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东方神都
710100000021

第21章

李跃带着仅剩下的近千名将士在离京城还有五十里处安营扎寨,还有两天就可以回到京城了,将士们个个欢喜不已,终于又可以见到离别已久的亲人了,怎能不高兴呢。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拼尽血汗才换来了这重回家门的喜悦,真的是很不容易。想想那些死去的兄弟们,每个人心里都涌动着说不出的酸楚和痛心。

李跃派人到京城把将士们被妖精们吃的所剩无几的事向皇帝回报,也算是他自己主动请罪。消息传入大殿,满朝大臣哗然一片。皇帝更是怒不可遏,立刻传旨让李跃速速进宫面圣。钱化遵从李跃的帅令带着一万将士早早回京,才免于此难。但是,心里还是忍不住悲恸起来,那些人毕竟都曾经跟随过自己东征西讨过多年,现在竟无辜丧命与妖精之手,这怎么不让他痛心疾首呢?这一切都是因为李跃,他身为统帅没有做好保护将士们的工作,即使将他千刀万剐也难消心头之恨。

圣旨传到李跃的帅帐内,诸将正在和他商议军务,突闻御史大人亲捧诏令来宣,急忙出帐迎接。圣旨只宣李跃速速进宫面圣,其余人等守在营中各安己位。同时,御史大人还带来了一队皇帝的亲卫军,奉命把诸位将士牢牢看管起来。御史大人对李跃说:“元帅,此次出征虽然立有大功,奈何诸位将军和将士们死伤惨重?钱将军归来后对圣上言‘李元帅真乃神将也’,虽然被敌军困于阵中数日,却单枪匹马率众将士冲出重围,把敌军打得溃不成形。圣上听后龙颜大悦,对元帅之功深表嘉许。可是,为何会在归途中出现如此惨相,惹皇帝龙颜震怒。元帅好自为之,本官多言无益,不如不说,圣旨已传达给元帅了,下官告辞。”

“李大人,请留步。”李跃接过圣旨高高举过头顶,跪在地上不肯起来。“李大人,末将有一事相求,若李大人答应末将。末将死而无憾了!”李跃叩头不起。李景盯着李乐思虑了片刻,叹口气走过去要扶李跃站起来。李跃趴在地上流泪恳求道:“李大人若不答应末将请求,末将就永跪不起。”

李景无奈的叹口气,好言劝道:“请元帅快快起来,下官答应您就是了。元帅有何事请站起来讲,我李景只要能帮上忙的就一定会尽力为元帅办之。”

李跃跪在地上不起来,悲泣道:“末将自知罪孽深重,不敢请求陛下饶恕臣之过,末将也无颜面见陛下。只求李大人把末将的奏折呈于陛下,请陛下免除诸将之罪,错全在末将不在他人。请陛下赦免诸将只治罪于末将,末将并无丝毫怨言,此外末将已经把生还得将士而又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将士们的名单整理出来,请陛下对他们一一封赏。”李跃所说之事并无一件涉及到自己,令李景感动。

“李元帅不必过于忧虑,陛下只是请元帅进宫速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元帅不要如此多疑。何况,钱老将军已经联合百官上表,请求陛下不要为了惨死的诸将和将士们再大动雷霆之怒。百官纷纷上书请求陛下念在元帅有功于朝廷的份上,从轻发落。相信陛下乃圣贤之君,不会不知其中利害的。”李景好言劝了一阵李跃,与他一起入朝面圣。诸将留在营中守护营地,将士们听从军令安分守营。

李跃心中感激钱化和钱启不念旧仇,依然为自己向皇帝进言。群臣也在讨论李跃是有功还是有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高于功?如果,在以前一个统帅在战场上损失这么多人,朝廷是不会再考虑他是否有功过问题的,按照先皇定下的规制,将帅在行兵打仗中,如果将士们的伤亡超过其所统领军队的三分之一就不在对其统兵之将帅有封赏,而是直接以功抵过,不治其罪也不咎其过。但是,现在让大臣们感到棘手的是,李跃在战场上立有大功,手下将士却被妖精吃掉近万。他们争议的问题是,被妖精吃掉的将士们应该归于阵亡呢还是归于自然死亡。如果把死去的将士归于阵亡,那么李跃将要以功抵过,不封不赏不究其过只对阵亡的将士有加抚恤;如果要把将士们的死归于自然死亡,那么李跃就不会有损兵折将过大于功的责任,朝廷就可以对其封赏。但是,让皇帝为难的是,大臣中除了坚持究过行赏的两派外,又出现了以钱化、钱启和丞相司马青为代表的第三派;他们三人坚持对李跃论功行赏,对被妖精吃掉的将士已阵亡加以抚恤。也就是说,他们三人把大臣们讨论的论功究过问题相结合在一起又得出了这样一个新的办法。

