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搞垮了美国
616600000045

第45章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楼市

不可否认,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而究其根源,则是祸起一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在前几年越吹越大,而近一年来又迅速跌入观望期,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也会经历与美国同样的“次贷危机”?当然,金融危机不可能导致房地产行业和美国一样崩溃。全球金融海啸肇始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但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不完全相同。美国房贷借款人首付要求低,还贷风险大;美国房贷再证券化和再融资程度高,加剧了金融风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评论说:“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于2006年年初见顶,此后,在过去两年间出现了突然、迅速的回落。自2006年夏季以来,数十万房主从单户住宅搬到了出租房,其中许多人是迫于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原因,从而造成约60万套空置单户住宅过剩。”但是中国人本身就相对保守,心甘情愿地做房奴,而且,对于买房的市场控制得比较严格,门槛高,对于首付和信贷收得都比较紧,再加上在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很少,所以不能和美国简单类比。

自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多个一线城市纷纷传出外资意欲出售在华资产的消息。位列名单之上的有雷曼、美林、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美国国际银行等多家外资银行。多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均认为,外资撤离中国市场主要是华尔街金融危机向中国传导的结果,外资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出售物业回笼资金。本来光是些银行卖资产对房地产也没什么影响,但是这些至少当时是在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大投行,打个哈欠都够国内地产商、老百姓、国际分析员研究半天的,研究之后得出结果来——中国房地产岌岌可危。公布消息后,人心大乱。事实上,华尔街金融危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外资出售在华项目的脚步,但由于出售意愿较强的外资多具备投资银行背景,此类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小。加之外资投资多集中在商业地产、写字楼、高端住宅领域,对普通住宅的影响有限,因此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实体经济的冲击将相对有限。但是,这次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给我们做的“反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其实是2001年“9·11”及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以来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当时的买房子的人已经大部分是商人,他们炒房,利用房子投机,把房产越炒越热,让普通的老百姓根本买不起。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五年,美国不少地方的房地产价格都上涨一倍以上。当然,有钱人该买还是买的,但是那些没有良好信用但是又对房子有着真实需要的一群人呢?那些金融机构很聪明地发明了次级信贷这个名词,有钱你可以买,没钱你还可以买。而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之所以这样快速地被吹大,是其这几年影子银行通过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给住房购买者过度便利的金融杠杆及流动性。林斯潘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后几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逐渐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不仅向购房者提供低利率贷款,还通过减税等方式鼓励购房者重新融资。美国经济界不少人认为,格林斯潘在任最后几年实行的低利率(如美国30年固定利率从1990年1013%下降到2003年的58%)和在监管方面的放任政策,为当前的次债危机埋下了祸根。

其实,早在美国楼市泡沫破灭以前,就有有识之士提出过忠告。2006年上半年,以《非理性繁荣》一书而在全球经济界闻名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就发出警告称:“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空前繁荣,但导致这一繁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是心理上的”。希勒的意思很明确,这种房地产只是一个大泡沫,只是虚假的繁荣,当涨到一定程度,不需要针刺,这个泡沫就会破灭。随着市场全球化,信贷机制的“完善”和“加工”,如果没有美国次贷危机做榜样,中国走这条道路是迟早的事。但是,我们的房地产真的能“逆流而上”吗?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当我们把国际范围内主要国家的楼市走势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现,许多国家房价的走势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在中国楼市延续一个长达10余年的上涨周期时,发达国家的楼市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周期。1997年至2006年间,欧洲房价走出了一个上涨周期,像房价涨幅居前的英国,10年涨幅达到154%——这种涨势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已经显得非常惊人了,当然,与中国楼市几倍的涨幅相比是不足挂齿的。欧洲房价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拐点。

当全球的房地产都处于低迷状态下的时候,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这次金融危机,看起来和中国房地产没有太大的关系,都是些皮毛影响。那为什么本来蒸蒸日上的房地产会突然状况百出呢?大量房子积压,许多正在造的房子因为资金链断裂,纷纷停工。万科因为降价坚决不退房和客户起争执,好多城市的售楼处都被砸了。2008年9月份的调查资料显示:成交量下滑三成,开发资金日益短缺,热钱持续流出,房价开始下跌。而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8月18日公布的“国房景气指数”报告显示:自6月国房景气指数出现47个月来的首次同比下滑后,7月国房景气指数再度同比回落,且降幅比6月有所放大,销售总额同比慢了将近37%。这恐怕还要归结于全球化融合步伐的加快,使得房价的走势越来越保持同步或相近的节拍。另一方面主要是信心问题,一些国际集团原计划在华投资搁浅,驻华分公司撤离,商业楼空置率上升,都给人们一种“危机来了”的直观感受。而且,金融危机导致国际上把大批的热钱带走了,房地产的流动资金就少了好多,一方面没人买,另一方面是国外撤资。

