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476400000005

第5章 跟曼昆学经济:不可不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3)

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的手段和作用是通过制订计划(经济手段),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通过制定法规(法律手段),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通过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行政手段),直接、迅速地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补救看不见的手在调节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失效。如果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当,不遵循市场的规律,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我国政府干预的主要目标是:

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

2.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

3.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生产率——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经济学释义】

生产率是指用来表示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如果相同数量的投入生产了更多的产出,则生产率就增长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劳动技能的改善和资本深化。生产率是一个整体经济运作的基础,直接决定经济水平的高低。

【与读者侃经济】

有穷,就有更穷;有富,就有更富。举例来说,在2008年,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国家是卢森堡,人均收入达到43940美元,中国香港的人均收入是25430美元,朝鲜人均收入是1000美元。其实,不只国与国之间有贫富差距,就在公司、所在小区来讲,这种人均收入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有的人有房有车、衣着光鲜,每天尽出入高档消费区,时间金钱都比较充裕和自由,有的人却为房子的首付款发愁,穿着朴素,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很少有出国旅游的机会。

从纵向的时间来讲,这种生活水平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所有人都穷得吃不起肉,只好勒紧裤袋过日子;到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家庭就有了自己的电视机、洗衣机,慢慢步入“万元户”;到了今天,车、房、电脑,甚至一些奢侈品也开始走入平常百姓的家庭。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呢?答案非常简单。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解释的重要性就应该是次要的。

例如,有人想把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最有建设性的行为是他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慢是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慢。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通货膨胀——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经济学释义】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

【与读者侃经济】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的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其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长期以来,纸币作为一种流通工具,背后都有金银等实物支撑,例如曾经长期存在的金本位制。相对稳定的货币,使得社会能够积累真实的财富。

如果货币发行量增加,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虚假繁荣,不利于积累社会财富。凯恩斯对此曾说:“用(通货膨胀)这个办法,政府可以秘密地和难以察觉地没收人民的财富,一百万人中也很难有一个人能够发现这中偷窃行为。”

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上涨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其实在当今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其通货膨胀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在2009年2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行长决定从其发行的巨额钞票上去掉12个零,这样一来,津巴布韦一万亿钞票相当于1元。此时,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百分之10亿,而一美元可兑换250万亿津巴布韦元。很多人笑言:在津巴布韦,人人都是“亿万富翁”。当然绝大部分人都不愿做这样的富翁!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是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那么一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会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呢?

首先是外贸顺差。因为外贸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换回来的美元都要上交给央行,然后由政府返还人民币给企业,那么企业挣了很多的外汇,央行就得加印很多人民币给他们,纸币印得多了,但是国内商品流通量还是不变,那么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投资过热。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使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政府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那么就有可能印更多的纸币。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常是由经济运行总层面中出现的问题引起的。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一类隐蔽的通货膨胀,就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但是,一旦政府接触或放松这种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当发生通货膨胀,就意味着百姓手里的钱开始不值钱,但是大家也不用提到“通货膨胀”即谈虎色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搞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润滑油政策”。

菲利普斯曲线——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释义】

菲利普斯曲线,就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与读者侃经济】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是两个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它们常常用于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其中,失业率是由劳动市场控制的,而通货膨胀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量决定的。从长期来看,这两个指标应该没有什么关系,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最早发现这两者关系的是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他于1958年在英国的《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的论文,证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发现:名义工资的变动率是失业率的递减函数;即使当名义工资的增长率处在最低的正常水平,失业率仍然为正(菲利普斯的统计大约为2%~3%)。由此他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于是,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观点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点: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两者可以并存;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0;根据两者的交替关系,可以将其运用到宏观经济政策当中。

尽管有一些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中,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是从高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还是从低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况),或者从这两者之间某个地方开始,决策者都面临这种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关系会持续好几年,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是理解经济中许多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它对理解经济周期是很重要的。

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短期权衡取舍。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由于这些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力量,所以,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