当然也会有区别。如果是两边痛,就是胆经出了问题,应从胆经上着手解决。而左边偏头痛和右边偏头痛也是不同的,因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边偏头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问题,而右边头痛可能是肺气的问题。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经出现问题,后脑勺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前额痛就是胃经出了问题。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明白,不同的头痛,它的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样的道理,给孩子进行保健按摩也一样,不同体质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按摩方法。
1虚型
这类孩子易患贫血和呼吸道感染,另外,面部发黄、神疲乏力、不爱活动、汗多、饭量小、大便稀溏都是这类型孩子的典型症状。给这类孩子常用的按摩手法是推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孩子的5个手指面分别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以补其五脏。
2湿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通常都特别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因此体形大多肥胖、动作迟缓、大便稀溏。所以父母要让他们多食扁豆、海带、白萝卜、鲫鱼、冬瓜、橙子等有健脾祛湿化痰功效的食物。按摩上要用捏法和推法,具体来说就是每天捏脊5次,推板门200次。
3寒型
这类孩子身体和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不爱活动,吃饭不香,食生冷食物容易腹泻,大便稀溏。父母在平时给孩子捏脊5次,按揉内劳宫100次。另外,这类孩子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温养胃脾,宜多食辛甘温之品,如羊肉、牛肉、鸡肉、核桃等,忌食寒凉之品,如冰冻饮料、西瓜等。
4热型
这类孩子通常身体壮实,面赤唇红,喜欢凉的东西,口渴时常爱喝凉水,烦躁易怒,贪吃,便秘。另外,这类孩子还容易患咽喉炎,外感后易高热。父母在平时可以给孩子推天河水,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呈一直线。父母用食、中二指沿那条线从孩子的腕推向肘,每次推200次。这类孩子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清热为主,宜多食甘淡寒凉的食物,如苦瓜、西瓜等。
5健康型
这类孩子身体壮实,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吃饭香,大小便正常。饮食调养的原则是平补阴阳,食谱广泛,营养均衡。这样就能使孩子继续保持健康。
由此可见,父母只有根据孩子的体质施以不同的按摩方法,孩子才能更加聪明、健康。
了解五脏补泻之道,才能所向披靡
给孩子进行按摩有神奇的疗效,可以治愈孩子的很多疾病,但是怎样给孩子按摩,该用什么方式来按摩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呢?这就需要父母了解五脏补泻之道。
心主神明。如果孩子经常一惊一乍,心神不安,身体瘦弱,坐着不动也会经常出虚汗,那么这就属于心虚;如果孩子经常无缘无故地流眼泪,容易有原因不明的红肿现象则属于心热。
肺负责声音和皮毛。孩子说话没底气,声音很弱,是肺虚。另外,孩子皮肤缺少润泽也是肺虚的原因。孩子发不出声或嗓音忽然变得嘶哑,表示肺内有痰。孩子整天无故地发痒,那表示肺燥。
脾负责身体元气。如果孩子气虚,晚上睡觉盗汗,消瘦,那就应该给孩子推脾经。五脏之中,脾和肺是最脆弱的,最容易受伤。如果父母过度溺爱,把过多的东西强塞给孩子吃,就容易伤脾。如果照顾疏忽,就容易导致六淫,而六淫最容易侵肺,从而导致孩子感冒、发烧、咳嗽。
肝负责血气。肝虚的孩子一般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盗汗和抽筋。
肾主骨。齿、耳以上器官或部位有病都应从肾治。
实证按摩时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那么什么是小儿按摩的补与泻呢?这就需要父母们首先了解五脏的生克。
中医学上有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在前的是母,在后的是子。五脏的相克是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克的是强者,被克的就是弱者。
如果是实证就泻它的子,虚证就补它的母。例如,得了百日咳的孩子,百日咳是因为肺虚的原因,即属虚症,按摩时就应用补法,也就是要补肺的母亲,脾土生肺金,所以就要补脾。
同理,如果是脾虚,心火生脾土,按摩时就要补心;肾虚,肺金生肾水,按摩时要补肺。如果是心火过旺,属于实证,那么就要用泻法,心火生脾土,所以泻其子就是要泻脾。
依据这个原理,具体的手法做起来更简单,所谓泻就是向手掌方向直推,补就是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给孩子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在生活中,对于任何一种身体外伤,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去按揉疼痛的那一点,这就预示着按摩是人类所使用的一种最首要的康复技术。对孩子而言,按摩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增强食欲、促进生长发育、保护视力等;生病时,父母给孩子正确按摩,还可以促使孩子自我康复。
