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666600000020

第20章 孙子兵法 (19)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第十篇地形篇:行而避害,扩而有法题 解本篇的上半篇主要是论和作战有密切关系的地形,孙武把它区分为六种,简称为六形,将领在作战前必须对它进行认真精密的研究,以为立胜前提;下半篇则是主要针对军队必败的六种情况,简称为六败加以论述。在篇末还阐述了爱兵的重要性和将帅的责任心。

孙武在六形中,指出了在六种不同地区应分别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而在六败中,孙武则是将警惕防止这些必败情况的发生列为将帅的主要责任。他强调说,凡是出现这些必败的情况,并不是“天灾”,而是将帅的错误。孙武在重视地形的前提下,又指明了地形不过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再一次强调“上将之道”在于“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

地之道,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经典再现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古文译读孙子说:我们常说的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这六种。

那些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方,叫做“通”。在“通”的地形上,应该要抢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使粮道保持畅通,这样对作战就会有利。那些可以前进但是返回却很难的地方,叫做“挂”。在“挂”的地形上,如果敌人没有提前做好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如果敌人有了防备,我们出击却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非常不利了。那些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也不利的地形,就叫做“支”。

在“支”的地形上,即使敌人以利相诱,我方也千万不要出击,而是应该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等他们出击到一半的时候再回师反击,这样才会比较有利。在“隘”的地形上,我们要抢先占领,并且以重兵封锁隘口,等待敌人到来;如果敌人已经先用重兵占领了隘口,我方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那么我方还可以进攻。在“险”的地形上,如果我军率先占领,就必须要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从而等待敌人来犯;而如果敌人先我一步,我方就应该率军撤离,而不是去攻打它。在“远”的地形上,敌我双方的地势基本相同,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去挑战,勉强求战则不利我方。上面说的这六点,都是利用了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责大任所在,必须要认真地考察研究。

军队打败仗的时候有“走”“弛”“陷”“崩”“乱”“北”这六种情况。

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古文译读孙子说:我们常说的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这六种。

那些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方,叫做“通”。在“通”的地形上,应该要抢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使粮道保持畅通,这样对作战就会有利。那些可以前进但是返回却很难的地方,叫做“挂”。在“挂”的地形上,如果敌人没有提前做好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如果敌人有了防备,我们出击却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非常不利了。那些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也不利的地形,就叫做“支”。

在“支”的地形上,即使敌人以利相诱,我方也千万不要出击,而是应该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等他们出击到一半的时候再回师反击,这样才会比较有利。在“隘”的地形上,我们要抢先占领,并且以重兵封锁隘口,等待敌人到来;如果敌人已经先用重兵占领了隘口,我方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那么我方还可以进攻。在“险”的地形上,如果我军率先占领,就必须要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从而等待敌人来犯;而如果敌人先我一步,我方就应该率军撤离,而不是去攻打它。在“远”的地形上,敌我双方的地势基本相同,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去挑战,勉强求战则不利我方。上面说的这六点,都是利用了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责大任所在,必须要认真地考察研究。

军队打败仗的时候有“走”“弛”“陷”“崩”“乱”“北”这六种情况。

这六种情况的发生,并不是天灾导致,而是由于将帅自身的过错造成的。在地势基

本相同的情况下,以一击十而造成失败的,叫做“走”。士卒虽然强悍,但军官懦弱而导致失败的,叫做“弛”。将帅虽然强悍,但士卒懦弱造成失败的,叫做“陷”。如果偏将有怨仇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的时候擅自出战,主将又不明了他们会干什么,导致失败的,叫做“崩”。由于将帅懦弱没有威严,治军缺乏章法,官兵关系混乱,列兵布阵杂乱无章,导致战败的,叫做“乱”。由于将帅没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寡击众,以弱击强,作战的过程中又没有精锐的先锋部队,导致落败的,叫做“北”。上面所说的这六种情况,都是必然要导致失败的。这是将帅的重责大任所在,是必须要认真考察研究的。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重要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要掌握的方法。了解了这些道理并且去指挥作战的,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而去指挥作战的,则会导致失败。

因此,根据这些分析判断出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不打,你也可以坚持打;根据这些分析判断出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打,你也可以坚持不打。

