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工作,超越平庸
机遇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和天赋一样,机遇也毕竟只是提供一个机缘、一个条件、一种可能,能否成功,还要靠自己主动地去努力抓住。
嘉楠在参加她现在就职的单位招聘时,她的主动精神一直让应聘考官记忆犹新。
那天正好是早期六,刚刚大学毕业的嘉楠到当地的人才市场上去寻找工作时,发现有一家招聘摊位前挤满了求职人员,嘉楠于是也挤过去看。她发现这家单位正好也招聘自己想要寻找的秘书职位。
由于前来应聘的人特别多,再加上当时正值酷暑期间,大厅内温度非常高,众多求职者的嘈杂声让应聘考官心烦意乱。就在应聘考官决定当天暂时停止招聘时,他突然发现整个大厅里的嘈杂声没有了,当应聘考官正要站起来看个究竟时,应聘考官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是前来应聘的一个女孩子,在大厅内主动地帮助维持秩序。应聘考官听到这话,心头一震:自己从事招聘工作这么多年了,还从来没有遇见类似这种女孩的主动工作行为呢,像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强烈的女孩现在的确还很少见呢,这种行为难道不正是一个秘书所要具备的基本要求吗?
于是,这位应聘考官立即停止手头的工作,并让旁边的工作人员把正在大厅后面维持秩序的嘉楠小姐叫到自己的跟前,并向她询问她为什么能够主动站出来维持大厅的秩序,同时戴上自己的眼镜仔细地看了嘉楠提交给他的求职简历。嘉楠拂了拂额前的头发,然后面带微笑地说:“没什么,我也是求职队伍中的一员,维持好求职秩序和环境,是每一位求职人员应该做的事情,况且您主考大人也需要清静一些来阅读我们的求职材料。”经过一番问答,这位应聘考官紧握嘉楠的双手,并向她表示感谢。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嘉楠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求职成功者。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嘉楠这种看似无意但积极主动的行为,正是帮助她求职成功的主要原因。
利用机遇,成就辉煌人生
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很多机会。这些机会可能不是你所喜欢的,但是,你所利用的每个机会,都会为你带来更大更好的机会。身体或智能上的缺陷,或许意味着你必须去探索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领域,但这也表示,你拥有他人所没有的机遇。
比别人期待的更多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大脑”,成功的机遇不是在某一天随便碰上的,而是与日积月累的努力分不开的。
张迈毕业那年正赶上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他在一年间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种人才交流会几十个,但听到的都是“这个专业不要”、“收满了”等五花八门的拒绝理由,四处碰壁。
眼看就到了毕业留京的最后期限,这是最后一次大型的招聘会了。来招聘的用人单位挺少的,大家都在一家一家地搜寻,哪怕是有一线希望也毫不犹豫地投上简历。张迈把目标对准了一家出版社。但两位工作人员很明白地告诉他,简历他们已经收了一大摞,而且大多是来自全国名校的优秀学子,已经给他们留下了良好深刻的印象——张迈的机会很渺茫了!
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一切,而是自信地介绍自己四年来学习、工作、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表现,招聘人员的脸上渐渐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机会来了!关键时候,张迈灵机一动,他从容不迫地讲起了给某杂志“挑刺”的故事。那还是他上大三时的事:在我喜爱的一本英语杂志上,我看到一篇文章的翻译存在小问题。译者可能是个“老外”,在翻译“老少边穷地区”时,未必了解这个“中国特色”词语,因此译得有点词不达意,意思成了“居民或老或少的地方”。虽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但出于对杂志的喜爱,我干起了“鸡蛋里挑骨头”的事——给主编陈先生写了一封信,指出上述错误,并不揣浅薄,提供了自己的译法。囿于水平,我的译法还很不精致简练,但一片诚心,自觉颇有点像“献曝”的“野人”。令我惊喜的是,半个月后,我收到了陈先生的回信,对我的意见表示感谢,并给出了一个相当出色的译法,还赠给了我一本翻译小说。我当时真有点喜出望外,但这只是我大学四年中的一朵小浪花,泛起的一些涟漪很快就平息了。
听着听着,招聘人员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说道:“你说的是一本很不错的杂志,我也很喜欢。好了,回家等通知吧!”