按摩的疗效独特而神奇,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恰当、正确的基础之上。所以,父母在给孩子按摩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孩子身体状况正常时,在两餐之间,既不疲劳也不饥饿的时候是给孩子按摩的最佳时间。如果孩子生病了,家长应在孩子不哭不闹,情绪稳定的时候进行按摩,在孩子哭闹之时,则要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再做按摩。
父母在为孩子做按摩时,如果是摩腹、揉臂,千万不能在饭后马上进行,以免引起孩子呕吐,或导致孩子腹部出现不适。
孩子皮肤娇嫩,父母按摩力道要轻,即使不断重复揉擦孩子的穴位,也不要抓破皮肤。尤其在夏季,孩子哭闹,皮肤有汗时,更应注意手法的轻重快慢。
给孩子按摩时,要使用油膏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按摩时皮肤破损,也可用葱、蒜捣汁来散寒解毒,通经助阳。
给孩子按摩,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果做到了这些,孩子定能健康成长。
给孩子按摩时常用的穴位
一般来说,给孩子按摩常用的穴位有26个,下面给大家一一列举。
1头部的穴位:攒竹、坎宫、太阳、人中等
1)攒竹,也叫天门,位于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在孩子感冒、发热、头痛、不安时,父母可给孩子推攒竹。
2)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向眉梢成一横线。孩子外感发热、惊风、头痛时,父母可帮孩子推坎宫。
3)太阳穴,位于眉后凹陷处。孩子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时,父母可给孩子揉太阳穴。
4)人中,位于嘴巴和鼻子中沟的中间点,当孩子出现惊风、昏厥、抽搐(主要用于急救)等状时,可以掐人中。
5)迎香穴,位于鼻翼中点旁的鼻唇沟中(约13厘米),孩子鼻塞流涕时可揉此穴。
6)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孩子头痛、惊风、遗尿、腹泻等时可揉此穴。
7)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推天柱骨,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头痛、呕吐、发热、咽痛等。
2胸、腹、腰、背部的穴位:膻中、中脘、天枢等
1)膻中,位于胸骨上,在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孩子有胸闷、咳喘、呕吐等症状时,父母可帮孩子推膻中。
2)中脘,位于脐上约10厘米处。摩中脘可以治疗孩子因脾胃失和所致的腹胀、食欲不振等。
3)天枢,位于脐旁约5厘米。揉此穴可解决孩子腹胀、便秘、腹泻等问题。
4)肚角,位于脐下旁约5厘米处。适应于孩子腹痛腹泻,常用手法是拿法,此法为抑止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要法。
5)七节骨,位于第4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推孩子的七节骨可治腹泻、便秘。
6)龟尾,位于尾椎骨端。揉龟尾可治孩子腹泻、便秘、遗尿等。
3手部的穴位:板门、三关、天河水、劳宫等
1)四横纹,位于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适应于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
2)小横纹,位于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适应于腹胀、烦躁不安等症。
3)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适应于食欲不振、呕吐、气喘等。
4)内劳宫,位于掌心中,屈指时中指尖所指处。揉内劳宫可治发热、烦渴、口舌生疮等。
5) 小天心,位于掌根大鱼际与小鱼际交接处,适应于烦躁不安、夜啼、斜视等症。
6)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中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三分之二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圈,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顺运八卦可治疗咳嗽、气喘、呕吐、肠胃不和等。
7)外劳宫,位于手背第3=第4掌骨中间凹陷处,与内劳宫相对处。适应于头痛、风寒感冒、肠胃不和、咳嗽、气喘等。
8)一窝风,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适应于伤风感冒、肠鸣腹痛等症。
9)三关,位于前臂靠拇指侧至肘部成一直线。推三关对病后体虚,伤风感冒可起到很好的疗效。
10)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内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推天河水可治发热、怕冷、烦躁不安等症。
11)六腑,位于前臂靠小指侧,由肘尖至腕部。推六腑可治高热不退,大便干结,喉咙痛等。
4脚部的穴位:足三里和涌泉
1)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即小腿胫骨前缘外侧、膝关节下四指宽处。适应于消化不良、呕吐等症。
2)涌泉,位于足掌心前三分之一处,适应于发热、夜啼、烦躁、肠胃不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