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东汉时期由西域传入我国,主张慈悲素食,割舍诸缘,休息万念,以达到心清性静的境界,从而益寿延年。其实,佛教这种修心静性、素食养生等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保健养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佛家“仁寿观”蕴含的养生大道
在佛教的养生思想中,四谛、五蕴、十二因缘的仁寿观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大方面,对修心养身大有裨益。
所谓“四谛”,又作四圣谛,包括:
a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生老病死、爱恨离别、得失取予等痛苦和烦恼。
b集谛。指感招众生痛苦的原因,一切众生,由于贪、嗔、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嗔、痴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如此轮回,永无休止。
c灭谛。指痛苦的寂灭,是烦恼解脱的佛教最高境界。
d道谛。指解脱烦恼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槃寂灭的境界。
“蕴”就是阴、积聚的意思,所谓“五蕴”,就是指:
a色蕴,即物质的积聚,指肉体,包括地、火、水、风四大因素。
b受蕴,即是领取纳受之意,可分为身受和心受。
c想蕴,是理性活动、概念作用。
d行蕴,专指意志活动。
e识蕴,是统一前几种活动的意识。五蕴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地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
因缘就是指十二因缘。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二“行”,指业障业道;三“识”,托胎一分气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五“六入”,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互相涉入;六“触”,三和合是触,因为有了六根,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七“受”,指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称为“现在世五果”;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九“取”,是一切烦恼因的罪魁祸首;十“有”,业已成就,是现在因属业道,如过去行,爱、取、有三支是于现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因;十一“生”,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会由少而长,由长而壮,由壮而老,步步向前迈进,最后走向死亡,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四谛、五蕴与十二因缘之说,反映了佛家反对贪欲等恶行的思想,体现了其对人生的特殊看法。与此相比,中医同样倡导恬淡虚无、多行仁爱的养生观念,反对利欲熏心、贪赃枉法等恶行,这与佛教的积极因素有相吻合的一面。但是,中医的养生观是建立在中正和谐的人生观基础上的,既不是虚幻的,也不是痴妄执迷的,倡导积极的态度与平衡的心态,鼓励人们尽人事而听天命,行仁道而益仁寿,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和谐、身心健康的境界,从而延年益寿。
为什么“粗茶淡饭”反而身体好
佛教从起源一直采用素食制度,这是根据不杀生、六道轮回等教义而规定的,是佛教的一大饮食特色。其实,中医学在饮食养生方面,也是提倡饮食清淡,多食素,少食肥甘厚味,只不过非禁止肉食。从其饮食疗法的基本思想来看,清淡饮食与佛教中的素食制度颇有近似之处。从前的高僧生活俭朴,粗茶淡饭而怡然自得,健康长寿。到了现代,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的频频高发,粗茶淡饭也成了今天一种良好的养生理念。
“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和新茶相对。粗茶中的茶多酚、茶丹宁等物质,对身体很有益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在人体内造成伤害,有抗衰老作用,还能阻止香肠、火腿中亚硝胺等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茶丹宁则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流畅通,维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茶多糖能缓解和减轻糖尿病症状,有降低血脂、血压等作用。所以,从健康角度看,粗茶的营养价值比新鲜茶叶更高。
“淡饭”是指富含充足蛋白质的天然食物,是相对于精致加工的食物而言的,既包含丰富的谷类食物和蔬菜,也包括脂肪含量低的鸡肉、鸭肉、鱼肉、牛肉等。蔬菜中含有人体需要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能防止便秘和消化道疾病,帮助吸收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促使体内排出多余胆固醇,防止高血脂,保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此外,“淡饭”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饮食不能太咸,饮食过咸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甚至导致骨折,还使人易患高血压,时间长可导致中风和心脏病。
