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万箭千刀一夜杀
660500000006

第6章 法国战役(3)

双方主将

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1954),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

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古德里安的闪电战,装甲集群,不到一个月就灭了波兰。一个月多就灭了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要不是希特勒吃惊闪电战的速度,以为有诈,不让进攻,那33万英法联军早就让他给灭了。进攻苏联,6天抓了200万俘虏,最后他都懒得抓了,说“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从道路上滚开,免得挡路”。他是闪电战之父。

甘末林

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1872—1958),1940年法国统帅。1893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1899年毕业于参谋学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任法国大本营作战处长、旅长、师长。1925—1928年任驻叙利亚法军司令官兼副高级专员,曾指挥镇压叙利亚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民族解放起义。1931年任陆军总参谋长。1935年兼任陆军高级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8年任国防部总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于1939年9月3日任法陆军总司令,兼英国远征军指挥。是法国统治集团投降政策的拥护者之一,因而对1940年法国的失败负有责任。

1940年5月被撤职逮捕。1942年交由贝当政府组织的法庭审判,贝当政府建立该法庭的目的,是为了宣判自己投降***德国无罪。1943年被运往德国,关押在***集中营,直到战争结束。战后,政治上再无积极作为。1946—1947年间发表了回忆录。1958年去世。

战争中的故事

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德国炮火的猛烈袭击下,上千条各色各样的船向着敦刻尔克方向前进着。

这是一支古怪的“无敌舰队”:有颜色鲜艳的法国渔船,有运载乘客的旅游船,还有维修船拖驳、小型护航船、扫雷艇、拖网渔船、驱逐舰、英国空救援船、雷达哨船……

这支极为离奇、难以形容的船队,由各色各样的英国、法国人驾驶着。他们中有银行家、牙科医生、出租汽车司机、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少年、工程师、渔夫和文职官员……他们中有面肤娇嫩的童子和古铜色皮肤映着苍苍白发的老人。他们中很多人明显是穷人,他们没有外套,穿着破旧的毛衣和卫生衫,他们穿着有裂缝的胶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浑身湿淋淋的,彻骨的寒风中他们饥肠辘辘……

这只奇怪的船队在炮火的轰击下,没有武装、没有护航,但勇敢的人们却迎着枪林弹雨和硝烟烈火,在漂着沉船的海面,灵活地向前行驶着,明知前方是地狱,他们也毫不畏惧。这支勇往直前的船队是为了怎样的目的奋勇向前呢?

**德国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战略呆板保守,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在德法边境上,只有小规模的互射,没有进行大的战役,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战争”。

然而,德军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入法国。德国***的铁蹄不久又踏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40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

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撤离3万人。

对于即将发生的悲剧,人们怨声载道,争吵不休。他们猛烈抨击上层的无能和腐败,但仍然宁死不惧地投入到撤离部队的危险中去。于是出现了驶住敦刻尔克的奇怪的“无敌舰队”。

这支船队中有政府征用的船只,但更多的是自发前去接运部队的人民。他们没有登记过,也没有接到命令,但他们有比组织性更有力的东西,这就是不列颠民族征服海洋的精神。一位亲身投入接运部队的英国人事后回忆道:

“在黑暗中驾驶是危险的事。阴云低垂,月昏星暗,我们没带灯,也没有标志,没有办法辨别敌友。在渡海航程一半还不到时,我们开始和第一批返航的船队相遇。我们躲避着从船头经过的船队的白糊糊的前浪时,又落入前面半昏不明的船影里。黑暗中常有叫喊声,但不过是偶然的喇叭声而已。我们‘边靠猜测边靠上帝’地航行着。”

等着上船的士兵富有纪律性,他们为撤离已战斗了三个星期,一直在退却,经常失去指挥,孤立无援,他们缺少睡眠,忍饥挨渴,然而他们一直保持队形,直至开到海滩,仍服从指挥。这些疲惫的士兵步履蹒跚地跨过海滩走向小船;大批的人马冒着轰炸和扫射涉入水中,前面的人水深及肩,他们的头刚好在扑向岸边的波浪之上,直至水深及肩他们才上到船上。从岸上摆渡到大船去的小船因载人过多而歪歪扭扭地倾斜着……

一些大船不顾落潮的危险差不多冲到了岸上……

沙滩上有被炸弹击中的驱逐舰残骸,被丢弃的救护车……

这一切都辉映在红色的背景中,这是敦刻尔克在燃烧。没有水去扑火,也没人有空去救火……

到处是地狱般可怕的喧闹场,炮兵不停地开炮,炮声轰轰,火光闪闪,天空中充满嘈杂声、高射炮声、机枪声……人们不可能正常说话,在敦刻尔克战斗过的人都有了一种极为嘶哑的嗓音——一种荣誉的标记“敦刻尔克嗓子”。

这支杂牌船队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33.5万人。

这就是举世震惊的奇迹——敦刻尔克大撤退。

名人论战

美国作家德鲁·米德尔顿在其著作《用兵之道》中,对法军在法国战役初的表现有这么一段叙述:“二次大战初的法国战役中德国人比法国人有更大的干劲和魄力。虽然法国人是为保卫祖国而战,但是他们往往给人们这样的印象:他们一心只想从战争中脱身出来,好赶紧回家团圆。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冬天,军官团中许多人的强烈反共、亲***的情绪对法国的崩溃起了作用。也就是在这个冬天,我初次听到了这样的话:‘宁要希特勒,不要勃鲁姆(注:当时法国左翼政治势力的总统后选人)’。”

战争遗迹

敦刻尔克大撤退纪念碑

敦刻尔克是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人口7,1000(1990年)。敦刻尔克是排在勒阿弗尔和马赛之后法国的第三大港口。它也是一个工业城市,主要行业包括钢铁、食品加工、炼油、造船和化工。

敦刻尔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发生在这里的敦刻尔克战役和英法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

1662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以四十万镑的价格将敦刻尔克卖给法国。

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使英国最终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地挽救了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

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而**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这是后人对于那些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士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