一个月后,张迈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出版社英文编辑的工作。因为,后来领导告诉他,也许他并不是最优秀的。在他来之前,他们已经相中了几位名校毕业生,本想带资料回去慢慢挑选,就此“鸣金收兵”。因为时间尚早,于是就又多停了一会儿,恰好这时张迈出现了。一开始,他们对他兴趣并不大,他的学校算不上什么名校,但他的素质让他们有点心动,尤其是“小故事”中所体现出的认真、严谨、苛刻的态度,这正是编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这一点深深感动了他们。
所以往往在关键的时候,平时不太经意的一点小小的努力,很可能成为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这一次,它就帮助张迈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一次飞跃!
人生就是这样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为自己准备更多的“资本”,比别人多做一点就往往会得到幸运的垂青,也就可能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顺利、更远。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给别人一种信任感,会吸引更多的人与自己合作。信守责任的同时,就是在信守一个人的人格和道德。试想,一个在责任感方面很欠缺的人又怎么能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呢?
因为责任,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选择放弃,也不要为此寻找任何借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要以饱满的态度面对人生旅途上的每一个“不”。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就等于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设路障,摔跤跌倒的也只能是自己。
当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时,他又在完善自己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作为员工,不要总抱怨老板没有给你机会,有空的时候不妨仔细想一想,你是否能够漂亮地完成任务并且没有那么多的废话?你是否平时就给老板留下了一个能够勇于负责的印象?如果没有,你就别抱怨机会不来敲你的门。当你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理由,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主动的时候,你再看看机会会不会来敲你的门?
迈克和汉斯是新到速递公司的两名职员。他们俩是工作搭档,工作都很认真、也很卖力。上司对他们俩都很满意,然而一件事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一次,他们俩负责送一个古董到码头。这个古董很贵重,上司反复叮嘱他们要小心。但没想到,车开到半路却坏了。
汉斯说:“怎么办,你出门之前为什么不把车检查一下,如果不按规定时间送到,我们要被扣奖金的。”
迈克说:“我的力气大,距离码头也没有多远了,让我来背吧。这条路上的车特别少,等车修好,船应该开走了。”汉斯同意了。
于是,迈克背起古董,一路小跑,终于按照规定的时间赶到了码头。但在这时,汉斯却说:“我来背吧,你去叫货主。”汉斯心里暗想,如果客户把这件事告诉了老板,老板也许还会给我加薪呢!他只顾想,当迈克把古董递给他的时候,他却没接住,“哗啦”一声,古董掉在了地上碎了。
“你怎么搞的,我没接你就放手。”汉斯故意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我才递的,是你没接住。”迈克辩解。
迈克和汉斯都知道,古董打碎了不仅意味着被解雇,可能还要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果然,老板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不是我的错,是迈克不小心弄坏的。”汉斯偷偷来到老板的办公室,对老板说。老板平静地说:“谢谢你,我知道了。”
随后,迈克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迈克说:“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另外,汉斯的家境不好,如果可能的话,他的责任我也来承担。我一定会弥补上我们的损失的。”
不久,老板把他们俩叫到了办公室说:“公司一直对你俩很器重,想从其中选择一个人担任客户部经理,没想到却出了这样一件事情,不过也好,这会让我们更清楚谁是合适的人选。”
汉斯暗喜:一定是我了。
没想到,老板却宣布迈克担任公司的客户部经理,解雇了汉斯并让他自己想办法偿还给客户造成的损失。
“为什么?”汉斯问。
“其实,古董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俩在递接古董时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事实。还有,我也看到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迈克是一个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做与不做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责任。
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而缺乏责任感或者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
