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463900000026

第26章 雁阵优势,团队出业绩 (2)

双赢才能避免劳而无功,独占易纷争,分享才能共利,在企业里,任何的成功都是群体团结劳动的结果,仅仅靠一个人是不会干出任何事业来的。学会与别人分享、合作,实现工作上的双赢,才能收到1+1>2的效果。

与其为占有而穷其心志,倒不如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当我们摒弃自私的行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帮助了自己。

合理授权: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某个管理学家死后,很幸运地到了天堂:天堂里其实没有什么事可做,管理学家感到很无聊,于是,他想学点什么东西:学什么呢?天堂里也似乎没有什么可学的啊;就在他思考着学什么时,上帝来到了他的面前:哦,有了,上帝管着天下那么多人和天上那么多神.可他并不觉得累,一定在管理上有独到的秘诀,我何不向上帝学管理呢?

他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请教:“上帝,请问你管理那么多人和那么多神,你是如何管理的?你的精力够吗?”

上帝笑了笑说:“我只管两头——源头和结果,至于中间,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厂;上帝如何管理两头呢?就是授权和考核,至于过程嘛,让被管理者“自我管理”。

对了,上帝最后还说了一句话:“亲力亲为的管理者,是贱骨头,生就的奴才,不配做管理者!”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即使“日理万机”,要把所有的事都照顾过来,都办好,那也是不可能的。领导者应拿出一部分权力分给属下,自己要做的只是以权统人。

在我们身边,常可看到这样的领导,勤勤恳恳,早来晚走。无论大事小情,样样亲力亲为,的确十分辛苦,但所负责的工作却常常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乱成一团。而这些领导则像陀螺一样,从早转到晚,你问他在忙什么,他可能张口结舌。事事都管、都抓,结果必然是什么也管不好。

柯维博士认为:“现代社会许多大小公司的老板、部门主管早已被信息、电讯、文件、会议掩盖得透不过气来。几乎任何一项请求报告都需要他审阅,予以批示,签字画押,他们为此经常被搞得头昏眼花,根本无法对公司重大决策做出思考,在董事会议上他们很可能是最为无精打采的一类人。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管理者吗?有必要要求他们过目每一份文件吗?细到内务部门发文稿这类小事,都有可能摆上他们的办公桌,而又为等待他的批阅,这项工作也许会拖到下个礼拜,直等到老板自己没有稿笺可用的时候,他才会想起叫来内务总管训斥一顿。而积满灰尘的报告会使局面变得非常之尴尬、不愉快。

只有无为的管理者,才是真正卓越的管理者。所谓无为,绝不是无所作为,绝不是放弃管理,而是基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理解,去尊重你的员工,爱护你的员工,支持你的员工。所以,无为而治,看似无为,其实意味着你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胸怀博大的爱。

陈平年轻时就协助刘邦打天下,可说是刘邦的作战参谋,对刘邦取得成功贡献颇大。陈平晚年被汉文帝任命为宰相。有一天,文帝召见陈平和另一位宰相周勃。在古代原则上宰相大多是双数。文帝首先问周勃:“你经手的裁决事件,一年约有多少件?”周勃回答:“臣不肖,对这件事不甚清楚。”文帝又问:“那么,国库一年的收支大概多少呢?”周勃仍然回答不出,以至于汗流浃背。

接下来文帝又问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回答:“关于这些问题,我必须询问负责人才能知道。”文帝又问:“谁是负责人呢?”陈平回答:“裁判事件的负责人是司法大司,国库收支的负责人是财政大臣。”文帝步步紧逼:“倘若所有职务都各有所司,那么宰相又负责些什么呢?”陈平冷静地回答:“宰相要使百姓各得其所;对外要镇抚四方的蛮族与诸侯;对内则要督促所有官吏做好分内工作。”文帝听完这番话,不由得点头称是。

不久,周勃引咎辞职,此后便由陈平一人独担宰相大任。而其一向的作风,正如他自己告诉文帝的,是针对每个人的才能赋予其应做的工作,自己则加以督导,这不也是一件更重要的工作吗?陈平因指挥得当,被誉为名相。从陈平的行为可以看出,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地过问,该放手的就要放手。

授权是否合理是区分领导者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正如韩非子所说的那样“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领导者要成为“上君”,就必须对下属进行合理地授权,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也曾说:“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寄希望于我们挑选的人才,而我的工作就是挑选合适的人才。”

