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667800000008

第8章 ·转世伊始 (1)

说起西藏的转世活佛,我们一般人只知道有达赖和班禅这两个系统,但你若到西藏走上一遭,其实有机会遇到许多的转世活佛。因为,达赖和班禅只是格鲁派(黄教)的活佛系统,格鲁派则只是西藏佛教众多教派中的一支而已,尽管它是势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一支。

其他教派也有自己的活佛转世系统,活佛人数十分庞大。所以目前的宗教政策对活佛的数量作了限制,已经有了传统的转世系统可以延续,不再认可新的转世系统了。还规定了寺院和活佛的数量比例:大寺只允许有三位活佛,中等寺庙两位活佛,小寺一位活佛。

推本溯源,如今这万千枝叶都可以追溯到原先的一粒种子,这就要从噶举派说起了。

1.噶举派的创始与秘术

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业道经》

藏地的佛教各派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一派都有自己特殊的颜色,人们便可以很直观地从寺院和僧衣的颜色上辨别出不同的教派,很自然地也用颜色来称呼他们。比如萨迦派被称为花教,格鲁派被称为黄教,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个噶举派则被人们称为白教。

噶举派的创派祖师叫做玛尔巴,他长年累月地总是像印度僧人那样穿一件白色的僧裙,这种服色以后成了他的徒子徒孙们的标识,所以才有了“白教”之称。

“噶举”的意思是“口授”,因为这一派特别重视密法的修习,而密法的传播主要是靠师徒、父子之间的口传心授,并不像显教那样总是公开地讲经说法。

玛尔巴出生在一个相当富有的家庭,十五岁那年便慕名寻访一位高僧,想向他学习密法。但正像我们前文讲过的,密法之所以很难学,首先是因为学费太高,玛尔巴虽然是个富家子弟,终于也没能交得起这份学费,便只向那位高僧学了梵文。

这实在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因为玛尔巴并不是放弃了密法,而是要等自己梵文过关之后直接去印度学习。——从这点上我们不但能看到玛尔巴有多大多高的决心,也能想象一下当时藏地的密法学费可以高昂到何种程度,逼得一个富家子弟宁可先学好外语,再出国留学,也不在本地找现成的老师。

玛尔巴学成梵文之后,三行印度,四行尼泊尔,转益多师,学了一身的密教本领。

噶举派的密法有几项很出名的,今天对西藏佛教稍有了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听说过一点,这些本领就是定型于玛尔巴的。比如“拙火定”,这是噶举派修行的基本功,是一种苦修法,修成之后,身体里可以产生一种奇异的热能,只穿一袭单衣就可以度过青藏高原上漫天飞雪的严冬。当然,这还只是小成,还有高僧在修行拙火定的时候,室外十米之内的积雪全部融化。

修习拙火定要禁绝房事,因为从理论上说,对拙火定的修习其实就是把性的能量转换为热能。如果修到高深境界,转入“那饶六法”,就远不止御寒这个功效了,还可以“吞刀吐火,肉体飞升,游行虚空,如履平地”。

这个说法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实在难以置信,但无论如何,你如果到西藏旅行,见到有僧人在冰天雪地里还只穿着一袭单衣而面色如常,你就可以断定他是修过拙火定的。

玛尔巴成名之后,收了很多弟子。也许是少年时代求法受挫的记忆太深,所以这时候的玛尔巴一反高收费的传统,只看学生的资质,不问学费的多寡。

这一天,一名叫做米拉的中年男子求见玛尔巴,希望跟他学习。玛尔巴收留了他,但只拿他当佣人使唤,什么也不教给他。但米拉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干什么都很认真。——这是噶举派历史上风云际会的一刻,史料里说玛尔巴之所以对米拉这么刻薄,其实反而是一种爱护,要让米拉通过这些艰苦的劳作来消除以前的罪业。

