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等于成功,忙碌不等于成效
彼得森16岁成为珠宝商人的学徒,开始了自己的“钻石人生”。此后白手起家,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之后,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多年之后,成为享誉欧洲的“钻石大王”。
作为一名犹太商人,彼得森的身上不仅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还是一个宽厚、谦和的典范。他也因此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甚至成为人们竞相追逐和模仿的偶像。
这一天,彼得森正在公司忙碌地工作,一个西班牙人找到了彼得森。他向彼得森做了自我介绍:“您好,彼得森先生,我叫西索科,经营着女士手提包生意。每天,我都非常努力地工作。天不亮我就起来准备一天的工作,晚上更是最后一个关门打烊的。可是,就算是这样拼命地干活,我的生意却总是不温不火的。”
“特别是在淡季的时候,有时甚至一两天都卖不出一件皮具。为此,我感到非常的苦恼,我也曾向身边的朋友们求教过,但试过很多办法却毫无起色。现在,我的提包生意一直惨淡经营,没准哪一天就要破产倒闭了。”
“后来,一个朋友对我谈起了您,他说您可能会帮我走出这个困境。为了避免遭受那样的厄运,请您一定要为我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我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听完西索科的介绍,彼得森沉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西索科先生,在您看来,做生意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
西索科完全没有想到彼得森会向问这样的问题,他用手挠了挠头,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
在仔细思考了一会儿,西索科才回答道:“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勤劳的人与财富更加有缘。所以依我看,只有那些辛勤劳作的人,才能将生意打理好,让自己快速奔向富裕。”
“难道您真是这样想的?”西索科的话让彼得森十分惊诧。
“怎么,我说错了吗?”
“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话,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做生意可不像是耕作,只要勤勉地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可以应付了。我们犹太民族早就说过:‘做生意,仅仅知道不停地干活是不够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依靠做生意发财,只靠勤奋显然是不够的!”
“那……”西索科越听越迷惑。
“不错,勤勉的确是做好生意的一个好习惯。犹太人的父母也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说,对于勤劳的人,造物主总是会给予他最高的荣誉和奖赏;而懒惰的人通常什么也得不到。但是,这并不是说有了勤劳的品格之后,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不错,我想你也一定看到过很多犹太商人虽看似不甚忙碌却颇为富有吧?”
“是啊,难道说……”
“不错,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成功并不是比别人更勤奋,虽说他们也非常努力,但最关键在于对自己手上的资源最有效的运用,而不是对自己的充分利用。也就是说,他们总是知道该在什么地方投入精力,什么地方根本就不需要投入精力。”
千万不要只知道不停地埋头苦干,虽然很勤奋,但却往往是徒劳无功、枉费心机的;要准确地找到奋斗的方向,找到获得生存的机会。
专心自己的事情,把时间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或者可以这样说,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李伟是一家广告公司创意部的经理,曾为自己做事粗糙的习惯而苦不堪言。有一次,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紧,他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的样稿时不仔细,在发布的广告中弄错了一个电话号码——服务部的电话号码被他们打错了一个。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给公司导致了一系列的麻烦和损失。
我们平时最经常说到或听到的一句话是:“我很忙。”是的,在上面的案例中,李伟忙了大半天才把错误的问题料理清楚,耽误的其他工作不得不靠加班来弥补。与此同时,还让领导和其他部门的数位同人和他一起忙了好几天。如果不是因为一连串偶然的因素使他纠正了这个错误,造成的损失必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假如在审核样稿的时候李伟稍微认真一点,还会这么忙乱吗?
努力不等于成功,忙碌不等于效率,用时间来堆积利润的时代早已经过时。只有有秩序的忙,忙到点子上,这样才能忙出效率,忙出成绩。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已经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指着拴在周围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战场上没有业绩就如同参加二十次战争的驴子一样,最终还是驴子,没有业绩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没有功劳,苦劳就是白劳,就不会给你提升职位。
在当今的企业中,有不少员工跟这位将军想法一样。当上司交给的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的时候就会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想法,工作的时候一刻也没闲着,不管有没有结果,都应该算成绩。觉得上司会谅解自己的难处,会考虑自己为公司忙碌的苦功。
联想集团有个很有名的理念:“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这是写在《联想文化手册》中的核心理念之一。联想之所以能从几个下海的知识分子的公司,成为如今一家享誉海内外的高科技公司,毫无疑问,与这个核心理念密切相关。
企业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纵然你付出了千倍的努力,吃尽了苦愁辛酸,如果你没有给公司提供结果,所有的忙活就是白忙。
曾经有人问过张瑞敏是怎样对待以前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元老的,他回答说:“我认为对待元老还是要看创始是否对企业作出贡献,如果你因为照顾他,导致企业没有饭吃了,那么这种照顾就是对所有员工的不照顾。不论是元老还是年轻人,你到底怎么样做才算真正的照顾呢?我认为不是表现在小恩小惠上,而是让他自己具有竞争力。”
在海尔的企业文化里,不讲过去,不论过去为海尔发展做出过多大贡献,包括“海尔功臣”(海尔最高奖励),只要不胜任今天的工作,绝无客观原因和情面可讲。“昨天的奖状,今天的废纸”,海尔人不欣赏昨天的荣誉和脚印,永远只能从零开始。不讲关系,个人收入和升迁只与业绩相联系,与个人出生和社会关系无关,一律用一把尺子——业绩来衡量。
比尔·盖茨说:“能为公司赚钱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他不会允许那些没有业绩,不能为公司赚钱的人待在公司里。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每人公司的终极目标,没有哪个老板创立公司不是为了赚钱的。因此,老板们都希望员工头脑中有一个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每一个公司的成员都有责任尽力帮助公司赚钱。要知道没有老板要的是过程。老板雇用员工不是用来欣赏对方做事的过程,而是要他为公司创造效益。
责任在于创造价值,使命在于解决问题
无论你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无论你忙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要你能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
员工的存在就是要不停地为社会创造财富,不断地去帮助企业创造利润。员工要敢于竞争,要不停地去开发新的客户和市场。
1996年底,伊利推出冰淇淋新品“苦咖啡”。正巧有位身份显赫的女士来伊利参观。这位女士患有糖尿病,按理说忌吃甜食,但尝了苦咖啡后,连声说好,又要了第二根。
当时,牛根生正在内蒙古工学院学计算机,周围都是些爱吃雪糕的女孩,但提起苦咖啡,谁都不知道。
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牛根生坐不住了。他说:连糖尿病人都抑制不住连吃两根的苦咖啡,我们却把它“藏在深闺人不知”,这怎么行?
按惯例,冬季是淡季,工人们得放假回家。牛根生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咱们今年冬天做一次营销。
经商定,先在呼和浩特与包头两个市做试点。只要有广告时段,就加入苦咖啡广告,电视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孙先红的儿子),手持苦咖啡,初咬一口,眉关紧锁:苦!越吃越香,露出灿烂之笑:甜!话外音:“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一句广告语,赋予苦咖啡无限的联想。
全国市场到处是翘首企盼、“苦苦追求”的经销商,苦咖啡一到,便开始了他们的“甜甜享受”。
这一年,苦咖啡单品销量创纪录地突破3亿元!1997年,“苦咖啡风暴”让伊利产品广告首次登陆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