不必找一些理由作为自己不负责任的借口,借口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人不负责任的理由。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学会认清责任,是为了更好承担责任。首先要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然后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最后再去想我怎样做才能够做得更好。当你能够尽自己的努力承担更多的责任时,你所得到的收获可能就是绿树成林,相反,你所获得的可能就是满眼荒芜。这就是责任感不同的差距。请记住,那些不需要别人监督而且更具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
抓住机会,果断出击
没有行动,理想永远是句空话。只有行动,理想才会变成现实,人生才能走向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对行动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动。遗憾的是,许多人会等到事情不能再拖下去时才去行动,有的人则以积极的姿态积极行动,后者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行动。
横下一条心,结果会大不相同。有一位作家说过:“世界上最可怜又最可恨的人,莫过于那些总是瞻前顾后、不知取舍的人,莫过于那些不敢承担风险、彷徨犹豫的人,莫过于那些无法忍受压力、优柔寡断的人,莫过于那些容易受他人影响、没有自己主见的人,莫过于那些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人,莫过于那些从未感受到自身伟大内在力量的人。他们总是背信弃义、左右摇摆,最终自己毁坏了自己的名声,最终一事无成。”
瞻前顾后的行动习惯使人丧失许多机会。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如果我们能横下一条心去做,事情的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有个人听说某公司招考一个职员,这公司的待遇优厚,远景也好,他很想去试试。但是他怕自己能力不够,又怕万一考不取丢脸。于是他犹豫着,没有下决心。直到最后,他发现另外一个比他条件差得远的人居然考取了,他才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去试一试。许多事是应该用勇气和决心去争取的。
如果你总是敢于尝试,就总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有的时候,人们总是太过规律了,太乏味了,以至于一开始就知道结尾了。人们总是习惯于用惯性的思维去看他们看到的事情,其实他们并没有亲自去试探一下,就像小马一样,如果你不去亲自趟过河水,最终也不知道河水的深浅。
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有许多被动的人平庸一辈子,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当然,我们需要追求完美,但是人间的事情没有一件绝对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了。
有两个学生同时报考某教授的博士生,可是教授只招一个学生,于是教授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两个学生同时做完了题目。过程一样精彩,结果也一样正确,难分伯仲。教授思考了一下,选择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很不服气地找教授问:“为什么没有选择我?”教授指着题目开始做的时间说:“题目是我上周五下午布置的,他是上周五下午四点开始做的,你是周一开始做的。我之所以选择从周五下午四点开始的他,是因为我认为一个立刻开始行动的人更具竞争力。”
“立即行动!”无论何时,当“立即行动”这个警句从你的下意识心理闪现到有意识心理时,你就该立即行动。许多人都有拖沓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他们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变他们整个生活进程的良机。
有一位先生,他是某公司经理,他有一种不允许别人有机会扰乱他意志的长处,往往在别人还在他旁边啰啰嗦嗦地叙述事情的困难的时候,他已经把他的办法拿出来了,干净利落,决不拖泥带水。他那种明快果决的本领,十分使人折服。
奥格?曼狄诺是美国一位成功的作家,他常常告诫自己:“我要采取行动,我要采取行动……从今以后,我要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时、每一天都要重复这句话,一直等到这句话成为像我的呼吸习惯一样,而跟在它后面的行动,要像我眨眼睛那种本能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够实现我成功的每一个行动,有了这句话,我就能够制约我的精神,迎接失败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战。”
迅速就是最好的成功秘方,这就好像一颗子弹在空气中的行动一样,其飞行之迅速为人目所不及也。所以不要在行动时三心二意,要集中精力去行动,行动的效果取决于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你集中的精力越多,行动就越容易取得成功。你的行动越快,成功的几率就越高。
把职业当成事业
几乎所有的老板心目中的最佳员工标准都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情,当他对客户介绍本公司的产品时,应该有一种传道士传道般的狂热!一句话,将你的职业当成一门事业来做,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会立即将你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扫而空。工作越干越有劲,人越活越年轻,道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越来越美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镇上有三个石匠,一个过路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每天都枯燥地搬石头砌墙。”第二个石匠说:“我的工作很重要,我要把墙垒好,这样房子才结实。”第三个石匠则很自豪地说:“我的责任十分重大,这是镇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将它建成百年的标志!”
