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拔剑
782100000032

第32章

胡睦看了看韦道:“韦大人品行正直,博览经学,天下皆知。臣觉得由韦大人任左都御史合适。”,他把韦抬出来,是希望等下韦能反过来助他一臂之力。

韦拂须满脸笑容,连谦虚都没有说一句。

余下的两个也没有多余的意见,韦任左都御史的确够资格。但他们都没有猜到冉强的想法。都察院,他是给常炜留着呢。常炜历史上出使鲜卑,没有丝毫屈服,可见品行的刚正。

冉强笑道:“韦老大人品行高洁,世人所知,出任都御史自然能担当重任。只是韦老大人要掌管户部,职责重大烦琐,为国家之命脉,实在重大。我不忍再多加劳累老大人。”

韦虽然有些不乐,但在冉强的夸奖下,仍忍不住拂须呵呵而笑。

冉强暗自叹了一下:[这高帽子还真是无所不通,即使对方知道是高帽子,仍愿意乐呵呵的戴上]。他道:“如今天下尚且分裂,官员稀少,都察院职责暂时不重,我看,就由邺城太守常炜任左副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吧。”,他不等四个人说话,接着就道:“至于礼部,就由我直接掌管吧。”

四个人都是聪明的人,听的出来,冉强是打定主意要常炜领左副都御史了,好在因为常炜原不过是邺城太守,只是以左副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堂官还空缺呢。他们唯一没想到是,冉强竟然亲自兼领礼部,即便最受冉强信任的岳山,也没有得到丝毫这类消息。

冉强自然知道他们想不到自己的打算,他之所以兼领礼部,是因为教育的问题。[教育乃百年大计]这个宣传,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事实上,从历史上看,也的确如此。另一个原因是官员的选拔,现在的官员选拔完全继承了晋室的九品中正制。而最科学的选拔制度莫过于科举,但,并不是想实行科举就能实行的。

现在,因为纸张没有完全普及的原因,大部分书籍,还是只有名门大族私家藏有,造成了经学世家。并不是谁想读书就能读的。在大族把持书籍的情况下,实行科举,无疑是个笑话。

冉强想要通过礼部做的就是:普及书籍,增设学校,这个政策只有实行三年以上,才能谈的上实行科举的可能性。他知道,他的这些想法,这四位里,或许只有岳山才赞同。

其实这个机构十分粗糙,比如六部之间如何协调,公文的来往规定等等,都没有确定,事实是,冉强自己也不是十分了解,他了解的都是大方面,而且他也懒得动脑筋,有这么多久经官场的人还何必自己苦想呢?

冉强觉得自己笑的很勉强:“你们下去后,各自把所领部衙的四司名称及呈报上来,各自空留一员副职以候备用。”,冉强的偷懒,很快让他感到了后悔。

四个人下去,岳山的速度最快,很快就呈送了吏部、工部四司名称。并求见冉强。

冉强正美滋滋的等着这些官场老臣替他动脑子,把机构整明白,闻岳山求见,忙把岳山召进了大将军府。

很少变样的岳山仍旧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坐那等着冉强发问。

冉强心里笑了笑,这三师还真读书读到家了,问道:“三师有何事?”

岳山拱手道:“主公改制之事,本意虽好,只是有些不妥。如今官职未定,邺城已经纷纷开始托人送礼,以求得在六部之中任职,加上衙门未定,官职更是不知几数,三师听说,有些部衙四司下,官级竟然定为了二十多级,职位达八十多员。如此下去,岁入全用在了俸禄上了,还有何余钱粮供养兵马呢。”

冉强心里哀叹了一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真说的不错。不能偷懒的还真偷懒不成。他点点头,吩咐人取来了晋官职机构表,和岳山商议起来。

通过借鉴晋朝机构表,加上冉强自己的想法,经过一整天的商议,他和岳山最终敲定了中枢官职。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冉强了解明清两代的官僚体系的大方面,剩下的就是六部下属各级办事机构,很容易就确定下来了。因为没有交由群臣商议,所以,两人很快敲定了各级官吏的名称,其实很多是冉强根据明代官吏名称确定的。以至于岳山心里十分惊讶。

由岳山执笔,很快草出了六部及各司衙门名称,官员人数。规定:官员分九品,每品分正从两级,共计十八级,尚书,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以此类推;都察院、大理寺级同六部。

岳山和冉强一个心思,都想把机构弄的简洁点。起码现在要简洁点。

经过再次的核对和冉强的认可,岳山很快执笔书出了中枢衙门官职表,准备过两天召大臣公布下。但没等冉强公布,第二天,韦、郎、胡睦就联名求见冉强。他们是听到风声,说岳山进见了冉强,怕出什么事情,急忙草草写就了各司官职表,就来求见冉强了。

冉强看过了三个老大人写的官职表后,那个后悔啊,整个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机构拥挤,官员众多,除了郎,那两位老大人不知道往自己所管的部衙里,塞了多少亲朋。

冉强把岳山写好的官职表传给三个老臣看,三个老臣面面相觑:[和自己送上来得相比,这官员人数也太少了吧?],尚书是正二品,而郎、胡睦现在是三公,是正一品,等于是降级了。不过也没办法,冉强自己表面的官职也是正一品,要做人家的臣属,降级就降级吧,倒是韦,觉得自己升了一级,拂须乐呵呵满脸笑容。

三个老臣不得不表示赞同,从这份官员表里,还真不好挑出什么错,机构设置合理,官员安排恰当。倒是胡睦忽然想起了大理寺冉强还没有任命掌令,忙道:“大理寺职责审讯,重如秦汉之廷尉,必须由正直多谋之人担任,原理尚书事刘茂正直机敏,可以担此重任,请主公定夺。”

刘茂是胡睦的亲家,胡睦说完,想悄悄使眼色,请韦帮忙,自己好歹帮他说过话。哪知韦正拂须乐呵呵的看着冉强,眼睛根本没看向这边,胡睦有些忐忑不安,他和刘茂的亲家关系,冉强是知道的。

哪知冉强没有丝毫犹豫,微笑的点头应允,别人他可能会考虑考虑,但刘茂担任重任,他的确愿意,因为刘茂是冉闵死后自杀的大臣之一。

胡睦暗喜之下,以为是冉强对他看重,奉承之词再次恭敬的说了一堆,不过这次是真心的。

没有过多拖延,冉强只给了他们一天时间向吏部呈报各部衙门官员名单,也只给了岳山一天时间审核并呈送大将军府。他知道,时间越长,意味着邺城将越混乱,反正事务衙门本来就存在,各级官员大部分也在职,呈送名单,不会困难。他还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关注姚家、苻家的枋头之战,那毕竟也影响着兖州的安全。

事情很顺利,三天后,六部正式安定了下来,各司衙门因为本来就办理着相关的事务,所以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混乱。冉强正要亲自赶赴黎阳,监视枋头之战时,细作却送来了急报:鲜卑燕国,步骑五万,出令支,出其不意攻打石赵安乐城。慕容鲜卑,终于出兵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