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宋
468100000021

第21章 扑朔迷离

赵挺之子媳赵明诚、李清照前来为现在,燕京的局势可以说是扑朔迷离。

似乎是不想大辽再有机会的老天,在关键时刻帮了大宋一手:辽天锡帝耶律淳突然莫名其妙的病故。内部出了重大变故的辽军只得停止追击,若不是如此,宋军会败得更加难看。

天锡帝耶律淳突然病故,他的皇后萧氏摄政,因天锡帝无子,她刻意隐瞒了天锡帝耶律淳去世的消息,在没有与大臣商议的情况下,便自行迎立天祚帝之子秦王为帝。

天祚帝可以说是葬送大辽的罪魁祸首,立他的儿子为帝,臣民们的心里根本不服气。

没过多久,马家在朝中之人得知消息,萧后以交通宋人之罪,处死了与其意见不和大臣李处温。

李处温拥有幽云汉人和奚人的双重血脉,在朝中很得敬重,其虽立张主投向大宋,但对辽国一直忠心耿耿,提议投降也只是为了保住大辽的最后一丝血脉而已。

如此轻率的举动,加之萧后平日就歧视幽云汉人,使得汉人与奚人更加重了同契丹人之间的隔阂。更主要的是,在辽国臣子从幽云费了好大力气才拼凑起来的辽军中,大部分为汉族与奚族士兵,随时有可能发生哗变。

躲在夹山深处惶惶不可终日的辽天祚帝,此时却又不甘“寂寞”,扬言要亲自率军来燕京平叛,讨伐萧后和燕京小朝廷。虽然天祚帝是昏君,但他毕竟是辽正统的皇帝,在已经汉化的故辽疆域内,影响力仍然很大。

鉴于燕京如此纷乱的政局,聪明一点儿的人都知道,辽朝的最后灭亡的时刻已指日可待。

反正,幽云十六州并非大辽故地,不想陪着辽国殉葬、送掉自己命的人多的是,大部分人也不会真的非要为大辽尽忠到底。

没多久,郭药师献涿州、高凤献易州城相继降宋。

大宋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连得两州,并打开了通往燕京的大门。为给其他还没有投降的各州做个榜样,大宋皇帝赵佶重赏降将,还将燕京所属六州,一一重新赐名。

随即,大宋在涿州、易州两州布置重兵,很明显会再次北上,直取燕京。

这下,呆在燕京城中的马林、虞允文等人都以为燕京必将为宋攻克,郑业担心家人安危,随即向马林等人告辞,想回去叫家里人做好应付乱军的准备。马林和虞允文当然同意,他们还当和金兵攻上京一样,对百姓威胁最大的是被打乱的败军。

此时,大宋听从降将郭药师的建议,认为辽国小朝廷已经是内忧外困、人心惶惶、兵力空虚,有机可趁。大将刘延庆起兵十万,郭药师为向导并参赞军务,再度伐辽。

郭药师的建议的确没错,但他实在是高估了宋军的战斗力,就算现在辽人已经面临灭国,宋军也讨不了好!

此战之中,郭药师倒是表现神勇,亲率精兵六千偷入燕京,包围了辽皇宫。

辽萧皇后虽然主政的本事并不是很高,但却为人刚毅、果绝,亲自领兵死守皇宫,并派人完全冲出重围向耶律大石和萧干求援。

辽大将萧干率三千精兵回援,与宋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结果再次出人意料,占有绝对优势的十万宋军再次败北,溃不成军。

辽国此战虽获全胜,但战后仍然具表向大宋请和。

宋军攻燕京失败后的第五天,马林偷偷的把与自己交好的几位同伴叫到一起,告诉了他们一个消息:马林的族叔,即十二年前奔宋的原辽朝南院大臣马植,十分得皇帝赵佶的宠信,现已被宋朝皇帝赐名为赵良嗣,为大宋延庆殿学士,正是负责与金和谈的主持之人!

由于此次和谈关系重大,宋金在灭辽之后的关系和今后这个天下的格局都与谈判结果有关,故赵良嗣十分重视。他考虑到自己离开大辽已有十多年,对辽的了解怕是有些过时,特致书给家族中的几位有识之人,其中就包括他最信任和喜爱的马林,为他找寻可以用作借鉴的高士。

马林希望虞允文他们能答应自己帮助赵良嗣,既是为自己挣个好出身,也是为了幽云汉人着想,能够进入大宋朝堂的幽云汉人越多,幽云汉人的地位就越会受重视。

没几天,大宋一方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金人已经应大宋之邀,派兵南下进攻按原来和议约定由宋人收复的燕京等地。在燕京被攻克后,宋金即将就战后事务进行再次和谈。

虞允文听到金兵再次南下的消息,脸色顿时变得铁青,紧盯着马林问道:“是谁提出邀请金军替北宋攻打燕京的?如何做这种不智之事?!”

