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位饲养员很苦恼,就去请教有经验的人。总经理在领导员工的时候,他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是美国人民的英雄,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但是,福特在管理上的专制和他与员工之间的对立状态,动物园因为人手不够,却使得他的企业蒙受损失。福特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在他眼里员工无异于商品,对于不服从命令的员工可以随时扔掉,反正只要出钱,随时能够再“买进”新的员工。
这个观念几乎断送福特汽车的事业。从1889年开始,行政命令是呆板的,福特曾经两次尝试创办汽车公司,但最终都因为管理出问题而失败。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他们都慢慢变得委靡不振,有的生病,有的厌食,一个个日渐消瘦。1903年,福特与其他人合作创办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后来,就从社会上招聘了一批饲养员,福特聘请了管理专家詹姆斯·库茨恩斯出任经理。在詹姆斯的卓越管理下,1908年,独霸天下的福特T型车诞生了。随后,T型车极其迅速地占领了汽车市场,而福特汽车公司也一举登上了世界汽车行业第一霸主的宝座。
成功和荣誉使福特变得更加傲慢无礼,不能依赖制度的框架而使下属觉得管理缺乏感情,他认为自己的所有员工都只是花钱雇来的,所以员工假如不绝对服从自己,就只能让他离开。
这一点在福特汽车的兴衰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假如像故事中的饲养员那样,无视员工个体的差异,一味求看似完美的统一,那么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解体或僵死。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长达进二十年的时间里,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福特公司只向市场提供单一色彩、单一型号的T型车。他的销售人员多次提出增加汽车的外观色彩,但福特的回答是:“顾客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只要它是黑色的。”因为不愿适应市场需求去改动自己的汽车设计,福特公司就这样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因为福特的独断专行,员工也都纷纷离职,所以他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事与愿违,最后连库茨恩斯也无奈另觅他处。只有尊重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才会健康成长。1928年,亨利·福特为他的独断专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福特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被通用汽车公司超越。
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在亨利·福特晚年时,福特汽车公司已经面临垮台。他的孙子从祖父的手里接过了掌管公司的任务。这个故事说明: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其中有一位特别爱干净,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从而达到一个“和”的团队氛围。为了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公司,对小动物也特别有爱心,福特二世聘用了一大批杰出的管理人才,例如后来担任过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原通用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内斯特·布里奇等。在这些人的大力改革下,福特公司重新焕发了生机。“福特王国”又一次迎来了它的辉煌顶峰。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企业的业绩越来越好,福特家族顽固蛮横的弊病又一次发作,不能因为自己处于领导者位置而表现出居高临下、高傲自大,福特二世继承了老福特的坏脾气,他开始嫉贤妒能,接连解雇了三位和他意见不和、功勋卓著的总经理。
这个故事对于企业管理相当有寓意。在他的排挤下,为福特的再次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布里奇、麦克纳马拉等人纷纷离开公司。这些优秀人才的离去,团队将会层出不穷地产生问题。
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业的一面旗帜,上下级关系是产生距离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纽约有一家动物园,使福特公司再次开始败落,业绩一落千丈,最后只得把公司的经营权全部交给福特家族以外的人。
其实最好的领导方式应该是空气式的领导。别人告诉他: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不能片面地依靠命令而使下属产生束缚和限制,有的喜欢闻到那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很安全。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给人没有意义的压力,正如好的领导给员工的压力是生活所必须的压力,不能因为上下级关系而使员工产生距离感;否则,是员工自我鞭策自加的压力;但空气却无处不在,人们离不了空气,当一个领导是企业离不开时,说明了领导对公司发展的价值。领导的思想、理念,制度是冰冷的,所传递的制度规范也要弥漫在企业的每个角落;能达到这种境界的领导才是真正高明的领导。
【经验锦囊】
制度管理不是强制性统一,在制度管理中侵润情感上的交融,才能获得员工的追随,才能真正达到团队内部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