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曾经多次提到一个人,就是王龁。关于他,让人很不好做评价。每次他的出场,都被白起的光芒所掩盖。如果你说他生不逢时,可是白起死后,他倒也没有作出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
王龁的表现又很难代表他的能力,能够历经秦国四代而不衰,光靠运气恐怕太牵强了?对王龁还有一种解释,这个人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才能工作没别人忙,活的比别人长。
王龁虽然称不上什么名将,但却绝对是一位宿将。
公元前247年,独自统领大军攻打韩国的王龁,攻占了韩国上党地区的一系列城池,在这里建立了太原郡。这本来是他摆脱白起阴影,继续建立功勋的好时候,但秦庄襄王下令把他招回来了。
王龁当然不是受了秦庄襄王的猜忌,而是国内形势有变,要他带兵回来救常
蒙骜去年攻打魏国的事情,给秦国惹来了祸端。魏安釐王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从蒙骜罢兵后,他就密谋了一个针对秦国的军事打击行动。
为了保证这次行动取得胜利,魏安釐王特意派人去请,移民赵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邯郸之围的时候,信陵君曾经窃符救赵。因为怕被魏安釐王杀头,就一直留在了赵国。收到魏安釐王请他回国的消息,信陵君并没有马上答应。他为救赵国假传王令,是为不忠,又杀了晋鄙,是为不义,实在是没有脸面回国。
信陵君有两个门客薛公、毛公,用国家大义对他进行了说服教育工作。“如果秦国攻破了魏都大梁,祖宗的宗庙都被夷平了,那时候要脸面还有用么?”
信陵君放下了思想包袱,归国效力。魏安釐王授命信陵君为上将军,统筹讨秦的一切事宜。
信陵君做魏军统帅的好处,就体现在他的国际影响力上。信陵君登高一呼,各国纷纷响应。楚、韩、燕、赵四国都出兵来援,比周天子有号召力多了。
秦国也组织起了以蒙骜为主帅,王龁为副帅的阵容,迎击五国联军。
也许是从心眼里瞧不起五国联军这样的乌合之众,蒙骜率兵攻打郏州,王龁率兵攻打华州。两地间隔500余里,准备从两条路线打入敌后,迫使五国联军也要分兵救援两地。
蒙骜这样的战术思想,看起来没有纰漏,而且很符合兵法“前后攻之,彼首尾不可兼顾”的道理。实际上又如何呢?
信陵君派魏、楚两国之兵筑起连营,打着信陵君的旗号,与郏州的蒙骜相拒,却不溺战。他亲自率领赵、燕、韩三国之兵星夜赶往华州,与王龁决战。
一定有人对信陵君的作战手法感到了眼熟,这简直是燕赵之战的翻版,当年廉颇就是用这一招,击败了燕国的两路大军。
智者千虑,必有一疏。蒙骜最大的错误,就是忘了信陵君在赵国整整住了十年,有的是时间跟廉颇学几招破敌之策。
信陵君成功的瞒过了蒙骜,率领大军赶到了华州。大的战略方针很成功,关键就是怎么消灭王龁的部队。
信陵君决定从秦军的粮草上做文章,攻其所必救,伏而歼之。秦军因为是远离国境作战,经常要有粮草补给从后方运来。信陵君命令韩、燕两国军队埋伏在少华山茂林之地,让赵将庞煖大张旗鼓的引兵,往渭河口劫取秦军运粮部队。
王龁是个老江湖了,他从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并没有倾巢而出。可是粮草也不能不救,他就率领一半秦军去驰援运粮部队。这一半秦军理所当然的落入了信陵君的伏击圈,大败而溃。
剩下的秦军因为粮食供给的短缺,已经不足为虑。信陵君解除了王龁的威胁,开始回军郏州,准备跟蒙骜决一死战。
蒙骜早就发现跟他对峙的部队有问题,按理说五国联军应该主动打击入侵的秦军才对,怎么可能坚壁不出?他突然意识到,信陵君把他耍了。对面的大军只是幌子,五国联军的精锐一定正在华州。
蒙骜也用信陵君的计策,留下些老弱残兵守营,他率领主力部队,赶往华州接应王龁。没想到在路上碰到了得胜而归的信陵君,两帮人马稀里糊涂的就交战在一起。
信陵君的部队,辖新胜之威,士气高昂。而秦军则突遇变故,应变不及,狭路相逢勇者胜,秦军败了。
蒙骜本想纠集残余部队,回营地整顿人马,以求再战。可是一步错,百步错,全盘皆输。郏州的魏、楚两国联军,看出了蒙骜不在军中,已经把秦军的老窝给端了,还一路追击而来。
面对两面夹击的形势,蒙骜迫不得已,只好率军逃回函谷关。信陵君带领五国联军,一直把秦军赶回关中龟缩起来,才扬眉吐气的解散了。
五国联军击溃了如日中天的秦军,打败了威猛无敌的蒙骜,这一仗不可谓不精彩,但是史书却没有过高的评价。可能是觉得五国垂死的挣扎而已,不值一提。
唯一值得夸耀的就是信陵君,一直以来他都是以仁义礼德载誉天下。经此一战,他出色的战斗指挥才能,也让我们惊叹不已。可惜的是,信陵君对魏国劳苦功高,最后也没有落个好下常
信陵君凯旋而归,秦国的间谍也尾随而至。吕不韦好歹也时任秦国丞相,能甘心秦国吃了个大亏么?他花重金找到了晋鄙的门客,信陵君曾经让朱亥砸了晋鄙的脑袋,等于砸了晋鄙门客的饭碗,这群人都是信陵君的死对头。他们收了吕不韦的钱,就到处张贴信陵君谋反的大字报。这还不算完,吕不韦还阴险的派遣秦国使臣去朝贺信陵君,恭喜他当上了魏王。
信陵君的政治头脑是很敏锐的,赶快金盆洗手,不在江湖上混了,不然早晚要被魏王清剿。从此纵情于酒宴歌席之乐,荒度余生。