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
另外一种方法是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种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从1998年起,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我国银行开始施行新的贷款五级分类办法。具体指:、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知识链接】不良贷款
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中国曾经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帐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的总和。
借款为什么会存在风险——信用风险
在古希腊,有个人一次外出忘了带钱,便向他的邻居借,并向他的邻居立了自居。过了很久,这个人总是不还钱,邻居便向他讨债。这个人不想还钱了,于是便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当初借钱的我了,现在的我没有还钱的义务。”于是便赖账不还。邻居很生气,一怒之下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
赖账的人要去见官告状,二人闹到法官那里。法官问欠账的那个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这个人把他的理由陈述了一遍。法官觉得很在理,又问他的邻居:“为什么你要打他?”邻居回答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现在的我没打他!”赖账的人无言以对。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履行或无力履行合同的条件而构成了违约,致使贷款人遭受损失。因此,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由于信用风险会对公司或个人的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较大的公司常有专门人员,针对各个交易对像的信用状况作评估来衡量可能的损益以及减低可能的损失。
国际上,测量公司信用风险指标中最为常用的是该公司的信用评级。这个指标简单并易于理解。例如,穆迪公司对企业的信用评级被广为公认。该公司利用被评级公司的财务和历史情况分析,对公司信用进行从AAA到CCC信用等级的划分。AAA为信用等级最高,最不可能违约。CCC为信用等级最低,很可能违约。
贷款审查标准化就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指标考察借款人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例如:如果一家银行决定是否给一家公司贷款,首先银行要详细了解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然后,应当考虑借款公司的各种因素,如盈利情况,边际利润、负债状况和所要求的贷款数量等。若这些情况都符合贷款条件,则应考虑欲借款公司的行业情况,分析竞争对手、行业发展前景、生产周期等各个方面。最后,银行依据贷款的数量,与公司协商偿还方式等贷款合同条款。
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贷款的分散化来降低信用风险。例如:如果某一个停车场开的两个小卖部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卖冰淇淋,另一家则卖雨具。在晴天卖冰淇淋的生意好,卖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则情况相反。因为两家小卖部的收入的负相关性,其总收入波动性就会较小。银行也可利用这样的原理来构造自己的贷款组合和投资组合,比如向不同行业的企业贷款。
近年来,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因为通过投资多个贷款或债券的组合可以使信用风险降低,所以这种资产组合而产生的证券是有吸引力的。同时,购买这样的证券也可以帮助调整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减少风险。不过,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更需要引以为戒,加强监管,千万不可松懈。
【知识链接】信用工具
使信用活动得以进行并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按信用形式划分,可分为商业信用工具,如各种商业票据等;银行信用工具,如银行券和银行票据等;国家信用工具,如国库券等各种政府债券;证券投资信用工具,如债券、股票等。
银行的致命“软肋”——挤兑
清光绪二十九年,在通商银行内,一个钱庄伙计拿着一些通商银行的钞票去兑换,被柜台发现其中有几张十元的伪钞,当场拒绝兑换。伪钞的消息传出以后,许多持有通商银行钞票的人争先恐后地去兑换现银。当时的上海银行和钱庄并存,钱庄对此事颇有些幸灾乐祸,纷纷拒绝使用通商银行的钞票。次日,上海便出现了一股空前的挤兑浪潮。
为了安抚市民,通商银行还特别派人将伪钞贴在门的旁边,又贴上一张辨别伪钞的说明。但是,持币者还是人心惶惶。银行大股东盛宣怀命令银行做到随到随兑。但就在通商银行开门“欢迎”兑现几天以后,现银就所剩无几了,只得向汇丰银行求助。最终以库存的金、银为抵押,向汇丰银行换得70万两现银,艰难的渡过了这场风波。
通过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挤兑是银行的致命“软肋”。当发生挤兑现象时,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就叫做挤兑。
当存款户出现不寻常的大量提兑存款的现象,而银行现金准备及流动性资产变现资金不够支应客户提兑时,就势必要将其可变现的低流动性资产折价求现,因而承受巨额的变现损失。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挤兑现象,那时成群结队的人蜂拥至银行,希望将手中的存折和银行券换成现金。而近几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的Countrywide和IndyMac银行,英国的北石银行和印度的ICICI银行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挤兑现象。