但是,二钱和丞相一提出这样的办法却立刻得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没想到他们为了排除异论竟空前的走到一起联合起来了。可是,三方却是谁也镇压不下谁去,所以,朝堂上也就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皇帝左右为难,被大臣们这样一闹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就在大臣们争得不可分割甚至要火拼以立己论的时候,有一个大臣突然脑筋开窍,让皇帝请太后决断。因为,先皇驾崩之时就曾想到自己立的辅佐大臣难免会利用这种特殊的情况为自己大捞一把,这样就损害了儿子的利益。老皇帝毕竟英明,在立下辅政大臣的时候又下了一道诏书意思就是说,如果遇到军国大事君臣不能决断的时候,可请示皇太后。母亲总不会损害儿子的利益的,这样一来皇权实质上还是掌握在自家人手里,所谓的辅政大臣也就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事事皆决于上保障了自家人的利益,也免去了大臣们为争权相互排挤局面的发生。皇帝大喜,立刻派人到广慈宫请老太后移驾政合殿。

老太后听说皇帝和大臣有要事需请自己示下,慌忙起驾政合殿。因为,她知道不是军国大事,皇帝和大臣们绝对不会请自己出面的。老太后到了政合殿接受皇帝、大臣们的参拜完以后才问:“皇儿、诸位爱卿,你们有何大事非要请哀家出面决断啊?皇儿啊,你身为天子又有这么多的大臣辅佐,就不要动不动去请哀家出面了。两位先皇都曾下旨不准后宫干政,哀家不想为了先皇遗命成为祸国殃民得罪人。再说了,皇儿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将,他们个个忠君爱国,原为皇儿抛头颅洒热血,就是有再大的困难皇儿也要先尊听他们的意见,考虑他们的进言是否对国家对黎民百姓有利,而不是动不动就去请哀家出来。”老太后到了大殿以后不问青红皂白首先把皇帝批评一顿,她这样做是别有用心的。老太后仁慧的一点儿就在这儿,会替儿子收买人心。所有的大臣包括那个进言请老太后出面做决策的大臣也是这样想的,老太后到了以后一定会大骂大臣们无能,而后自己拿出一个让众人心服口服的决策来。所以,诸位大臣从心理上也好了挨骂的准备。

可是,老太后却没有这么做反而先训斥皇帝的用人失策,这样就给足了大臣们面子,而不至于让大臣们显得没有干政能力,却要一个女人来喝斥自己该如何去做。老太后的话让大臣么从心里就开始服从她,这也是她打的心理战术。老太后说完了皇帝,转而又对大臣们说:“诸位大臣,你们是国之栋梁,国家的枪声全仰仗着你们呢!虽说,你们整天立在这朝堂之上事事听命于皇帝,可是对皇帝的命令行使的权力却在你们手里埃在这里皇帝是一个决策者,诸位大臣却是一个进言者和监督者。皇帝的话对不对,皇帝的命令正确与否,都需要诸位大臣的肯定和认同。你们要和皇帝一起面对困难勇挑重担才对啊!哀家虽有军政决策权,但是哀家不想过多的来干预朝政,因为哀家相信有诸位大臣和皇帝的英明,一定会做好任何事情。”老太后说的话让立于朝堂上的大臣为自己的固执深感惭愧。

“儿臣无能才劳烦母后移驾政合殿的,而臣请母后恕罪。”皇帝跪在老太后面前道。他心里深感过意不去,自己已经是一国之主、万民之表,朝中大事却还要让木后来替自己决断,实在不该。众大臣更是惭愧,也跟着下跪山呼。“臣等无能,愿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他们能说的和能做的也只有这样,却是发自内心的。