综上所述,粗茶淡饭养生是以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混食、米面混食,适当辅以包括肉类在内的各种动物性食品,常喝粗茶,这样既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不至于增加肠胃的负担,从而达到益寿养生的良效。
形动神静,动功养生
在气功流派中,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教守空。一个“空”字把佛教功的特点揭示出来了,其强调心性的修炼,功法以禅修为代表。在佛教的养生功法中,动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保健养生功法。所谓动功,一是指练功时,躯体在空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一类功法;二是将意念活动、各种调整呼吸的方法与肢体运动(包括自我按摩、拍击)结合起来的一类功法。动功虽然从外形上看不断运动变化,但精神活动却相对宁静,即所谓“外动而内静”、“形动而神静”。下面就介绍几种简单又很典型的著名佛教动功功法。
1少林内劲一指禅
内劲一指禅,其中“内劲”指人体活动的能量,是蕴藏在人体内的潜力,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禅”,是梵语,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一指”,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关键性的训练方法,即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有系统、有规律地扳动和按动的锻炼。十指和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或末端,手指的扳动和脚趾的按动,不仅可以积蓄“内劲”,调节释放“内劲”。这种功法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经过数百年的提炼、充实,已经成为武林界推崇的上乘功法,不仅简便易学,还可以缩短练功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和禅林静功,是一种包括动功、静功、竞技、技击等功法的独特功夫。能疏通人体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达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使精、气、神、力合一。坚持练习此功法,功底会随时间增加而逐步深厚,不仅可以“外气内收”,积蓄“内劲”,还可以“内气外放”,为人体导引治病,养身健体。
2罗汉卧功
依常理,几乎所有功法都是在饭后半小时内禁练,但罗汉卧功却与众不同地要求在饭后立即练习。这样做是为了借谷气而增强内气,通过迅速培养内气,在较短期内打通任脉和督脉,从而使小周天运转起来。此功法导引行气,使脾胃之气运转起来后,从而带动肝、肺、肾等脏腑之气同时运转,以调动五脏六腑潜在的健身、防病治病的能力。因此,罗汉卧功除了能防治消化系统慢性病外,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功法:饭后斜卧床上或躺在沙发上,使上身与地面成30至45度的斜角,放松裤带,两腿散盘,舌抵上腭,自然呼吸,两掌相叠于腹部丹田上,意想腹内有水旋涡转动;然后用右掌以肚脐为圆心,在肚皮上方约10厘米处顺时针方向转圈180次;再用左掌依法逆时针方向转圈180次。手掌带动腹内内气运转,是靠意念去指挥的,是靠手掌的感应去引动的,应做到手掌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完全不用力,而是稍带暗力,力与意结合将内气引动运转起来。当丹田真气充实,真气会循经下行至会阴,会阴即出现跳动、热、凉、麻等感觉,还会出现性欲感,此时应加以克制,排除杂念。转圈完毕后,双腿依然保持盘曲,上身坐正,双手重叠丹田,内视丹田,静坐片刻。呼吸要做到慢、匀、细、长。
3童子功
童子功又称练精化气法,是专门的练精化气的功法,练法非常简单,每天寝前、早起、午休之时,均可练习。
功法:侧身而卧(蜷身),以左右食指塞两耳孔,以舒适不透气为度,闭目,闭口,轻合齿,然后用鼻自然呼吸;待心静后,由鼻呼气时,将气送至两脚板,吸气时不要管它,如此两三次即可。以后仍是自然呼吸,3分钟内,口内生津,咽下就是,随之10分钟内,练至很舒适,觉精管、尿管有收缩感为宜。此功法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且可以治遗精早泄、中气不足、身体衰弱,控制生理冲动,健体养生。
4换气功
换气功出自少林寺,亦称“呼吸术”,是为僧人强体魄、长气力而创的一种功法,动作简单,老幼病弱都可练习。此功法通过俯身压迫肺部,配合呼气,达到“吐故”目的;通过振臂扩张肺部,配合吸气,达到“纳新”目的。实践证明,此功不仅可以治疗多种肺脏疾病,如盗汗、咳嗽气喘、慢性胸膜炎、肺结核等,还可以调节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机能,健全神经,焕发精神。
功法:预备式,双脚分开比肩略宽,两手拳心向上握拳,置两腰间,自然站立,调匀呼吸;以鼻细细吸气入腹,吸气较满时略停,用口呼出,连3次。
第一式,吸气,两拳变掌,内旋,使掌心向下,徐徐下按,上身随双掌下按向下弯腰,同时配合呼气;双手按到离地面一两寸(老年体弱者可以离地略高些),略停;双手以腕部为轴,小指领劲向外平画半圆,到掌指向后外时,变为掌指向下,握拳(两拳心相对),直臂向上提,同时慢慢向上直腰,配合吸气,提到上体直起,两臂向上到两拳高于肩,略停;屈两臂,两肘带动小臂向体后用力一振,使胸部开张,同时配合吸气;双拳变掌,以腕为轴向大拇指侧旋转变立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同时猛向前推出,与两掌推出配合,张口,用力发“哈”声,遂即两臂放松,略停;双掌外旋,握拳,双臂回收,双掌置腰间,还原。以上为推气动作,连续12次。第二式,接上式,双拳收回,置两肋间,然后变掌,内旋下按,重复第一式至双拳变掌,以腕为轴向大拇指侧旋转变立掌,掌心向前,同时猛向前推出,与两掌推出配合,张口,用力发“哈”声,遂即两臂放松,略停;双拳变掌,向拇指侧旋转,变为掌指向上,掌心向左右,同时向左右侧推出,与掌的动作配合,张开口,大喝“哈”声;双掌外旋握拳,屈臂回收,置腰间,拳心向上,还原动作。此势连续做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