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08年“十一黄金周”7天,北京市共接待外地旅游者235万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22%;本市居民在京旅游人数370万人次,同比增长56%;乡村旅游人数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人数达到802万人次,同比增长35%。统计结果显示,故宫、天坛、长城等传统旅游景区仍然是来京游客的必到之处,十一长假游客量剧增,创历史新高。另外,北京市餐饮销售大幅增长。特别是一些老字号企业和特色餐饮受到青睐,最为突出的是婚宴火暴,华天集团节日7天包桌总数达到7000多桌,包桌数量同比上升超过30%。
在住宿方面,北京市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63%,社会旅馆平均出租率70%,远郊区酒店平均出租率43%,均远远高于平时水平。
北京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1.4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在2008年9月29日当天,公共汽车最高客运量达到147498万人次,地铁最高客运量达到445.82万人次。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从时间上来看,集中在双休日与几个节日高峰。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
假日经济是一种由各种需求、供给和资源配置引起的经济行为,其消费条件是既要有钱,又要有时间,还要有文化。消费层次越高,其文化特征越浓,消费外延越广。
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出现的。1999年9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由此衍生出了“假日经济”的概念。在我国出现的“假日经济”现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加。
第三,我国大多数市场进入买方主导态势,商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
第四,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道德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短缺经济”下的艰难生活使大多数中国人重积累、轻消费,尤其无暇顾及精神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伴随着我国迈入“相对过剩经济”时期,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
【知识链接】旅游消费
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为满足其消费需要所进行的各种消费活动的总称,是闲暇消费的一种形式,可以使消费者得到精神上的认知与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消费需求。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试经济
近年来全国报名参加考研的人数皆过百万,而每年只录取三十几万,平均最多录取1/3,某些热门专业达到四五十比一。激烈的竞争,也催热了考研经济。
要考试,就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考试大纲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被考生们称为“考研红宝书”的指定辅导教材,其中一本就需要40元左右。而历年考试题目的汇总与解析对于考生而言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各种针对考研复习的配套教材,这些书都要40~50元一本,市面上曾经比较流行的辅导教材品牌有“文登学校”、“恩波”、“黑博士”、“新东方”等,算起来这些教材的花费绝不可能少于300元。但随着考试的临近,各种预测试卷和内参资料也会遍布考研书市,每本的售价在20~30元左右。
一般而言,一个季度的考研辅导班学费大约在600元左右,有些所谓押题准确率极高的辅导班可以将收费标准提高到800元以上。很多同学上了春季辅导班、暑假辅导班、秋季辅导班,三轮课程下来就是接近2000元的花费。而在12月、1月这样接近最后考试的阶段,还会有各种强化班和冲刺班,每个班的学费也大都在200元以上。
此外,考研期间学生在营养、饮食、租房等各方面都有不少的经济付出,考研经济真是越来越热。
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经济类型,由于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考试经济”已日趋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考试的种类繁多,除了高考、考研等入学考试之外,各种职称考试、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人事部门、劳动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举行的各类考试,几乎涉及各类职业。有关统计显示:在当代中国,普通人一生要经历上千次考试,贯穿学习和工作的全过程。但是,目前我国考试经济依托的途径只有闭卷考试一种,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考试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更不利于市场主体创新意识的培养。
伴随着考试重要性的凸显,人们对各类考试的相关投入也急剧增加,巨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利润带动了考试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考试经济从报考开始,到成绩公布结束,中间经历教材购买、辅导培训、考试工具配备、考前准备、考试期间消费、成绩查询定制等诸多环节,创造出环环相扣的价值链,涵盖图书、文具、餐饮、社会办学等各个行业。我国的考试由政府主导,具有绝对的垄断性,但考试经济的各个环节的定价已经放活,实现了市场定价,市场主体受利益驱动导致了考试支出的刚性增长。
有需求,就有供给,考试正逐步成为一种巨大的消费。但是,考试市场可谓是鱼龙混杂,收费考试中暗藏着巨大的利益黑洞;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盗版教材充斥市场,严重侵害考生权益,导致考试市场呈现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考试经济的高回报率让一些商家不惜大肆发布虚假广告或提供伪劣产品,通过侵犯知识产权、形成不正当竞争等手段损害合法经营者的信誉和利益,扰乱市场秩序。本该担当市场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职能缺位现象十分严重,加剧了考试经济的不规范发展。
【知识链接】考试经济人
是指以谋利为目的,组织有关人员、车辆,利用各种关系网、通讯设备等,通过非正常手段使不具备通过某种考试能力的人通过考试的个别人或临时组织。考试经济人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全社会对知识、技能的重视,另一方面体现出社会上存在个别不以实际能力取人,而以文凭、证书用人,确定人的工资的现象。
阿里巴巴的成长历程——网络经济
