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474600000035

第35章 钱生钱的艺术:营销经济学(1)

小需求催生大产业:长尾理论

马云与中小网站有不解之缘,据说这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当年,竞争对手想要把淘宝网扼杀在“摇篮”中,于是同各大门户网站都签了排他性协议,导致几乎没有一个稍具规模的网站愿意展示有关淘宝网的广告。无奈之下,马云团队找到了中小网站,最终让多数的中小网站都挂上了他们的广告。此后,淘宝网歪打正着地红了,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C2C商业网站。马云因此对中小网站充满感激,试图挖掘更多与之合作的机会,结果让他找到了重要的商机。

在中国所有的网站中,中小网站在数量上所占比重远远超过大型门户网站,尽管前者单个的流量不如后者,但它的总体流量仍是相当庞大。而且,中小网站由于过去一直缺乏把自己的流量变现的能力,因此,其广告位的收费比较平民化。这恰好符合中小企业广告主的需求。过去,一个网络广告如果想要制造声势,只能投放在门户网站上,但其高昂的收费令中小企业很难承受。2008年6月18日,马云的第七家公司阿里妈妈网站宣布正式上线。

在对目标客户的选择上,马云独辟蹊径,事实证明,马云发现了真正的“宝藏”。其实,用经济学的话说,它是在利用“长尾效应”。

2004年10月,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长尾”的概念。他将集中了人们需求的流行市场一般被称为“头部”,而有些需求是小量的、零散的、个性化的,这部分需求所形成的非流行市场就是“尾巴”。长尾效应的意义在于“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这就是“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小数乘以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等于一个大数,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大市场。“长尾理论”终结了被公认无比正确的“二八定律”时代。“长尾理论”诞生后,人们不再只关心20%的拥有80%的财富的那一群人了,因为80%的那群人占有的市场份额与20%的人占有的市场份额是相同的。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常有一些颇有趣味的商业现象可以用“长尾理论”来解释。如在网上书店亚马逊的销量中,畅销书的销量并没有占据所谓的80%,而非畅销书却由于数量上的积少成多,而占据了销量的一半以上。

再如彩铃等数字音乐的出现,让深受盗版之苦的中国唱片业,找到了一个陡然增长的、心甘情愿地进行多次小额支付的庞大用户群。此前,有意愿进行金额可观的正版音乐消费的客户群,其数量少得可怜。

如果说“长尾理论”是一种理论观点的探讨,甚至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经济业态,无可厚非,但如果以它引导企业行为,其效果未必是乐观的。

首先,长尾绝不意味着仅仅是把众多分散的小市场聚合为一个大尾巴,而是还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头部,以及头部与尾巴之间的有效联系。

其次,无论怎么说,相对畅销品讲,“长尾”是非热销产品,属遗留产品或滞销品,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市场上,都属“处理品”,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有意或着力生产这些产品,更不可能把这些滞销品和处理品作为企业的利润来源甚至是利润支撑,否则,那就是本末倒置,舍近期大利去追逐远期小利。

再次,在传统商业现有的游戏规则下几乎不可能。因为传统商业目前仍然是以“销售量带来的收益持平或者超过成本”这一商业常识作为指导,如果在自己的“零售网络”中最终聚集的用户数量还是非常少的话,依然无法通过这种产品赢利,这时要在“长尾市场”中做生意,不是为时已晚,就是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尾理论”是把双刃剑,只有对它正确认识且能正确运用它的人,才能运用它来为自己创造财富。否则就会一败涂地。因此,对待“长尾理论”的正确态度是,要慎重,要因产品制宜,一般情况下,单一企业不宜使用。

商家喜欢最差的宣传:广告效应

以下是世界各地的一些趣味广告片段:

英国洗衣店老板威廉姆斯在报上刊登广告: “本店招聘身强力壮、身体肥胖而又想减肥的女工,从事繁重但报酬优厚的洗衣工作。凡愿减轻体重者,望从速前来洽谈。”

美国一家烟厂,用夸张的手法做广告:“我们的香烟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盒香烟放进棺材,死人马上爬起来,抽出一支烟,见人就要对火。”

日本有一家钟表店推出一款手表, 店主的推销广告是:“这种手表走得不太准确,24小时会慢24小时,请君购买时要三思。”

有一理发店在门前贴出的广告是:“别以为你丢了头发,应看做你赢得了面子。”

一家饭店门前立的广告牌上写着:“请你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和我都将挨饿了。”

一家美国报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招聘女秘书,长相像妙龄少女,思考像成年男子,处世像成熟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

英国乡村一家理发店,在门前立着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先生们,我要你们的脑袋。”

美国洛杉矶一家妇女用品商店有一则广告写道:“您在这儿可以买到所需要的一切,除了丈夫以外。”

法国一家印刷公司的广告:“除了钞票,承印一切。”

广告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打开电视机,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翻开报纸,迎面而来的是平面广告;走在大街上,充斥视野的是各种立体广告……广告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

广告是厂商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从有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广告也随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是通过声音进行的,叫口头广告,又称叫卖广告,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广告形式。早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古希腊,人们通过叫卖贩卖奴隶、牲畜,公开宣传并吆喝出有节奏的广告。古罗马大街上充满了商贩的叫卖声。古代商业高度发达的迦太基——广大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区,就曾以全城无数的叫卖声而闻名。17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大规模的商业活动使得广告以更广泛的途径流行起来。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广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是各企业广告宣传的制高点。据了解,2009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总额达92.5627亿元。其中春节晚会独家冠名中标企业是郎酒集团,中标价格为7099万元。纳爱斯以总价3.05亿元中标2009年全年电视剧特约剧场,而春晚零点报时的广告就标出4701万,和春晚相关的元宵晚会“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独家冠名则标出了7099万。

