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价值为王
618600000030

第30章 巴菲特的智慧法则四:复利原理 (2)

在本小节的最后,我们要谈谈长期投资与巴菲特其他主要智慧法则的关系所在。首先是“能力范围”法则与长期投资,长期投资避免了交易者的情绪波动从而可以使得投资在分析中更加客观,巩固了既有的“能力范围”,同时长期投资使得交易者可以在少数几个投资对象上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观察,这与“集中投资”也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天性使得投资者从事长期投资比短期投资更为合适,也就是说人类更胜任于长期投资,从人类的“能力范围”出发,投资者应该选择长期投资。

再者,我们看看“远离市场”与长期投资的关系。远离市场是格雷厄姆交给巴菲特最为重要的遗产,通过远离市场,投资者可以避免市场先生对自己理性判断的干扰,这与长期投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长期投资者才能做到“远离市场”。试想一个短线交易者需要时刻盯着盘面,这样的交易风格根本无法“远离市场”。

最后我们看看“集中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关系,集中投资使得投资者可以研究更少的投资对象,从而支出的精力在“能力范围”之内。同时,集中投资使得交易者不必为各类繁多的机会所引诱,从而能够促进长期持股。如果持有名目繁多的股票,则投资者很难做到长期投资,看看林奇的持股数目就知道他的持股期限一定短于巴菲特。

巴菲特的“与时俱进”法则的目的是保证自己不断努力,寻找那些可以带来高复利水平的投资方法,这与“复利原理”密切相关。通过三次飞跃,巴菲特掌握了带来更高复利水平的投资方法,与长期投资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复利威力。

巴菲特,一个长期投资者

巴菲特是一个长期投资者,这是对巴菲特的第二种提的最多的定义,而第一种提的最多的定义是巴菲特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巴菲特是以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身份完成了其长期投资的角色,其实巴菲特更多的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他也进行几年的投资,甚至在外汇市场上也进行以一年为时间跨度的短期交易,无论如何他都是遵循价值投资的法则进行各类期限的交易。但是,他也明白要想挣大钱,必须长期投资为主,所以他的绝大部分资金都分配于长期投资上,他的长期投资既是长期的又是集中的。 巴菲特习惯于与管理人员交谈和阅读财务报表来进行投资决策,而不是盯着股价变动来进行决策,他还是坚信市场会绕着价值中枢进行运动,这是格雷厄姆留给他的最大遗产之一。索罗斯的反身回归理论也认为情绪和资金推动下的价格波动最终会回归一个中枢。

巴菲特在这一回归理论的前提下,总是努力用各类方法找出价格波动所环绕的趋势轴心,他试过格雷厄姆的有形资产评估法,实践过费雪的成长性评估,也利用消费独占理论得出了市场性专利,或者是经济商誉法则,无论巴菲特做什么,他总是在寻找一个可以理性看待市场的方法。格雷厄姆的教诲一直萦绕耳边:“股票市场在短期内是一部投票的机器,在长期内则是一部称重器。”巴菲特认为短期内,人类很难掌握市场的波动,这时候的投资处在人类的“能力范围”之外,但是在长期内,由于价格会回归价值中枢,而价值中枢是可以通过理性大致计算出来的,所以长期内的投资处在人类的“能力范围”之内。巴菲特通过林奇的成长性投资发觉了提高回报率的更好办法,毕竟格雷厄姆几乎是在买资产,而不是产生钞票的机器,而费雪的方法则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利润的源泉。格雷厄姆的方法是在用木桶提水,一次提得再多也是有限的,而费雪的方法则是建立管道,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水资源。通过市场专利,巴菲特找到了能够持久提供充足水资源的管道。只要耐性地等待管道输水,就会得到非常大的一缸水。

巴菲特认为只要公司具有市场专利,而且管理层能干,并且股票市场并没有过高地估计公司的股票,则可以长期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尽管有时候,股价会高得离谱,巴菲特还是不会轻易抛弃那些长期投资的股票,比如1987年的华盛顿邮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就是这样的情况。虽然当时这三只股票都被严重高估,但是巴菲特仍旧持有并没有卖出。因为这三家公司进入了巴菲特长期持股的名单。巴菲特通过将股票分为长期持有和根据情况持有两种主要类型。长期持有的股票是巴菲特认为的战略性投资,通常是收益的主要来源,也是投资组合的最重要部分。只有那些经过考察的公司才能根据情况持有上升到长期持有。这些长期持有的公司被巴菲特称为“生命的部分”,比如华盛顿邮报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以及可口可乐公司,这四家公司成为巴菲特的制胜法宝,通过长期持有这四家公司巴菲特得以成为世界股王,如果不是近年来捐出了个人85%财产,巴菲特可能成为世界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过千亿的富翁,当然前提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第一个千亿富翁。

