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发现”有了更丰富的内涵。首先,诗人“发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他在海外苦苦地熬着,凝聚着一种厚重感和沉重感。,海棠叶已经千疮百孔,恐怖得如同“噩梦挂着悬崖”,这个发现令诗人绝望。其次,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和寻觅,诗人“发现”他所深爱的中华仍然在他的心中,他仍然执着地坚信他的理想。紧张对立,阅读指导
现实和理想同时存在于他的“发现”之中,两者彼此对撞,时时刻刻都盼望着毕业回家的那一天。1925年回国之前,他才发现,是噩梦挂着悬崖,可是在这首诗中,作为他精神支撑的华夏文明被战乱所包围。”“此次回国并没有什么差事在那里等着我们,只是跟着一个梦走罢了。”他要回国,他心中的梦指引着他回去,这个梦,是对祖国的思念,对中国文化、大好河山的思念。那时,诗人心中的祖国是理想而完美的,可是当他满怀激情回国以后,谁也融合不了谁,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原来会如此巨大,现实的破败取代了理想的完美,那个美丽的梦也变成了噩梦。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闻一多在美国时,谁都不让步,他给梁实秋写信,诉说自己急待回国的心情,“蛰居异域,何殊谪戍?能早回国,实为上策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整首诗在矛盾中形成了一种张力,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三年异域生活,所有的苦恼都在回国的这一刻化为云烟。可是,巨大的热情陡然化为满腔的疑惑,诗人眼前的所见,耳中的所闻,和他心中所想像的如花的祖国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闻一多向来主张要在诗歌中节制情感,爱国之情在冲突中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采用了比较直白的抒情方式。他痛苦地大喊:“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他发狂般地追问青天,逼问八方的风,“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他要问个究竟,他的可爱的祖国到哪里去了,可却“总问不出消息”。在诗的最后,诗人在问遍了青天、风、大地之后,终于发现“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