广告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主要是它能把消息、资料传递给可能购买的顾客,激起人们购买的欲望。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现代商业社会,“酒香”仍要借助于广告的力量。商品只有凭借自身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再加上大量的广告宣传才能最终达到畅销的目的。

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公式:好产品+好广告=名牌

既然广告有这么多积极的效果,为什么我们不多花钱做一些广告呢?事实上有时广告太多,人们无力购买,其产品也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而且更重要的是经费问题。广告与宣传不一样,广告是要付钱的。在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内,少数几家企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如果一家企业增加了它的广告费,其他企业也会仿照增加,结果可能谁都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可广告费却恶性膨胀,最终达到“多输”的结局。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广告,大家也不会有那么丰富多样的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看,也不会有电台节目可听。据专家估算,一般的报社、杂志社,它的收入的90%都是从广告费用中来的,而不是靠卖报纸、杂志收入的。

钱花得多,并不一定能保证广告的效果就好。秦池酒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全国品牌,于1996年和1997年连续两年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标王”。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广告给秦池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益,使秦池走上了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但也因为巨额的广告费为秦池的迅速覆亡埋下了祸根。究竟花多少广告费才合适,我们现在只能从经济的角度用数学公式推导,还没有人能从社会的观点来衡量。

另外,广告有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特别是有些企业趁机吹牛骗人。常言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花多少钱去夸,政府都不管,但夸的话一定要是真的,而不能有虚假的成分。否则,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的政府机关都会对此行为进行惩罚。就连有些产品(如香烟、烈酒等)能否做广告都有所限制。

不管怎么说,广告在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是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使企业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改善消费者的生活。

商家的戏法:捆绑销售

美国的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总经理约翰逊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家。可是,当初他创业时,也曾为产品的销售伤透了脑筋。

那时,约翰逊经营着一个很小的黑人化妆品公司,因为黑人化妆品市场的总体销售份额并不大,而且,当时美国有一家最大的黑人化妆品制造商佛雷公司,几乎垄断了这个市场。

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约翰逊提出了一句措辞非常巧妙的广告语:“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化妆品后,再擦一次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约翰逊的这一招的确高明,不仅没有引起佛雷公司的戒备,而且使消费者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产品,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他当时主推的只有一种产品,凡是用佛雷公司化妆品的黑人,大都不会在乎再增加一种对自己确实有好处的化妆品的。

随着粉质化妆膏销量的大幅度上升,约翰逊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了强化约翰逊化妆品在黑人化妆品市场上的地位,他同时还加速了产品开发,连续推出了能够改善黑人头发干燥、缺乏亮度的“黑发润丝精”、“卷发喷雾剂”等一系列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约翰逊系列化妆品占领了绝大部分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

不知什么年月起,捆绑销售已悄悄地侵入我们的生活,而且蔚然成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大至买楼房送车位、买大件家电送电饭锅,小至买手机送话费,买酸奶“二送一”,甚至买支牙膏也送个钥匙圈。问商家不要赠品能否减些价?商家回答:不要可以,但不减价。

那么,什么才是捆绑销售呢?捆绑销售也被称为附带条件销售,即一个销售商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其产品或者服务同时也得购买其另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并且把消费者购买其第二种产品或者服务作为其可以购买第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条件。捆绑销售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销售过程中进行合作,从而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

捆绑销售方式确实给商家带来了好处,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目前市场上的“捆绑销售”还不够大气,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甚至是两种商品的简单叠加,在手机市场上居然发现买手机可以送饼干,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些方式并未实现“捆绑销售”的最大价值。

捆绑实际上是资源的再次创新与整合,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有力度的模式,更利于消费者对信息的接受与处理,甚至变被动为主动。如果进行科学规划,对相关品牌进行整合,那么,这样的科学捆绑也许可以创造奇迹。

常见的“捆绑销售”主要有以下几大招式:

一是包装捆绑。如汰渍洗衣粉,在包装袋上印有衬衫、洗衣机等品牌;反过来,衬衫、洗衣机也推荐使用汰渍洗衣粉,即为产品包装又是广告载体。品牌互补,大家共同得利,节省了资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牙膏”与牙刷捆绑、洗发水与沐浴液及毛巾捆绑。

二是定位捆绑。对于新上市的品牌,可以从定位上考虑如何“绑”一下知名品牌。通过和已有品牌直接捆绑,来形成自己的定位,并宣扬自己独特的优点。对于市场份额较小的品牌,也可以考虑将自己与市场领导者捆在一起借此获得一种名声,并分得领导者一部分市场份额。前文中的“约翰逊粉质膏”的例子正属此类类型。

三是信息传播捆绑。相关性产品集中在一起进行传播,既增加了整体传播力度,又节省了大笔资金。比如“浪奇”木瓜白肤香皂“绑”了一次《南方都市报》,把样品随报赠送给消费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比如,“力士”洗发水“绑”了《化妆品报》 “舒肤佳”“绑”了“中华医学会”,不一而足。

四是销售捆绑。把几种产品做成统一包装进行销售。如把牙膏、牙刷、香皂等放在一个包装盒里销售,相对来说,价格较低,消费者得到了实惠,自然也就愿意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