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宋
468100000131

第131章 汴京遗风

“本宫曾经发过誓言,为了大宋,本宫什么都能做、什么也不在乎。如果本宫保护不了为国尽忠的臣子,那本宫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外祖父和母后,还如何面对这天下的万千臣民。请将军还是随本宫回京,将来也好为朝廷出谋划策。而且,”赵惇淡然的说到这里,然后看向冷月河夫妇调皮的一笑:“冷将军谋划的水平本宫已经了然,就算将军真的无法恢复当年的功力,有这个聪明的头脑也足够了。更何况还有这么多的配搭,北泠山的众位可都是很有战斗经验的,本宫才不会放过,捞个干净才是正理。”

“……”

虽然打算对付那些敢于暗中害人的奸臣,但由于时间已接近正月,皇太子赵惇干脆把冷月河和北冷山一帮子人都交给了倾天网,让他们安排冷月河等人在正月后返回临安,到时候再找那些混蛋算帐。

至于那个负责押送的冷月河的衙役头儿常学节,赵惇倒很有些欣赏。明明看见那些黑衣蒙面人功夫不弱,但却在胡玉逃入院中之时让自己的手下拦截了黑衣蒙面人,很有胆量,而且那些衙役的反应能力和功力也都可圈可点,这常学节是个人才。赵惇以皇太子的名义下令,调常学节和他的一班手下入京任用。

至于那两路军的将领,因为他们并不是那些奸臣的手下,只是奉命行事,但却让赵惇看到了他们领兵的能力,算是因祸得福,也被赵惇记了下来,将来加等任用。

赵惇跑的这一大圈算是不亏,不仅找回了当年的名将冷月河,了了母后的心愿,也捞到了一大帮子良臣和得力手下,顺便还抓住了部分奸臣的痛脚,值的很呢!

大宋隆兴二十三年正月,对大宋的臣民来说,这个年头实在是很特别。

一个,是因为去年年底,金朝南侵的行动被皇太子给轻易平息,大宋逃过一劫不说,还让百姓们看到了国家步入兴旺的迹象。二是从皇太子执政以来,国家的支出减少、收入增加,百姓的钱包也鼓了不少,手里有了闲钱。三嘛,是今年终于可以重开著名的上元灯会了。

大宋南迁之后,为了表示不忘故地,把不少汴京的传统和习俗都给移植到了临安城。其中,就包括了举世闻名的上元灯会,它也和在汴京的时候一样,从十五开始,花灯会展一直要持续半个月之久。

隆兴十五年十月,孝贤皇后虞水灵过世,按照朝廷礼制,禁止唱戏娱乐,上元灯会当然只有停办三年。臣民们对孝贤皇后十分敬重,为皇后守制倒是无人不满。

到了隆兴十九年的正月,孝贤皇后的孝期倒是满了,可太上皇赵构却又病倒。临安的地方官下令,说是要为太上皇祈福,停办一切娱乐,上元灯会当然也办不起来。三月,太上皇故世,同样要守制三年,上元灯会也只得继续停办。

今年,太上皇的孝期终于是过去了,而且,又是在大宋获得了金宋相争的胜利、天下欢庆的时候,这上元灯会自然是要大办特办。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早早的就开始预备灯会的东西,准备的是热火朝天,根本不需要人来动员。无数花灯和各种绢花布满了西子湖畔、临安城内外。

不只是临安城中的臣民,就连不少周边的百姓也早早的进入临安,准备参加这盛世之会。搞得整个临安附近房价飞涨,精通商业的宋人倒也有了个商机,有不少百姓将自家的空闲房屋出租,小挣了一笔银子。

宋人一旦空闲,就喜欢游玩,这还是当年的汴京遗风。许多园林名胜对百姓开放,任人自由出入。早在正月前,这临安城中就已经是游人如织、花团锦簇。

慕名而来的各国商旅和宾客,在正月前就达到了三十多万,创了大宋定都临安以来的最多外来人口记录。临安官府为了防止出现问题,甚至向主政的肃郡王赵适请求,调用了部分禁军入城维持治安。

