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474600000006

第6章 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经济学思维方式(2)

猎人很开心。但这以后,新问题又出现了,猎狗抓的兔子又少了很多,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的数量下降得就越厉害。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们。

猎狗们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但是我们会变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猎人经过一番思考后,分析与汇总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规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去做,以完成猎人规定的数量。一段时间过后,终于有一些猎狗做到了。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根骨头,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于是,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猎人意识到猎狗正在流失,于是猎人又进行了改革,使得每条猎狗除基本骨头外,可获得其所猎兔肉总量的n%,而且随着服务时间加长,贡献变大,该比例还可递增,并有权分享猎人总兔肉的m%。这样,出走的猎狗们纷纷强烈要求重归猎狗队伍。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也就是说,人们行为的目标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人合作和分裂的过程,但无论分合,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一个好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满足个人利益需求,激发团体组织成员的无限工作动力。猎人对猎狗的有效管理就在于猎人对激励效应的有效运用上。

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激励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其工作成绩的大小。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是有效提高激励水平的一大法宝。激励机制是否产生了影响,取决于激励方法是否能满足个人的需要。主要的激励包括如下几种:

一是物质激励。通过满足个人利益的需求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奖赏,如果见者有份,既助长了落后者的懒惰,又伤害了优秀者的努力动机,从而失去了激励意义。

二是精神激励。通过满足个人的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高层次上调动个人的工作积极性。精神激励主要有目标激励、荣誉激励、感情激励、信任激励、尊重激励。

三是任务激励。让个人肩负起与其才能相适应的重任,由社会提供个人获得成就和发展的机会,满足其事业心与成就感。

四是数据激励。明显的数据对人产生明显的印象,激发强烈的干劲。数据激励,就是把各人的行为结果用数字对比的形式反映出来,以激励上进,鞭策后进。

五是强化激励。对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即正强化,使之能继续保持;对不良行为给予否定与惩罚,即负强化,使之能记住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一个组织中,引入激励机制都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团队业绩,达到“双赢”的目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控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行为出现,可以使得工作中更有生机和效率。有句名言说得好“人们只有在被追赶和被督促中才能进步”,也正是说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发现放大自己的优势:比较优势

杨振宁曾在芝加哥大学做实验物理的研究,然而他的研究工作并不太顺利。虽然师长们对他的见识非常欣赏,但缺乏动手能力却成了杨振宁的死穴。

他自幼便是左撇子,好不容易才被母亲纠正过来。他小时候曾用泥捏了一只鸡,拿给父母看,父亲为了鼓励他,夸奖说:“这支藕做得真不错哦!”在芝加哥大学,盛传“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的笑话。后来,杨振宁在导师、被称美国氢弹之父的特勒的建议下,转攻对动手能力要求不强的理论物理学。1957年,因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获得了成功。

实验物理并不是杨振宁的强项,继而他转攻理论物理,才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了他的比较优势。

在经济学上,比较优势的意思是说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主要是用来衡量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否则一个人就会在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人将在另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举个简单的例子,乔丹是一位出色的篮球运动天才,在他的篮球生涯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可以设想,他也很有可能在其他的某项活动中也出类拔萃。例如,乔丹修剪自己家的草坪大概比其他任何人都快。但是仅仅由于他能迅速地修剪草坪,就意味着他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比如说乔丹能用2个小时修剪完草坪,在这同样的2小时中,他能拍一部运动鞋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1万美元。与他相比,住在乔丹隔壁的小姑娘玛丽能用4个小时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在这同样的4个小时中,她可以在快餐店工作并赚30美元。

在这个例子中,乔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是1万美元,而玛丽的机会成本是30美元。乔丹在修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因为他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干完这件活。但玛丽在修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因为她的机会成本低。

从绝对优势上来说,乔丹比玛丽更适合修剪草坪。但是从比较优势上来说,玛丽更应该修剪草坪,因为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要比乔丹低得多。因此,乔丹去拍商业广告,玛丽修剪草坪是符合经济学的劳动分工。

比较优势原则让人们意识到只要善于并勇于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即使在别的方面有些不尽如人意,同样也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或许你没有经验,但你擅长学习;你不知职场规矩,但你特别真诚;你不懂人情世故,但你会细细揣摩。只要你发挥自己的特长,并能有效加以利用,就会收获理想的果实。

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看不见的手

据圣经《伯理以书》记载:巴比伦王伯沙撒在宫中设盛宴,正饮起见,忽然显出一只手,在宫墙上写下三个神秘的词:弥尼、提克勒、毗勒斯。众人不解其意。先知但以理说:“你冒渎天神,为次,神放出一只手,写下这些字。意思是:‘弥尼’——你的国位已告结束,‘提客勒’——你在天秤里的分量无足轻重,‘毗勒斯’——你的国度即将分裂。”

受此启发,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1787年,亚当·斯密到伦敦与他的忠实信徒、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皮特见面。斯密是最后一个到达会面地点,当他一进屋时,所有人都起立欢迎他。斯密说:“诸位请坐”。皮特回答说:“不,你坐下,我们再坐,我们都是您的学生。”皮特对斯密如此恭敬,原因在于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为当时各界名流奉为经典。即使到现在,斯密的观点仍然是现代经济学的中心。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亚当·斯密的后继者们以均衡理论的形式完成了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精确分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单独的生产者对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发生影响,消费者用货币作为“选票”,决定着产量和质量。价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变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资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劳务。通过看不见的手,企业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由竞争的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供给自动地创造需求,储蓄与投资保持平衡。通过自由竞争,整个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时,遵循自由放任原则。政府不对外贸进行管制。“看不见的手”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现实。

看不见的手,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一个悖论。认为在每个参与者追求自己的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就好像有一只吉祥慈善的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理性经济人原则,以及由理性经济人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

生活中的黄金搭档:帕累托最优

春秋时期,鲁国非常弱小,有很多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沦为奴隶。为了振兴国力,鲁国国君颁布了这样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中遇见沦为奴隶的同胞,可以先把这个奴隶赎回来,回国后国家给予报销赎金。

孔子有一位学生子贡,家里比较富裕,他曾多次将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而且事后并不去找国君报销。子贡觉得自己是在施行老师的“仁”,他为此还非常得意。

后来,孔子知道了此事,他却批评了子贡:“我知道你追求高尚,也不缺钱花,可是这个补偿你一定要去领。现在你掏钱救人,受到社会的赞扬。但是从今以后,当别人在国外再遇见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时,他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去赎人呢?如果赎了人,回国后还去不去找国君要钱呢?不去找国君,自己会损失一大笔钱;如果去找国君,别人又会拿你来讥笑他。这样一来,他们再看到身为奴隶的鲁国人就会装作没有看见,你的行为正好是阻碍解救沦为奴隶的鲁国人的根源!”子贡听完老师的话,顿感羞愧。

还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位学生看到有人掉进河里,于是他把遇难者救上岸来。被救的人为了表示感谢,送给孔子的这位学生一头牛,学生收下了。孔子对这个学生的行为大加赞赏,因为这会激励更多的人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