这两个原因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房地产公司的钱没了,这也是出现好多盖到半截房子的原因。除此之外,就是中国自己的房地产泡沫也不小。2006到2007年间,我国房价出现了非理性的的上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地王”,甚至“地王”的价格几乎与房价持平,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其主要原因是资本的逐利性,造成房地产行业流动性过剩。现在暴露出的“黄光峪案”、“上海社保基金案”等都反映出当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造成了房地产行业的“虚胖”,房价迅速上涨,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是非常鼓励房地产行业的,或明或暗地支持房地产的发展,这样的确可以制造短期的经济繁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增加了,表面上的GDP增长了,社会经济也繁荣了,领导有政绩,人民有钱花,房地产商人大肆建造房子等等。现在房地产主要面临三个困难,当前房地产开发商主要面临三重困难。首先,资金困难。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资金回流和外企撤资,还有就是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信贷紧缩来实现的。

巨大的经济压力立马形成:施工队追讨欠款,国土资源部门催要土地使用费,税务部门催缴营业税等等,这导致开发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为钱奔波上面了。其次,市场前景扑朔迷离。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些救市政策,还有一些房地产商主动大幅度降价,但是买房人的思想观望还是非常浓厚。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如果我买了,房子再降价我不是亏了吗?而且,率先发起降价风潮的万科不按照条例,赔偿购房者房子贬值所受到的损失,让大家对房地产行业信心不足。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家都清楚这个现实,但是什么时候降价,到底降价多少,用哪种方式降价,如何解决降价后遗症,还是疑难重重。那么中国房地产该如何过冬呢?1准备好过冬棉被过冬的棉被是什么?一个字,钱!冬天注定是难熬的。过去几年,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依靠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在成交量低迷、销售放缓的情况下,在建项目资金压力、成本上升压力、土地储备占压的资金压力等各种压力一齐袭来。加之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业仍然紧收、资本市场表现疲软,使企业寒意倍增。

过去“财大气粗”的房地产企业也开始从内部做起,减少开支、降低成本。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地方的房企开始裁员,“瘦身”活动逐渐蔓延到北京、广州等地,有的小企业裁员幅度甚至超过50%。这个时候,有的企业选择立即准备棉被,万科反应最快,果断降价,交易额大幅度增加,但是其他反应迟钝的房地产商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紧随大房企脚步的降价目前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可是,如果在房地产行业没有回暖的情况下,还在价格上死扛,破产将是唯一的选择。贮备好过冬的棉被,资金回笼最重要,现在生存下去是第一位。2业绩分化,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市场好的时候,什么房子都能卖出去,开发商连图纸都不会仔细看。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开彦认为,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鱼龙混杂。各类企业都趁机进入房地产业,开发一两个楼盘,赚取暴利以后就离开,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次大震荡必然要造成市场格局的重整。实力较弱的开发商会受到较大冲击,而实力雄厚的大开发商通过快速销售、回笼资金,可能腾出手来并购无力支撑的中小开发商和烂尾项目。

在市场调整、行业整合的背景下,企业对风险和市场周期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3国家适当给予支持确实,中国房地产名声一直都不怎么好,是暴利的代言人,政府也下决心彻底整治一番一般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房子的现状。但是,国家在2007年年底刚刚出台“银根紧缩、防止过热、防止通胀”的政策后,就遇到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寒流,使我国面对了更为复杂的经济形势。现在金融危机当前,房地产混乱不堪,根本就没有抗击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这时候,需要国家给予适当的扶持和帮助,实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然,国家还是要严格坚持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对一个国家意义重大,特别是中国这样归属感和家庭观念浓厚的国家,房子作为家的载体更是格外的受重视。而且不可否认,房地产就是最容易出现暴利的行业,中国福布斯前十名有六个都是干房地产起家的,有暴利的地方就有腐败和泡沫。通过房产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从而用于购房、购车、装修、教育等用途,是近两年流行的做法。在股市、楼市大涨的背景下,曾有不少人通过抵押贷款方式盘活了资产,但却将这笔钱用于股市、企业融资,甚至挪用投入发放高利贷等国家不允许的领域,这些都是泡沫的来源。中国需要注意抵押消费贷款的违规操作,否则下一个次贷危机可能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