“诸位大臣快快请起,以后军国大事还需仰仗诸位出力,国家大事还要诸位大臣的辅佐。还望诸位大臣以军国大事为重,抛下个人恩怨共同为国出力。”太后用好言把诸位大臣抚慰了一番,话中虽然有责备之意,大臣们也心领神受了。虽说太后说了让站起来,可是皇帝还在一边跪着谁敢起来呢?太后明白了大臣们的意思这才又对皇帝说:“皇儿也起来吧,哀家没有责备皇帝的意思。”皇帝这才叩谢母后站起来立于一旁说:“诸位爱卿也起来吧,朕深知诸位爱卿皆忠义之士,为国为民甘愿竭尽全力,朕心深感欣慰!然今日之事却是棘手,请太后训示也是朕的心思。”皇帝说得对,将士们被妖精吃掉这样的事情却是很少见。他也就不再责怪先前诸位大臣在朝堂上的争议了。大臣们这才山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站起来。

皇帝把李跃凯旋而归时将士们在归途中被妖精们吃了无数的事情禀报给太后,太后听后十分的震怒。厉声责问皇帝统军之帅是谁,将士们被妖精们吃他为何不斩杀妖精,向此无能之辈留之何用应速速斩首示众?让皇帝和大臣们无奈的是,是否对李跃论功封赏还是治其罪的讨论还没有结果,太后又问出这样的新问题。皇帝不愿斩杀李跃,因为他觉得李跃是以为不可多得的将才,尽管他让将士们损失惨重,但这不能把罪过全扣在他一个人身上。何况在妖精闯进军营以后李跃并没有丢下将士们不管自己逃命,即使用功抵过也罪不该死埃大臣们像死了一般立在殿上不言不语,因为他们知道皇帝绝对不肯杀李跃的。他们意识到请太后到大殿来议事好像是错误的,但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句话,就连钱化也畏惧了。

“母后,儿臣以为李元帅不该杀。想我朝和敌军在池田对阵将近两年,多有胜负。有人就说,这场战役必定会旷日持久,让朕做好长期迎敌的准备。李跃元帅一到由诸位将军的协助,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和敌军打了几次大仗,迅速扭转了我军处于被动的局面。朕说,没有李跃元帅,这场战役不知要打到何时。李元帅功高千秋,如果朕把这样一个有功于社稷的人杀了,那朕不就成了昏君,留下千古骂名吗?”皇帝说的慷慨激昂,大臣们听着也忍不住的点儿头。

太后不明白皇帝的意思,于是沉下脸来问:“皇儿,你到底什么意思说与哀家明白。哀家说杀了李跃一些民众你不愿意,你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难不成,你让哀家来只是看你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好显示您的威严和智慧?”

“儿臣不敢,儿臣绝无此意!”皇帝心里一惊急忙跪在地上道。

钱化站出来说:“太后请息怒,陛下的意思是李跃有功于朝廷,杀是杀不得的。群臣也从来没有议论过是否要杀李元帅,群臣们议论的是李跃有功于朝廷是对他以功封赏呢还是以过抵罪,群臣各执己见议论不休,上难以决断今日特请太后到殿就是想请太后拿个主意。”钱化的话终于让太后明白这群人的用意了。

