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张学良幽禁秘史
660100000030

第30章 再版后记

再版后记

张学良将军2001年在檀香山溘然仙逝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好些感慨。杨虎城的孙子叹息说:“中国的那一个世代是结束了,完全结束了。毛、蒋、周、张,俱往矣!”当年那代人的功过,已经逐渐有了明晰的评价,中国当代史上,张学良是最富戏剧性,同时也是最具辉煌的一幕大戏的主角,但蒙主恩召,也就这么淡然而去,随之拉上了那段绝唱的帷幕。

张学良去世后,关于张学良和西安事变的书籍和文章又着实热火了一阵,尤其是随着大量前苏联、国民党、大陆档案部门有关档案的部分解密,关于张学良当年“九一八”时的不抵抗缘由,西安事变的起因、过程与结局,张学良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的动机及被扣押随后被“管束”的种种遭遇等,相对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原先迷雾重重的历史逐渐被廓清。

张学良之所以受到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关注,是因为任何中国现代史的研究都无法绕过这个人物。就其重要性来讲,他可以算得上20世纪最有影响的几个中国人之一,曾经主导差不多半个中国,以一身而系天下安危,他一手主导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局势,即便在他被蒋介石“管束”50年,甚至在他2001年驾鹤西去之后,围绕他的议论仍在延续,在他身上值得探讨的事情仍然很多。至今两岸对他的评价也不尽一致,抗日英雄,千古功臣,还是政变误国,乱臣贼子?政治上和品格上这个人物仍有不少争议。

内地和海外有大量关于张学良的著作,其中大都关注张学良的人生传奇,他与赵一荻等红颜知己的轶闻等等,有些对上代历史不甚了了的年轻人,听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情,便把他想象成“人间四月天”的徐志摩,而对当时的年代和大背景了无兴趣。当然这与话语环境和思维形式有关。我这本书的关注点,是张学良由一位中国政坛重要人物到完全沉寂消隐的变迁过程,是他历经辗转,饱经沧桑的艰难经历,以及他在漫漫幽禁岁月中的复杂心态,性格畸变,情感寄托和他在不同生命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精神。西方人在提及张学良被“管束”时,常常使用两个不同的词汇,一个是incarceration,意为“关押”,“禁闭”,一个是house arrest,意为“软禁”,两个词侧重点不同,含带的中心意思都是“失去自由”。没有了自由,无论你是帝王、将军还是平民,生命便与欢乐绝缘。我很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文字走近一位真实生动而又有血有肉的历史壮士,同时又能真切地窥探到一位受难者的悲苦灵魂。

海内外描写张学良的书籍文章,已经数不胜数,此外还有学会、研究会,似乎还有“张学”的存在,但是要真正把张学良这个人说尽道透,却不是件易事。张学良自从生起就“身逢乱世”,他的成长过程杂糅了中西、朝野、文明与江湖的种种熏染,性格复杂而且矛盾,其家庭背景、文化修养、人际交往、性格特质、人生追求、历史地位,都很值得研究。而他的崛起和消隐,涉及各派政治力量的最高领导层次和著名历史人物,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任何撰写张学良的笔触都不得不细心稳慎。

1992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拙著《张学良的幽禁岁月》之后,在国内研究张学良的领域引起了一定反响,因为这是大陆第一部完整描写、披露张学良1936年西安事变后至他获得自由几十年间踪迹、经历、生活的书籍。两年后台湾的先智出版公司以繁体字本分上下两册出版了此书,在台湾和海外引起了一定反响。先是台湾军队的“总政战部”摘选了两万多字作为“内部参阅”,接下来台湾的《传记文学》杂志、《联合晚报》、《自立晚报》等报纸杂志陆续摘选、连载了此书的部分章节,大陆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又“由外转内”,将《自立晚报》的部分选文在《参考消息》上连载;台湾当局的“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陆军军官学校”都把这本书列为当时的必读书之一,至今仍然是台湾“国防大学”的参考书;美国的国会图书馆和纽约、华盛顿、加州等图书馆都将此书列为中文馆藏书目,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也将这本书列为了解中国历史的参考书目。不少后来出版的关于张学良和西安事变的研究文章、书籍也摘选或引用了拙著不少文字,凡此种种,说明此书还是受到海内外读者们赏识欢迎的。

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原因,此次再版修订主要是对18年前写作时出现的不准确之处做了订正。还有,当时拙著对张学良的记述结束于张学良第一次访美省亲,其后他又第二次访美,并决定在美国夏威夷定居,并终老这个海岛。其间,由于他已经完全获得自由,他对记者和亲朋的谈话陆续见诸文字和视频,他对个人生平和西安事变的反复讲述作为第一手资料订正了外界许多不实之词。随着包括蒋介石日记在内的大量海峡两岸历史档案的逐渐解密,也包括容纳张学良、赵一荻生平资料、收藏的“毅荻书斋”在美国哥伦比亚的开放,还有当时指导中共处理西安事变的前苏联文档的解密,西安事变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此次再版也就随张学良的生命轨迹延续至他去世,也融入了对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在此,向诸位多年来孜孜不倦追索张学良生命轨迹的研究者们表示感谢和敬意。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北方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18年前他们支持我写作出版了这本书,现在,在张学良已经溘然长逝近十年之际,新上任的社长胆识独具,决定再版此书。趁2010年4月第二十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成都举办之际,宋玉成社长专门与我晤谈,说张学良,说中国历史,说时下低俗图书之滥觞,言及作者与出版者的社会责任,令我深为敬佩。责任编辑王金秋女士,多次对此书的修订给以鼓励并提出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借此,也衷心感谢支持、关注我写作此书的亲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