引起挤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银行券持有人或存款人对发行银行的信用产生动摇,纷纷撤回存款;二是由于银行券贬值,银行券持有人不得不赶快把银行券抛出,以防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它往往是伴随着普遍提取存款的现象发生的,并进一步形成金融风潮。历史上,挤兑风潮通常是伴随着信用危机而爆发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信用危机一般是伴随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产生的。当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时,大量商品滞销,商品价格急剧下降,生产停滞,市场萎缩,信用就会急剧收缩。这时,债权债务的连锁关系发生中断,整个信用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出现信用危机。
不仅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引起了周期性的信用危机,而且信用危机也加深了生产过剩危机。另外,由战争、政变、灾荒等原因也会引起信用危机。例如,1839年英国出现的信用危机就是由农业歉收引起的。
银行存款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引发信用危机的一个原因。每一个银行都知道自身的情况,但存款人却并不了解。当一家银行倒闭时,其他存款人担心自己存款的银行也有可能遇到同样的困难。为了得到自己的所有存款,行动的越早越好,于是对自己存款的银行发动挤兑。因此,挤兑很容易引发整个银行体系的危机,恐慌会像传染病那样迅速扩散,从而感染到其他银行。
【知识链接】信用危机
是指信用过度扩张,引发通货膨胀和经济动荡,进而影响信用体系的信誉,导致其各环节发生崩溃的现象。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债务,导致信用崩溃。
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银行危机
1930年,美国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银行大危机。股市开始大幅下跌,直至彻底崩溃,人们积累起来的财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完全蒸发。
当时,美国很多商业银行把大量的资金投入证券市场,股市的暴跌给他们带来了巨额亏损,市场上关于某银行即将破产的流言四处传播,恐慌的储户希望赶在银行破产之前把钱取出来,很多商业银行立刻陷入挤兑危机。人们一心想着把钱取到手才算安心。挤兑令更多银行被迫关门停业,很多财务健康的银行也惨遭横祸。
1930年美国有1350家银行倒闭,1931年有2300家银行倒闭;1932年有1450多家银行倒闭,1933年情况恶化到了极点,公众对银行彻底失去信心,银行倒闭风潮加速进行,这一年共有4000余家银行倒闭,有许多州宣布银行停业。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立即宣布全国银行停业。
最糟糕的是,在挤兑的压力下,整个社会似乎陷入了毫无希望的恶性循环之中。大危机期间,美国先后有9800家银行破产,而企业破产竞超过14万家。
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可以看出,银行业是整个经济的核心体系,银行危机具有传染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银行倒闭事件,如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引发整个银行业的危机,而银行业的崩溃又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危机。
之所以会引发银行危机,往往是商业银行的支付困难,即资产流动性缺乏,而不是资不抵债。只要银行能够保持资产充分的流动性,就可能在资不抵债、技术上处于破产而实际上并未破产的状态下维持其存续和运营。
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在一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关系到广大的民众。因此,银行业危机的影响之大也非一般行业危机可比,它可能会波及到一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必须从多方面防范银行危机:
1第一道防线:预防性监管——防患于未然。预防性监管主要包括:市场准入管理、资本充足要求、清偿能力管制、业务领域限制。
2第二道防线:存款保险制度——危机“传染”的“防火墙”。存款保险制度为储户的存款提供保险,一旦危机发生,可以保证一定数额的存款不受损失。
3第三道防线:紧急援助——“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即使有了前两道防线,也仍然难以保证银行体系的绝对安全,这就需要中央银行在危难时刻实施紧急援助,力挽狂澜,这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每当银行出现危机时,只要不是病人膏盲,中央银行一般会通过特别贷款等措施向这家银行提供紧急援助,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知识链接】多米诺骨牌效应
指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多米诺骨牌效应告诉我们:一个最小的力量能够引起的或许只是察觉不到的渐变,但是它所引发的却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认识华尔街的分量——资本市场
大约在1600年,荷兰的海运业非常的繁荣。到了17世纪,荷兰的船队把别国市场上缺少的东西运过去,再把本国市场缺少的东西运回来,这其中的利润是十分可观的。
无论利润有多么可观,那些出没无常的狂风巨浪即给远航的贸易带来无法回避的巨大风险。一旦船只出事,不光是货物化为泡影,甚至连水手的性命都保不住了。
远航带来的超额利润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而所必须承担的巨大风险又是所有人无法逃避的,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又能够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呢?于是,股份制的公司、股票以及股票市场就在人们这种分散投资的需求中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