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666300000020

第20章 平安时代 (4)

藤原基经三思之后,拥立了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时康亲王,即日本第五十八代天皇——光孝天皇。此时,光孝天皇已五十五岁,性格“谦恭宽厚”,和谁的关系都处得不错,论起亲戚来还和藤原基经是表兄弟,两人还挺亲热。瞧,好人缘多重要。光孝天皇没想到自己这把年纪还能捞到一个天皇当当,要知道比他身份尊贵的皇子皇孙可有的是,这都是藤原基经的功劳啊。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光孝天皇一上任就回送了藤原基经一份大礼:除了朝廷的仪礼之外,一概国政由藤原基经全权处理。也就是说,天皇不再插手政治,大权全孝敬给藤原基经了。不过,光孝天皇身体不争气,才当了两年多天皇就挂了,内定由光孝天皇的儿子定善亲王源定省继位,即日本第五十九代天皇——宇多天皇。光孝天皇临终时嘱咐儿子,要牢记藤原基经的恩情,不要和藤原基经作对,宇多天皇也明白自己的一切皆是藤原基经所赐,所以,也是竭尽全力地讨好藤原基经。他命人写了一道诏令:万机巨细,皆关白太政大臣,而后奏下。意思就是说,一切事宜都由藤原基经做主。这倒没什么新意,倒是“关白”一词值得特写。“关白”本来是陈述、禀告的意思,出自《汉书 ·霍光金传》:“诸事皆先关白光(霍光),然后奏天子”。

后来,“关白”一词经遣唐使引入日本,再经宇多天皇这么一演绎,“关白”就变成一个专门的官职,位高权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摄政与关白,合称摄关,这一官职基本上为藤原家族所垄断。宇多天皇给了藤原基经一个“关白”,藤原基经当然欣然接受,不过,为了显示风度,总要三推四让地谦逊一番。不过,没想到这一谦逊却出了问题。宇多天皇的诏令都是由橘广相一手经办的,在给藤原基经的一道诏令中,橘广相写了这样一句话:宜以阿衡之任,为卿之任。“阿衡”是谁?阿衡就是指中国商朝建国的功臣伊尹,是诸葛亮的偶像。说藤原基经是阿衡,其实就是在拍马屁,谁知却有人对藤原基经解释,说阿衡只是一个虚职,没有实权。藤原基经信以为真,以为宇多天皇是想夺他的权,他立刻作出了反应,说“既然天皇想收回我的权力,那我以后就不管事了”,然后就闭门不出,啥事也不管了。

宇多天皇一看马屁拍到了马粪上,慌忙下令召集所有的博士,研究这个“阿衡”的职掌问题,可吵了半年多还是没个定论,最后还是宇多天皇修改了原本的诏书,去掉了“阿衡”两字,再由大学者菅原道真从中说和,撤了橘广相的职,这事才算平息下来。藤原基经作风如此霸道,宇多天皇的日子过得战战兢兢。所幸的是,没过两年,藤原基经就生病去世了,他的接班人藤原时平还年轻,宇多天皇收回了天皇的大权。但是,藤原氏的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宇多天皇不敢妄动,还要对藤原一族封官许愿,以安定人心。汉字与假名——菅原道真VS藤原时平藤原基经死时,他的长子藤原时平资历尚浅,虽说已任藏人头之职,但还没有进入权力决策中心。然而,年轻的他还是继承了藤原家的优秀基因,搞政治也是一把好手,能量绝不可小觑。

为了稳定政局,宇多天皇作了一系列人事调动,升藤原时平为参议,起用平夷有功的藤原保则入朝为官,半年后又任命菅原道真为藏人头。能当上藏人头的都不是简单人物,菅原道真也非常人。菅原道真出身书香世家,父亲做过参议,母亲出身豪门,就是曾经辉煌一时的大伴氏。家族以发展文化事业为己任,文章、和歌非常有名,是名噪一时的名门望族。菅原道真从小就展露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据说他五岁就能作诗,十一岁时,他父亲请当时有名的岛田忠臣出题考他,他张口就吟诗一首:月耀如晴雪,梅花似照星。可怜金镜转,庭上玉房馨。小小年纪就能作出这样的诗来,说他是神童一点儿也不为过。