同样是砌墙,三个人看待这件事的眼光却不一样。第三个石匠心中有百年大教堂,他把自己的工作当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干,因此他不仅不觉得枯燥无味,反而很有自豪感,他一定会为了心中的那个教堂兢兢业业地干活,不会有一丝懈怠,因此他必将是那三个石匠中干得最出色的一个。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如果你仅仅把眼前的工作当做一件差事,你就很难对它倾注热情,你做事情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而如果你把你的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则会完全不同。试想一下,在你拟订合同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很快将要签订的一笔上百万的定单;在你辛苦地收集资料、熬夜撰写标书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招标会上的夺冠和随之而来的大笔项目,你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周而复始、枯燥无味吗?你会觉得很有斗志和激情,知道自己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成功,你所做的一切,即使辛苦一些、艰难一些,也都是值得的!
然而,目前社会上很多人都还没有这样的观点,他们把工作当做养家糊口的差事,每天按部就班地干活,只要完成上司的任务就可以了,没有创新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可言,除了混口饭吃,找不到一点个人的价值和乐趣。
作为一个职业人士,一定要明白,工作绝不仅仅是养家糊口,工作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企业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平台。在这个职业社会里,任何的目标和理想都必须通过工作来实现,你的价值就在你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只有把工作做好了,得到了老板和别人的承认,你才能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拥有你理想的社会地位,并最终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事实上,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收获什么,我们才会对手头的工作加以关注,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要想获得成功,追求快乐的生活,就一定要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完成,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和激情。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高高兴兴和骄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脸和厌恶地做。如果把眼前的工作当做自己喜欢并且乐在其中的事情,当成使命来完成,就会抱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和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更能发掘出自己的潜能。这样的工作态度,即使在最平庸的职业中,也能取得醒目的成绩,增加你的威望和财富。我们不是在为老板工作,我们是为自己工作。我们的职业就是我们的事业,是我们需要用生命来完成的。
为理想而奋斗
生命重在过程的执著追求与不懈努力,只有坚定对生活的信念,人才能顽强地生存下去,并获取人生的意义。只要你一直为目标而奋斗,整个世界都会给你让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定位,每个人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去努力奋斗,尽管有很多人失败了,但是只要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暗淡无光。
报酬不是唯一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希望拿到高薪,但如果总以高薪酬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他是不大可能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薪酬固然是工作目的中的一个,但它不是最终目的。也就是说,你获得最多的并不是装在信封里的工资。
纽约的一位富商的奋斗史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他最初到纽约的时候,只是在商店里替人扫地,薪酬一周只有6美元。后来又找了一份工作,每周是14美元。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一直很勤恳地工作。几年后,他进了一家纽约的大公司,成了一位商务代表,年薪是3000美元。由于工作努力,业绩显著,在他最初合同尚未到期时,就获得了一份长达三年的高薪酬的新合同,并且进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成为公司合伙人之一,最终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在他最初工作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就对他说过:“你工作不挣钱而且那么累,每天加班到深夜,这样你能发财吗?”但是这位富商不那么认为,他觉得任何工作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即使是在店内扫地时,他也在观察老板是怎样和客户打交道的。他总是在不断地观察、学习、总结,即使不工作的时候,他也尝试着和客户交流,了解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有时也会向老板请教一些经营方面的问题,时间久了,他也积累了许多经商的经验。虽然,当时只有6美元的薪酬,但他却学会了如何经商。
这些经商的经验岂是6美元可以买到的?所以他觉得工作的时候要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考虑。不论你从老板那里拿到多少薪酬,你都要知道自己每天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除了工资,工作还给你带来了很多机会。一方面,你有机会从上司和同事身上学习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学习他们的技能;另一方面,你也有机会锻炼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增强工作能力,使自己成为更有作为的人。