所以,战胜而不谋求胜利的名声,撤退而不回避失利的罪责,只希望能够保全百姓,有利于国君,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一样,士卒就可以和他共患难;对待士卒像对待儿子一样,士卒就可以和他同生共死。如果厚待士卒却不能使用他们,溺爱却不能指挥他们,违法而不能惩处他们,那就像是娇惯的子女,是不能用来同敌军作战的。

只是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打,而不了解敌人的不可以打,那么取胜的可能性就只有一半;只是了解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可以打的,取胜的可能性也就只有一半。如果了解敌人可以打,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打,但是不了解地形是不利于作战的,取胜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因此,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的时候不会迷惑,他的战术是变化无穷的。所以要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胜利就没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全。

前沿诠释本篇以地形为标题,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战双方要注意的事项,这些因为地形而影响成败的战斗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掌握的,孙武在六形中对它有所介绍。而在六败中,孙武阐述的则是将帅和传达员、士兵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关系与战斗成败之间的规律,只有正确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上下统一,从而使指挥顺畅。

本相同的情况下,以一击十而造成失败的,叫做“走”。士卒虽然强悍,但军官懦弱而导致失败的,叫做“弛”。将帅虽然强悍,但士卒懦弱造成失败的,叫做“陷”。如果偏将有怨仇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的时候擅自出战,主将又不明了他们会干什么,导致失败的,叫做“崩”。由于将帅懦弱没有威严,治军缺乏章法,官兵关系混乱,列兵布阵杂乱无章,导致战败的,叫做“乱”。由于将帅没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寡击众,以弱击强,作战的过程中又没有精锐的先锋部队,导致落败的,叫做“北”。上面所说的这六种情况,都是必然要导致失败的。这是将帅的重责大任所在,是必须要认真考察研究的。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重要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要掌握的方法。了解了这些道理并且去指挥作战的,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而去指挥作战的,则会导致失败。

因此,根据这些分析判断出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不打,你也可以坚持打;根据这些分析判断出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打,你也可以坚持不打。

所以,战胜而不谋求胜利的名声,撤退而不回避失利的罪责,只希望能够保全百姓,有利于国君,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一样,士卒就可以和他共患难;对待士卒像对待儿子一样,士卒就可以和他同生共死。如果厚待士卒却不能使用他们,溺爱却不能指挥他们,违法而不能惩处他们,那就像是娇惯的子女,是不能用来同敌军作战的。

只是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打,而不了解敌人的不可以打,那么取胜的可能性就只有一半;只是了解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可以打的,取胜的可能性也就只有一半。如果了解敌人可以打,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打,但是不了解地形是不利于作战的,取胜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因此,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的时候不会迷惑,他的战术是变化无穷的。所以要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胜利就没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全。

前沿诠释本篇以地形为标题,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战双方要注意的事项,这些因为地形而影响成败的战斗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掌握的,孙武在六形中对它有所介绍。而在六败中,孙武阐述的则是将帅和传达员、士兵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关系与战斗成败之间的规律,只有正确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上下统一,从而使指挥顺畅。

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后金政权的首领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打明朝的领土叶赫。当时,努尔哈赤已经攻占了抚顺与清河两地。叶赫守将得到消息后,立刻上报明朝廷。明朝廷派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与山海关总兵杜松和副将李如柏等大举讨伐努尔哈赤。不料努尔哈赤在进军过程中,又接连拿下了大小屯寨二十多个。明朝廷大为震惊,于是调集了众多兵力,齐聚辽阳,希望一举打败努尔哈赤,挽回被攻城略地的败局。

作为主将的杨镐调集全军,命令众将士分四路进攻后金:右翼南路,总兵刘綎,从宽甸出凉马佃取其东南;右翼中路,总兵李如柏,从鸦雀关、清河攻其南面;左翼北路,总兵马林,自开原出靖安堡攻其北部;左翼中路,总兵杜松,出抚顺攻打其西部。各路人马按照调度,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向后金进军。然而,左翼中路的杜松是个粗人,仅有匹夫之勇,却无智者之谋,他不听众人的劝告,出了抚顺就把大营扎在萨尔浒山上,自己带着三万人马中的一万攻打界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