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中国古谚
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就是你发现了价值可靠而价格低廉的股票之时。
——彼得·林奇
林奇选择股票买卖时机的秘诀
林奇十分厌恶别人认为他是市场择时主义者,但是他又在自己的三本著作中饶有兴致地谈到了收益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一些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收益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林奇本人总结的股票买卖时机理论吧。
无论是林奇,还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以及索罗斯,他们总是在确定一个大致的价值中枢,然后寻找价格和价值中枢的极大偏离机会进场。林奇认为买股票的时机好比在商场中出现了价廉物美的商品。那么什么时候容易出现这样的机会呢?林奇根据自己早年做分析师的经历总结出两个好时机。
通常而言,价值投资就是人弃我取的过程,在美国每年底通常是很多投资者为了减税和锁定业绩而卖出股票的时候,这个时候投资者往往关注价值以外的因素,价值被低估经常在这一时间出现,林奇认为这是每年进场的一个天赐良机。这个机会处在每年10月到12月。在美国这段时期是假期,而很多证券经纪人往往想度过一个宽裕的假期,所以他们会旁敲侧击地让客户卖出亏损股票,而其冠冕堂皇的理由通常是这样可以抵扣税收。但是,这些个人投资者似乎很愿意接受这样的“良言”,当这些投资者因为价值和价格以外的原因买卖股票时,价格和价值的偏离将变得更大,这样,价值投资者就在众人离场时找到了进场机会。另外,一些基金经理受到惯性和短期利益驱使,也倾向于在年底卖出股票锁定业绩,还有一种花招是通过卖出组合中那些亏损的股票在年底报告上留下全是上涨的股票。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的这种短视行为都在年底打压了股价,而且股价一旦低于某个水平,保证金账户就需要入金。一批投资者制造的抛压会极大地制造连锁效应,使得年底的下跌一发不可收拾。林奇建议那些已经对某些股票看好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年底的下跌来建立满意的仓位。
除了上述这种年内的周期低点,在市场情绪和经济周期的引导下,股市也会出现潮起潮落的阶段低点。在股市崩盘和大幅度调整时,很多股价都被错杀,这时候恐慌的情绪代替了价值判断,人们竞相抛售股票。在这个人心惶惶的大环境中,价值投资者需要特立独行的勇气才能坚持住价值投资者的原则。林奇认为这是几年才能遇到一次的机会,而林奇每次走好运的时候都是股市大跌的时候,这被他称做“林奇定律”,从另外一方面讲,股市的每次大跌都为刚升职的林奇带来了建仓的大好机会。
在一般投资者眼中,林奇是够倒霉的了,每次升迁都遇到股市暴跌,但是在价值投资者看来,老天每次都为林奇的升迁送上了厚礼。林奇在多次的市场大跌时买入了众多优质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平时拥有极高的市盈率,投资者只有支付过高的溢价才能获得这些市场的宠儿,而林奇在市场恐慌的时候,花了很低的价钱就将这些平日“身价颇高”的市场骄子纳入囊中。在1987年的股市大跌中,林奇大有斩获,当年10月,林奇以很低的价格买入了很多优质公司,比如百时美、默克、菲利普·莫里斯等。他买入的这些公司质地优良,经营没有任何问题,在林奇买入后不久就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不过林奇也承认自己错过了其他一些好股票,但是比起那些没头没脑抛出好股票的投资者而言,林奇做得已经非常好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两种买入股票做价值投资的最好时机,一是年底,二是市场恐慌的时候。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必须坚持价值投资的核心,也就是以尽量低的价格买入那些价值很高的股票,在一个具有充分安全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价值投资。很多对价值投资了解不深的投资者总是认为价值投资就是买便宜货,其实这完全成了一个价格投资者了,因为价值投资者考虑的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而不是价格的绝对高低,只要等价格严重低于价值时,价值投资的条件才具备。如果仅仅是低价,并不能保证价格低于价值,因为很多垃圾股尽管非常便宜,但是其价值更低,甚至为负的情况也不少见。初次进入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就喜欢拣那些价低的股票,而根本不考虑公司的经营状况,这不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要考虑“物美”和“价廉”两个方面的因素。
市场底部如何识别
在林奇等价值投资大师的口中从来没有底或者顶这类说法,因为价值投资关心的是价格远离价值中枢的程度,而顶和底则是技术派投资的常用词汇。但是,林奇不用顶或者底的说法并不表明他没有相对的顶和底的概念。无论林奇,还是巴菲特,乃至索罗斯,都是寻找一个靠近反转的临界点,也就是一个远离价值中枢的反转区间,虽然他们不太会明确地指出反转的精确价格和时间,但是他们知道在进场的位置附近,反转早晚是要发生的。林奇将价值投资的这个概念运用于股票投资;而巴菲特在早年也是将其运用于股票和债券,但是最近7年来,巴菲特开始利用价值投资来操作外汇和贵金属,也就是估计外汇和贵金属的价值中枢,通过价格巨大偏离的机会入场操作。而索罗斯早年通过价值投资发觉了银行股和欧洲证券的巨大利润空间,后来则主要转战于外汇和国际股票市场。外汇相当于国家发行的股票,国家稳定,则外汇强势,国家经济好,则外汇强势,这跟股票代表公司的运营是类似的,所以投资者的情绪和暂时性事件会影响外汇市场的短期波动,但是外汇的价格最终会趋向于国家基本面决定的价值中枢。