父亲很骄傲,出题人岛田忠臣也是眼前一亮,好小子,我女婿就是你了,后来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老婆有了,菅原道真的事业也逐渐走上了正轨。那年因为“阿衡事件”,藤原基经和宇多天皇相持不下,朝政乱成一团,是菅原道真主动写的一封信,洋洋数千言,合情入理,让藤原基经看后颇为感动,随后与宇多天皇达成和解。因为调解有功,菅原道真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宇多天皇更是将他视为心腹,想培养他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与藤原氏相抗衡。藤原基经死后,宇多天皇趁机收回了天皇的权力,但藤原氏势力庞大,尤其是藤原时平,实在教人放心不下。正好,藤原时平升为参议,他原先的职位藏人头空了出来,宇多天皇就趁机把菅原道真安插到了这个重要位置。

不过,这只是刚开始,藏人头之后,菅原道真官运亨通,真应了那句话:有人脉坐电梯,没人脉爬楼梯。不过短短数年时间,菅原道真已经成为正三位大纳言兼右近卫大将,能和藤原时平平起平坐了。看着朝中风调雨顺的,宇多天皇好了疮疤忘了疼,把政务丢给大臣们,自己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去了。享了好几年的清福,宇多天皇才咂出天皇的味来:当天皇就是爽啊!幸福总是短暂的。当宇多天皇猛然从安乐窝里看向朝中时,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大和朝廷何时又成藤原氏的天下了!

人气最旺的藤原保则死了,老资格左大臣源融也去世了,接任的藤原良世干了一年就回老家了,右大臣能源有才干了一年就殉职了,如今朝中官位最高的人就数大纳言藤原时平了,大权自然落到了他的手中。宇多天皇仿佛又感受到了藤原基经的阴影,他没心思,也没勇气和藤原时平一决高下,他只想好好享受,其余的让别人去操心吧。才三十一岁的宇多天皇决定退位,而且说退就退,先给皇太子举行了成年典礼,然后又匆忙把皇位禅让给了皇太子敦仁亲王,即日本第六十代天皇——醍醐天皇。醍醐天皇也是藤原家的外甥,是由藤原时平的堂姐胤子所生,才十三岁,宇多天皇此举也是在向藤原时平示好,希望藤原时平看在一家人的情分上,不要做得太过分。在宇多上皇的授意下,醍醐天皇任命菅原道真为右大臣,藤原时平为左大臣,共理朝政。

菅原道真饱读诗书,是个实诚君子,根本不屑于阴谋诡计那一套,只是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对藤原时平的小动作则视而不见。再说,菅原道真一心想在文学上做出点成就,流芳百世。所以,在政务之余,菅原道真忙于出书,将父亲和自己的作品收集整理起来,汇编成书,名曰《菅家文章》。而藤原时平在忙些什么呢?他暗中和大纳言源光密谋,企图将菅原道真赶出朝堂,由源光接任右大臣一职,源光当然满口答应。藤原时平对醍醐天皇说:菅原道真心怀不满,为了独揽大权,想废了你,另立斋世亲王为天皇,并且宇多上皇也同意这样做了,为了保住皇位,你必须先下手为强,将菅原道真贬出朝堂。醍醐天皇半信半疑,可没办法求证。因为宇多上皇又玩出了新花样,学人家当和尚去了,搞了个闭关修炼。这下可好,不但菅原道真见不到他的面,连醍醐天皇都看不到他的影子。醍醐天皇心理承受能力不比宇多天皇强多少,藤原时平一番恐吓威逼,他也就软了,把事情交由藤原时平全权处理。藤原时平毫不客气,一道旨下来就将菅原道真贬到了九州,性质跟中国把官员流放到边远之地差不多。菅原道真一夜间从右大臣成了太宰府权帅,其心境可想而知。

离家三四月,泪落百千行。万事皆如梦,时时仰彼苍。无辜受辱,菅原道真心中冤愤难平,不到两年,他就郁郁而终。日本一代文豪就这样玉碎了,死不瞑目。但菅原道真在民间粉丝众多,老百姓对菅原道真的死充满了同情,都自发地悼念他。可能老天也看不下去了吧,菅原道真死后,日本天灾不断。今年旱明年涝,庄稼歉收,饥荒连年。老百姓都传说是菅原道真的冤魂在报复,并且越传越神,说菅原道真在平安京府邸种植的梅花树,一夜之间飞到了九州,因为菅原道真生前酷爱梅花。传言难以取信,不过,菅原道真在九州太宰府住处的确种了几株梅花,如今已长成一片梅花林,来此凭吊的后人络绎不绝。更恐怖的是,传言越传越玄乎,说菅原道真死后被封为雷神,哪里不平他往哪儿劈。每逢雷电交加,老百姓就说:“看啊,菅原道真先生又发怒了,不知道要劈哪个坏人了。”

