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星云大师有这样的一段经历,当时看得自己触目惊心。星云大师讲到自己刚刚到台湾的时候,为了报答寺院收留之恩,每天除了上课教书之外,还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苦役:
每天打六百桶井水;
清扫数小时落叶、水沟、茅厕;
拉车到十余里外的市场,购买八十余众的油盐柴米。
看到这巨大的劳动量,我们一定会吃惊,大师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力量?
实际上,星云大师并无超凡的力量,这么巨大的劳动量,已经超过了身体的负荷。
但是星云大师的精神力量是极其强大的,他常常因为体力透支而晕眩呕吐,但是往往一阵天旋地转后,他又默默地咬紧牙关,继续完成这些苦役的工作。
在星云大师看来,这些“苦”正是靠近“甜”的根源。所以,他不以为“苦”。
他曾说:苦是人间的实相,比方说社会上有刀兵水火的苦,人们的身体上有生老病死的苦,心里面有贪嗔愚痴的苦,所以自然界也给予人类一些痛苦。每个人都要学会以苦为力量,把苦作为奋斗的动力。
想一想,我们当下的生活是不是有很多苦恼,甚至有的人不堪忍受痛苦而选择了自杀,这样怕吃苦的人,很难靠近甜,也很难得到人生最终的解脱。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
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
三年后,这两块石头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脱胎换骨,成了一尊栩栩如生的佛,每天受着许许多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没有半点这种待遇,它每天寂寞地立在那里,看着人们络绎不绝地走过自己身边,却从不停下来望自己一眼。
它心里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你知道我心里有多痛苦吗?我们俩没什么不同,凭什么人们对我的态度如此冷淡?”
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我们本是一样的。你难道不记得了?三年前来了一位雕塑家,你惧怕他凿在你身上那一刀刀的痛,就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几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梦想着自己未来的模样,告诉他不要在乎我承受多大的痛,让他尽情地在我身上施展才华。在一刀刀痛彻心扉的雕凿中,我收获快乐与愿望。就因为这一切,我们才有了今天的不同啊!”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够看到,两块石头在苦面前作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当初不畏苦,所以有一块石头成为了佛像,得到了欢乐;也正是因为畏苦,另一块石头只能永远做一块顽石。
成为佛像的第一块石头从痛苦中得到了欢乐,同时,它的关注点始终都在如何成就自己最终的模样上面,最终他成为自己最想要呈现出的样子,受到万人敬仰和膜拜。
我们在苦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往往是深陷其中,不能超出物外地来看待“苦”。执著于痛苦本身,就看不到未来和幸福的存在。甚至有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人生的真相,也就是本应该承受的苦而轻生。
关于这一点,星云大师认为人不可以自杀,毕竟生命不是个人的,父母生养,国家培养,怎么可以自己把自己杀死,他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启发那些轻生的人,重新看待人生的话,“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做事吗?”
是的,有时候仅仅是把目光转移,关注到苦后甜的到来,苦就显得没那么苦了。也不会因为身陷苦中,就误以为自己的一生都是苦的,不会苦尽甘来。
星云大师曾在一次演讲中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说:有场足球比赛,十万人都在那里盯着足球看。有一位先生抽烟,因为看得入神了,香烟烧到旁边人的袖子,就赶快道歉。旁边那个人也是球迷,球赛正在关键时刻,他有忘我的精神,回答说:“没关系,再买一件就好了。”
这位先生继续看球赛。后来,香烟又把前面一个小姐的头发点着了,抽烟的人又赶快道歉,说:“是我这个香烟的罪过,对不起。”大概那个小姐的头发是假发,她也看球看得很入神,很忘我,说:“不要紧,回去再换一顶就可以了。”
从星云大师讲的这个很幽默的故事当中,我们看到了大智慧:原来,忘我的时候,一切苦都没有了。
当我们遭遇痛苦的时候,更要学会忘我,将精力从苦中转移,站到另一个位置看自己的苦,也许,你会发现,那些微不足道的苦,是自己将来成就伟大的一块基石。而果然,当你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被情感控制后,你会发现,苦过后甜蜜的滋味已慢慢浮现在你的心头。
