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工作过程中都掌握并使用着相当数量的资源,没有把工作做到位,其实就是一种浪费企业资源的行径。低碳并不仅仅是节省一张纸、一度电,还要提高自己所掌握和所使用的各种资源的利用率,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从而实现低碳发展。每一名有责任感的员工,都会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小心地使用设备和服务设施,高效率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从而实现低碳发展。
避免走弯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一次做对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创新,更是一种在工作中实践低碳的捷径。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要想赢得企业的持续长久的发展,我们必须敢于向浪费发起彻底的挑战。
现在又许多公司使用相当于营业额的20%、30%甚至更高的费用,用在测试、检验、变更设计、整修、售后保证以及其他有关产品质量的相关的成本上面。生产出来一见劣质产品意味着企业将要付出几倍于产品生产成本的代价,如果能够“一次做对”,那么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从而避免更大的浪费,这其实是一种低碳工作方式。
有很多人是“盲做”、“蛮做”,虽然也在工作,却是在进行负效劳动。他们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他们虽然努力,却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
没有把工作做到位,其实就是一种浪费。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第一次不能把事情做对浪费了企业太多的资源。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给企业造成严重浪费的行为,就是员工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企业中每一名员工的目标都应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如何做才能达到“对”这个标准。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对身边的小徒弟说:“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但师傅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着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想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件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师傅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克劳士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要想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对的,故事中如果徒弟第一次就把拿什么样的工具以及在什么地方都问清楚,那他也就不需要再浪费第二次的时间和精力了。
有位广告部经理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紧,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的样稿时不够仔细,在发布的广告中弄错了一个电话号码——服务部的电话号码被广告公司打错了一个数字。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和损失。后来因为偶然的因素使他发现了这个错误,他不得不耽误其他的工作时间并靠加班来弥补。同时,还让上司和其他部门的同事陪他一起忙了好几天。幸好错误发现得及时,否则造成的损失必将进一步扩大。
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还会给上司和同事带来工作上的不便。而在弥补损失的过程中又会浪费多少资源?所以,只要在工作完成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可能给自己和公司带来的麻烦、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没有把事情做对,所生产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或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客户要求,从而形成了缺陷,而缺陷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其实,那些浪费在补救措施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可以避免。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低碳生活的真谛,那就是要求每一名员工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名优秀员工必须做到的,同时也是工作中最有效、最直接的低碳方式。因此,每一名员工都应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办事准则。
计划让工作加速,头绪清楚才能避免浪费
凡事都会有计划,有了计划再行动,成功的几率会大幅度提升。如果盲目行动,没有计划,则是失败的开始。无论是谁都应认真地做好计划,如果对工作完全没有计划,工作起来就会完全没有头绪,从而引起对时间、对资源的浪费。
优秀的员工善于规划自己的工作计划,他们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并且拟定优先顺序和一个详细计划。可能有人会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要那么多计划有何用?有些时候我们当然无法百分百地按照计划进行自己的工作,但是,有了计划,就会为你提供做事架构的优先顺序,让你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做的事,从而避免浪费。
许多人工作起来如无头苍蝇,目标不明干劲大,不管方向地到处乱闯。明确的工作计划是干好事、干成事的前提,就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制定工作计划、树立目标方向绝对重要。善于计划的人,他们善于开列清单,不断地研究这些清单,不断地为工作做计划,然后照计划行动,工作开展起来将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设定工作计划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人们经常会犯一些基本的错误,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客观情况、不容易执行落实,因此计划容易变成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如:在做计划时,人们需要设定目标。如:“从明天起,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但是,这样的目标往往不能实现。而如果按照SMART法则来设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我们介绍一下SMART法则,SMART由五个英文字母构成。