“老将军,依你之见呢?”太后还是板着脸没有一丝的喜悦。钱化跪下道:“启奏太后,老臣以为李跃元帅是万万杀不得的。至于如何处置,老臣不敢妄言。”太后瞥了他一眼有问:“司马青,你是丞相你拿个主意吧?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李跃呢?”太后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先让群臣说出自己的主见,自己再从中取他们两者的共同点儿来作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决策。可是,司马青也不是傻瓜,他见钱化没有说出自己的主见,他也顺水推舟道:“臣愚钝无良策,请太后示下。”太后冷冷一笑知道从这群大臣嘴里是问不出什么话来的,转而问跪在地上的皇帝道:“皇儿,他们一个不敢妄言、一个愚钝,你不会也像他们那样吧?”皇帝立刻说:“启禀母后,儿臣以为李跃元帅杀不得的。”太后忍不住笑道:“哀家知道皇儿爱惜将才,但是杀于不杀、赏于不赏,你自己得先拿出个主意来埃”皇帝一扭头正好看见老师秦忠正给自己眨眼睛,于是心里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儿臣听母后训示。”皇帝虽然不明白秦忠为什么不让说自己的主见,但是他还是照做了。太后沉思了片刻点了点头道:“秦忠,你是太师你教教皇帝怎么处理这件事。”秦忠站出来跪下道:“请太后恕罪,微臣教陛下的都是一些孔孟之道、治国良策,没有教给陛下怎样处理被妖精吃了将士们以后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再说,微臣也不知如何处理。请太后示下!”太后凤椅上站起来走到玉阶上站定说:“秦忠啊秦忠你这只老狐狸、、、”她说着笑了笑,脸色瞬间一变正色道:“传哀家懿旨,李跃削职为民,元帅一职由皇帝再寻找合适的人选担任。出征将士皆按照战死沙场优厚抚恤,归来的将士有功者酌其功按律封赏,无功者每人赏银十两粮米三担,即日分发下去,不得有误。”诸位大臣立刻叩头谢恩道:“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帝包括诸位大臣都没有想到,讨论了四天的李跃问题,就这样被太后处理好了。虽然那些嚷着要皇帝封赏李跃的大臣心里不服,但是也不敢说什么了。因为,按照太后刚听到这样的消息时所表现出来的震怒,现在说不准已经把李跃的人头砍下悬于东门外了。虽然李跃被销职为民,但是太后并没有说“永世不得录用”,过几年皇帝就可以随便找个理由重新启用李跃,不管怎么说李跃总算是保住了性命,也不枉自己在朝堂上拼死力保。就看李跃以后自己的造化了。

李跃随御史李景大人匆匆来到京城刚到馆驿,就接到免李跃元帅一职放逐民间的圣旨。李景替李跃纷纷不平要进宫面见皇帝讨个说法,丞相司马青又来传圣谕,并把今日朝中之事给李跃说了一遍。李景听了以后吓出一身冷汗,怪自己刚才太莽撞险些又害了李元帅。司马青说:“陛下,让微臣转告元帅。‘爱卿忠君爱国,为国为民尽心尽力,朕知之。然而天地弄人,让爱卿承受如此多的罪责,朕心不安。望元帅返乡之后,洁身自好,继续努力为国为民出力,有朝一日朕定会迎元帅入朝为官。’元帅,陛下有一样东西让本相交与你。”司马青说着从身后太监手里接过一只托盘送到李跃手里,李跃一直跪在地上,举起双手接过叩谢皇恩。

送走司马青以后,李跃站立在地上久久凝视他离去的背影,又想起死去的将士忍不住落下泪来。李景劝了李元帅一通,问他将要去哪儿里。李跃说:“出京城往正南走大约一百五十里处有一个叫千层洞的地方,在下将去那里安身。”

李景不忍心让李跃一人孤孤单单的走又送了他一程方才与他告别回来。看着李景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远去的尘土里,离别的泪在眼里忍了又忍,终于洒在风尘里。李跃虽然是一只树妖,但是他心里是纯洁的。李跃本来是想报答当今圣上上世对自己的顾眷的,可是却没有想到自己反而给他添了麻烦。此时,李跃才想起皇帝送自己的东西,于是伸手到怀里掏出那块黄布展开来看时不禁愣住了。一捧芍药花瓣!不知是他有意还是无意竟然送自己一捧芍药花瓣,难道说这就是天意吗?难道说,那个蓬莱山上常 抱着一只水臌给自己浇水的童子还记得自己?李跃身子一抖变回了原形,一块杂草丛生的地上突然长出一颗好高的芍药树。而且像极了人形,那颗芍药树的原形就是李跃刚才捧着手里的那捧芍药花瓣的样子,只是树的顶端高高立起,好像在向远方眺望着什么又好像是一种没有归期的守候。李跃为什么要选择现出自己的原型,留在这里却又像在翘首期盼着什么?