所以,工作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你可以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行政能力,决策能力,社交能力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远远超过了你得到的工资的价值。当你从一个新手、一个无知的员工成长为一个熟练的、高效的员工时,你实际上已经大有收获了。
所以在工作时,要时刻地告诫自己:要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而努力。无论现在的工资收入是多还是少,都要清楚地意识到那只是从工作中获得的很小的一部分。不要过多地考虑现在工资收入的多少,而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新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因为你获得的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在你未来的资产中,它们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现在你所积累的货币资产。
远离抱怨,怀才有遇
千万要小心警惕那些消极抱怨者,不要让他们毁了你的成功蓝图。你可能准备写一本书,进行一项发明或作出一番事业。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并非一切都是那么随心所欲,你可能会屡次碰壁。这时候,你那些平时就爱抱怨的非常平庸的朋友就会消极地批评你,试图将你同化,结果你就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
职员约翰?兰蒂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他原来一直是跟一些人乘同一部车,但后来他却再不与他们一起了。他说:“我们车上有个家伙,每天来去都在批评我们公司不好。不管老板怎么做,都能挑出毛病,他对他上司没有一个看得上的。还说我们卖的产品也不好,公司每项决策都不对。在他眼中,别人每一件事都是做得不妥当的。”
“每天早上到办公室,我感觉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每晚下班听他四十五分钟的大肆批评,使我感到泄气和沮丧。最后,我决定和别人同车。换车后就像换了一个世界,因为这些人看事都比较客观。”约翰?兰蒂不想被消极的抱怨所传染,他积极改变了他的环境,确实是十分明智的。
你再听听李阳振聋发聩的豪言——“我不愿听失意者的哀叹,我不愿听抱怨者的牢骚,那是羊群里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我一试再试,忍受苦楚,争取每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场。我要为明天的成功播种,超过那些按部就班的人。在别人停滞不前时,我继续拼搏前行。”
爱发牢骚者从来都是行动的侏儒,如今,自以为“怀才不遇”好像成了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普遍的症状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他人,还时常显出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当然,这类人中确有怀才不遇之人,由于客观环境无法与之适应,于是虎落平阳龙困浅滩。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屈就自己,所以他们生活得十分痛苦——慢慢就养成了只知动口不去动手的坏习惯。
现实中有才能的人都是如此吗?不,尽管有时出现千里马无缘遇伯乐的现象,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现一种不好的结局,主要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客观地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高估了自己——人应该有一个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评估不客观,可以找个朋友和较熟的同事帮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的结果要低,那你就要虚心接受。有些情况下,旁人可能对我们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那为什么不接受他人的评价?
还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能力为何无法施展——是一时得不到合适的机会,还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的原因,那继续等待和创造机会不就行了吗?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离开这一环境好了。如果是人为因素,你可与人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的地方,如果是,就要想办法与人疏通。
你也许该亮出自己的其他专长——有时候,怀才不遇者是因为用错了专长。他们确实有才,但用得不对,或者不是时候。如果你有第二专长,可以要求他人给个机会试试,说不定又为你开辟一条生路。
你应该去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常自视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自己低的人,结果因为人际关系处不好,也不能才有所用。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反而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时不要居功,否则会吓跑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你要继续强化你的才干——也许你是在某一方面有才,但可能由于才气不够,所以没让人看出来。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更加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当时机成熟时,你自然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别人当然会另眼看待你,机会就会来到你的面前。
不管怎样,你最好不要成为一位怀才不遇者,这样会成为你的一种心理负担,勤恳地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材小用,那也比没用要好。慢慢从小用开始,你也许有一天能得到大用!