下放自己手中的大部分权力给各主管以及每一个员工,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权力决定自己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不必千篇一律。授权的结果就是要让下属全都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使之更趋完美。

优势互补:马云的“唐僧师徒团队”

有一天,一个瞎子和一个拐子不约而同地来到一条河边,望着湍急的河水,两人都颇为为难。两人都要过河,但瞎子不可能过去,跛子也不可能过去。怎么办?瞎子和跛子协商了一番后,决定由跛子指路,由瞎子背跛子过河,结果很顺利地渡过了这条河流。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优势互补。瞎子的优势是脚,跛子的优势是眼睛,将瞎子的脚的优势和跛子的眼睛的优势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便弥补了瞎子的眼睛的劣势和跛子的脚的劣势,从而克服了河水的难题。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经拥有500万中小企业会员,每天的营业额为100万元。现在阿里巴巴已经实现每天缴税100万元,成长速度惊人。

他的成功秘诀在哪里?

对此,马云有话要说。他认为,成长型企业成功的第一原则就是:确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坚持到底。第二个原则就是:打造一个明星团队。马云坦言,自己最欣赏的就是唐僧师徒团队。

“唐僧是一个好领导,他知道孙悟空要管紧,所以要会念紧箍咒;猪八戒小毛病多,但不会犯大错,偶尔批评批评就可以;沙僧则需要经常鼓励一番。这样,一个明星团队就形成了。”在马云看来,一个企业里不可能全是孙悟空,也不可能都是猪八戒,更不可能都是沙僧,“要是公司里的员工都像我这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我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

阿里巴巴曾有令互联网同行羡慕不已的梦幻“四O”组合:CEO(首席执行官)马云、COO(首席营运官)关明生、CTO(首席技术官)吴炯和CFO(首席财务官)蔡崇信。

马云和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刚创立时结识;关明生2001年1月加盟阿里巴巴,曾在GE等世界500强企业中担任要职;2000年5月加入阿里巴巴的吴炯,则是雅虎搜索引擎的发明人。

蔡崇信在阿里巴巴刚成立时加入,就任CFO。他的到来,使阿里巴巴真正开始了规范化运作。蔡崇信放下70万美元的年薪,投奔马云,每月只拿500块人民币的薪水。在湖畔花园,蔡崇信和第一批员工讲股份、讲权益,将18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让马云和“十八罗汉”签字。

如果没有蔡崇信的加入,阿里巴巴会是一个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和“义气”来维持团队。蔡崇信将阿里巴巴做成了规范公司,并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将最初的创业团队绑在了一起。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阿里巴巴因此能将最初的创业激情和团队文化一直维系下去。

关明生在2001年初加入阿里巴巴,就任COO。当时因为遭遇互联网寒冬,阿里巴巴前期的全球扩张留下了烂摊子,这是阿里巴巴在成长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关明生到来后,执行B2C,拆除海外分公司,收缩全球市场,“回到中国”,并以强力的手腕裁掉大批员工。关明生对阿里巴巴最大的贡献,在于将马云最初提到的团队文化和创业精神发挥到极致,使得马云逐渐成为阿里巴巴的“精神领袖”。

李琪和孙彤宇是做管理和销售的,管理和销售当然也很重要。但对于任何企业、组织来说,思想文化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在阿里巴巴,如果没有武侠文化、笑脸文化,没有淘宝的倒立文化,没有阿里巴巴这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团队,管理和销售做得再好,也只可逞一时之强,无法一直坚持下来做到今天的成就。

200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团队获得“2007年最聚人气团队奖”。马云作为代表上台领奖时,作了获奖感言:阿里巴巴可以没有马云,但不能没有这个团队。

互补性强的团队并非只是说性格上的互补,而是每个人长处的互补,这其实涉及分工的问题。平时,马云说到他的团队时自豪之情总是溢于言表。他说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在他深陷困境的时候,总是能遇到好人。这一切都是是合作伙伴关系。没有优势互补的团队,就没有阿里巴巴。是这些和马云有着共同梦想的创业者们,推动着阿里巴巴不断发展、壮大。

优势互补应该成为企业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知道,企业里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和群体,都有他们各自的优势,不可否认,他们也都有着各自的劣势。正如一个人不可能是一个完人,他们的优势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优势。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有效地进行互补导向,以便使优势得到强化,使劣势得到削弱甚至消除,这样才能让忙碌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