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阿里巴巴创建于1998年底,总部设在杭州,并在海外设立美国硅谷、伦敦等分支机构。
2003年“非典”期间,网络商务价值凸显,阿里巴巴网站各项指标持续高速发展。通过对阿里巴巴140万中国会员的抽样调查,发现在“非典”时期三个月内达成交易企业占总数的42%,业绩逆势上升的企业达52%,更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全球第一商务平台的地位。
阿里巴巴两次被哈佛大学商学院选为MBA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四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Yahoo、Amazon、eBay、AOL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
阿里巴巴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云是50年来第一位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的中国企业家,并多次应邀为全球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讲学。《日经》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
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关系。它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以高科技为支持,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灵魂。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
网络经济是一种高度信用化的经济形态,在网络经济中参与交易的各方是互相不见面的,交易的商品和服务最多也是以“图像”的方式虚拟存在,所以网络经济对经济中的信用度要求很高,网络经济的实质就是强化的信用经济。
此外,网络经济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的基础之上的,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以及国界的限制,使经济活动成为全球化的活动。网络经济在互联网上的经济活动实际上只是一套符号体系,它必须与实际经济相对应。
网络经济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
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
【知识链接】数字经济
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数字经济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迅速增长。
灰暗角落里的发现——地下经济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公布报告称韩国地下经济猖獗,其规模已达到韩国GDP的30%,如此大规模的地下经济严重影响了韩国经济的发展。
在一份名为《地下经济情况及要点》的报告中,韩国国内的地下经济规模2007年达到250兆韩元(约合2529亿美元),其规模约占韩国GDP总值的三成,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平均值。
据悉,2000年韩国地下经济总量相当于韩国GDP的27.5%,2003年韩国地下经济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8.8%,与此同时,经合组织成员国该指标的平均值却由2000年的18%下降到2003年的16%。
另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4年韩国地下经济规模达1960亿美元,而此次韩国商工会所公布的2007年的地下经济规模已增加至2529亿美元,规模增长29%。
韩国地下经济的猖獗对韩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政府被迫增加税收和开支,社会劳动失业率上升等。据悉,早在2002年韩国开发研究院就曾指出,与偷税漏税、经济犯罪和腐败相依而生的地下经济严重扰乱了收入分配秩序,破坏了社会道德准则,阻碍了经济发展,减少了国家税收。
地下经济是处于政府管理、监督之外,未向政府申报和纳税,其产值和收入未纳入政府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统称,是不合法、不公开、藏身于“地下”的经济行为。地下经济从业人员的职业分布十分分散、五花八门,他们以各种身份混迹于这个社会,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可谓无处不在,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经济黑洞”。
按照地下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和合理,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1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地下经济活动
这类地下经济活动,不仅违背了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且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对社会危害性极大。如走私、贩毒、卖淫、赌博、贪污、受贿、拐卖人口、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制造假票证假货币等。
2不合法,但有一定合理性的地下经济活动
这类地下经济活动,由于未到相关政府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属非法经营,但其经营范围并未超出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的范围,并且为社会提供了一部分商品和服务,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开经济的不足,因而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夜里没有公交车,“无证车”就会提供服务并收取服务费。这类“地下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各种无照经营、无证经营行为。
3合法的经济活动,但其收入因为种种原因逃避了国家的税收
这类地下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各种偷逃税行为和民间交易行为。
地下经济是与商品经济并存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其存在的广泛性和危害的严重性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如何对地下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知识链接】灰色经济
主要是指没有纳税的收入,一部分是在国家监控之外的非法经营,另一部分是在职职工的非工资性收入,例如工作之外干的副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