星云大师说:做人处事的修养有百千万种,心平气和是修养中的修养。心平气和的人,自然近悦远来,家庭里,父母心平气和,不但儿女乐于亲近,就是一般的青少年,也乐于求教;团体中,心平气和的长官,不但自己的部属乐于请教,其他团体的干部也会乐于追随。
是的,心平气和的人会有一种宁静的气质,给人一种安定感,同时心平气和的人,和自己的相处也会非常融洽和谐。
这里尤其要强调的一点是,大部分的人在顺境的时候,做到心平气和是不难的,但是当一个人身处逆境之中时,如果能做到心平气和,那就非常不易了。如果遇到逆境,不妨让自己在解决问题之前,先修炼自己的心平气和,这样解决问题才能理性,在面对众人的时候,说话才能中肯。
相反,如果一遇到问题心气先乱,那么被冲昏了头脑之后,人就不会运用理性和智慧了,常常会因为一时之气,犯下大错。
请听我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家,丰足安乐,应有尽有,国王内心非常得意,他想:“我国好像什么都不缺少,应该派一个聪明的大臣,到外国去考察,买一些国内没有的东西回来。”
于是,国王派了一个大臣到外国去采购一些自己国家没有的东西,这个大臣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带着国王给他的五百两黄金,走过许多国家,每到一个国家就到商店、集市去看,所看见的全是自己国家有的东西,因此,走了几个国家,一件东西也没买。
有一天,大臣来到一个海边国家,看到一位白胡子老人坐在集市里,手里没拿东西,面前也未摆放货物,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大臣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询问:“老先生,您是在这里卖东西吗?怎么没看见您的货品呢?”
老人说:“是呀!我卖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大臣接着问:“什么东西眼睛看不见呢?”
老人回答:“我在这里卖智慧。”
大臣赶忙问:“您卖的是什么智慧?价钱是多少呢?”
老人说:“我卖的是人生智慧,价格是五百两黄金,但是你必须先付钱,我才会卖给你。”
大臣想了想,觉得自己国家的确没有人卖智慧,不如就买下来,回去送给国王。于是,他就把五百两黄金付给老人。
老人说:“我卖给你的智慧是12字箴言,在人生所有的重要时刻都用得上,那就是:缓一缓,再生气;想一想,再行动。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的珍贵。”
大臣听见了,有点不悦,觉得自己花五百两黄金只买到12个字,好像不划算,但是已经买了,只好怏怏地回国了。
回到国内已经是夜晚,月明星稀,他怕吵醒家人,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厅堂,到了卧室里大吃一惊,因为床前摆了两双鞋子。
他心想:“难道在我出使外国的日子里,妻子竟与别人在一起?”
他怒发冲冠,立刻拔出随身宝剑,想一剑刺入帐中,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购买的12字箴言:“缓一缓,再生气;想一想,再行动。”
他口中念念有词。这一念,惊醒了帐子里的人,大臣一看:原来在他出使期间妻子生病了,大臣的母亲过来照料,晚上睡在一起。大臣听出了母亲的声音,吓出一身冷汗,提着剑跑到院子里自言自语:“太便宜了,真是太便宜了!”
大臣把买12字箴言的原委告诉了母亲,说:“我原来以为买贵了,现在才知道得了便宜。母亲和妻子,是无价之宝,就是一万两金子我也不会卖,今天却靠着五百两黄金买来的智慧之言而得以保全她们的性命,这不是太便宜了吗?”
第二天,大臣兴高采烈地把箴言献给了国王,国王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深以为然,又把这12个字送到了每一个家庭中,从此,这个国家进入了宁静和谐的生活中。
想做到心平气和并不难,也许这12个字就能给你的一生带来很大变化,尤其在逆境的时候,不妨先忍一忍,怒气有时候会自己溜走,稍稍耐心地等一下,不必急着发作,否则会惹出更多的怒气,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个世界上不乏有聪明才智的人,但是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时,能够冷静地运用自己聪明才智的人却屈指可数。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六神无主导致的错误决定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非常后悔。
为什么会这样?不平和就是丧失聪明才智的根源。想想看,当你心境不平和的时候,是不是该想起来的方法都跑到爪哇国去了?
如果将来想有一番大成就和作为,想具备果敢的魄力和开阔的胸襟,想要拥有智慧和理性,心平气和就是首要的修炼。
人的心究竟可以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