正月十五日夜,临安城内西子湖畔早已搭建起了高有五层的观景楼,各层之上各有飞桥、栏干、珠帘,上面扎满了各色花灯,楼内画阁中灯火闪耀,金碧交辉、气派非凡。

辰时,皇室成员、朝中重臣、勋旧贵戚随同天子赵昚登上观景楼。文武众臣依次进贺,君臣融洽和美。随后,大家按事先安排的座位入坐,等待着灯会开幕。

到了子时,临安府一声令下,已经停办七年的上元灯会正式开始。西子湖畔、临安全城百万盏花灯全部点燃,整个临安城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西子湖湖面上反射出岸上的光芒,岸边、水面交相辉影,苑如天上宫阙一般,金碧辉煌。

没多时,西子湖原本平静的湖面上也亮起了星罗密布的光点,那是飘浮在水面上各色小小的花灯,它们挤挤挨挨的从岸边飘向湖中,湖面早已成了繁星点点的夜空。灯光、星光、月光交织在一起,笼罩在湖光山色之中,似梦似幻。

搭在西子湖畔的百戏台和湖面上的舞乐船开始奏乐,四处萧鼓之声大作、丝竹轻柔婉转。正在妙龄的艳装歌姬舞步轻盈、娉婷腰肢,绝色秀媚、桃脸红唇,令人心魂摇逸;端坐的抚琴女伎全身充满着优雅的风范,玉指纤纤、秋波流盼,婉转、清越的歌声唱得是字正腔圆、百听不厌。

更不用说那些杂耍、百戏,惊险的扣人心魄,扮人扮怪的似模似样。再加上湖边上悬挂的灯迷,凡有猜中者皆有彩头相赠,猜中者的惊喜欢呼、不中者的叹息、旁观者或同喜或惋惜,与乐声、鼓声相杂,整个湖溿早已是热火朝天。

天子赵昚看着下面歌舞乐声相杂、奇巧百端互相争胜,不觉想起了心事,侧了下头。

内侍连忙过来恭候:“陛下,您有什么吩咐?”

“皇太子呢?他怎么不在座位上?”

“皇太子殿下刚才看肃郡王夫妇把小殿下赵立给抱来了,正在那边逗他玩儿呢。”内侍往肃郡王那边一指。

果然,天子看到自己的爱子抱着才一岁的小孙儿,正和旁边的兄嫂说着什么,魏郡王赵平也在一边用一根丝带逗着胖胖的小赵立。

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天子赵昚不觉一笑:“把立儿也抱来给朕看看。”

听到召唤的赵惇抱着赵立走到父皇跟前,把小家伙递给了过来:“瞧这个胖小子,才四个多月没见,就重了这许多。”

“小孩子都是这样,长的快。”天子把小孙子抱在怀里,摸摸小家伙胖乎乎的脸蛋,可这个小东西还真不给自己皇祖父面子,咧开嘴就想哭。

赵惇赶忙伸手把小侄儿抱了回去,小心的哄着他。

看肃郡王正妃杜氏上前来把赵立抱了过去,天子转向爱子:“惇儿,这几年臣子们多次上书要朕为你选择佳偶,你一直以守丧为由给拒绝了。如今,你也老大不小的,别人到你这个岁数,孩子都满地跑了,还是让父皇给你选良家女子为妃的好。”

“父皇,我不是不想成家,只是没兴趣随便找个女人,更不想在后宫摆上那么多美女,太麻烦。”赵惇在父皇身边坐了下来,看着下面欢腾着来来去去的人潮,不觉得摇了摇头:“我是希望能够找一个像您和母后一样,能跟我同心同德、祸福与共的贴心人,就像舅舅和景姨一样白头携老。”

