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
“五四”标志着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始,“五四”的社会动乱孕育着中国人民主、自由观念的诞生与个性意识的觉醒,这都与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任何一次动荡有着质的不同。但历史的理性是一回事,而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的个别感受又是一回事,特别是对闻一多这位敏于感受而富有传统文化修养的诗人。诗人当时生活在美国这一发达的现代化国度里,在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对照之下,中国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的衰败之象就愈发显得触目惊心了。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废园”吗?
一只落魄的蜜蜂,
像个沿门托钵的病僧,
游到被秋雨踢倒了的
一堆烂纸似的鸡冠花上,
闻了一闻,马上飞走了。
啊!零落的悲哀哟!
是蜂底悲哀?是花底悲哀?
《废园》描绘了一幅荒凉败落的画面:残破不堪、杳无人迹的花园。生机焕发的春天早已逝去,阳光灿烂的夏季也已结束,这是冬天即将降临的一个时候,无情的秋雨扯天扯地地下着。一场秋雨一层凉,在秋风秋雨的扫荡下,万物萧条,饥馑的、仓皇的、“落魄”的蜜蜂无所依傍,昔日鲜艳的花朵而今也腐朽溃烂了。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废园”中发生的。“废”既是原因,又是结果。
整体的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弱小的个体生命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家园”的风暴足以摧毁一切,“沿街乞讨”的蜜蜂、饱受践踏的花木。诗人感慨万端:“零落底悲哀哟!”
诗人由祖国的衰弱而生“故国不堪回首”的哀叹,又由群体生命的萎缩而生飘零的悲泪,这都在“废园”这一想象性的意境中得到生动细致的表述,那“沿门托钵的病僧”式的蜜蜂,那任人践踏,自生自灭的花草,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诗人那强烈的“海外孤客”的体验。“是蜂底悲哀?是花底悲哀?”事实上,这既是蜂的悲哀,又是花的悲哀,但更是“废园”本身的悲哀,也是“废园”的“主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