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魔法销售圣经
474700000011

第11章 要会说四种话:好听话 客套话 专业话 巧妙话(1)

好听话——进入客户内心的“通行证”

【常见困惑】

跟陌生客户接触时,不知如何开场,直接切入正题往往引起客户的逆反心理,交易难以继续开展。

【应对技巧】

先说好听话,有分寸、有技巧、有水准地赞美客户,潜移默化地让客户接受你、信任你。

【经典案例】

[案例一]

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向一位律师推销保险。律师很年轻,对保险没兴趣,但推销员离开时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他的兴趣。

推销员说:“安德森先生,如果允许的话,我愿继续与您保持联络,我深信您前程远大。”

“前程远大?何以见得?”听口气,好像是怀疑销售员在讨好他。

“几周前,我听了您在州长会议上的演讲,那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演讲。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很多人都这么说。”

听了这番话,他竟有点喜形于色了。推销员向他请教如何学会当众演讲,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得眉飞色舞。临别时,他说:“欢迎你随时来访。”

没过几年,他就成为当地非常成功的一位律师。推销员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最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案例二]

王刚的工作是专门为房地产公司设计草图。他每周都要去拜访一位著名的室内装修设计师,推销自己的作品。可每次送上草图,这位设计师只是草草一看,便一口拒绝:“对不起,我看今天咱们又不能成交了。”

多次的失败使他得到了启发。一天,他拿着自己创作的六幅尚未完成的图纸,匆匆赶到设计师的办公室。这一次,他没有提出向设计师出售草图的事,而是说:“如果您愿意的话,我想请您帮一点儿小忙。您能否跟我讲一下如何才能画好这些设计图呢?”

设计师默默地看了一会儿,然后说:“三天以后你来拿吧。”

三天之后,这位设计师很耐心地向王刚讲了自己的构想。王刚按照设计师的意见完成草图,结果被全部采用了。

[案例三]

有一次,布莱恩·崔西带一个推销新手与一家帐篷制造厂的总经理谈生意。出于训练新人的考虑,布莱恩·崔西把所有的谈话重点都交给这位新推销员,也就是说,由他来主导这次谈话,展示产品。

但遗憾的是,直到他们快要离开时这位新推销员仍然没办法说服对方。此时,布莱恩·崔西一看谈话即将结束,于是赶忙接手插话:“我在前两天的报纸上看到有很多年轻人喜欢野外活动,而且经常露宿荒野,用的就是贵厂生产的帐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位总经理对布莱恩·崔西的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立刻转向他侃侃而谈:“没错,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的产品非常走俏,而且都被年轻人用来作野外游玩之用,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结实耐用……”

他饶有兴致地讲了大概20分钟,布莱恩·崔西两人怀着极大的兴趣听着。当他的话暂告一个段落时,布莱恩·崔西巧妙地将话题引入他们要推销的产品。这次,这个总经理向崔西询问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后,愉快地在合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案例点评】

喜欢听赞赏和夸奖之类的话,是人的天性使然,客户自然也不例外。优秀的销售员总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这种心理,恰当地赞美客户——甚至可以适当地给客户戴上顶高帽,以便在融洽的交谈中寻找机会销售。案例一中的保险推销员就是利用了年轻律师心高气傲的心理特点,通过夸赞赢得了对方的信任。

赞美也不一定要直接夸对方“英明神武”,有些隐性的“好听话”更容易捕获客户的“芳心”。比如说,虚心接受客户那些“高明”的想法,让客户觉得,好的想法都是他靠自己的能力想出来的,而不要在客户面前证明你有多聪明,这样才能为成功销售产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案例二中,王刚一开始没有注意到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每次都是拿着自己设计的草图向客户推销,因而屡屡受挫。多次失败之后他开始思考对策,之后,当他再次见到设计师时,改变了以往的推销方式,而是说:“您能否跟我讲一下如何才能画好这些设计图呢?”他找准人性“自负”的这一弱点,满足了设计师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客户引以为荣的能力得到了发挥的机会,因此,最终成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布莱恩·崔西(案例三)则是通过引入客户感兴趣的话题,获得销售成功的,这也一种形式的“好听话”。“只有我感兴趣的事才能吸引我”,这是每一个客户的普遍心理。所以,当你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引起对方的兴趣,只有这样,你的销售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好听话”是拉近关系的催化剂,当人们听到好听话时,可引起他的购买需求和欲望。

销售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客户的心态。人人都有虚荣心,都喜欢听恭维的话,有时候明明知道这些赞美之语都是言不由衷的,但仍喜欢听。在销售过程中,如果能真诚地赞美客户,或适当地给客户戴高帽子,一旦客户陶醉在你的溢美之词中,你的销售就会成功。

【技巧延伸】

赞美有助于生意的成功,在跟客户沟通时要记住以下要点:

1.赞美之前要研究赞美对象。

2.赞美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千万不要过头,否则会令人生厌。

3.赞美的同时最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4. 赞美一定要是顾客所喜爱的东西,是他引以为傲的。

5.对你的顾客感兴趣也是一种赞美。

6.赞美并不是拍马屁。

7.赞美要有的放矢。

8.有创意的赞美更容易被人接受。

9.附和对方也是一种赞美。

10.倾听也是一种赞美。

11.记住别人的名字。

客套话——陌生人之间的“润滑剂”

【常见困惑】

与客户联系时,匆匆切入销售话题,结果引起对方反感。

【应对技巧】

学会讲客套话,给客户一个心理缓冲,消除隔阂。

【经典案例】

[案例一]

销售员:“张经理,您好。”

客户:“你是哪里?”

