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476400000023

第23章 福布斯富人榜上的经营智慧 (2)

二八法则在营销环节中,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重点产品,二是重点客户。即企业80%的销售是由20%的重点商品完成的;企业80%的销量是由20%的核心客户完成的。无论是厂家或者商家,都要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我们的冰箱产品线规划,几十款冰箱产品,产品线很长、很丰富,但是丰富的产品线是为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是经过每个月的销售结构统计你会发现,一定是有20%的产品占到总体销量的80%。而我们的客户也是一样,展台上摆放20多款冰箱产品,其实每个月主要销售的也就是那么几款。

集聚效应——为什么建材城总爱扎堆

【经济学释义】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

【与读者侃经济】

在北京,只要一提起和建材有关的购买地,可能大多数人首先就会想到的是西部地区。从西南三环丽泽桥附近的丽泽建材城、碧溪家居广场等建材城说起,然后往西的圣火暖气城七里庄瓷砖集散地,或是岳各庄桥附近的红星美凯龙再到玉泉营附近的居然之家玉泉营店、玉泉营灯具城、环三环折扣店、恋日家居等,都形成了一定规模。而四季青桥附近的爱家家居、绿馨家园建材城也为这个区域的火爆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再加上定慧桥集美家具城的助力,也造就了西部地区建材市场的绝对领先和消费热点的现象。而西部地区的这些建材城也以占地广阔、商品丰富、种类齐全、涵盖面广、方便比较等特点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区域。

若按常理,这样的竞争会造成更剧烈的市场争夺,以至于各个商家利润下降,但为什么这么多建材商偏偏还要凑作一堆?事实上,平常人往往想象不到的是,不仅消费者愿意扎堆凑热闹,商家也愿意扎堆。

产业的集聚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当数美国硅谷,聚集了几十家全球IT巨头和数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国内的例子也不少见,在浙江,诸如小家电、制鞋、制衣、制扣、打火机等行业都各自聚集在特定的地区,形成一种地区集中化的制造业布局。类似的效应也出现在其他领域,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具有多种集聚效应,包括经济、文化、人才、交通乃至政治,等等。

产业集聚是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动力的放大。麦克尔·波特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居的。

蓝海战略——在红海竞争中拼出一块领地

【经济学释义】

所谓蓝海战略,就是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主要放在全力为买方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的市场空间,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与读者侃经济】

经济学认为,现存的市场由两种海洋所组成:即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现在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红海”是竞争极端激烈的市场,但“蓝海”也不是一个没有竞争的领域,而是一个通过差异化手段得到的崭新市场领域,在这里,企业凭借其创新能力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的利润。蓝海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的市场的企业战略。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性市场空间。与已有的,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蓝海战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

有人这样理解,我没涉及过的领域就是蓝海;我的产品进入过去没进入的渠道就是蓝海;我用的营销策略过去没用过就是蓝海,这是不正确的。一位营销人士给一个功能性食品做了一个营销方案,要把这个产品开发成功能饮料,原因是保健品的竞争太激烈,把它开发成饮料是基于蓝海的思想。开辟新途径,但意料之外的是保健品的红海是避开了,但是产品又进入了快速消费品的竞争,这就反映出了问题:如果蓝海与红海只相对于自身的话,根本就没有突出新意,你的蓝海可能早已是别人的红海,实际上无非是从一个红海跳到另一个红海,从一场战争进入到另一场战争。

实际上,创造蓝海战略并非那么轻而易举。要创造一种趋势很难,要打造一个行业也很难。这在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就能够看得到,二十年前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市场规模和消费份额都是很弱小的,即使是现在,中国的很多边远地区的人们还不清楚洗面奶是什么东西,更不要说花钱去买所谓的保健品了。

消费者认可化妆品、保健品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此宝洁公司和众多的保健品厂商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时间上的忍耐。企业能否找到了产品或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变化是不可能凭空生成的,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失败经验的积累。

对于企业而言,蓝海战略提供了崭新的理念,只不过在运用蓝海战略时,还是需要多一点谨慎为好。

品牌——令人艳羡的无形资产

【经济学释义】

在经济学中,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与读者侃经济】

简单地说,品牌效应就是把一件普通的东西,贴上名牌标签,然后就可以用很高的价格卖出去了。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这个东西的价格可以高于它价值的几百倍。不过这也只不过是个表面现象罢了。

毫无疑问,这种效应在经济生活中是可以带动无限商机的,它在显示消费者自身身价的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商家的品位,好让更多的高层次消费者光临店面。品牌是有效的推销手段,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的形象代表。在今天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品牌效应现在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企业的重视,品牌的使用已经给商品的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激发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选择知名的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省事、可靠又减少风险的方法。

我们可以看一看著名饮料企业可口可乐的例子:可口可乐公司1999年的销售总额为90亿美元,其利润为30%利润为27美元除去5%由资产投资带来的利润,其余22.5亿美元均为品牌为企业带来的高额利润,由此可见品牌特别是名牌给企业带来的较大的收益,而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已为人们的认可。

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涌入中国市场中,诸如时尚品牌,路易威登、爱马仕、阿玛尼、迪奥、香奈儿等,还有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凌志、本田等,电脑品牌IBM、苹果、戴尔、东芝,等等,遍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如数家珍,非品牌不买,哪怕同样的产品,品牌的贵过很多,很多消费者都会心甘情愿的掏钱。

我国的品牌创造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像云南红塔集团的红塔山,浙江杭州的娃哈哈、山东青岛的海尔、四川绵阳的长虹等知名品牌的价值也不菲。以2009年的评估为例,海尔集团以812亿人民币身份连续8年居我国品牌榜首位。

品牌为何能产品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那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够成为品牌呢?

1.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非常高

在品牌时代,消费者选择某个产品的原因已经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基于品牌形象所传达出来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会让消费者非常忠诚。例如孩子对麦当劳、肯德基的认同;还有很多人买汽车时可能有几种品牌选择:奔驰、沃尔沃、桑塔纳。每种汽车品牌都代表了不同的特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设计理念和不同的消费群,那消费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依据产品的特性进行自己的选择。

2.商品达到差异化

差异化是商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的一大法宝。通过赋予商品差异化、稀缺化的特点,让品牌获得更高的价值。例如在设计上花工夫、在品质上更讲究、增加商品的时尚性等,让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更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就会让商品获得品牌效应。

树品牌、创名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共识,人们希望通过品牌对产品、企业更加区别,通过品牌形成品牌追随,通过品牌扩展市场。品牌的创立,名牌的形成正好能帮助企业实现上述目的,使品牌成为企业的有力的竞争武器。

捆绑销售——销售并非一捆绑就灵

【经济学释义】

捆绑销售也被称为附带条件销售,即一个销售商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其产品或者服务同时也得购买其另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并且把消费者购买其第二种产品或者服务作为其可以购买第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条件。

【与读者侃经济】

不知什么年月起,捆绑销售已悄悄地侵入我们的生活,而且蔚然成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大至买楼房送车位、买大件家电送电饭锅,小至买手机送话费,买酸奶“二送一”,甚至买支牙膏也送个钥匙圈。问商家不要赠品能否减些价?商家回答:不要可以,但不减价。

为何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捆绑销售,同时众多的消费者也对捆绑产品趋之若鹜?因为合理、有效的捆绑确实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和价值。

商家之所以选择“捆绑销售”,主要原因在于抢占市场,增加销售额。捆绑后的产品或服务价格相对比单件要便宜一些,在品质、功能等没有多大差别的情况下,就会使原本打算购买相似产品的消费者转而购买该产品,并使原本买单件该产品或单个服务的消费者增加购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