给自己的价值定位
由于受时间资源的限制,人生有限的时间内只能在特定的行业中谋求成功。在选择行业的时候,一定要理解特定的行业对人生的意义,自己可能在特定行业中出任的职务,以及在行业中是否会有所发展。所有的职业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是否适合自己。
人在不同的领域其价值的实现程度有一定差别,有时这种差别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的徒弟一块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很大,很好看,师父说:“不要真的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这个人去了。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以做很好的小摆件,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当做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那个人回来后说:“它最多只能卖到几个硬币。”
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只问问价。”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门徒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元钱。”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商那儿,但不要卖掉它。”他去了珠宝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5万元钱,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10万元。他说:“我不打算卖掉它。”他们说:“我们出20万元、30万元,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卖!”他说:“我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他不能相信,觉得这些人疯了!他自己觉得蔬菜市场的价已经足够了。
人们智能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不要执意在“贫瘠的土地”上耗费精力,而荒废了“肥沃的田野”。
20世纪初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瓦尔德读中学时,父母为其选择了一条学习文学的道路。孰料老师的评价是:“他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很完美的品德,也无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父母充分尊重了儿子的选择,让他改学油画,但他既不善于构思,亦不会润色,更缺乏艺术的理解力,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变得简短而严厉:“你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材。”父母和奥斯瓦尔德并未气馁,主动到学校征求意见。化学老师见他做事一丝不苟,建议他试学化学。奥斯瓦尔德的智慧火花仿佛一下子被点燃了,这位在文学、绘画艺术上的不可造就之材竟成为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1909年,奥斯瓦尔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先了解自己在哪里能实现最大价值,然后再走进那个领域,去实现这种价值。这样才更有可能与机会不期而遇。
为更高的目标工作
因为梦想和现实总有距离,所以你的“梦想”可以不必过于“真实”。哪怕有人认为你的想法只是“痴人说梦”,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毕竟超越了现实的梦想才值得我们用心去追逐,也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我们的潜能。
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确定只走l公里路的时候,在完成0.8公里时,便会有可能感觉到累而松懈,以为反正快到了。但如果你要走10公里路程,你便会做好思想准备,调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这样走七八公里,才可能会稍微放松一点。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也同样如此,你的梦想越远大,你为之而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多,即便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你也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
几年以前的一个炎热的日子,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最后一节车厢的窗户——顺便说一句,这节车厢是特制的并且带有空调——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人的负责人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公司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公司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美国潜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说:“如果你是个业务员,赚1万美元容易,还是赚10万美元容易?告诉你,是10万美元!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是赚1万美元,那么你的打算不过是能糊口罢了。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与你工作的原因,请问你工作时会兴奋有劲吗?你会热情洋溢吗?”
卓越的人生是梦想的产物。可以说,梦想越高,人生就越丰富,取得的成就就越卓绝。相反,梦想越低,人生的可塑性越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期望值越高,达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高尚的目标能切实地保持,就是高尚的事业。”
明武将戚继光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司马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志,终于完成了古往今来第一史——《史记》。
伟大的目标将充分发掘你身上无穷的潜力。正如高尔基所说:“目标愈大,人的进步愈大。”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能当上元帅,甚至不能成为一个好士兵。“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规律。一个好的员工一定拥有远大的志向,上进心一定非常强,否则只能庸碌无为。
有一个农夫意外地拾到了一只老鹰的蛋,他把这只蛋和一些鸡蛋一起放到了一只母鸡的巢里,这只蛋孵出了一只幼鹰。
这只幼鹰长大后,行为举止跟其他的鸡一样,它咯咯地叫,有时拍拍翅膀像鸡一样只在低空飞几公尺远,也像鸡一样,只吃在地上的种籽和昆虫。
有一天,它抬头仰望天空,看到了一只老鹰在万里晴空中绕着大圈子翱翔、在云中钻进钻出的英姿,它问:“那是什么东西啊?”
一只公鸡用少见多怪的口气说:“那是老鹰,是最伟大的鸟。”
“太厉害了,我希望跟它一样。”
那只公鸡说:“别做梦了,我们跟它不一样。”
如果幼鹰放弃梦想,那么它到死都会认为自己是只鸡,但它却没有放弃。虽然多年过鸡的生活让它的翅膀无力,肌肉萎缩,但它坚持不懈,摔下来,再飞上去。终于有一天它飞离了鸡巢,飞上了蓝天,成为了“最伟大的鸟”。
目标越远大,意志才会越坚强,没有远大的目标,一生只能是别人的陪衬和附庸。
心中有底气,职场有机遇
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希望在工作中得到升迁的机会。要想得到肯定和重视,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能力。要想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获得一份从容,就要用实力证明自己,打铁还要自身硬。用自己的实力,给自己增加一份机遇。
用实力获得上司青睐
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都想在工作中得到老板或上级领导的重视。换句话说就是——得到升迁的机会。但是,要想得到肯定和重视并不是无条件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能力。也就是说,你得有让老板重视你的资本和理由。
曾经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在他那里我得不到重视。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
“你对于那家贸易公司完全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我建议你把他们的公司当成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那人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说:“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嘛!”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尔后你痛下苦功,担当重任,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老板,却不反省自己的能力,这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啊!”