“这可就难了,朕和你母后、岳云和景儿不知是哪一世才修来的好福气,才能和心上人相遇。朕却未能保护好你母后,愧对了她。”天子赵昚听爱子如此说,回想起爱妻在世时的恩爱缠绵,心中不由一痛,声音也开始有些哽咽。

赵惇见父皇又在伤感,对自己的失言也有些懊悔,连忙宽慰父皇:“父皇,您别这样想,母后从未怪过你啊。”

“惇儿,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是福份,可万一找不到呢?看你皇兄和杜氏嫂嫂,他们还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过的也不错嘛。”天子知道爱子是在宽自己的心,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轻声相劝:“不要太过苛求了,你可是我大宋的皇太子,不早早成家生子,臣民们都无法安心。现在可倒好,你带着两个表兄弟都不肯早些成家,是想让岳王来找朕的麻烦啊?”

“一辈子守礼谨严的外祖父才不敢有失君臣之礼,不会找您麻烦的。”赵惇不在意的回了一句,看父皇板起了脸,连忙举手投降:“我知道了,父皇。您再给我一年的时间,我要再找不到,随您给我安排婚事,如何?”

“你啊,这么大了还如此淘气。好吧,朕就再给你一年时间,明年此时,要是朕再看不到儿媳妇,你就等着赐婚吧。”看着爱子直直地盯着自己的紧张样子,让天子不觉失笑出声,他也知道爱子不是没有轻重的人,也不想过于强迫赵惇。见话已说完,便站了起来:“朕有些累了,先行回宫,你们自己玩儿吧。”

“臣等恭送陛下。”

等圣驾离去,岳氏兄弟湊到赵惇的身边,岳义康脸上带着怪笑,不怀好意的取笑:“太子爷殿下,被陛下教训了?”

“还不是你们两个拖累我的,你们早点成家,我不就没人注意了。”皇太子正在没好气,不客气的在两个弟弟的脑袋上各敲了一下,敲的他们抱头痛呼不止。

“你们三个,谁都比谁好不了多少。”陪侍的任欣德走了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冷哼了一声:“为人子者不尽早成婚,以安父母之心,却如此悠哉游哉的浪费时光,实在是不孝。”

“你老还不如我们呢,别忘了,你可比太子殿下还大三岁,也早该成家立业了。阁下的老婆呢?孩子呢?”岳义康才不会给这个书呆子面子,不客气的堵了回去。

“你不要和任长史比了,人家喜欢小的,不过也快了。是不是啊,未来妹夫?可不要让月月再等下去,小心她到时候让陛下赐婚,你可就得入赘何家当上门女婿了。什么时候向陛下提亲啦?”岳义靖突然插了进来,打趣的问道。

大家早就知道这书呆子喜欢上了何月,却一直是爱在心头口难开,弄得旁边的人都为他们着急。一提起这事,面皮过薄的任欣德就会脸红,倒成了大家堵住任欣德那张婆婆嘴的好办法。

不出意外,大家看到任欣德的黑脸上泛出了红光,他低头说了一句:“不要胡说。”

说完,任欣德便想转身溜号。

“等正月一过,就让陛下为你们赐婚,再拖下去也没意思。”岳义康伸手抓住任欣德的胳膊,不客气的把他也拉上:“未来妹夫,你的婚姻大事解决了,我们可还都是光棍。现在,还是陪我们去逛灯会吧。”

时间已至半夜,上元灯会进入了高潮,色彩绚烂的烟火在夜空中不断的绽放,华灯如昼、流光溢彩、灿烂辉煌,把西子湖边的各种绸花、绢花衬托的分外娇美,真可谓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整个临安举城欢腾,无数俊男美女通宵达旦的游赏风景,互相追逐嬉戏。

虽然大宋南下之后,由于战乱和理学贞操观念的影响,民风不及以前开放,但理学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改变民间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