一个孩子被爷爷牵着手从李跃身边走过,孩子望着这珠芍药树好奇地问:“爷爷,您看这棵芍药树怎么像一个人呢,而且还像一个向远方极力观望的人?”爷爷的话可能道出了李跃的心情。“孩子,爷爷告诉你啊,在这个世上一种树能幻化成人形。可是呢,等他幻化成人以后就回报曾经对他有恩的人。如果这个对他有恩的人死了或者是到了另一个地方,这颗神树找不到恩人了它就会再变回原形守候在原处,站立千百年只为了报恩人对自己的一片情意。”李跃被老者的话打动,使劲摇摆着树干。以此来答谢老者的知遇之恩。这一老一少转眼间现了原貌,原来是乐明师尊和同济师兄。乐明对李跃说:“徒儿啊,你这是何苦呢?同普小童已经转世为人,并且是为师亲自把他送到帝王家,让他成就一番事业也好在阳寿尽了早日被度化成仙,前世之事他如今又如何记得呢?你这样白白浪费了韶华又能得到什么呢?”乐明祖师摇着头又道:“同普小童日后将有一番大成就,而且人命在天是每个人所改变不了的,你也就不要在这里空空守望了。及早随我回去,成就你的因果。”同济师兄也劝道:“是啊师弟,师父说得对。同普已经转世为人,他对以前的事情皆以忘却。你何必为了一个没有前世记忆的人白白空耗了自己的修炼时光呢?师弟及早醒悟随师父回到蓬莱山继续修炼吧。”

“师兄,你不必再劝了。我意已决,不再改变!请师尊和师兄回去吧,徒弟原在这里守他一世平安,短短数十个春秋转眼即逝,那时徒弟再回山修炼。”李跃现出原形跪在师父面前给他磕了三个头以后又变回到原形伫立在那里摇摇欲漂。

乐明师祖长叹一声道:“唉,既然徒儿志不可夺,为师也就不再强求了。只是徒儿要牢记自己的话,数十年以后及早回山修炼成就一番因果。同济,你把佛书上说的《早醒觉》背于你师弟听。但愿你师弟及早醒悟,早日回到蓬莱山上修炼。”

“是,师父!”同济应了一声又对李跃道:“师弟,你听好了。为兄给你背了。”

“有劳师兄了。”李跃应了一声。同济给李跃背了一遍《早醒觉》后问:“师弟可听明白了?师父一片好意,请你多多考虑,不要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大好韶华。”

李跃不再回话,乐明祖师见他没有丝毫的回心转意,只好长叹一声道:“同济,我们走吧!李跃徒儿你要好自为之,数十个春秋以后就回到蓬莱山去修炼吧!”乐明祖师知道自己再怎么说也不会让李跃回到蓬莱山上修行,只好和同济回山。

李景回到皇宫向皇帝禀报说,自己已经遵诏送李元帅走了,他还带走了御赐之物。皇帝急切地问:“李爱卿有没有留下什么话給朕?”李景望着皇帝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木然的摇头。皇帝眼睛的亮光瞬息即逝,他像突然间就迷失了一般,茫然而又滴落到声音自语道:“他怎么没给朕留下句话就走了呢?他怎么就这么狠心的走的呢?难道他不原谅朕,在恨朕?”皇帝踉跄着身子走到御座上坐下,双目迷从的扫视着大殿里的一切,一片孤寂慢慢犯上心头让他感伤。李景不知是该退出大殿去还是上前劝几句皇帝,原来一个站在权力顶峰的人也这样的突然无住起来,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可能才真正的还原成了一个人一个完美的自我。原来上位者喜笑不显于色,也是一种无形的痛苦。人在这个世上真正的快乐吗,恐怕没有几个吧?连拥有至高权力的皇帝都有烦恼,更何况一个普通人呢?李景轻轻的启道:“陛下,请不要伤悲了。李元帅说他会在离京城正南一百五十里的千层洞居住,陛下若是想见李元帅有空就可以去那里找他。”

皇帝听到这话儿就像突然还魂了一般兴奋起来,他跑下御座像个孩子似的拉住李景的手问:“李爱卿,李元帅真是这么说的吗?他真的住在千层洞里吗?”

李景挣脱开自己的手跪在皇帝脚下道:“臣不敢欺瞒陛下,请陛下以龙体为重,以国家江山社稷为重;先君主而后臣子,先父而后子,此乃君臣父子之道。圣人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才是正道。 陛下乃万盛之躯,岂可因为臣子而寝食难安?”

“好了好了老爱卿,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了,老爱卿不必多言了。”皇帝从兴奋中安定下来,摆着手对李景说:“老爱卿诲人不倦,朕改日再聆听教诲,老爱卿退下吧!”李景只好悻悻退出去,在退到大殿门口时又听见皇帝说了一句:“居于上位者,就没有自由了么?”李景一愣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得速速离去。留下一个居于上位的人独自孤单,也许这就是帝王的宿命吧?权利和自由不可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