让老板重视你的最好做法,就是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要靠自己的实力去实现。
看低别人,抬高自己。一般人为博得别人青睐时总是这样,这在人与人的“短期交往”时可能奏效,但若想与人长期打交道,有意让对方看轻点自己,这既能使自己更容易被对方接纳,同时又能在他人不高的期待中减少心理压力,获得一份从容。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让实力证明自己。当然,常言道,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想用实力证明自己,你就得练就真正的实力。武松明知山有虎还是上了景阳冈,因为他自信可以打死老虎。所以,他这样做可以抓住机遇,如果让武大郎去呢?那就不是机遇而是灾难了。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人间处处是机遇,但只有那些预先做准备的人才能认出机会并加以有效地利用。未经妥善准备,任何人都无法看出或利用优势。请记住,机遇往往乔装成问题而出现。
2002年夏天,郑雯和韩宁大专毕业了。她们制作了精美的简历,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求职旅程,起初郑雯和韩宁一样,买了大沓的信封邮票,一次次地到邮局寄求职信,然而她们等来的是一次次的失败。终于郑雯坐不住了,她决定改变战术,主动出击,首先她到网络上下载了许多关于求职之道的资料,细心解读后,先理了一个老少皆宜的发型,然后又买了一套职业装,还买回了大包的口香糖。再买信封,也是挑那种印刷精美、质地优良的,开始了新一轮的投送。回音又不断传来,郑雯又像赶场似的去面试。然而结局还是跟没理发、没嚼口香糖之前一样。
屡战屡败的郑雯,翻着手头所剩无几的面试通知书,心中好不凄凉。其中有一张通知是一家化妆品公司寄来的,这无意间提醒了她,家里的洗涤用品该买了。在商场里,郑雯看到了那家公司的产品,郑雯突然明白该怎么做了。
她在商场泡了一整天,观察有多少顾客光顾化妆品柜台,有多少人买了这家公司的产品。她小心翼翼地赔着笑脸,向售货员小姐询问有关化妆品的事情,得到了不少“情报”。
两天后的面试,郑雯又是嚼着口香糖去的,但这次她的口里吐出不少关于化妆品市场的分析。
主持面试的那家公司的副总,是特地从上海赶来北京的,听完了郑雯的讲述,率直地说:“郑小姐,对不起!您刚才讲的有很多错……”
“哦!请您,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郑雯带着期望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副总。
“郑小姐,听我把话说完,尽管你讲的很多情况是错的,但你是所有应聘者中唯一肯花时间到商店去看我们产品的人。我看你是一个有心的女孩儿,这样吧,你明天来上班吧!”
一切是这么的艰难,艰难是因为自己以前没有准备;一切又是这么的简单,简单是因为自己现在有了准备的头脑;一切是这么的偶然,一切又是这么的必然。就这样,郑雯上班了。几年后,她凭借自己有准备的头脑,把握住了一次次的机会,终于坐上了营销总监的宝座。而韩宁则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回老家结婚去了。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而我们往往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跟他人接触,因为害怕被嘲笑而不敢跟他人沟通情感,因为害怕失落的痛苦而不敢对别人付出承诺。
把握道德的底线
纽约市新成立的公司要招聘一名女出纳员,工资待遇优厚得让人不敢相信。顿时,全市的女青年像疯了似的,每人交纳100美元报名费,然后面试、笔试,折腾了半个月,只剩下不到10人。最佳人选将从这几个人中间产生。
玛利过关斩将,成了其中的幸存者。她观察了一下自己的几名竞争对手,论年龄,论口才,尤其是相貌和风度……她至少也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玛利高兴得芳心猛跳,夜夜从梦中笑醒。
谁知好事多磨,进入决赛后,用人单位反倒没了动静。玛利差不多天天去打听消息,唯恐让别人钻了空子占了先,但消息绝对准确:招聘人选根本没定下来。她猜想,这肯定是骗局,每人100美元,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玛利又恨又没办法,只好耐着性子在原单位上班。
这一天,刚发完工资,玛利闲得无聊,便约了同事玛菲逛商场,当她买了些东西返回时,发现同办公室的另一名同事也走了。她的椅子上却坐着个陌生男子,见她们回来,连忙欠身打招呼。
玛利很反感。一个男人呆在女人的办公室里干什么?