销售员:“我是扬润管理控制公司,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用户提供一整套开源节流的推荐计划。”

客户:“你有什么事吗?”

销售员:“我们愿意对你们公司目前的库存状况作一个调查,并告诉你们如何运用我们的‘排列控制管理’的方法,来盘活你们库存资金的10%。”

客户:“哦,这样啊。”

销售员:“但是,在您得到这项服务之前,我们要收取150元的预付金,可是从给你们带来的效益上来说,可不是用几个150元可以计算的。”

客户:“你说的这件事目前我们还不感兴趣,再见。”

[案例二]

销售员:“你好,我是百城信息图片公司的,我这里有一个提高你们广告效果的好方法,能找你们负责人谈谈吗?”

客户:“哦,和我说就可以。”

销售员:“我们百城信息在这个月推出了一个最新业务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提供快速的邮件广告服务,在同行中我们是第一个推出这项特效服务的。”

客户:“是吗?”

销售员:“明天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我们可以到你们公司拜访,同你们的有关负责人谈谈。”

客户:“这几天有关负责人没有时间。”

销售员:“我们只作一个简单的拜访,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客户:“这几天我要出差,以后再谈吧,再见。”

【案例点评】

这是两个失败的案例,两位销售员之所以未能将交易开展下去,就是因为忽略了客套话的作用,直接提出销售意图,引起客户的逆反心理。

案例一中销售人员在初识阶段,就提出这类问题:“……我们愿意对你们公司目前的库存状况作一个调查,并告诉你们如何用我们的‘排列控制管理’的方法,盘活你们库存资金的10%。”这是不合适的,显得很唐突。在火候不到的时候说出这类话,很容易给人以“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人听完之后有种受辱感。

案例二的业务员也是犯了急于求成的毛病,对着话筒口若悬河,而对于拍板人说了什么、对这次谈话所抱的态度等,他都因兴奋而全然不顾。我们知道,在与对方互相接纳的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时,很难让人接受你的滔滔不绝,因为这会让拍板人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只能听你讲话的耳朵。这个例子中,销售员在说明了电话目的之后,拍板人有一个暗示:“哦,和我说就可以。”这句话说明了对方的身份。他这句说完,销售员应该立即接着说:“那太好了,先生,请问您贵姓?” 在得到了拍板人的姓名后,应立即记在资料卡片上。接下来的谈话,就要使用拍板人的姓氏,这样才能营造融洽的气氛。

在进行销售之前,通常会有些礼节性的寒暄。这些寒暄本身未必有什么真正的含义,只不过是一种礼节上或感情上的互酬互通而已。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面时的问候,以及在一些社交、聚会中相互引荐时的寒暄之类。当你与客户相遇时,会很自然地问候道:“你好啊!”“近来工作忙吗,身体怎样?”“吃饭了吗?”此时对方也会相应的回答和应酬几句。

寒暄本身不正面表达特定的意思,但它是在任何销售场合和人际交往中都不可缺少的。在销售活动中,寒暄能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你与客户初次会见,开始会感到不自然,无话可说,这时彼此都会找到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闲话”聊起来。闲话不闲,通过几句寒暄,交往气氛一旦形成,彼此就可以正式敞开交谈了。所以,寒暄既是希望交往的表示,也是销售的开场白,如果运用恰当,即使不能为你带来商机,也会让你接下来的交流变得相对顺畅。这,就是寒暄的艺术。

把握寒暄的艺术,首先要明白寒暄的意义。因为是非正式的交谈,所以在理解客户的寒暄时,不必仔细地回味对方一句问候语的字面含义,只要明白他要表达的大体意思即可,切忌抠字眼。

其次,要了解不同背景的不同寒暄。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常由于对别人的一些一般的礼节性问候做出错误的归因,而误解对方的意思。不同民族背景的人,就更易发生这种误解。比如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饭了吗”,说这句话的人也许根本没有想过要请对方吃饭,但对—个不懂得这句话是一般问候语的外国人而言,就可能误以为你想请他共餐,结果会使你很尴尬。两个人见面,一方称赞另一方,“您气色不错”、“你这件衣服真漂亮”,这是在表示一种友好的态度,期望产生相悦之感。在中国人之间,彼此谦让一番,表示不敢接受对方的恭维,这也是相互能理解的,但是对一个外国人来说,可能会因你的过分推让而感到不快,因为这意味着你在拒绝他的友好表示。销售中就要考虑到客户的身份,灵活运用寒暄的技巧,当然,背景差异不一定非是不同国家之间,也可能是城乡之间南北方之间。

最后,寒暄的内容没有特定限制,别人也不会当真对待,但不能因此胡乱运用,必须与销售的环境和对象的特点互相协调,正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古人相见时,常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天谁再如此问候,就会令人感到滑稽。外国人常说的“见到您十分荣幸”之类的客套话,中国人也不常说。我们在推销开始时的寒暄与问候,自然也应适合不同的情况,使人听来不觉突兀和难以接受,更不能让人感到你言不由衷,虚情假意。

【技巧延伸】

常用礼仪客套话:

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

征求意见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