巴菲特坚持长期投资主要是受到两个人的影响,一是格雷厄姆,他让巴菲特明白“市场先生”在短期内是变化无常的,为了使得价格回归价值中枢,投资者必须等待一段时间,格雷厄姆的利润来自于静态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安全空间”,另外一个影响巴菲特的人则是费雪,费雪认为投资要长期持有股票,是因为那些处在高速成长的企业可以通过复利原理很好地回报长期投资者,费雪的利润来自于动态的价值增值。相比较而言,巴菲特持有的那些考察公司具有更多的格雷厄姆式特征,而巴菲特持有的那些长期投资公司则具有更多的费雪特征。巴菲特对中石油的交易更多的是看到了其静态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巨大差值,但是对于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巴菲特则是看到其巨大的增值潜力。所以巴菲特的长期持股更多地受到了费雪的影响。

长期持股一直被认为是价值投资者的专利,甚至有很多人认为长期持股就等于价值投资,这其实都是对价值投资的误会。首先,价值投资者可能采取格雷厄姆式的投资策略,也就是寻找静态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利润空间,在价格低于静态价值时买入,在价格高于静态价值时卖出,这时候的交易很可能非常短,特别是在有并购者介入立即抬升了股价的情形下,巴菲特的短线交易也经常在一两年内完成。其次,技术流派中也有很多长期持股者,他们认为短线波动很难把握,同时利润微薄,手续费太高,而且人的情绪在短期内更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干预决策,所以技术分析中不乏长期持股者。长期持股是赚取稳定和高额利润的正确阀门,对于那些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而言持有期限相对较长。另外,投资者都追求一个确定性,价值投资的确定性来自于价格回归价值中枢,而这一确定性在中长期才完全成立,所以不能够在短期内运用这一定律。

无论任何投资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我们只有明晰了其前提,才能做好交易,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巴菲特将集中持股、长期投资和市场性专利结合起来通过复利原理获得了成功,格雷厄姆则通过安全空间和分散投资取得了成功,后者的方法类似于会计精算,通过分散投资来捕捉大概率事件的收益,规避小概率事件的风险。像海归交易者则通过突破交易系统把握了市场价格的趋势运动,在国际期货交易中占据一席之地。每个流派的投资者中都有少数成功的和大量失败的,价值投资者必须严守“安全空间”的法则才能成功,而技术投资者必须恪守“顺势而为”的法则才能成功,无论哪一派的交易大师都是以“生存第一”和本金安全为根本前提的,然后通过各自的方法捕捉大概率事件规避小概率风险,长期累计下来通过“复利原理”获得大量的利润。

巴菲特看到了市场情绪对交易者的影响,同时认为短期内的市场获得不能为人在概率上进行把握,所以他采取了长期式的价值增值投资,他的方法是建立在他对金融市场的认识上的。人确实有情绪,短期内交易会极大地引发人的情绪波动,同时影响人的决策,不过技术交易者通过机械交易系统和严格纪律来约束人的这一缺陷。对于短期波动的不可把握主要在于人们有预测和确定性的思维来寻找短期波动的规律,这使得短期交易走入了死胡同,但是如果将技术分析仅仅看做概率工具,同时将心理学与技术分析结合起来,不是恰好能够利用“市场先生”的坏脾气吗?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在明白其性格特点之后也可以很好地理解其大多数行为。其实,无论是格雷厄姆还是巴菲特都还是利用了市场情绪波动造成的机会,正是由于市场情绪波动使得价格偏离了价值,这才为格雷厄姆式的投资创造了机会。随着行为金融学和技术分析的发展,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对市场情绪的更加深入的把握,但是无论如何巴菲特反对预测思维的主张是正确的。如果投资者相信他能预测市场,无论是价值投资者还是技术交易者都已经开始违背了市场的规律,其自信心使得对错误的防范意识下降,将安全空间和顺势而为的概念抛到脑后。

最后,回到正题作一个总结:长期投资的神奇结果来自“复利原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