在股票投资中,价值投资者都是利用市场下跌幅度较大的时候进场,这个时候市场整体的市盈率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虽然价值投资大师很难知道确切的底部,但是他们知道价格已经严重低于价值了,价格必定会在某一刻回到这一位置。但是,由于估值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市场具体反转位置的不确定使得价值投资必须借用“安全空间”来保护自己,也就是在价格低于价值较大时才进场买进。这个安全空间就是林奇等价值投资大师认为的一个可以进场的相对底部,所以无论是技术分析派提出的绝对底部还是价值投资派提出的相对底部,两者都提出一个底部概念。相应的是技术分析派是如何识别底部,而价值投资派又是如何识别底部呢。我们这里就将林奇和巴菲特,乃至索罗斯的底部识别方法连同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技术性底部识别法结合起来使用。
市场底部可能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时间出现,林奇总是喜欢提到这些东西,但是在实际交易中他更多的是从价格低于价值的角度来定义市场底部,并以此寻找市场底部的。而巴菲特从来没有在什么江恩时间规律上作出评论,据说他早年曾经翻阅过上百本股票类的书籍,其中不乏技术分析类的,但是这些书几乎对他没有影响,至少在年报和言谈中找不到他对技术分析的正面评价,更不用说什么江恩时间规律和螺旋历法之类的择时理论了。
这里我们结合林奇和其他基本面投资大师的论述给出一个关于如何寻找市场底部的框架。
首先,根据一些基本面分析大师的统计,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成分股的平均股息水平对于市场底部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这个方法是考察股息率,所谓的股息率是就是说股息率等于每股分红除以股票价格。根据几十年来的统计,当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的平均股息率低于3%的时候,这表明整个股市的高点来临了。虽然这个原则在长期内基本没有出现过失误,但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这个股息率水平处于很低的状态,但股市在短期内却没有出现下跌,大盘仍旧火热上涨。很多价值投资大师认为股息率是衡量企业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现在很多公司并不分红,因此可以用市盈率的倒数,也就是每股赢利除以股价来代替股息率。
在历史上,凡是道琼斯成分股的股息率超过6%,那么市场的底部也就来临了,像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以及彼得·林奇这样价值投资者一般就是在这个位置附近建仓,当然他们主要是查看市盈率水平,这与查看股息率近似。由于现在的股票分红很少,而且处在一个高科技股泛滥的年代,所以股息率3%并不能作为判断市场顶部的标准,但是股息率高于6%则可以作为一个判断底部的参考点。通过对美国过去100年股票交易历史的总结,通常当市场整体的平均股息率高于6%时,这表明最好的买进机会已经到来。虽然,股市现在很可能在不到6%的地方就出现了反转,然后大幅度上涨,你越是在接近6%的地方进场,则你买入的价格应该越低,安全空间也越大。
之所以股息率会影响股票的涨跌,最为关键的因素有两点:第一,股息率和债券利率,乃至存款理论的差值是决定资金流向的一个关键,股票上的收益越高,则资金越是要流往股市,这就会抬升股价;第二,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越低,则大量的资金就会流出,社会上过多的资金就会哄抬包括股市在内的各种资产价格。从上面这两条来看,资产收益率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关键,股息率高表明股票的收益高,所以股票就有上涨动力,而债券收益率高,则债券就有上涨动力。因此要了解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动向,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白两者之间的利差。无论是林奇还是巴菲特都非常注重通胀对于股票和债券收益率的影响,这表明即使巴菲特申明不关心公司以外的因素,其实他仍旧关心那些会影响到企业长期经营的关键宏观因素。
资金是有限的,所以资金总是追逐那些收益高的资产,股票和债券作为主要的两种变现容易的资产,两者肯定是竞争关系,好比跷跷板。正因为这样,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金融投资者都非常关注作为债券定价基础的联邦基金利率。为了制定出合适的基准利率,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发展出了一套标准用以判断恰当的货币政策。这个模型是这样的:用未来12个月的每股营运利润的一致性预测值除以10年国债利率(所谓的一致性预测值就是分析师或者预测机构给出的多个预测值的平均值),然后用这个商减去100。从美国股市历史来看,当这个指数高于20时,代表市场处于顶部附近,当这个指数低于-10时,代表市场处于底部附近。根据这个模型我们似乎应该关注10年国债的利率,这个中长期利率反映了通胀预期,所以恰如其分地将巴菲特和林奇担心的通胀因素考虑进来了。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推断出美联储的动向,这就为判断股票和债券收益差变动提供了依据,而这个收益差决定了两者的涨跌。毕竟逐利是人类乃至万物的本性,任何资产之间收益差的显著和持续变动都会改变资产价格的趋势。
在市场的顶部和底部形成中,资金是最为直接的因素,有些投资者认为市场情绪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其实情绪要转化为市场价格运动,必须是作用于手中握有资金的人,一个情绪激动的散户比不过一个情绪稍微波动的基金经理所发挥的影响。在股市中,资金就是燃料,就是奶水,那么谁是握有大资金的主体呢?在美国市场,林奇发现了如下股市“燃料”的提供者。
首先是大的基金,特别是共同基金,这些基金握有大量的资金,其规模是一般私人基金和个人投资者难以望其项背的,他们的动向无疑对股市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林奇在这类反向操作中总是利用这些基金的非理性行为来寻找价值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