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475200000034

第34章 让资金从一个“漏斗”进出,财务节约之道

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切入点,这样,既可以抓得实在,又揪住了“牛鼻子”。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可迅速地在企业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财务管理工作既有其独立性,又受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制约。

由于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作为抓好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这样,既可以抓得实在,又揪住了“牛鼻子”。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技术研究院积极落实“三节约”要求,严格内部财务管理,合理编制预算,加强财务支出过程控制,建立降本增效长效机制,成本控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资金。建立统一的预算成本定额考核体系,推进预算管理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细化收支管理,细分收支科目,扩大可控费用管理范围,将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实现预算与核算有效衔接。落实了各部门的预算管理责任。加强了对预算执行的分析和监督,强化考核,切实提高预算的执行力,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二是完善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了经研院《财务控制流程指引细则》等财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固定资产购置、无形资产购置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低值易耗品购置由职能部门统一编制采购计划、集中实施采购。同时规定从严审批专项支出,严格控制科技开发项目费用支出,强化对项目外委、大宗物资采购的审核和管理。三是深化成本管理,坚决压缩无效支出。将成本管理作为2009年效能监察项目,加强监督,从紧控制办公、会议、差旅、招待等费用支出,确保全年可控管理费用同比压降5%的目标。

现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其涉及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没有现金,但持有的现金也不能太多。

随着鄂尔多斯集团公司的快速扩张,部分下属企业出现了重指标、轻监管、弱化财务管理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一些下属企业依靠集团的“温床”,只管生产加工,忽视了销售市场的开拓,片面追求利润指标,费用摊提不实,成本控制不力,存货超储严重,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周转不畅,效率低下。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说明缺乏一套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从1999开始,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创立了以“四统一分,两级管理”为主要的财务管理新机制。

鄂尔多斯首先建立了一个资金流通枢纽——内部银行,作为集团内部全资、控股企业资金流程的必经之地和调控中枢。以资金统一管理和集中运作为核心,各全资、控股企业原有的银行账户统归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接管,内部银行利用总体财务收支预算杠杆,实施现金流监控,调剂资金余缺,发挥资金最大效能。

这样的内部银行相当于鄂尔多斯自己建立的一个内部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接管了成员企业原有的银行账户,银行预留印鉴、空白票据全部交存内部银行,并对应开设内部账户。统一管理资金账户后,各企业的回款仍回到自己的账户,内部银行出具内部收款通知,作为记账凭证。内部银行可根据企业业务量大小,统筹调剂安排资金,资金由“散存”变为“统存”,最大限度发挥资金“蓄水池”作用,实现了一个漏斗进出资金,一个账户管住开户企业。2000年,鄂尔多斯集团内部全年平均存款18534万元,而银行账户存款为9395万元,调剂使用9000多万元,节约财务费用1653万元。

统一进行资金管理的另一个好处是,集团下属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可向内部银行申请流动资金借款。内部银行通过对借款人经营状况、资产结构、负债比重、销售回款、营业利润、信用程度进行严格审查,确认申贷合理、资信可靠、具备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给予短期周转借款。借款完全由内部银行进行监督使用,专款专用。1999年鄂尔多斯运用这样的方法,为企业调剂资金总量1亿元、2000年增加到14亿元,实现了资金的灵活利用。

打造节能型企业,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机制十分必要。每一个项目都会牵涉资金的使用,如何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运用到关键的地方,所谓“力要使在刀刃上”,只有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让资金从一个漏斗进出,这样加强资金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大幅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而且,通过财务手段,使集团内部的生产、营销、采购、投资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有效规范、控制。

【节约温馨小贴士】

学会节俭每一分钱,就学会了对财富的运用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