难道米拉是带着很大的罪业来的吗?——这罪业的确很大,说起来也很有几分凄凉。米拉的父亲是个商人,赚下了好大的一片家业,可惜寿命不长,年纪轻轻地就死了,留下了二十四岁的妻子和七岁的儿子米拉。孤儿寡母,家大业大,自然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米拉的伯父近水楼台抢了个先,逼着米拉的母亲改嫁给他的儿子。在遭到拒绝之后,伯父干脆撕破了脸皮,硬是霸占了米拉一家的全部财产,还把米拉母子赶了出去,让米拉母子一下子就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穷人。

米拉的母亲是个很倔犟的女人,并不甘心就这么和儿子忍辱负重地相依为命,而是让儿子离家远行,寻访名师学习咒术,艺成之后再回来找伯父报仇。——这简直就是武侠小说的经典套路。米拉不负母望,从苯教僧侣那里学到了黑咒术,一回来便咒死了伯父全家三十五口。

按说仇报完了,本领也有了,米拉这时候总该和母亲一起过好日子了吧。但日子就是这么不顺,因为母亲总是受到乡人的歧视。怎么办呢?——米拉还是老办法:出去学本事。这一次米拉学回来的是苯教当中施放冰雹的一种咒术,于是操纵着漫天的冰雹,摧毁了乡人们所有的庄稼。

等米拉年纪大些了,对当年的作为生出了许多悔意,就去一位宁玛派僧人那里学习大圆满法——前文讲过,这是宁玛派的最高法门,小素尔曾经修成过的——但结果是,要么米拉没有修成,要么修成之后还觉得不够,这时候听说了玛尔巴的名声,才转投到他的门下。这一年,米拉已经三十八岁了。

直到米拉除净了罪业,通过了考验,玛尔巴这才把密法倾囊传授。让米拉成名的密法就是我们前文介绍过的“拙火定”,在他修成之后,无论冬夏永远只是一袭单衣护体,所以得了个“热巴”的称号。从此之后,人们就以“米拉热巴”来称呼米拉了。

到了四十五岁那年,尽得密法真传的米拉热巴终于出师了。他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了,妹妹做了一个流浪的乞丐,不知道到哪里乞讨去了。尘缘就算断了,米拉热巴从此做了一名高原上的云游者,有了更多的施主,也有了更多的徒众,直到八十四岁那年被人毒害而逝。

2.第一位活佛

为一一众生,轮回经劫海。

其心不疲懈,当成世导师。

——《华严经》

玛尔巴和米拉热巴的密教传播开来,逐渐分化成几个支派,最著名的一支就是噶玛派,人称噶玛噶举。噶玛噶举的第二代领袖人称“都松钦巴”,“都松”的意思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钦巴”的意思是智者,这就是说,都松钦巴是一位洞晓三世的智者。

都松钦巴不但洞晓三世,还为众人示现过穿越岩石的密法,一时之间声誉无两。而在藏地的佛教史上,都松钦巴之所以地位特殊,主要因为他是整个藏区的第一位活佛,从他以后才有各个派系各种各样的活佛转世系统。

但是,都松钦巴“第一位活佛”的头衔是被追赠的,真正的创始人其实是他的一位后学,叫做噶玛拔希。噶玛拔希出身于西康的一个贵族家庭,以神通著称。在藏民的心中,噶玛拔希的神通手段仅次于当年的莲花生大师。

关于噶玛拔希的神通,最广为流传的事情是有一次他在五百多名徒众面前用密法设了一个结界,结果明明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却有如被某种看不见的铜墙铁壁封住了一般,谁也无法通过。

时间马上就要进入元代了,最静谧的佛国也听得到蒙古铁骑那令人胆寒的喧哗声。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派人请来了噶玛拔希,想让他随侍自己左右,但噶玛拔希执意不肯,终于离开了忽必烈,到今天的宁夏和内蒙一带传法去了。

别看噶玛拔希和忽必烈不投缘,和元宪宗蒙哥却很契合。三年之后,蒙哥派人延请噶玛拔希到和林,赐给他一顶镶着金边的黑色僧帽。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誉,从此以后,噶玛噶举黑帽派名声大噪。

在和林的这段日子是噶玛拔希享受政治待遇最高的日子,不但蒙哥很崇信他,忽必烈的幼弟阿里不哥也和他走得很近。但世事总是祸福相倚、因果难料——三年之后蒙哥去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成了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