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中国古语
眼光和追随此等眼光的坚定意志是伟大统帅的最高品质。
——克劳塞维茨
即刻行动
对于索罗斯来说,金融大鳄是他最不喜欢的一个称号,他更喜欢哲学家和金融奇才这两个头衔,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金融大鳄一词将索罗斯的凶悍和果断描绘得十分深刻。朱肯米勒是索罗斯的第二任搭档,其影响力甚至超乎了吉姆·罗杰斯,在卸任后的日子以来,朱肯米勒总是对那些问起索罗斯的日子反复讲一个故事,其中的大致意思是索罗斯对于看准的事情,绝不犹豫,这令他感到恐慌,甚至开始表示怀疑,不过后来他才发现这是索罗斯制胜的关键法宝之一。“看得准,下手狠”,这就是索罗斯的最大成功秘诀。
“看得准”是索罗斯采取果断行动的必要前提,只有经过大量全面和细致的分析,索罗斯才敢采取最为果断的行动。在索罗斯看来,所有的金融信息洞察都是建立在“反身性理论”框架下的,透过这一信息分析和处理系统,索罗斯可以察觉绝大多数的宏观世界变化,应该过滤掉哪些信息,应该将哪些信息作为重点思考对象,这些都是通过“反身性理论”达到的。索罗斯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卡尔·波普,也是无意中受到了奥地利学派的熏陶,所有这些都为他建立自己的金融世界观察体系提供了基础。同时,索罗斯父亲的谨慎和果断也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内心世界。无论是父亲带来的品质,还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带来的思想,都成为索罗斯得以洞察这个世界,并对世界作出果敢反应的基础。
“下手狠”是在“看得准”的基础上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很多具有卓越见识的交易者来说,要果敢地采取行动是如此之难,以至于不得不求助于机械交易系统的纪律。在索罗斯看来,纪律与生存几乎是同义词,只有坚持必要的克己才能在金融市场中胜出。他所谓的纪律并非是外在他人或者社会政府所强加的,而是自然的纪律,金融市场的纪律以及内在的纪律。通过坚持自己得出的结论,索罗斯得以将最深邃的眼光转化为令世人赞叹的利润。王者就是王者,其伟大之处在于既有旷世之才,又有坚韧不拔之志。
但是索罗斯也有犯下错误的时候,当他将情感深入到交易过程中时,他就面临最大的危险,在对待港元保卫战的问题上,他没有与朱肯米勒一样保持客观的精神,他认为应该通过香港这个跳板来攻击中国大陆的金融体系,这完全是出于情感,而非金融家的理性。朱肯米勒主张攻击日元,且此后日元确实大跌,而索罗斯则选择了攻击港元。这就是因为情感因素而影响眼光,并因为情感而鲁莽行事的做法,最后结果必然是失败。港元一战,索罗斯将前面攻击东南亚国家金融的所得利润全部亏出。
而在1992年的英格兰银行一战中,索罗斯却表现得如此地理性和果敢,他也心存恐惧,不过他坚决按照理性的结论行事,并力求运用最大的仓位来执行自己的分析决策。
一成一败反应了在果断行事中,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交易者的理性占据主导,巴菲特选择了“远离市场”,一些技术类交易者则选择了机械交易法。无论是价值投资根据内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来交易,还是技术交易者根据价格和指标来定量交易,都是为了追求确定性。追求确定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感情的消极影响,避免感情下的盲目交易。制定严密的交易原则就是为了让投资者的行为有所约束,那些存在纪律约束的果断才是交易者所必须的,没有纪律约束下的果断基本上是率性而为的感情之举。
在水门事件中,索罗斯思考了几秒钟,就下令平掉了日本股票的仓位。而巴菲特则能够在5分钟内对一个并购的出价作出回应。这些如此之快的分析决策都是在既定的体系下产生的,巴菲特可以根据“市场专利”法则和估值法则很快计算出一个公司的实际价值,而索罗斯可以凭借“反身回归”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很快地得出行动的决策。
全力出击
索罗斯没有像巴菲特那样集中投资,也没有像格雷厄姆和彼得·林奇那样分散投资,他是两者的结合。在平静的世界中,他采用分散化的投资,持有各类资产,而在那些即将风云变色的时刻,他会毫不犹疑地选择最大的仓位出击。所以,他的分散投资胜过了格雷厄姆和林奇,他的集中投资胜过了巴菲特,要知道他分散投资的时候持有的资产种类远远超过了格雷厄姆和林奇,在他集中投资的时候其最大的仓位远远大于巴菲特。朱肯米勒这样评价索罗斯的全力以赴精神:“索罗斯告诉我,交易最为重要的是你判断正确的时候赚了多少钱。”在朱肯米勒进入量子基金初期,他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了谨慎的交易,当时他做空了美元兑德国马克,此时头寸已经处在盈利中,索罗斯询问了朱肯米勒的持仓量。朱肯米勒回答道:“十亿美元”,索罗斯立马反问:“这也叫仓位?!”索罗斯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华尔街名言。
在索罗斯看来,作为一个宏观交易者,重大的赢利机会往往不多,每三月到五年世界才会提供这样一次机会,所以必须好好把握,通过把握这些重大的经济和政治变化,索罗斯可以将几年的总回报率水平提高很多,在量子基金的成立初期,他的年复合回报率超过了30%,这完全得益于这一思维,在1992年击败英格兰的战役中他获得了单笔最大交易利润,而在对港府的战役中,他损失过重。但是此后,他还是保持了超过20%的年回报率。从这点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索罗斯的宏观价值交易方法必须依靠把握几年一次的重大宏观变动才能提供较高的回报率;第二,要把握这些重大的交易机会,需要做到三点:要理性,要有一个良好的观察世界变动的工具,要全力出击得到的机会。索罗斯借助“人类认识不完备性”理论和“可错性”思维来促成交易理性,而通过“反身性理论”和奥地利经济学来观察世界,通过集中资金于最大交易机会来做到“全力出击”。
鹰的眼睛,豹的速度,熊的力量,这就是金融大鳄索罗斯的伟大之处。巴菲特是一个大象,而索罗斯就是一头猎豹,大象依靠的是稳健前行,而猎豹则是迅速制胜,无论是大象还是猎豹都需要实力作证。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索罗斯在大学都是主修经济学专业,所以他们对于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原理一定非常清楚,只有将稀缺的资源投入到那些能够产生最大利润的地方,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只有保持长期的最大利润化,风险才是最小的,如果一味为了避免风险而分散投资,则会将资源浪费于那些获利甚少的机会上,长期下来必定造成收益损失,而这对于一个投资家而言,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在索罗斯和巴菲特看来,集中投资就是为了避免分散投资的利润损失,就是为了扩大本金,攻击是最好的防守。当然,凡事都有好坏两面,索罗斯的集中投资使得他的资金起伏很大,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不可承受的盈亏波动,而在金融理论学家们看来则是风险过高的投资,因为收益的标准差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