她冷冷地问:“你找谁?”
“先不说找谁。请问二位是在这儿办公吗?”那男子问。
见两位姑娘点头,男子又问,“你们坐哪把椅子?”
“这跟局外人有关系吗?”玛利更反感了,“你找谁?”
男子取出压在茶杯下面的一张百元面值的大票,钱的一角沾了些碳素墨水。他微微一笑:“我等失主呢。刚才在这两把椅子中间拾到这张钱,你们说我揣走还是归还?哪位丢的钱,她应当谢我才是。”
玛菲拿眼一扫:“不是我的。再说,发完工资,我贴身装着,不可能蹿出来,肯定是玛利的。”
男子把百元大票放在玛利面前,说:“那就是这位小姐丢的啦。”
玛利心口扑扑直跳:这男子捡钱是咋回事,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傻的人,发了财还在这儿等人认领回去。她故作迟疑地说:“是我丢的吗?”
“你不会数一数兜里的钱吗?”玛菲提醒她。
“我的钱没数。”玛利双手一摊。
百元大票归了玛利。为了表示礼貌和感谢,她微笑着给来客沏茶,并询问对方是来找谁的。
“我专门恭候您哪,玛利小姐。”男子也报以微笑,
“我是您应聘那家企业的职员,奉命来对您进行最后一次测试。”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玛利满面春风地说道:“要测试什么就马上开始吧。我从来不像别人那样,还需要准备这准备那。这样突然的考试最合理,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水平。”
“说得太对了,”男子说,“可我们的测试已经结束了。我十分遗憾地通知小姐,您不够录用条件。”男子站起身来告辞。
玛利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刚才那张百元大票,是块试金石!她沮丧地掏出那张钱,还给男子:“你们这种考试方法含有某种欺骗性和侮辱性,我兜里的钱的确没有数。”
“不会的。”男子摇摇头,“您在以前的测试中表现突出,尤其记忆力惊人。您不会不清楚自己兜里有多少钱,何况其误差达百元之多,你更不可能忘记自己有没有这样一张被严重污染过的钞票。按常理,刚才您去购物时,如果真有这张钱,您一定会先把它花出去。这张钞票依然归小姐您,就当我们退还您的报名费。假如这一位小姐有兴趣的话,不妨去敝公司一试。”男子转身向玛菲说:“作为出纳员,首要的是面对金钱的态度。别的不论,最后这一测试,您却过了关。”
没想到那男子竟是那家公司的副总裁,更没想到的是玛菲后来居然通过了其他的考试。她成为该企业的出纳员。有一天在闲谈中,玛菲很为玛利惋惜:“她只差那么一丁点儿。如果她再冷静一点儿……”
“应当祝贺她。”副总裁说,“要是她果真当上出纳员,那才是玛利真正的悲哀。”
是贪欲让她丧失了机会。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
成功在努力的终点站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兄弟俩长相酷似,哥哥拙于言辞,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弟弟去读书吧,他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
哥哥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
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了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退休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到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器上,曾有多名工人斩断了手指。哥哥从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这里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设施。厂长又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试验,摸索新的生产工艺。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创新试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创出了新的品牌产品,水泥畅销华南几省。之后,他便成为全市建材界的名人……
弟弟进入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双双坠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整整两年他没有向家中要过一分钱,浑身脱土变洋,“帅呆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网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无头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的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却迟迟不肯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条件最艰苦的烧成车间当工人。
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递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椅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欲上天堂,先下地狱”。奉劝初涉社会的年轻朋友们,暂时收起自己的锋芒,平息内心的浮躁,到“地狱”里磨炼自己,然后,你才能体验到到达“天堂”的幸福。记住:成功在努力的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