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477700000045

第45章 洛伯定理—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责任机制之争 (1)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经典诠释】有没有完善的责任机制,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与败之别,没有责任机制是一定会败的。

美国管理学家洛伯提出:“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这就是管理学中经典的定律之一——洛伯定理。

作为管理者,当你不在场时,要想使员工像你在场时那样尽责尽职,那么,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将是非常必要的。

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一个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一个富有战斗力的企业,必定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企业会像一盘散沙,员工各自为战,企业也就无法生存。

据说,在古罗马军队中,士兵每天定量得到一块面包作为全天的口粮,而这块面包是从更大块的面包上割下来的。一开始,切割面包与分配面包的任务是由类似班长这样的长官一人担任,于是,长官往往割下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然后按关系亲疏决定切割面包的大小进行分配。由于分配不公平而造成军队内部矛盾甚至内讧的事有时发生。

为了防止因争夺食物产生的争斗,罗马人很快想到了一条极好的规则:“当两个士兵拿到一块面包后,规则要求一个士兵来切割,而另一个士兵则先选择属于他的一半。”可以设想,在这种规则下,切割面包的士兵出于自利,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平均分配!

这样的方法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利益,而不是那些制定和执行这些制度的人的利益。这是西方以制度保证公平分配的传统。

人类自群居伊始,就力图建立一种秩序,一种适合大家共同遵守的秩序,秩序一经确定大家便无条件遵守,制度便是这种状态下的产物。制度要保护群体的共同利益,只有如此,制度才能有效地被贯彻下去。

良好制度的形成也可以说是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必须建立在参与者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没有人会积极遵守自己不同意的规则。另外,在大家都同意的基础上制定的契约往往更能增强大家遵守的自觉性。现实中许多制度形同虚设,主要原因就是在其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征求组织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仅凭管理者的一面之词而定,缺乏共识。

良好的制度能够保障组织正常运行,因为它所产生的约束力和规范力使其成员的行为始终保持在有序、明确和高效的状态,从而保证了组织的正常运行。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为了实现公平,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有了规则,才可能保证优胜劣汰,才可能使社会达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才可能产生道德、法律等人类必须服从的规则,否则社会就无法发展了。

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首先也应该是一个规章制度的制定者。

看看已经有百年历史的IBM、花旗银行、默克制药等企业,我们可以发现,有制度的企业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再往前追溯,春秋时候,吴王阖闾有争霸天下的雄心,但是没有强大实力,大将伍子胥为他请来了军事家孙武。孙武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规矩,规矩立好之后,他反复重申,不遵守规矩者杀无赦。在吴王的爱妃因触犯规矩被杀后,规矩被确立起来,而孙武终于成为一代兵圣,吴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现代企业家杰克·韦尔奇当年力推“六西格玛管理”,张瑞敏怒砸不合格的冰箱,这些其实都是在立规矩。规矩立起来了,大家就有了准则,有了行动的标杆。从更深的层次讲,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也是规矩之争,对于制定制度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谁的胸怀和气度大,谁能立起有效的制度,谁的企业就能随之长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在团队里,则需要尽量避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尽量使整体步调一致,所以制度的约束不能缺少。因此,在企业建立之初,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为企业画出规矩方圆。

培养员工的责任心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都是一种宝贵的素养,而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则很难有立足社会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任何一个人,必须培养和树立责任心,才可能勇敢地承担责任,才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否则会畏首畏尾,一事无成。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面临失败,也不要灰心,要勇敢地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应变的方法。一旦问题解决了,自信心就会随之增加。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兴亡和成败也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责任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企业的制胜之本。