由此可见,老百姓对菅原道真的同情,认为他的死是被人迫害的,而那些迫害菅原道真的人都会被雷劈的。这事还真灵了。这天,朝廷在清凉殿开会,醍醐天皇、藤原时平及一干大臣都在场,大家正在热烈地讨论时,“砰”的一声响雷就轰到了清凉殿上,霎时间瓦片齐飞,侍从、大臣四散奔逃,不知哪个没眼色还在那喊:“菅原道真显灵了!快跑啊!”醍醐天皇吓得差点钻进桌子底下去,藤原时平倒是个狠角色,霍地站起,“当啷”一声抽出自己的佩刀,两眼暴睁大喝一声:“哼!你生前就斗不过我,死了更不是我对手!还不快给我滚!”藤原时平这么一吼,说来也怪,雷声不一会儿确实消失了。雷神可能拿藤原时平没办法,但死神谁也吓不跑。两年后,正值壮年的菅原道真铜塑坐像藤原时平没能挡住死神的诱惑,一病而亡了。藤原时平死了,灾祸还是一件接着一件,醍醐天皇简直要崩溃了。先是皇太子保明亲王忽然生病死了,接着醍醐天皇立的皇太孙(保明亲王与藤原时平的女儿所生)也死了。更让醍醐天皇崩溃的还在后面。这年日本大旱,醍醐天皇召集大臣在清凉殿开会商讨对策。

会开到半截,天阴了,起风了,下雨了!而且是倾盆大雨!众人欢呼雀跃,醍醐天皇也倍感欣慰,老天爷太给面子了。谁知说时迟那时快,当年那雷又故地重游,“轰隆”一声又劈到了清凉殿上,登时引发了火灾。大纳言藤原清贯衣服被点着,成了火人,被活活烧死;右中弁平希世被烧得面目全非。知道藤原清贯是谁吗?他就是被那个被派到大宰府去监视菅原道真的人。邪乎?醍醐天皇倒没事,一点儿皮毛没伤着。但是受到强烈惊吓的他一病不起,三个月后驾崩了。

因为两次雷劈仇人,菅原道真更是名声大振,日本上下皆尊其为雷神,每当国家有灾了,朝廷就派人到“太宰府天满宫”先祭祀一番。同时,因为菅原道真在文化上的成就,有孩子的父母或是想求学的学子,也都去拜菅原道真,所以,菅原道真又被尊为“学问之神”。挥刀子说话——承平、天庆之乱醍醐天皇死前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子宽明亲王,即日本第六十一代天皇——朱雀天皇。朱雀天皇才八岁,也是藤原家的外甥,他的母亲是藤原基经的女儿稳子。天皇幼小,自然要有人摄政,出任摄政的就是藤原时平的弟弟,时任右大臣的藤原忠平。藤原忠平性格温和,待人宽厚,连那些对藤原北家不满的人,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菅原道真生前跟他的关系也不错。所以,朝廷内部倒是一派和睦团结、歌舞升平的景象。

然而,此时的日本已是危机重重,统治危机如箭在弦。由于灾荒不断,再加上官府的苛捐重税,生活难以为继,百姓怨声载道。而上层阶级却是安于享乐,奢侈成风,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铤而走险,干起了盗窃的勾当。当时全国的治安都相当差,天皇脚下都不太平,到处是流窜犯,一到晚上就得宣布全城戒严。这还算好的,出了京城,到处可见武打场面,再偏远点,抢劫简直就是日常劳动。量变总会引起质变的。黑云压城,一场风暴正在悄然形成。当时,在日本关东地区有一个豪门,平氏家族。说起来平氏也是天皇贵胄,是桓武天皇的后裔。桓武天皇的一个曾孙高望王被降格为臣,赐姓平,并被任命为从五位下上总介,也就是上总国的实际地方长官,位于关东地区,从此,平氏就在关东地区扎下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