“不清楚,不外乎是主持军务的几位,彬甫此为何意?”马林不解的问道。

“诸位难道不知道辽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只要最后一击就可以把它打倒了吗?”虞允文着急的说道,看同伴们还是有些不明白,他干脆把话挑明了:“辽国之所以在获胜后还向宋朝上表请和,不是因为主政之人还念着两国的关系,全都是因为辽已经面临着宋金两国的夹击,就算现在它能够取得再多的胜利,除非是消灭金和宋两个国家的主要兵力,否则根本难以改变其最终灭亡的命运。大宋虽然两次伐辽都失败了,但也极大的消耗了辽军兵力,现在辽很可能已拿不出像样的兵力用于防守。在这种情况下把金人拉进来,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不会有什么好处。更主要的是,一个主子总比两个要好服侍一些,多出一个、还是素来残酷暴虐的金人,我们幽云百姓只怕要吃苦头了。”

“这,邀请已经发出,来不及收回了,只不过给金人一些好处罢了。”马林摇摇头,并没有多注意虞允文的话。

虞允文有些急了,大声说道:“继嗣,你想过没有,现在大宋一定没有把宋军大败的情况告知金人。如果金人南下,你以为能隐瞒的了吗?不要太小看金人了,他们外貌粗俗、内心精细,不是好对付的。大辽立国两百年,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被金人给逼到了亡国的地步!通向金人故地的重要关隘如果被金人控制的话,幽云就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大宋收回幽云南部七州又有什么用?!”

“彬甫,你的担心的确有道理。但大宋旧规是文武分制,我族叔虽然受宠,但也不能干预军务,我可以把你的意见告诉族叔,让他尽量影响大宋朝廷的决定。”马林虽然听进了虞允文的话,但他已经无法改变现在的局势,只能说去试试看。

“晚了,只要金兵进入燕京,大宋就会在和谈之时立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虞允文低声说道:“继嗣,我还是先回郑家庄去吧,我担心他们的安全。”

“彬甫,不要这样,你留在这里,或许还能帮我族叔一把,对大宋和我幽云汉人更加有利。现在你回去,也只是陪着家里人等待结果而已。”马林再三挽留,虞允文才终于答应留了下来,等等看。

南下的金军一路上未受到任何抵抗,不久之后,辽大臣康公弼、左启弓代表辽小朝廷奉表请降,金兵轻易的进入燕京,至此,辽国五京均被金朝掌握。

金人轻松的“攻下”了燕京,而大宋却根本轻松不起来,朝廷上下全忙着打嘴仗、互相责难。在如今优势尽失的局面下,想通过谈判要回燕京和幽云,大宋已经是头痛至极。

这些时候,金宋双方的使节频繁来往于大金和大宋之间。

金人进入燕京之后,算是彻底看透了大宋的软弱可欺,在谈判中不住的层层加码,不仅索要岁币、岁帛,还要向宋朝索取每年燕京的赋税。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些苛刻的条件,大宋皇帝赵佶最后居然全都同意了。赵良嗣作为和谈专使赴燕京的时候,身上就是背了这么一个任务。

这天,虞允文正在看郑业从郑家庄送来的家书,信中说虽然最近乱兵多了些,但守卫的庄丁还算好,庄里总算没有太大的损失,只是不知这样的乱局何时是个头?!

虞允文合起书信,不由的叹息一声:本来可以很容易就解决的燕京之事,居然给无用的大宋朝廷搞成了这个样子!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马林走了进来,硬拉着他出去活动、活动,他无法拒绝,只得相随。谁知,马林左拐、右拐了半天,把他带到了一个小院子里。

虞允文意外的看向他,马林却上前推开了正屋的门,低声说道:“有一个人想见见你,请进去吧。“

看马林神神秘秘的样子,虞允文没有再问,抬脚走了进去,里面光线有些阴暗,他只看到对面的椅子上坐着一名身着长袍、连头也被罩在其中的人。那人见他进来,声音低沉的说道:“来者可是虞允文虞秀才?请坐。”

“谢谢,请问您应该就是马林的族叔马植,现宋朝和谈使节赵良嗣大人了吧?!”虞允文的话虽然是在询问,但结尾却不是疑问的口气,而是肯定。

“虞秀才因何如此的肯定,老夫就是赵良嗣?”

“马兄已经说过,赵大人作为大宋使节,要想圆满完成谈判的任务,就必须了解现在幽云的情况。而之前我对马兄说的话,大人一定非常疑惑,先来见我问个清楚并不是不可能的。还有,能够利用马家的势力,在此时进入燕京而不被金人发现的,也只有大人您了。我说对了吧?!”

“虞贤侄果然厉害,难怪继嗣在我跟前再三举荐于你。”那人将头罩放了下来,他大概有五十来岁,面目清瘦,像貌与马林的确有相似之处:“其它的话也不必说了,我来的确是为了此次和谈,想听听贤侄的意见。有什么话,贤侄不防直说,老夫听的进去,绝不会以言罪人。”

“我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反正现在幽云局势已经是够糟糕的了,也只能指望您和大宋能审时度势,救救我幽云百姓了。”虞允文无奈的苦笑。

赵良嗣犹豫了一下,然后问道:“金人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将燕京还给大宋,退出幽云十六州的南七州了。局势难道真有有那么严重吗?”

“赵大人,您和金人谈判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您认为金人难道真的那样好相于吗?”虞允文反问了一句,看赵良嗣没有回答,便接着说道:“金人定会借这个时机敲诈大宋,索取金银钱帛,这也还罢了。但我想问大人一句,大宋的底线是什么?是只要能讨回燕京,还是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或者只是为了自己的功业?”

“这个……”赵良嗣难以回答。

大宋皇帝赵佶的意思很清楚,只要能讨回燕京,能让皇帝完成收复幽云的宏愿,什么样的代价都可以付!但收回幽云以后该怎样?只怕任何人都说不清楚。

虞允文看赵良嗣为难,就知道稀里糊涂的宋廷上下,连收回幽云之后该如何安排都没有认真的考虑,暗自叹了口气:“如果是为了讨回幽云、巩固边防,就必须保证幽云现在的繁荣。幽云旧地美丽富饶、人烟繁盛,在辽足够充辽收入的二分之一。燕京之人原本生活安定、富足,不愿意生活在战争之中,这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