S—Specific:目标要具体。“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学习更多管理知识”更具体一些,但是还是不够具体。“学习更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又更具体了一些,但是还不够具体。怎样才具体,要加上第二点:M。
M—Measurable:目标要可衡量。而要可衡量,往往需要有数字,把目标定量化。“读三本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著作”就更具体了,因为它有数字,可衡量。
A—Actionable:目标要化为行动。“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不是行动,“读三本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著作”是行动。但是,实际上“读”还只能算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行动。怎样才算读?读了10页算不算读?匆匆翻了一遍算不算读?所以,还可以继续细,化为更具体、更可衡量的行动,“读三本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著作,并就收获和体会写出三篇读书笔记”。
R—Realistic:目标要现实。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任何一本管理著作,或者从来没有写过任何一篇读书笔记,那么上面的目标对你不现实。如果你是个刚接触管理知识的基层管理人员,现实的目标应该是先读三篇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章。
T—Time-limited:目标要有时间限制。多长时间内读完三本书?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可以是三个月,可以是六个月。因此,加上时间限制后,这个目标最后可能变成:“在未来三个月内,读三本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著作(每月一本),并就收获和体会写出三篇读书笔记(每月一篇)”。
通过“SMART法则”为自己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一旦树立了科学目标,行动就有了明确的倾向,从而会避免工作中的各种浪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划的价值也在以十倍速、百倍速地增长。所以,每个员工都应学会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真正做到让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益。
提升工作责任心,杜绝工作中可能的浪费
在企业中,每一名员工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杜绝工作中的一切失误。只有这样,企业的资源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才会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企业是由无数名员工组成的大家庭,如果其中某一名员工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那么教训可能是非常惨重的。
责任心的缺失,有时候造成的损失并不一定非常巨大,更多时候它带来的是隐性的浪费,表面上很难看出它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然而日积月累,往往就注定了企业的命运。
所以,每一名员工在工作中都应该认真负责,杜绝工作中的一切失误,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达到高层次的“低碳”。
刘涛虽然已经在企业工作了好几年,可是,从事销售行业对于刘涛来说还是第一次。几天前,刘涛刚刚从技术部调到销售部,对这里的一切程序都还不太熟悉,但他还是对未来满怀信心。
刘涛所在的是一家服装公司,在他调来不久后,底下的一个生产车间就出了大问题。有一批男装针织外衣因为没做好缩水测试,出现了成衣制成品普遍缩小的情况,无法发货。制成品一旦作废,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损失,公司急忙召集相关人员连夜讨论处理办法。
在讨论会上,众人七嘴八舌,纷纷出主意,可是全都是以次充好或者干脆当做次品卖掉的馊主意,没有一个让老板合意的。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刘涛站了起来,他主张把所有缩水成衣重新加工,根据实际尺寸制成相对比例的童衣,这样既可以减少厂里的经济损失,也可以避免损坏厂里的名誉。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认同。
不久,童衣完成了,但是刘涛检查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并不合格,还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于是他不顾及其他人的反对,坚决要求返工,并为此得罪了一些人。
在老板的支持下,刘涛的返工要求得到了顺利执行,制成后的童衣也迅速找到了销售商,并且销量出奇的好。在这次歪打正着之后,厂里又建起了童衣制作车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刘涛也因为这次的出色表现得到老板的嘉奖,并在一年之后,荣升部门销售主管。
如果每一名员工在工作中都能像刘涛那样尽职尽责,杜绝工作中的一切失误,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会被消费者接受,不仅能给企业创造利润,同时也让企业避免了损失与浪费。当然,这样的员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都会被老板委以重任。
社会在发展,个人的职责范围也会跟着扩大,所以不要总以“不关我的事”为由来推卸责任。要知道,抱着“不关我的事”这种想法的员工永远不会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只会给公司带来时间、金钱等资源的浪费。每个人都应该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才能杜绝工作中可能的各种浪费。
无锡三棉喷气织机车间工人技师同时也是保全保养组组长的马建荣,他多年来潜心国产喷气织机的革新和进口织机国产化改造,以令人叹服的技术,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在同行中具有影响力的维修“全才”。
有一次,比利时毕加诺喷气织机的液晶显示屏坏了,如按惯例送修,仅换主板就要3万多元。马建荣与同事们接过任务,历经20多次试验,干了几个通宵终于摸清了显示屏的“经脉”和“脾性”,不到千元就解决了问题,仅此一项,他们就为企业每年节省支出60多万元。到后来,马建荣对进口机器的熟稔程度已不亚于外方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排除甚至还超过了国外同行。
从最初一名普通的有梭织布机的揩车工到喷气织机维修保养的行家里手,马建荣付出了很多。相较于同龄人,他成长的每一步都迈得坚定而执著。在马建荣的影响和带动下,保全保养组以不怕苦、不畏难、不崇洋的精神,对引进的洋织机进行“换心脏、整四肢、添钙质”般的改造,有效地解决了洋设备使用中的漏油、松布、机件易损等难题,保证了织机的高效运作,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