1999年,曾是美国第一大零售商的凯玛特开始显露出走下坡路的迹象,有一个关于凯玛特的故事广泛流传。在1990年的凯玛特总结会上,一位高级经理认为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便向坐在他身边的上司请示如何更正。这位上司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向上级请示:“我不知道,您看怎么办?”而上司的上司又转过身来,向更高一级的管理者请示。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一直推到总经理帕金那里。帕金后来回忆说:“真是可笑,没有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将问题一直推到最高领导那里。”2002年1月22日,凯玛特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凯玛特的破产有很多管理和运作上的问题,但是公司内部缺乏责任心、没有落实好责任是导致凯玛特破产的根本原因之一。

海尔的一位员工说:“我不管是在自己家里、在朋友家里或是在大街上,时时都会把别人对海尔的意见记录下来。”这就是海尔人的责任意识,这也是海尔取得成功的秘诀。

在IBM公司,每一位员工都有一种意识——我就是公司的主人,并且对同事的工作和目标有所了解。员工主动接触高级管理人员,与上司保持有效沟通,对所从事的工作更是积极主动,并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国内外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都有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团队。没有责任心,就没有执行力,也就没有竞争力,只有那些由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员工组成的团队才可能长久地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某重型汽车集团的三家汽车厂都引进了奥地利斯泰尔的重型卡车技术,到90年代初投入市场。一次,斯泰尔公司一位年轻的售货服务人员到中国服务,看到一辆斯泰尔车停在招待所的门口,车上落满灰尘。他从翻译那里得知,这辆车是其他厂制造的,出了一些问题,由于生产任务紧,没来得及修理,就暂时停在这里了。那位售货服务人员问明情况后,二话没说,就一头钻进车底维修起来,翻译几次让他吃完饭再修,他都没有离开,直至修好为止。吃饭时他对翻译说:“只要是斯泰尔车,不管是谁制造的,不管在哪里,都是我们斯泰尔的形象,我有责任把它修理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家企业想脱颖而出,都必须设法使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具有责任感。没有富有责任感的员工,企业就无法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也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也可作为企业管理的诠释:关于企业的兴亡,每位员工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心增强了,企业才能真正提高执行力,管理的效率才会提高,企业兴盛就指日可待。

让“滥竽”不再“充数”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身无长物,却有些小聪明。当时齐国国君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但为了养家糊口,他决定铤而走险,去齐宣王那碰碰运气。齐宣王是个讲排场的人,他喜欢听三百人的大合奏,正在四处招人吹竽。于是,南郭先生跟着一帮人一起混进了齐宣王的吹竽乐队。

刚开始的时候,南郭先生还有些心虚。时间一长,他发现,在这个三百人的大乐队中,他一个人吹与不吹都无足轻重。南郭先生逐渐放下心来,就在齐宣王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混了好几年。

几年后,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当了国君。受父亲的影响,齐湣王也很喜欢听吹竽。不过,齐湣王和他父亲不一样,他更喜欢听独奏。齐湣王让三百个乐手一一上殿独奏,众多吹竽高手被齐湣王挖掘出来。乐手们的待遇也有了差别对待,齐国的吹竽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

不过,相对于那些吹竽高手,南郭先生的日子可不好过了。他对于吹竽是一窍不通,要是被国君知道自己在滥竽充数,肯定要掉脑袋。于是,南郭先生选择在一天夜里偷偷溜走了。

后来,人们取笑南郭先生,但没有想到南郭先生说:“你们为什么不从齐宣王身上找找原因呢?”

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齐宣王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对三百人的大乐队,齐宣王不管每个人吹竽的技术如何,付出的努力多少,都会得到同样的待遇。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在获得利益既定的情况下付出的劳动会尽量最小化。对于齐宣王的吹竽手来说,不管吹的水平是好是坏,待遇都是一样的,于是便有了南郭先生的存在。

假设齐宣王一直活下去,那他的这个吹竽乐队一定会解散。原因很简单,像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充数的人必然会成为乐队的榜样,大家都会纷纷效仿。到最后,三百人的合奏,恐怕没有一个人在真正吹竽,最终的结果是不得不解散吹竽乐队。这就是不负责任引起的集体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