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开示】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生活多一点苦,未必不是好事,可以增进人的阅历,丰富生命的内涵。生活多一点快乐,未必总是好事,有时因乐忘形,迷失自我。所以不苦不乐的生活,会令人更加睿智地看待人生的温暖与寒冷。
不管人们为自己树立了多么伟大的理想,最后无非是想得到快乐。有的人追求物质的快乐,有的人追求享受自然的快乐,然而在佛教的观点中,人生本就是苦海,无法脱离苦的本质,所以便有很多人在对快乐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最后反而变得痛苦。其实,想要真正的获得自在与欣慰,星云大师告诉世人,唯有豁达和坦然面对,才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情看待人生的苦与乐、悲与喜。这种豁达就是智慧,而真正充满智慧的人,会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会对一切都充满包容,不管是苦是乐,都一样接受,都一样放在心中。
云照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他面容慈祥,常常带着微笑。每次与信徒们开示时,他总是会说:“人生中有那么多的快乐,所以要乐观地生活。”
云照禅师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所以在众人眼中,他俨然已经成为快乐的象征。可是有一次云照禅师生病了,卧病在床时,他不住地呻吟道:“痛苦啊,好痛苦呀!”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寺院,住持听说了,便忍不住前来责备他:“生老病死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个出家人总是喊‘苦’,是不是不太合适?”
云照禅师回答:“既然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痛苦时为何不能叫苦?”
住持说:“曾经有一次,你不慎落水,死亡面前依然面不改色,而且平时你也一直教导信徒们要快乐地生活,为什么一生病就反而一味地叫苦呢?”
云照禅师向着住持招了招手,说:“你来,你来,请到我床前来吧。”
住持朝前走了几步,来到他床前。云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你刚才提到我以前一直在讲快乐,现在反而一直说痛苦,那么,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说快乐对呢?还是说痛苦对呢?”
快乐与痛苦都没有对错。对这则故事,星云大师解读说:人生有苦乐的两面,无论是太过痛苦还是太过快乐,都容易物极必反。所以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是很好的度日选择。苦时说说乐,让自己得到些宽慰,乐时说说苦,忆苦思甜。
虽然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不是我们每个凡夫都能得到的,但却可以追求。人这一生,快乐与痛苦相伴而生,若一味享受快乐的精彩,必然会在安逸的陷阱中丧失警惕;若长期沉溺于痛苦的深渊,又将在绝望的泥沼中无法自拔。生活总是苦乐参半的,不要期待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也不要偏执地认为人生毫无快乐可言。正视快乐的短暂,不回避痛苦的现实,在快乐中保持清醒,在痛苦时积极应对,这才是智慧的人生。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睿智如星云大师,也说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源自于人内心的洒脱与淡定。在他看来:“智慧就是对万事万物的豁达和穿透一切的力量,别人看到外,你看到内,别人看到相,你看到里;别人看到点,你看到面。”智慧是什么,就是你可以豁达地对待万事万物,苦乐皆可接受,那时你就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事物本质,达到洞悉一切的大智慧境界。
人的心性就如一杯水,淡淡的清水里不掺杂任何杂质,就能够长久地保持洁净的状态,但如果在水中放入了一些酸甜苦辣的东西,这杯水很快就会变质。人的思想也是,想法越多越复杂,就容易变质;而乐于接受现实苦乐的人,能够坦然面对苦乐,也能享受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其智慧的境界,绝对是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