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在西方历史上,亚当·斯密斯被认为开创了近代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于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小城可可卡迪。亚当·斯密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同时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可可卡迪的海关监督。亚当·斯密出生的前几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14岁考入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由于成绩优秀,被送入牛津大学求学。毕业后,先在爱丁堡大学教修辞学与文学。1751年,亚当·斯密转入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在这十几年间,亚当·斯密一直从事修辞学和文学研究,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发表了获得极高赞誉的《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下发表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侃侃而谈。在研究起自己喜爱的学问时,亚当·斯密相当专注,他常因想事情想得出神,发生笑话。
亚当·斯密曾担任的海关专员时,他需要在不同的公文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有一次,他专注于一个经济学问题,思考得入了神。当别人将一个公文递给他时,他下意识地将公文上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抄了下来。同一个人的签名在一个公文上出现两次,这让亚当·斯密挨了上司一顿批评。
亚当·斯密生前享有极大的荣誉:一次,英国首相皮特与几位重臣正在交谈,亚当·斯密被邀参加,当斯密步入室内,每个人都站起来,他说:“诸位先生,请坐。”首相却说:“我们要等您先坐下来才就座,我们都是您的门徒啊。”
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在爱丁堡与世长辞,享年67岁。去世前,他烧毁了自己的全部手稿,以免误导后人。他的墓志铭是:《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长眠于此。
早在200多年前,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1723~1790)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
1768年,亚当·斯密受朋友之邀,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3年该书基本完成,亚当·斯密又花了三年时间修改此书。1776年此书正式出版,引起世人的广泛讨论,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它的影响极为广泛,除英国本土外,连欧洲和美洲也为之疯狂,亚当·斯密也因此获得“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的称号。
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系统地探讨了劳动价值论,并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当完备的价格理论。亚当·斯密从分工引出交换,再从交换引出价值,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他将经济思想学派的优点吸收进自己的体系,同时又系统地披露了它们的缺点。亚当·斯密的接班人,包括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些经济学家又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成为古典经济学体系。
《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经济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自亚当·斯密后,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自亚当·斯密之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知识链接】斯密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
把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出了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批判了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唯一创造财富的产业,重商主义则认为商业流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斯密在理论上批判了它们的偏见,认为只要是包含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具有价值;提出了政府的职能,即建立国防、建立严正的司法机构、建立并维持必要的公共工程,这被后人称为小政府的标准;提出了赋税的四项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指导各国税收的指导原则。
大卫·李嘉图——为自由主义加冕
经济学家第一法则:“唯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第二法则:“唯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专业经济学家。”
李嘉图1722年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并且之后成为伦敦的12位犹太经纪人之一。李嘉图14岁之前,和普通人一样接受了普通教育,14岁之后,他进了父亲的事务所工作,跟随父亲经商。
由于李嘉图爱上了一个跟自己家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姑娘。父亲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年轻气盛的李嘉图跟父亲闹翻,21岁那年,父亲将李嘉图赶出家门,他由此走上白手起家的道路。独立经营的李嘉图发挥了天才的理财能力,
在朋友们的帮忙下,事业很快就上了正轨。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已经拥有80万英镑的财富(如果折合成现在的货币,可能价值数千万美元),每年还有2.8万英镑的收入,成为当时的知名金融家。他的一个得意之作是在滑铁卢战役前4天,成功地买进大量政府债券,结果英军打败拿破仑,他大赚了一笔。
李嘉图的经济学才华是在他成为百万富翁之后显示出来的。在1799年,李嘉图在某地的温泉胜地养病期间,偶尔翻阅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由此引发了他对于经济学的兴趣,从此他一面经商,一面研究经济学问题,在1817年出版了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于1823年9月11日去世,年仅51岁。他死得很突然,小小一只耳朵的感染就夺取了这位天才的生命。
从27岁第一次接触经济学著作,到37岁发表第一篇经济学论文,李嘉图一发不可收拾,在14年短暂的学术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文章、笔记、书信、演说。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大卫·李嘉图算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奇才。
与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论战,也是李嘉图学术上迅速成熟的一个助推器。他们两人几乎在每件事上都有争执,讨论无休无止,直至李嘉图去世为止。李嘉图在给马尔萨斯的最后一封信里说:“像别的争论者一样,经过了多次讨论之后,我们依然各持己见,相持不下,然而这些讨论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即使您是同意了我的意见的,我对您的敬爱也不会比今天更进一步。”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本书于1817年4月出版。李嘉图相当自负,他说,他的观点和大权威斯密及马尔萨斯不同,在英国,能读懂他的书的人,不会超过25个人。但不管人们是否读懂,反正他已经一举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李嘉图的著作不像斯密那样结构严谨,行文没有斯密那样流畅,词句也不如斯密那样华美,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更为精练的理论架构,更加贴近现实的语言与例证,全面论述了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有学者说,他之所以在后来的著作中喜欢抽象的演绎推理,就跟他的犹太血统有关。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知识链接】李嘉图与“中国的蒜”和“葡萄牙的酒”
这归根于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主要是用来衡量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否则一个人就会在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人将在另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相对应的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指一个人或一个贸易方在某项事物处理或商品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李嘉图首先借用“葡萄牙的葡萄酒换英国(一种纺织品)”来验证,英国没有固执于将生产成本相当昂贵的葡萄牙放在国内生产,而是出口生产费用相对低廉的纺织品与葡萄牙的葡萄酒进行交换,这样,就可以增加国民的福利,这跟现在韩国将手机出口到中国,再与中国的大蒜进行交换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英国的比较优势是纺织品,而葡萄牙的比较优势是葡萄酒。虽然英国特别喜欢葡萄牙的葡萄酒,但它不需要自己生产,可以采取交换的方法,这样双方都因充分发挥相对比较优势而获益。其实,两国贸易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的基础上。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他将政治从经济学中抹除
马歇尔1842年出生于伦敦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虽然家境一般,但父母努力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青年的马歇尔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尽管他对哲学饶有兴趣,最后还是选择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记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毕业后,马歇尔在剑桥大学任教9年,然后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回到剑桥大学任教,直到1905年退休。
1865年,马歇尔被圣约翰学院聘为研究员。期间,由于克利夫顿学院的专任教师查尔斯·凯因病不能上课,马歇尔便得以临时到该学院担任数学老师。担任学院的研究员使马歇尔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歇尔,使他最终选择当一名经济学家。
在早期经济学历史上,“政治”、“经济”如同一对亲兄弟一般被我们挂在嘴边,可是,有这么一位经济学家,他将政治从经济学中抹除了。
发表于1890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做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在《经济学原理》中,作者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经济学”。
它的作者就是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